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采用培养皿和纱笼饲养两种方法,研究了在林间捕食蚜虫的3种天敌:异色瓢虫、龟纹瓢虫、大草蛉之间相互竞争干扰作用,结果表明,3种幼虫在空间狭小的培养皿中,出现相互残杀现象,低龄期大草蛉幼虫和异色瓢虫幼虫存活率较高,都可捕杀龟纹瓢虫幼虫,中龄之后的大草蛉幼虫竞争优势明显,捕杀瓢虫幼虫.在空间相对较大的纱笼中,食物充足时,大草蛉幼虫和异色瓢虫幼虫存活率均较高,龟纹瓢虫幼虫存活率随虫龄增加而增加;食物不足时大草蛉幼虫存活率较高,异色瓢虫幼虫和龟纹瓢虫幼虫存活较低.对成虫间竞争干扰的研究表明,3种天敌成虫在共同捕食中,龟纹瓢虫寻找猎物时间最短,大草蛉最长.异色瓢虫受干扰最小、捕食的蚜虫数量最多,异色瓢虫成虫优势明显大于龟纹瓢虫和大草蛉.  相似文献   

2.
经调查,保定地区农田瓢虫种类主要有多异瓢虫、异色瓢虫、菱斑巧瓢虫、二星瓢虫、龟纹瓢虫、七星瓢虫、黑缘红瓢虫、深点食螨瓢虫、圆斑弯叶毛瓢虫、黑背毛瓢虫、长突毛瓢虫、黑襟毛瓢虫、红环瓢虫、暗红瓢虫、茄二十八星瓢虫、马铃薯二十八星瓢虫共16种。其中优势种为七星瓢虫、龟纹瓢虫、异色瓢虫。  相似文献   

3.
于2016年5月26日至8月23日对肥城春大豆田节肢动物群落做了系统调查,并分析了主要害虫和天敌的种群数量动态。结果表明,肥城地区春季大豆田节肢动物种类有39种,属于2纲10目27科;数量较多的害虫有大豆蚜、小绿叶蝉、豆荚螟、烟粉虱等,大豆蚜在6月下旬、7月初和8月底达为害高峰期,小绿叶蝉在大豆生长后期发生减轻,豆荚螟高峰期在8月中旬,烟粉虱从6月下旬开始一直处于发生期;天敌数量较多的有微小花蝽、中华通草蛉、异色瓢虫、龟纹瓢虫等,微小花蝽发生高峰期为7月上中旬,中华通草蛉从8月份数量开始减少,异色瓢虫和龟纹瓢虫在整个生长期均有发生。  相似文献   

4.
 试验于2007年对云南省丘北县辣椒田的主要害虫、天敌种类及其发生消长规律进行了系统调查。调查结果表明:主要害虫有桃蚜、烟青虫、棉铃虫和斜纹夜蛾;主要天敌有异色瓢虫和七星瓢虫。桃蚜的发生高峰期在8月上旬,平均每株11.3头;斜纹夜蛾、烟青虫和棉铃虫幼虫的发生高峰期均在8月中旬,平均每株虫量3.9头、斜纹夜蛾3.0头。主要捕食性天敌七星瓢虫、异色瓢虫成虫发生高峰期分别在8月中上旬和8月下旬,平均每株虫量七星瓢虫0.82头、异色瓢虫1.3头。由于田间桃蚜种群数量处于较低水平,秋季辣椒生长期间对桃蚜可不采取化学防治。  相似文献   

