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不同温度条件对天女木兰种子层积催芽效果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不同温度条件下天女木兰种子层积催芽效果的研究,以期获得快速促进种子萌发的技术。试验采用①天女木兰种子用清水浸种48 h,然后进行室内低温层积((4±1)℃,150 d);②室内控制变温层积((4±1)℃,50 d→(17±1)℃,25 d→(4±1)℃,50 d→(17±1)℃,25 d);③室外低温层积和室外自然变温层积催芽处理。并在层积过程中定期取样测定胚长占种子长的比例、可溶性糖含量、可溶性蛋白含量、过氧化物酶活性以及过氧化氢酶活性。结果表明:处理②的天女木兰种子,胚发育优于相应的其他层积催芽;天女木兰种子中可溶性糖和可溶性蛋白含量在层积催芽后均比层积前有不同程度提高;层积后种子中过氧化物酶活性和过氧化氢酶活性升高,室内控制变温处理在层积过程中各种酶的上升速度较其它快。总之,控制变温层积催芽处理的天女木兰种子催芽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2.
天女木兰种子后熟期间的生理生化变化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为了解天女木兰种子后熟期间生理生化变化,探讨解除种子休眠机理及寻找种子快速催芽技术提供参考和依据,将天女木兰种子分别用250 mg/L赤霉素(GA3)溶液和清水浸种48 h,然后进行室外自然低温层积、室内低温层积(5℃)和室内人工控制变温层积(5℃、20 d和10~15℃、10 d交替变换)催芽处理。在层积过程中定期取样测定天女木兰种子的胚长占种子长的比例、呼吸速率、过氧化氢酶活性、过氧化物酶活性、可溶性糖含量等指标。结果表明:采用GA3浸种变温(10~15℃和5℃)层积处理有利于种胚的生长发育;GA3浸种变温处理能提高种子内过氧化氢酶、过氧化物酶的活性,促进种子中可溶性糖含量升高,并能促使形态后熟提前完成。   相似文献   

3.
采用低温层积、暖温层积和变温层积方法,结合4种不同浓度的GA3处理方法对东北红豆杉种子进行催芽试验,研究了不同催芽方法对东北红豆杉种子贮藏物质中可溶性糖含量、粗脂肪含量、可溶性蛋白质含量的变化影响,结果表明变温处理(20℃/10℃昼夜各12小时)结合GA3 200毫克/升处理最有利于东北红豆杉种子贮藏物质的转化,有利于种子萌发。  相似文献   

4.
林木种子的催芽方法很多,常用的有低温层积催芽、混雪催芽、变温层积催芽、高温层积催芽和高温催芽等。 1、低温层积催芽方法 低温层积催芽又叫沙藏或露天埋藏。层积催芽是将种子与湿润物(如湿沙或湿泥炭等)分层或混合放置,促使种子露出胚根的处理。因为催芽的温度是低温,故称低温层积催芽。  相似文献   

5.
对天女木兰(M.sieboldiiK.Koch)种子进行变温层积处理,测定其在GA3处理诱导下种子内淀粉、糖含量以及糖代谢关键酶的活性.结果表明:在GA3诱导下,淀粉作为一种暂时储存的物质不断地降解,层积结束后CK处理淀粉含量最少,降至0.43mg·g-1;层积前期(40d)与层积后期(120d)以积累蔗糖为主,以层积40d时CK处理蔗糖含量最大,其值高达2.3mg·g-1,同期酸性转化酶(AI)和中性转化酶(NI)活性降低,蔗糖合成酶(SS)和蔗糖磷酸化酶(SPS)活性升高;层积中期(90d)果糖和葡糖糖含量随GA3浓度的增加有增强的趋势,以1500mg·L-1 GA3处理果糖和葡萄糖含量最高,分别为0.33mg·g-1和0.38mg·g-1,此时AI和NI活性达到最大值.  相似文献   

