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001年第8期《湖南 林业》发表廖景憧先生 众本案李某的行为是否 构成犯罪一文,廖先生 认为李某收购、运输国家 二级野生动物草■19只、 褐耳鹰1只的行为是过失 行为,因而不构成非法收 购、运输珍贵濒危野生动 物罪。笔者对廖先生的观 点不敢苟同。 笔者赞同第一种意 见该案李某收购、运输 的19只草■和1只褐耳鹰,是国家重点保护的珍贵濒危野生动物,是客观存在的事实,无须争论。争论的焦点是:李某是否明知,是故意犯罪还是过失犯罪?  该案涉及犯罪的主观要件问题。所谓犯罪的主观要件,是指犯罪主体对自己实施的犯罪行…  相似文献   

2.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已于1997年3月14日修订,并于当年10月1日起施行。修订后的刑法对原刑法有关破坏森林资源犯罪作了较大幅度的修改和增补,使森林资源的刑事法律保护更加科学、合理,这对于打击犯罪,保护和改善森林资源,保障我国经济的持续发展有着重要意义。破坏森林资源犯罪,是指违反国家林业管理法律法规,破坏森林资源,严重危害人类生存环境的行为。该类犯罪构成要件:第一,本类犯罪侵犯的客体是国家环境管理中对森林资源管理的正常活动和秩序。和旧刑法相比,破坏森林资源犯罪的客体由原来“破坏经济管理秩序”改…  相似文献   

3.
闾刚 《森林公安》2013,(6):39-41
一、问题的提出 在国外,一般都不进行违法与犯罪的区分,大多采取定性的方法来界定犯罪,定量的方法则只对量刑有意义。在我国,则采取定性加定量的方法来界定犯罪。即按性质和程度,对违法行为实行分级处置:从违法(包括民事违法和行政违法)到犯罪。在行政违法行为达到一定危害程度,符合刑法规定的犯罪构成要件时,其性质即由行政违法行为转变为犯罪行为。因此,许多行政违法行为与犯罪行为在行为形式是一致的。  相似文献   

4.
一、盗伐林木罪的构成要件 (一)客体要件:盗伐林木罪所侵犯的直接客体是破坏了国家、集体或者公民个人对林木的所有权。 (二)客观要件:在盗伐林木罪中,它的客观要件表现为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盗伐森林或者其他林木,数量较大的行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理解。 1 盗伐林木罪的行为对象必须是“森林或者其他林木”。这里的“森林”是指大面积的原始森  相似文献   

5.
北京某大学学生刘某用硫酸伤害动物园饲养的国家二级保护动物黑熊案,在社会上引起了强烈反响,特别是对刘某行为的法律责任,更是众说纷纭。一开始几乎所有的人都指责刘某的行为是犯罪,已构成刑法第341条的“非法猎捕、杀害珍贵、濒危野生动物罪”。然而冷静下来分析该罪的构成要件时发现,该罪客观方面其手段必须是非法猎捕和杀害,侵害的对象必须是野生的动物。而刘某是伤害或虐待动物,并非是杀害,且侵害的对象是动物园里圈养的动物,并非是野生的,因而不符合该罪的构成要件。于是有人将刘某的行为与刑法其它的罪名“挂钩”。经过对号,大致“挂…  相似文献   

6.
从犯罪构成要件方面对非法狩猎罪的客体、主体以及主、客观方面因素进行阐述,探讨禁猎期、禁猎区、禁用的工具和方法、情节严重程度在司法认定中的标准,并与非法猎捕、杀害珍贵、濒危野生动物罪进行比较。在实证上,通过对宿迁市196例非法狩猎案件进行统计分析发现,案件存在数量先增加后减少,蛙类和鸟类被捕杀数量多、对其物种有巨大危害,作案方法层出不穷,共同犯罪案件多,案件审判结果轻,涉案主体受教育程度低等特点。剖析犯罪原因,提出加强市场监管力度,普及法律知识,加大执法处罚力度,细化入罪标准,增加保护动物种类等建议。  相似文献   

7.
张建清 《湖南林业》2002,(12):19-19
2000年4月21日,李某向县林业局申请办理了“省定三级野生动物”经营许可证。为牟取非法利润,李某于2000年10月26日以每只2元的价格到集贸市场收购国家二级保护野生动物猴面鹰19只。次日上午,将收购的19只猴面鹰运往怀化准备出售,途中被公安机关查获。在审理该案时存在两种意见:第一种意见认为,李某是否具有明知猴面鹰是国家二级保护动物而决意收购、运输的主观故意,证据不足,不符合非法收购、运输珍贵濒危野生动物的犯罪构成要件,李某的行为不构成犯罪。第二种意见认为,李某是经林业主管部门审批的“省定三级野生动物”经营者,为…  相似文献   

8.
职务过失犯罪是国家工作人员在履行职务过程中严重不负责任构成的犯罪,是腐败犯罪的一类.职务过失犯罪的主观方面是过失,而且这种过失有别于其他犯罪过失,因此有必要对职务过失犯罪的主观特征进行深入的研究,以正确认定犯罪.  相似文献   