5.
冀南地区麦田害虫天敌种类及发生规律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自1982年开始,每年固定1~2块麦田,隔3~5天查一次,发现麦田害虫天敌种类很多,常见的有瓢虫类、蚜茧蜂类、食蚜蝇类、草蛉类,蜘蛛类等,其中以瓢虫类最多,其次是蚜茧蜂类。1 瓢虫类 冀南地区麦田以七星瓢虫为主,其次有多异瓢虫、异色飘虫、龟纹瓢虫、二星瓢虫等。七星瓢虫在冀南地区一年发生二代,以成虫在小麦基部或土缝中越冬,越冬代成虫2月中旬开始活动,3月底4月上旬为第一代卵发生盛期,3月中旬末至下旬初田间始见幼虫,4月上旬为第一代幼虫发生盛期,4月下旬至5月上旬为第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马鞍山市区园林植物捕食性天敌——肉食性瓢虫的调查和分析,筛选出了3种优势天敌瓢虫,即龟纹瓢虫、黑襟毛瓢虫和异色瓢虫,摸清这3种瓢虫的发生规律后,针对园林中常见虫害类型,对优势天敌瓢虫进行了饲养,并在园林虫害发生时投放,以为园林植物害虫的生物防治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7.
通过田间系统调查,了解了莒蓿蚜虫天敌种类和优势种群,并对苜蓿蚜虫与其优势种天敌龟纹瓢虫的田间消长规律进行了研究,显示了天敌龟纹瓢虫种群数量对苜蓿蚜虫具有明显跟随效应.  相似文献   

8.
三种捕食性瓢虫的种间竞争作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王甦  谭晓玲  徐红星  张帆 《中国农业科学》2012,45(19):3980-3987
【目的】明确多种捕食性天敌田间混合释放后的种群动态,探索瓢虫种间干扰的行为学基础和在生态位上的竞争关系。【方法】在田间农业生态系统中混合释放异色瓢虫、龟纹瓢虫及多异瓢虫,对种群发展动态连续监测;在室内对3种瓢虫的1龄幼虫对卵及4龄幼虫之间互残现象进行观察;对自然生境中3种瓢虫的猎物资源进行确认和资源等级划分,并计算各瓢虫的生态位宽度及生态位重叠系数。【结果】3种捕食性瓢虫在混合种群释放后个体数量均线性上升,异色瓢虫的上升速率显著大于其余2种瓢虫。各瓢虫均倾向于取食异种瓢虫的卵和幼虫,其中异色瓢虫攻击取食卵的能力显著大于其余2种瓢虫。异色瓢虫4龄幼虫在互残后的存活数量显著大于其余2种瓢虫,且伤残比例仅为龟纹瓢虫的22.3%及多异瓢虫的29.8%。基于田间观测结果,异色瓢虫共取食17种猎物,占总量89.5%,龟纹瓢虫共取食12种猎物,占总量的63.2%,多异瓢虫共取食9种猎物,占总量的47.4%。计算异色瓢虫、龟纹瓢虫和多异瓢虫的生态位宽度分别为0.713,0.393和0.304;所得生态位重叠系数异色瓢虫与龟纹瓢虫为0.992,龟纹瓢虫与多异瓢虫为0.983,异色瓢虫与多异瓢虫为0.964。【结论】异色瓢虫与其它捕食性瓢虫在田间释放时表现出很强的竞争作用。异色瓢虫可以通过较高的种间互残及攻击防御能力提高自身在营养水平低下情况时的生存概率。异色瓢虫的生态位宽度高,且与其它瓢虫的生态位重叠程度大。因此异色瓢虫的存在会严重影响同生态位其它捕食性瓢虫的种群增长。  相似文献   

9.
麦田昆虫群落的多样性与时间生态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系统调查新乡麦田昆虫群落并对群落组成水平和时间生态位进行测定,结果表明,群落结构较为丰富,物种数为59种,隶属11目,39科.群落的物种数、多样性指数、均匀度、丰富度和优势度均随着调查时间而变化.优势种为麦长管蚜、麦圆叶爪螨和龟纹瓢虫.在害虫中以条斑叶蝉时间生态位宽度最大;在天敌中以麦蚜茧蜂时间生态位宽度最大,其次是龟纹瓢虫;害虫之间以棉铃虫与麦长管蚜的重叠最大,其次为麦圆叶爪螨与小麦叶蜂;天敌之间以异色瓢虫与七星瓢虫重叠最大;天敌与害虫之间以棉铃虫与异色瓢虫重叠最大,次为棉铃虫与七星瓢虫.  相似文献   