6.
南方红豆杉种子休眠特性及催芽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南方红豆杉种子进行种皮透水性测定及变温层积处理,研究其休眠特性及催芽技术。结果发现:南方红豆杉种子在自然条件下发芽需要2~3 a,休眠期限长,导致其深休眠的主要因素是种子内所含的萌发抑制物质及种胚的发育程度等;对新鲜种子进行层积处理后,能很好地消除体内抑制物含量,且以25℃,层积130 d后,再转入5℃,层积80 d的"暖温-低温"湿沙变温层积处理,消除发芽抑制物的效果较好,其种子甲醇浸提液的比较发芽抑制率(W100)从64.89%降至8.51%,胚长增长0.42 mm,种子平均发芽率达76.0%。  相似文献   

7.
试验结果表明,种胚后熟是桧柏种子休眠的主要原因,种皮的透水性与种子休眠无关,采用变温层积,低温层积催芽法均可打破种子休眠,应用化学药剂处理种子可缩短催芽时间;所有方法中以变温层积法催芽效果最佳,种子绝对发芽率可达95.7%。  相似文献   

8.
用昼夜变温(20℃/10℃)-低温(4℃)、暖温(20℃)-低温(4℃)和低温(10℃)-低温(4℃)层积两阶段处理方法,研究变温层积处理过程中东北红豆杉种子生理生化特性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昼夜变温层积6个月后种胚长度和宽度分别由层积前的1.52和0.47 mm,增加到1.95和0.61 mm;昼夜变温-低温层积后种子可溶性糖含量达到46.3 mg/g,显著高于层积前;粗脂肪含量比层积前减少了3.8%;脱氢酶(TTC)活性持续增加,层积10个月后达到层积前的2倍多;葡萄糖六磷酸脱氢酶(G-6-PDH)活性在昼夜变温层积阶段下降,低温层积阶段上升;三磷酸腺苷(ATP)水平在昼夜变温层积过程中变化不大,而低温层积后ATP水平显著增加,达到层积前的3.9倍。昼夜变温-低温层积的种子裂口率为11.4%,出苗率为14.7%,显著高于暖温和低温处理,说明昼夜变温-低温处理效果优于暖温-低温和低温-低温处理。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逐步降温处理对‘86-1’哈密瓜果实采后冷害、品质及内源激素含量的影响,为新疆哈密瓜采后低温贮运保鲜提供参考。【方法】以‘86-1’哈密瓜果实为研究对象,研究直接降温((1±0.5)℃,对照)和逐步降温((8±0.5)℃,1d→(5±0.5)℃,3d→(3±0.5)℃,3d→(1±0.5)℃)处理对其采后贮藏过程中的冷害指数、冷害率以及果实硬度、可溶性固形物、可滴定酸、维生素C、脱落酸(ABA)、吲哚乙酸(IAA)、赤霉素(GA)、玉米素(ZR)含量的影响。【结果】逐步降温处理可使‘86-1’哈密瓜果实的冷害发生时间推迟42d,贮藏63d后冷害率仅为对照的10.53%。逐步降温处理显著抑制‘86-1’哈密瓜果实的硬度和维生素C含量的下降,贮藏49d时,逐步降温、对照处理的果实硬度分别下降了39.37%和45.48%,贮藏63d时,以上两组处理的果实维生素C含量分别下降了56.17%和73.42%;但逐步降温、对照处理对可溶性固形物和可滴定酸含量的影响不明显,贮藏63d后,逐步降温、对照处理的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分别下降至8.52%和8.07%,下降幅度分别为31.57%和35.18%;两组处理的果实在整个贮藏期内可滴定酸含量基本维持在0.085%~0.112%;贮藏14~63d,与对照相比,逐步降温处理的果实中ABA、IAA、GA及ZR含量维持在较高水平。【结论】逐步降温处理((8±0.5)℃,1d→(5±0.5)℃,3d→(3±0.5)℃,3d→(1±0.5)℃)能有效延缓及控制‘86-1’哈密瓜果实采后冷害的发生,提高果实内源激素的水平,较好地保持果实品质。  相似文献   

10.
天女花种子催芽方法研究初报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为了打破天女花种子休眠,对其种子催芽技术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种胚未完成发育是天女花种子休眠的主要因子,种皮的机械约束对种子萌发影响不大,用250μg/g的GA浸种可加速种胚的分化、发育。不进行催芽处理,当年不能出苗。种子在催芽过程中,必须进行浸种,后经低温沙藏,再经变温或高温催芽,才能解除休眠。  相似文献   

