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陈文华 《农业考古》2003,(4):120-133
所谓茶俗,是民间长期生活积累、演变、发展而自然积淀起来与饮茶相关的文化现象,简单地说,茶俗就是民间的饮茶习俗。俗话说:“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由于历史、地理、民族、文化、信仰、经济等等条件的不同,各地的茶俗无论是内容还是形式都具有各自的特点,呈现百花齐放、异彩纷呈的繁盛局面。特别是有些地  相似文献   

2.
四川位于中国西南腹地,地处长江上游,幅员辽阔,地区差异大,人口众多,除汉族之外,还有彝、藏、羌、苗、土家等,民俗现象纷繁复杂。“天府之国”核心的四川盆地,又有悠久的种茶饮茶历史,是我国栽培茶树和饮茶最早的地区之一。四川人在其农耕劳动、生产生活、衣食住行、人生礼俗,日常交往的社会活动中,产生、流行了为人们沿习和传承的民俗茶俗。四川民俗茶俗现象丰富多样,生动有趣,四川民间文学中的古蜀神话、各种传说、故事以及民间歌谣、谚语、《竹枝词》、方言、歇后语的洋洋大观,是人民群众口头创作并世代流传的语言艺术结晶…  相似文献   

3.
文红 《农业考古》2007,(3):190-196
林业民俗是我国传统民俗的一部分。根据文献记载和实地田野调查,对林业民俗进行分类和整理,分析了林业民俗的成因和功能,指出大多数林业民俗是俗信而非迷信,具有多种文化内涵,是我国先民生态智慧的表现。对林业民俗进行文化分析,有助于现代生态文化的研究和民族民间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进而为社会发展服务。  相似文献   

4.
福安茶俗     
福安茶俗福建省福安市茶业局吴家阔福安自唐代就有产制茶叶,并初步形成饮茶习俗。茶俗源于民间,传播于民间,发展于民间,成为当地主要民俗文化之一。随着饮茶的不断深入和普及,已从日常生活的粗犷饮喝向品赏艺术的方向发展,并进入了婚丧喜庆等方方面面领域,形成固有...  相似文献   

5.
四川宜宾农村的茶俗四川省宜宾市土产公司刘盛龙茶俗是民间风俗的一种,它是民族传统文化的沉淀,也是人们心态的折射,它以茶事活动为中心贯穿于人们的生活中,并且在传统的基础上不断演变和完善,成为人们文化生活的一部份。川南宜宾农村的茶俗,也是民间茶文化的一个重...  相似文献   

6.
安溪茶俗     
常言道 ,“千里不同风 ,百里不同俗。”中国地大物博 ,人口众多 ,由于受历史文化、地理环境、民族风情的影响 ,形成了各异万千的民风、民俗。安溪是一个有着一千多年产茶历史的古老茶乡 ,世界名茶铁观音的发源地 ,中国名茶 (乌龙茶 )之乡 ,通过长期的生活积累 ,演变发展 ,口传心授 ,世代相袭 ,自然积淀而形成了一种独具特色的茶俗。茶 ,渗透到安溪茶乡人民的生产、生活 ,以及衣食住行、婚丧喜庆、迎来送往的礼俗和日常的交际之中。迎宾送客以茶相待 ,是安溪世代相承的传统礼俗。“安溪人真好客 ,入门就泡茶” ,说的是只要你到安溪来作客 ,主…  相似文献   

7.
茶俗表演是打上地方印记的饮茶习俗的艺术再现,有其独特的品格,在茶文化瑰丽多彩的园地里占有重要的一隅之地。饮茶源于民间,传于民间,也发展延续于民间,只有在那片生生息息散发着泥土芳香的土地里,我们才能探寻到灵魂之饮的源头,才能窥见到龙芽之河的流向轨迹,它犹如一面古老的镜子,把一方土一方人的历史文化传承活生生地映照在我们的面前。既然是茶俗,它必然是生活型的,也就是说它是生活最本质面貌的反映,并非艺术的虚构。生活真实是它的灵魂。  相似文献   

8.
张永仟 《农业考古》2007,(6):182-185
明代江南的待客茶俗因人、因地而不同。官场待客茶俗注重等级,讲究行礼作揖。文人喝茶只是引子,重点在行酒、吃饭和趣谈。而江南寺院茶,亦颇具文士之风。至于日本禅林的饮茶习俗,通过分析研究日本使节策彦周良的相关记载,可以发现有两个明显不同江南茶俗之处:一是茶水与海鲜的并用;二是基本墨守由荣西和尚传至日本的蒸青绿茶点饮法。  相似文献   

9.
元代的茶俗 茶品 茶艺——元曲里所见的茶文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茶是勤劳智慧的中国人民对世界文明的一个杰出贡献.在中国古代,茶与人民的物质生活、精神享受密不可分,影响遍及饮食、民俗、商业、文学、艺术、民族交往等领域.元朝虽然在中原地区统治的时间较短,未曾出现过专门的茶学著作,但与唐诗、宋词比肩的元曲,却纳入了大量的茶事内容,包括茶品、茶礼、茶肆、茶俗和茶艺等各个方面.其中一些记载,充满生活情趣,反映元人饮茶的意境和感受,体现了厚重的多民族文化融合的人文精神,是研究元代茶文化的珍贵资料.  相似文献   

10.
徐德培 《农业考古》2005,(6):201-204
茶俗文化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瑰宝,也是民俗旅游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在对江西茶俗文化资源分析的基础上,就其旅游应用构想,尤其是注重推出一批特色系列茶产品,提高茶叶生产的附加值,为江西经济的发展提供新的增长亮点提出了相关配套措施.  相似文献   