10.
湖南省果园捕食性瓢虫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84~1990年对湖南省39个县(市)果园捕食性瓢虫资源进行了调查,共获49种,分属鞘翅目瓢虫科的6个亚科,30个属。列出了名录,并研究了异色瓢虫和龟纹瓢虫两个优势种的主要生物学特性及低浓度化学农药对这两种瓢虫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杀虫剂对龙眼角颊木虱与天敌瓢虫的毒力及选择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测定了10种杀虫剂对龙眼角颊木虱及其捕食性天敌瓢虫的毒力和选择性,结果表明,吡虫啉、噻虫嗪对龙眼角颊木虱与天敌瓢虫的选择性最高,对龟纹瓢虫选择指数分别为11.10、10.36,对四斑月瓢虫的选择指数分别为10.05、7.06;氟虫腈、阿维菌素对天敌瓢虫的选择性均较高;拟除虫菊酯类杀虫剂以高效氯氰菊酯对天敌瓢虫的选择性最高,对龟纹瓢虫和四斑月瓢虫的选择指数分别为1.83和1.43,三氟氯氰菊酯、溴氰菊酯对龙眼角颊木虱的毒力最高,但对天敌瓢虫的选择性较低;毒死蜱对2种天敌瓢虫的选择性最低,选择指数分别为0.42和0.34.  相似文献   

12.
免疫交叉反应结果表明,瓢虫亚科中龟纹瓢虫、异色瓢虫、七星瓢虫和展缘异点瓢虫四种不同属的瓢虫的卵黄蛋白之间有轻度的免疫交叉反应,而它们的抗体与盔唇瓢虫亚科的红点唇瓢虫和植食瓢虫亚科的马铃薯瓢虫的卵黄蛋白没有交叉反应。卵黄蛋白的多肽组成,龟纹瓢虫和异色瓢虫均与七星瓢虫十分相似,都由四种亚单位,大小分别二类亚基组成。龟纹瓢虫四种亚单位的分子量分别为13×10~4,12.8×10~4,4.6×10~4和4.3×10~4道尔顿;异色瓢虫为13×10~4,12.7×10~4,4.3×10~4和,4×10~4道尔顿。初步认为瓢虫科中各个种的卵黄蛋白多肽组成十分相似,但同源性差异明显,且差异程度与分类上的亲缘关系有关。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大庆地区万寿菊田节肢动物种类调查,经鉴定有8目17科20种,其中植食类12种,捕食类5种和中性昆虫3种。植食类中以玉米蚜和甜菜夜蛾为优势种群,捕食类中以异色瓢虫和龟纹瓢虫为优势种群。基于调查结果、综合多年防治经验及文献提出万寿菊田害虫的综合防治技术。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贵州玉米田昆虫群落组成及优势种种群动态。[方法]通过对贵州花溪玉米田昆虫群落的系统调查,研究贵州玉米田昆虫群落组成及优势种种群动态。[结果]共发现昆虫纲10目21科46种昆虫;主要类群为同翅目、鞘翅目、鳞翅目、膜翅目、直翅目和半翅目,数量占比达98.63%。昆虫群落的物种丰富度在7月中旬最高,达24种;主要优势种有亚洲玉米螟、玉米蚜和双斑长附萤叶甲,以及天敌昆虫龟纹瓢虫、异色瓢虫和二星瓢虫;其中,龟纹瓢虫对玉米蚜有明显的跟随效应。[结论]该研究阐明了贵州玉米田昆虫群落组成及优势种种群动态特征,为保护利用天敌、控制玉米害虫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5.
鸡骨草害虫和天敌的组成及变化规律,是鸡骨草害虫生物防治的基础及理论依据。通过定期随机调查表明:鸡骨草生长期,田间节肢动物涉及10目25科36种,主要害虫为稻绿蝽、稻棘缘蝽、斑腿蝗、中华稻蝗、棉蚜;优势天敌是小步甲、丽草蛉、异色瓢虫、天幕毛虫黑卵蜂、绒茧蜂;5至7月上旬是群落的建立阶段,7月上旬至9月上旬为群落发展阶段,9月下旬至11月底为群落消解阶段;6月下旬至7月上旬是主要害虫的发生高峰期;7月初至8月是优势天敌发生高峰;鸡骨草生长中后期,田间天敌发生稳定,基本能控制害虫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
对陕西省旬邑县马栏林场8个林区小班红脂大小蠹(Dendroctonus valens)进行诱捕及数据分析,对每个诱捕器内红脂大小蠹的平均变化数进行了数学模拟回归,并建立了数学模型。结果表明,红脂大小蠹成虫及天敌昆虫的发生均呈“S”变化,其最高日出虫时期在6月上旬。“S”形变化曲线具体分为缓慢增加期(3月下旬-4月下旬)、快速增加期(5月上旬-5月下旬)、快速减少期(6月上旬-6月下旬)和缓慢减少期(7月上旬-7月下旬)4个阶段;红脂大小蠹雌虫总数以及日出虫数均高于雄虫,且高峰期早出现2 d左右。成虫总数也高于天敌昆虫数量,高峰期早出现2 d。  相似文献   