9.
破坏野生动物资源犯罪的构成要件以违反野生动物保护行政管理法律法规的禁止性规定为前提,审视了破坏野生动物资源犯罪中行政法设置的科学性以及与刑法的衔接、协调与配合,可以为破坏野生动物资源犯罪刑事立法提供理论预案和指导。  相似文献   

10.
盗伐林木和滥伐林木行为的“分水岭”到底在哪里?《湖南林业》2002年第5期刊登的两篇文章内容到底有没有矛盾?对于这两个问题,本人借此机会谈点个人看法,与杨正权同志及其他从事林业法制工作的同志商榷。盗伐和滥伐林木的本质特征在定义中已非常明确。笔者认为,就盗伐林木来说,必须同时符合3个条件:一是主观上必须是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即具有主观过错性,而且这种过错必须是直接故意。二是客观方面必须是无证采伐即具有客观违法性。无证采伐包括两种情形:第一种是擅自砍伐;第二种是在规定的林木采伐许可证规定的地点以外采伐。三是…  相似文献   

11.
为有效遏制持续高发的盗伐林木犯罪态势和构建利于生态文明建设的防控对策,运用实证分析法对302份盗伐林木罪一审判决书进行研究,得出:犯罪主体方面以青壮年男性农民为主,初中以下学历居多;犯罪主观方面以牟利和满足生产生活需要为主;犯罪客观方面为盗伐幼树案件较少,盗伐林木平均立木蓄积"数量巨大",但刑罚"轻刑化"现象突出。建议:从认识上转变"重经济价值轻生态价值"的林木价值观,从政策上推进林业生态扶贫工作,从立法上确立刑法生态法益,通过多维度的防控对策来保护生态安全,建设美丽中国。  相似文献   

12.
杨军  邵立新 《吉林林业科技》2001,30(6):30-31,36
通过调查,指出了吉林省西部在林业生态建设中主要存在的主观方面和客观方面问题,并提出了解决问题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13.
张琳 《国土绿化》2006,(11):34-34
今年三月。四川省平昌县森林公安分局接到群众举报:平昌县江口镇凌云村二社李某未经任何部门批准。擅自将2000年被平昌县人民政府挂牌的“古树名木”古黄梁树砍伐。经鉴定,该株树木树龄为108年。在案件的调查过程中,李某对砍伐古树供认不讳。县公安局依法移送检察机关审查起诉。然而,平昌县人民检察院却以李某的行为不符合砍伐国家重点保护植物罪的犯罪构成要件为由,不予提起刑事诉讼。建议作撤案处理。平昌县公安局经反复研究后,再次邀请县人民法院、县人民检察院相关同志一起对该案进行研讨。  相似文献   

14.
共同危险行为是共同侵权的一种类型,但其又有自身的特殊性,以下从它的概念、起源、构成要件、归责基础、以及举证责任等方面对共同危险行为进行浅析.以便对这一相对较新的共同侵权类型有一个基本的理解和把握。  相似文献   

15.
一、非法收购、运输、出售珍贵、濒危野生动物及其制品犯罪信息分类的意义 犯罪信息,是指与犯罪活动相关联的一切人、事、物的情况和线索,它能够客观地反映犯罪活动的实施、形成、变化和结果的全过程。犯罪信息是一切犯罪情报的来源,尤其是加工后的二次犯罪信息更具有应用价值,如现场遗留指纹可以反映作案人终身不变的永久性特征,对于侦破案件、认定犯罪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6.
学校的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应是相辅相成的。科学教育主要是教育人们认识客观世界,并运用科学知识去改造客观世界,以促进科技进步、经济繁荣和社会发展;人文教育则主要是教育人们认识主观世界,并运用人文知识能动地改造主观世界,以达到升华精神境界、塑造完整人格的目...  相似文献   

17.
王峰  王瑞 《森林公安》2012,(5):32-33
随着经济领域犯罪不断增多,违法性认识问题逐渐成为刑法学界亟待解决的一个理论问题,它关系到对当事人行为的定罪量刑,关系到我国刑法对行为人的价值评价。然而,刑法学界对于这个问题的认识和理解却见仁见智。  相似文献   

18.
破坏野生动物资源犯罪个罪的犯罪成立与犯罪既遂深受学术界行为犯理论研究的影响。个罪中行为犯的既遂与未遂形态、行为特点、起刑点等问题的分析探讨,可以为破坏野生动物资源犯罪中行为犯的罪与非罪界定,从司法实践角度明确统一的衡量尺度。  相似文献   

19.
两点希望     
《情报学刊》是学术性理论刊物。理论来源于实践,又高于实践。研究理论的目的,在于指导实践。研究客观规律,在于利用这种客观规律去能动地改造客观世界和主观世界。《情报学刊》是我国情报界的刊物,肩负着研究、总结和升华我国情报实践的丰富经验,反过来又指导我国情报实践的  相似文献   

20.
湿地行政管理是目前我国湿地保护的主要措施,随着经济社会发展,现有的行政手段很难满足湿地保护的需要.完善的政策和法制体系是有效保护湿地和实现湿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关键.本文就完善我国破坏湿地的行政法律责任的主要构成要件、承担湿地行政法律责任客观方面、湿地行政法律责任的形式以及完善行政诉讼制度的等方面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