11.
波叶红果树种子萌发特性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以波叶红果树Stranvaesia davidiana var.undulata种子为试验材料,通过设置不同的果实储藏方式、不同的萌发温度和光照条件,对其种子萌发特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用室温干藏,低温(4℃)干藏,自然低温湿砂层积处理波叶红果树果实后,种子发芽率达极显著差异(P〈0.01),以自然低温湿砂层积处理种子发芽率最高,达41.3%;在10,15,20,25,30,15/10,25/15,30/20℃等8个不同温度条件下,种子发芽率达显著(P〈0.05)和极显著差异(P〈0.01),在25℃条件下种子发芽率最高,达45.3%;在全黑暗、光照12h(10301x)和光照24h(10301x)等3个条件下,种子发芽率无显著差异(P〈0.05),说明波叶红果树种子为光不敏感种子或光中性种子。因此,波叶红果树果实经自然低温湿砂层积处理后,在25℃条件下,有利于提高种子发芽率,光照不是其种子萌发的必需条件。  相似文献   

12.
为了研究倒吊笔种子发芽特性,2018年12月采集种子,2019年3月用浓度分别为50mg/L 、100mg/L 、150mg/L GA3、NAA、IAA处理种子后,观察发芽率;并于2019年6、7、8月分别进行常规发芽试验。结果表明, 150mg/L GA3 和100mg/L NAA处理发芽率分别为81.00%、80.67%,显著高于对照发芽率77.33%。其它各浓度处理显著低于对照,种子开始发芽时间在第5天,在第13天的时候达到峰值。2019年6、7、8月常规发芽试验的发芽率分别为95.33%、91.0%,85.33%,显著高于2019年3月植物生长调节剂各处理的种子发芽率,可能是倒吊笔种子具有后熟现象。倒吊笔种子最佳贮藏条件,常规贮藏条件下倒吊笔种子丧失发芽能力的时间,采收后提高种子发芽率的最佳植物生长调节剂及其浓度等问题有待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13.
为探究不同消毒方式和不同萌发介质对杜鹃属(Rhododendron L.)植物种子萌发的影响,以10种杜鹃属植物的种子为研究对象进行种子萌发试验,消毒方式分别为0.3%高猛酸钾溶液消毒10 min,1%次氯酸钠消毒10 min,0.1%升汞消毒10 min,70%乙醇消毒30 s+1%次氯酸钠消毒10 min,70%乙醇浸泡30 s+0.1%升汞消毒10 min;萌发介质分别为滤纸、海绵、纱布和琼脂培养基,比较不同消毒方式和萌发介质的种子发芽率、发芽势和发芽时滞。结果表明,不同消毒方式对不同杜鹃属种子发芽率和发芽势影响不同,1%NaClO和70%乙醇+1%NaClO消毒后的发芽率和发芽势较其他消毒方式高,且发芽时滞也明显短于其他消毒方式。琼脂培养基适合多数杜鹃种子的萌发,而纱布不适合作为杜鹃属种子的萌发介质。  相似文献   

14.
伏毛铁棒锤种子萌发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探明伏毛铁棒锤(Aconitum flavumHand.-Mazz.)种子的萌发特性,采用了物理、化学、植物激素等不同处理方法对种子进行预处理.试验结果表明:①种子在常温(20±1)℃下有休眠现象,发芽率仅为1.3%;②低温15℃是种子发芽的最适宜温度;③机械去皮后种子发芽率有所提高,可达28%;④采用质量分数为100 mg/kg的赤霉素处理24 h,去皮种子发芽率最高可达到86.0%.因此,种皮障碍和内部萌发抑制物的存在是造成种子休眠的重要原因,生产上应首先去掉种子的外种皮,再用适宜浓度的赤霉素处理,会达到理想的出苗效果.  相似文献   

