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规模化养猪生产中,生产母猪由于疾病、饲养管理、遗传缺陷等原因,每年大约有25%~35%被淘汰。为了保证猪场正常生产的均衡性需要,必须及时补充后备母猪,而后备母猪的选择和培育是一个系统的工程,它的优劣在很大程度上影响整个猪场的生产水平。要想有优良的繁殖母猪,必须从后备母猪的培育开始。要想使繁殖母猪持续地保持较高的生产水平,每年都要淘汰部分年老体弱、繁殖性能低下以及有其他机能障碍的母猪,从而保证繁殖母猪群的规模并形成以青壮龄为主体的结构比例,因此后备母猪的选择和培育是提高猪群生产水平的重要环节。1后备母猪的选择1.…  相似文献   

2.
合理及时地补充后备母猪是一个猪场保持持续性高生产力的前提和基础。有计划地补充繁殖性能较好的后备母猪,可保持猪群合理的胎次结构。为保持基础种猪群优秀的生产成绩,每年应淘汰老龄、发情配种异常以及泌乳和护仔性能差的母猪.按计划选留后备母猪补充到生产猪群中.种母猪补充以自繁自养选留和外购选留两种方式来满足。选留数量:生产母猪数×母猪年更替率,即生产母猪×30%;如果自繁自养选留,初选数量为:生产母猪×30÷60%。  相似文献   

3.
<正>母猪饲养场(户),因扩大生产规模或种猪更新等原因需要补充基础母猪,一般多从后备母猪阶段进行选留或引进。搞好后备母猪的选择与饲养管理,对于生猪养殖场的稳定和发展至关重要。1瘦肉型后备母猪的选择1.1本场选留本场选留瘦肉型后备母猪,要经4、6、8月龄3次选择后方可留作种用。重点考虑以下几项标准:第一,从产活仔10头以上的母猪后代中筛选,仔猪初生重1.2~1.5 kg,以选留2~5胎的母猪后代为宜。第二,要有12个,最好是14个沿着腹底线均匀分布、排列整齐、左右对称、间距  相似文献   

4.
养猪户要提高养猪效益,想获得身体健壮、数量多、质量好的仔猪,养好母猪是关键。尤其要选择优良后备母猪群,应加强后备母猪饲养管理。笔者通过二十多年养猪生产技术指导和实践,积累了一些生产管理经验,现就后备母猪的选择与饲养管理技术,简述如下。1后备母猪的品种组合与选择1.  相似文献   

5.
加强后备母猪管理提高繁殖效率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薛春林 《养猪》1999,(1):18-18
在三元杂交商品瘦肉猪生产过程中,提高母猪繁殖效率是不可缺少的重要一环。以下谈谈外来猪种及二元杂种后备母猪,如何加强管理,提高繁殖效率。1后备母猪选择后备母猪要从性情温和、乳汁分泌充足、产仔数较多的窝中,选择身体健壮,并有足够数量乳头的仔猪。2断奶至1...  相似文献   

6.
猪场经济效益与母猪群的繁殖性能密切相关。建立高产母猪群,关键在于后备猪的选择、培育和管理。如果猪场能重视并选择高质量后备母猪,补充基本母猪群,就能长期保持持续高产的种猪群,那么猪场就能兴旺发达、财源广进。所以选择和培育好后备母猪,是办好猪场的基础。  相似文献   

7.
后备母猪的饲养管理是决定养猪场经济效益的关键环节,因为它不仅能够提高种猪繁殖能力,还可以保证商品猪的出栏数量。在此从后备母猪的选育、后备母猪的饲养、提高日常管理水平等方面汇总了后备母猪在生产中的管理要点,供大家借鉴。1后备母猪的选育为了改善和提高整个种猪群的繁殖能力,需要生产中每年从优秀的后备母猪中选留30%的猪补充种猪群。  相似文献   

8.
规模猪场较为合理的母猪群胎龄结构为1-2胎龄占整个生产母猪数量的30-35%,3-5胎龄占60%,6胎龄占5-10%。为了保持母猪群的较高生产水平。每年应淘汰老龄(6胎以后)、发情配种异常以及泌乳和护仔性能差的母猪,并选留(购)后备母猪补充到生产母猪  相似文献   