11.
故乡的茶俗     
故乡人不喜喝白开水爱喝茶。“百里不同风 ,千里不同俗” ,即使“出门三五里”也“各处一乡风”。自有人类以来 ,由于居住的自然环境不同而形成的风尚 ,谓之“风” ;由于各地社会环境不同而形成的习惯 ,谓之“俗”。社会和自然交互作用陶冶着人类 ,社会生活相沿成风 ,群居相习成俗 ,“风”与“俗”融为一体 ,便形成了物质文化和观念形态。风俗具有民族性、地域性、社会性、自然性和传承性。民俗是一个广泛的概念 ,茶俗是整个民俗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我的故乡英山 ,位于大别山南 ,离六安、安庆、黄州距离大体相等。这里民风纯正 ,人民忠厚老…  相似文献   

12.
江西茶俗的民生显象和特质(续)江西省社会科学院余悦三、江西民间茶道的特殊韵致茶道是以饮茶、烹茶为核心,在一定的环境气氛中,表达一定的思想感情,具有一定的时代性和民族性的生活艺术活动。虽然早在唐代,我国就出现茶道并传播海外,并在宋、明均有传承和发展,但...  相似文献   

13.
茶与戏     
"茶"代表着优雅、沉寂、隐逸,"琴、棋、书、画、诗、酒、茶",茶位列雅的品位范畴;"戏"代表世俗、喧闹,不入流的"小道",属于俗文化.一雅一俗,二者截然不同的文化又如何扯上关系的? 其实,茶文化与戏曲有着非常紧密的联系,而且关系还极有其渊源.  相似文献   

14.
屏南茶文化历史非常悠久,创造性地传承了许多民间茶具与茶俗。该文对屏南县本土茶具及其传承下来的茶俗进行详细介绍。  相似文献   

15.
茶的起源及饮茶习俗的全球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茶树的原产地位于中国西南地区,饮茶文化的起源地位于中国西南的四川地区。从以四川为中心的地方性饮料发展成为世界三大无醇饮料(可可、咖啡、茶)之一,茶与饮茶习俗的全球化进程大致经历了3个阶段:从四川向长江流域及黄河中下游部分地区传播阶段(公元前316年至魏晋南北朝,公元前316年-581年);从长江流域向全中国及亚洲普及阶段(隋唐宋元时期,581-1368年);从中国向全球普及阶段(明清时期,1368-1911年)。茶在传播过程中与传入地的文化相互融合,形成了丰富多彩的饮茶习俗。其中,日本茶道传承了中国古典茶文化的核心内容,可谓东方饮茶习俗之代表;英式下午茶则将欧洲与英国本土文化带入茶饮之中,是西方饮茶习俗的精髓。  相似文献   

16.
苗族茶文化是苗族绚丽多彩的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在归纳分析湖南苗族各种特色茶文化资源的基础上,立足于现代社会的发展和人们生活的精神文化需求的角度,思考苗族茶文化的传承与弘扬,对湖南苗族茶俗的商业化运营提出了新颖、可行的建设性意见与措施。  相似文献   

17.
在查阅文献基础上,通过到德宏有关农村进行实地调研,进一步了解德宏州少数民族茶俗的区域性特点,挖掘整理其文化内涵和历史演变;重点探索了德宏州民族茶俗、茶艺的现状,并对调查结果进行分析,对存在问题提出了建议:德宏民族茶文化发展应与开发民族文化资源结合,通过树立民族文化保护意识,开设民族特色茶艺馆和民族文化茶节等,形成资源整合与利用有效畅通路径,使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协同发展。  相似文献   

18.
修水茶俗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丁格非 《农业考古》2000,(4):101-102
位于湘鄂赣三省交界处的江西省修水县,群山起伏,终年云凝雾绕,享誉全球的宁红茶就产于这里。这片原始古朴、悠远厚重的土地不仅孕育了旷世佳茗宁红茶,更以她特有的风情滋润浇灌了仪态万方的修水茶俗,使之成为中华民族泱泱茶文化中的一朵奇葩。修水人喜欢饮茶,每逢客到,无论亲疏、远近,相识或不相识,必先端上一碗热气腾腾的家乡茶。敬奉香茗成为修水人热情好客的最直接最朴素的体现,“坐下宕、戏下宕、吃碗茶宕”(即坐一下、玩一下、喝碗茶的意思),这里的人与外界打交道,先不谈别的,第一句话便是这句圆润温软的吴楚细语,道尽淳…  相似文献   

19.
茶树的种植在中国已有4000多年的历史,中国的饮茶开始较早,但真正的发展期却在唐朝,宋朝之后逐渐兴盛,茶寮馆肆遍布民间,形成了独特的饮茶习俗和饮茶文化。而日本的饮茶始于8世纪,由日本来华僧人带回传入,其发展具备了本民族的特点,形成了特色鲜明的日本茶道。那么,中国的饮茶文化和日本茶道在本质上和内容上的区别是什么,它们之间的关系又是怎样的,这是本文所要探讨的问题。  相似文献   

20.
关传友 《农业考古》2006,(5):164-167,171
皖西是我国著名的古老茶区之一,在汉代就有茶树的栽培利用。魏晋六朝以后形成商品,茶叶行销北京冀鲁豫晋陕地区和西北边地的少数民族地区。皖区地区先后培制了六安小岘春、六安龙芽、六安瓜片、霍山黄芽、齐山云雾、舒城兰花、皖西黄大茶等名茶,蜚声中外。千百年来,皖西地区留存下了许多有关茶的习俗,成为并丰富了皖西地区茶文化和民俗文化的重要内容。皖西茶俗主要表现在采茶、制茶、售茶、饮茶方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