15.
香叶树种子休眠与萌发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研究低温层积处理在打破种子休眠、促进萌发过程中的作用机理,对层积不同时间的种子进行生活力和抗氧化酶系统测定、胚轴发育观察、抑制物检测。结果表明:随着香叶树种子层积时间的增长,种子萌发力及抗氧化酶活性均呈逐渐增加的趋势,而丙二醛含量呈不断下降的趋势;层积过程中水分条件的变化对层积结果有较大影响;香叶树的萌发抑制因素主...  相似文献   

16.
朝鲜百合种子萌发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研究了温水浸种和低温冷藏处理、光照、温度和基质对朝鲜百合种子萌发的影响.结果表明:30 ℃温水浸种和4 ℃冷藏对朝鲜百合种子萌发影响不明显;光照对朝鲜百合种子的开始萌发时间、萌发率、萌发势均没有明显影响;在20~25 ℃恒温培养皿萌发条件下,其萌发率最高,达97.00%以上,随着温度的升高或降低其萌发率均下降.朝鲜百合种子5 d开始萌动,20 d 左右全部萌发,朝鲜百合种子萌发的最适宜基质是V(草炭) ∶ V(珍珠岩)=2 ∶ 1,在该基质中种子萌发率为79.80%.  相似文献   

17.
近代种子生理的研究揭示了种子的需光萌发和它的作用机理,所以我们在许多种子萌发的生态环境中要考虑到光的因子。本文列举53科100多属的需光种子的材料,并对它的概念、类型、发生、萌发习性与条件、光敏素的作用及其生态学意义进行介绍与分析。  相似文献   

18.
盾叶薯蓣种子萌发和解剖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光照条件和外源激素(6-BA和GA3)对盾叶薯蓣种子萌发的影响,并比较了室内组培苗和田间植株解剖结构上的差异.结果表明:盾叶薯蓣种子萌发需要黑暗条件,在1/2MS+6-BA 0.1 mg/L+GA3 4.0 mg/L条件下萌发率最高,达到66.67%;盾叶薯蓣种子萌发周期较长,从初始萌发的17 d一直到统计萌发的50 d.盾叶薯蓣室内无菌苗解剖结构显示了组培瓶内环境对植物内部结构的改造,盾叶薯蓣叶片由异面叶转变为无栅栏和海绵组织分化的等面叶,叶片变薄,气孔增多,叶中脉维管组织严重退化;茎疏导组织退化,维管束在茎中比例降低.另外,表皮层分化出气孔器,这在田间植株上没有观察到.所有这些变化均是对组培瓶内恒温、高湿、缺氧环境的适应.  相似文献   

19.
【目的】测定淡黄花百合种子的基本特性及萌发所需的基本条件,以期为淡黄花百合的开发利用奠定基础。【方法】用游标卡尺法、目测法及百粒重法等测定淡黄花百合种子的生物学特性,并设置不同温度(15、20、25、30℃)及化学药剂浸种(0.3% KMnO4溶液、0.1% KH2PO4溶液、10% NaClO溶液、清水)对其种子萌发的影响。【结果】淡黄花百合种子大多为卵形,淡黄色,千粒重6.7 g,平均含水量15%,吸水量0.32 g/g;在25℃时种子的各萌发特征最好;清水浸种处理种子的萌发率最高,为100.0%,10% NaClO浸种处理种子的萌发率最低,为86.7%。【结论】淡黄花百合种子萌发对温度敏感,25℃为最适温度;淡黄花百合种子对3种药剂不敏感,在育苗时无需使用任何特殊化学药剂处理。  相似文献   

20.
膏桐种子发芽预处理方法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分别采用清水变温浸种处理、清水室温浸种处理、双氧水浸种处理、机械损伤种皮处理、剥壳处理等方法,对膏桐种子进行预处理,在28 ℃恒温下培养并测定种子发芽率和发芽势.结果表明,剥壳处理效果最好,发芽率和发芽势分别达到86.67%和66.67%;其次是60 ℃热水浸种10 min,发芽率为83.33%,发芽势为51.67%,略低于对照;而20%双氧水浸种5 min和机械损伤种皮处理的发芽率均为76.67%,与对照组发芽率相同,但发芽势高于对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