17.
2000~2001年,对延边大学农学院试验苹果梨园昆虫种类进行了普查,并对历年来梨园害虫发生情况进行了咨询和有关资料的查询工作.初步查明,该生态系统内主要昆虫种类包括昆虫纲的9个目、33个科、47个种和蛛形纲的2个目.主要害虫为梨木虱、梨黄粉蚜、梨叶锈螨、梨二叉蚜、红蜘蛛类等刺吸式口器害虫.主要天敌为异色瓢虫、龟纹瓢虫以及食蚜蝇等.  相似文献   

18.
齐玮  魏丽萍  闫正升  杨友兰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36):11901-11901,11934
[目的]为优势种异色瓢虫十九斑变型的保护利用和菜蚜的生物防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甘蓝田异色瓢虫十九斑变型的各龄幼虫及成虫为供试虫源,设5个菜蚜密度,研究异色瓢虫十九斑变型对菜蚜的捕食功能反应。[结果]不同虫态的异色瓢虫十九斑变型对菜蚜的日捕食量差异较大,当菜蚜密度相同时,4龄幼虫捕食量最大,成虫和3龄幼虫次之,各龄幼虫及成虫对菜蚜的捕食功能反应均可以用HollingII型圆盘方程拟合。同一虫态瓢虫的捕食量随着蚜虫密度的增大而相应增大。异色瓢虫十九斑变型各龄幼虫及成虫自身密度对捕食作用的干扰效应明显,符合Hassel-Verley的干扰效应模型。[结论]不同虫态的异色瓢虫十九斑变型对菜蚜的日捕食量差异较大,且随捕食者自身密度的增加而减少。  相似文献   

19.
采用药膜法测定了甲胺磷、辛硫磷、高效氯氟氰菊酯和氟铃脲对异色瓢虫和龟纹瓢虫的毒力。结果表明:4种药剂对异色瓢虫的毒力大小依次为高效氯氟氰菊酯、甲胺磷、辛硫磷、氟铃脲;对龟纹瓢虫的毒力最大为氯氟氰菊酯和甲胺磷,其次为辛硫磷,最小的为氟铃脲。  相似文献   

20.
2014年5月20日-10月7日系统地调查了核桃玉米套作园和玉米单作园的瓢虫的种群动态。结果表明,洱源县炼铁乡核桃玉米套作园瓢虫主要为异色瓢虫,它是控制玉米蚜危害的优势天敌种,约占该地区瓢虫总数的82%。瓢虫的种群动态与蚜虫的数量有跟随反应。相对于玉米单作园,核桃玉米套作园中瓢虫和蚜虫的种群数量变化相对稳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