9.
一头母猪的正常使用胎次为8胎,一个自繁自养的商品猪场母猪的正常年淘汰率为20%~40%,因此猪场每年都要补充一定数量的后备母猪。选择优良母猪对于猪场生产性能及商品猪品质提高非常重要。1选择优良后备母猪技术要点1.1系谱选择优良母猪应具备健康高产,易受精和受胎,母性好,泌乳性能强;后代遗传性状稳定、在背膘和生长速度上具有良好遗传素质,良好的饲料报酬,个体均匀、健壮。1.2外观选择一般选择后备母猪要求其体重达到60kg,这时的外观特征较明显,易挑选。要求:体型长,四肢肢蹄挺直粗壮,不卧系;无颈部脂肪沉…  相似文献   

10.
规模猪场每年补充的后备母猪是基础母猪的20%~30%。因此,后备母猪的健康状况及能否正常发情、配种、妊娠、分娩,直接影响到猪场猪群整体健康水平和经济效益。值得注意的是,后备母猪的不发情与头胎产仔率低等繁殖障碍,严重影响到规模化养猪场的经济效益,造成很大的经济损失。  相似文献   

11.
在生猪养殖领域中后备母猪的饲养直接关系到养殖效益,需要为其提供良好的养殖环境,保证营养合理补充。本文从后备母猪的选择入手,并分析后备母猪的科学饲养管理技术,希望对相关研究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2.
2005年以来,由于猪价连续下跌,我家猪场超比例地淘汰了繁殖母猪。为了保持原有规模拟分批引进一定数量的瘦肉型二元杂种后备母猪。不知近期是否适宜引种?引进的后备母猪以多大体重为好?  相似文献   

13.
生猪的生产,可分为仔猪的生产和肉猪生产两部分,而仔猪生产又是肉猪生产的基础。仔猪生产的最终目的在于提高每头母猪年提供的断乳仔猪数和体重,即提高养猪的年生产力水平。为使繁殖母猪持续地保持较高的生产水平,每年都要淘汰部分年老体弱、繁殖性能低下以及有其他机能障碍的母猪,这也需要补充后备母猪,从而可以保证繁殖母猪群的规模并形成以青壮龄猪为主体的结构比例。因此,后备母猪的选择和培育是提高猪群生产水平的重要环节。笔者就后备母猪的选择和培育的几点体会简单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4.
后备母猪群的质量直接影响养猪的经济效益。这一点在很多猪场常常被忽视,如果生产母猪年更新率按30%-45%计算,那么后备群体的补栏数量是非常巨大的。因此,科学、规范的后备母猪选择与培养是猪场生产中非常重要的关键环节。  相似文献   

15.
在规模化养猪生产中,生产母猪由于种种原因,大约有25%-35%的母猪被淘汰,为了保障猪场正常生产的均衡性需要及时的补充后备母猪。后备母猪的选择和培育是一个系统的工程,它的优劣在很大程度上影响整个猪场的生产水平。  相似文献   

16.
后备母猪不仅是猪场整个母猪群正常循环的基础,而且对仔猪的生长发育有着很大的影响。做好后备母猪的饲养管理,充分挖掘仔猪的生长潜力,保证高产稳定健康的母猪群,是猪场高效生产和提高经济效益的关键所在。笔者从后备母猪的选择、培育、引种、保健、饲养管理、不发情的处理方法等方面介绍了后备母猪的高效饲养管理技术,为规模养殖场后备母猪的科学饲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规模化猪场后备母猪的补充与管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现代化生产中后备母猪越来越显得重要,不单纯是后备猪补充问题,更在于后备母猪管理上的问题很多,给生产带来了相当大的损失。为此,笔者就规模化猪场后备母猪的补充与管理谈几点看法。  相似文献   

18.
目前许多规模化猪场的后备母猪年补充量几乎上升到了群体规模的40%,再加上后备母猪的饲养管理有许多不同于经产母猪的特殊要求,如果生产管理人员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并且没有采取系统的、有针对性的饲养管理方案,将会使整个猪场的生产面临很大的挑战。  相似文献   

19.
在多数场及某些情况下,后备母猪也指青年母猪。除上定义外还有后备母猪是指雌性猪被选留种用后到他第一次分娩时的猪。一般后备母猪用于补充因年龄较大、繁殖性能差或疾病原因所淘汰的母猪,从而使生产母猪保持以青壮龄为主的组成结构。  相似文献   

20.
一、饲养管理不当,营养供给失衡 一是后备母猪培育措施不当,致使体型过于肥胖,把后备母猪养成了商品猪状。因此要降低精料比例,宜添加30%~50%的粗饲料,多补充青绿饲料。二是经产母猪过于瘦弱。有的母猪所产仔猪数量较多,吮乳量大,有的母猪哺乳期过长,致使母体营养储备耗尽于哺乳需要,膘情难以恢复。因此要注意在母猪哺乳过程中“渐进式”地增加饲喂量和提高日粮中蛋白质比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