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基于益本分析的城市森林树种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社会经济迅速发展,经济系统已经对地球生态系统产生重要影响。城市化是21世纪的主要问题,城市化给城市内部和周边的自然生态系统带来了巨大压力,城市森林已经成为城乡生态环境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根据城市区域中不同的功能需求重点,通过对与树种选择相关的生物生长过程以及社会经济影响进行成本和效益分析来进行城乡绿化树种选择和植物群落设计,能够降低城乡绿化成本并使其发挥的综合效益最大化和持久性,是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2.
景观格局与生态过程之间关系的研究必须将静态景观格局的生态过程动态化。文中案例中的静态景观格局是湿地格局,所针对的特定的生态过程主要是退耕还湿的生态恢复过程。通过案例研究,得出2条具有普遍意义的结论:一是管理与监测在过程研究中是必要的;二是景观格局与生态过程关系的研究应该持续不断地反复分析和适时调整。    相似文献   

3.
生态型植物群落景观是将所需植物材料在满足其生物学特性和生态学习性的同时,以符合大众审美要求和发挥植物综合功能的原则合理搭配起来,组成的相对稳定的植物群落景观;是城市植被恢复的一种有效途径,对促进城市林业发展和城市生态格局安全具有积极意义。现代植物景观设计的发展趋势,就在于充分认识地域性自然景观中植物景观的形成过程和演变规律,并顺应这一规律进行植物配置。    相似文献   

4.
从现行城市水系规划存在的问题出发,提出城市水景观规划是城市总体规划下的专项规划,其主旨在于恢复城市景观格局,理顺水系规划与绿地、交通规划的关系,维护城市生态系统,重塑城市景观面貌,引导城市布局和城市规划上起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5.
文章分析风景区的游憩活动和土地利用方式对风景区生态系统格局、过程和功能的影响,归纳风景区生态系统作用机制,提出应用耗散结构理论调控风景区内的环境与人的相互关系,以保证风景区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健康性,实现风景区生态系统的可持续利用。    相似文献   

6.
本研究将遥感技术与景观生态学研究方法相结合,对环福州区域的SPOT5影像进行景观类型分类,得到土地利用专题图,并应用FRAGSTATS软件对研究区景观指数、格局进行计算和分析,得出林地为研究区景观本底,河流廊道具有较好的连通性,城镇、农业用地等斑块类型破碎化程度较高;城市中建筑用地过多,且缺少成片林地资源。    相似文献   

7.
论城市生态管理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城市是一类以环境为体、经济为用、生态为纲、文化为常的社会、经济、自然复合生态体。城市生态管理是基于城市及其周围地区生态系统承载能力的走向可持续发展的一种自整合、自适应过程,旨在促进城乡及区域生态环境向绿化、净化、美化、活化的可持续的生态系统演变。    相似文献   

8.
园林是人类社会城市化发展进程中的必然产物,园林的形成、发展与城市的诞生和演变密切相关,扬州古城的经济文化发展造就了扬州园林的诞生和辉煌。    相似文献   

9.
城市生态系统健康评价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态系统健康理念越来越被社会所认同,本文在查阅国内外有关生态系统健康文献的基础上,综述了城市生态系统健康的发展过程、概念、指标、评价方法,旨在对城市生态系统实施可持续性管理和合理利用,为生态社会、经济的整合与协调及城市森林生态系统健康评价等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瘦西湖风景区森林生态系统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瘦西湖风景区森林生态系统建设是城市森林生态体系研究与示范扬州试验点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利用历史遗存植物造景、坚持乡土树种地被植物应用、加强生物多样性原则、开发水生湿地植被景观、推进生物防治管理等,阐明了景区森林生态系统建设的基本原则;并就自然植被资源保护、湿地植物景观以及生态绿地模式建没等设想,对景区森林生态系统可持续发展的建设目标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1.
快速、密集的城市化进程削弱了现有城市水利基础设施的正常功能。文中提出以景观与城市水利基础设施相结合作为缓解现有基础设施发展滞后问题的一种手段,对现有城市水利基础设施进行模式改进和功能拓展;以新加坡碧山宏茂桥公园为例,阐述了景观手段在实践中的具体运用,进一步强调景观的引入有益于城市水利基础设施的可持续发展,也为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2.
论乡愁生态景观概念、内涵及其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迅速发展的城市化进程中,我国城乡生态景观发生着巨大的变化。建设让城乡居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美丽家园,是未来我国城乡生态建设中追求的理想目标。文中分析我国美丽城镇建设中地带性生态景观面临的问题,提出了乡愁生态景观的概念;认为乡愁生态景观是指与人文景观相融共存,体现地域特色,富含文化,能使人产生归属感的生态景观;在此基础上,阐述乡愁生态景观的内涵、特征和构成要素,以期为我国乡愁生态景观保护和建设具有中国地域特色和文化特征的生态家园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3.
徐意 《绿色科技》2022,(1):108-111
由于杭州浅山区分布着大量的传统山地园林,这些山地园林拥有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保留了较多的人文景观,其造园手法拥有独特的地域特点,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结合杭州当地的历史背景、自然环境等要素,对杭州浅山区较为典型的传统山地园林灵隐景区的造园手法进行了分析.结果发现:灵隐景区通过合理规划保留了丰富的人文景观和自然景观,将佛教...  相似文献   

14.
浙江山地型村庄景观风貌优化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全国大范围乡村景观的建设发展,涌现出许多优秀的“美丽乡村”,但也暴露出当前乡村建设的诸类问题,如“乡村景观建设缺乏针对性、乡村特色资源未被全面利用”等。基于此背景,文章以浙江山地型乡村作为研究对象,对比分析当前浙江省山地型乡村景观的营造手法,提出完善景观空间功能、维持自然地域风貌、融入乡村文化元素的3大策略,并以浙江省乐清市下山头村为例,探求其在下山头村景观环境整治方案中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5.
以伊春市新城公园规划设计为例,探索以低成本策略营造地域性景观的园林设计方法。从设计主题、地形整理、植物配置、景观小品、材料应用、设计尺度等方面研究地域性文化与景观的表达。从废弃物的景观化再利用、低干预的叠山理水、高绿地率和高植被覆盖率的绿化种植、传统的原木加工技艺以及“留白”的形式打造冬夏转换的平台5个方面探索低成本园林设计的策略。设计师应当融入当地社会生活,设计时要建立在对区域环境背景全面掌握的基础上,才能使低成本园林策略更适合于地域性景观的营造。  相似文献   

16.
The worldwide increase of human pressure in rural areas has resulted in a progressive fragmentation of agro-forest landscapes. Relatively few studies have identified processes of landscape modification and patch fragmentation reflecting long-term human activity from those caused by recent urbanization stimulated by economic development, population growth and improved accessibility of rural areas. In rural districts dominated by high-quality crop mosaics and exposed to increasing levels of human pressure, urbanization-driven changes in the use of land have determined complex and non-linear processes of landscape fragmentation which deserve further investigation. Multidimensional procedures and data mining are appropriate to explore such transformations, basing on a comprehensive assessment of landscape metrics. The present study investigates changes in land-use and landscape structure (2000–2008) in three districts of Latium (central Italy) featuring different cropping systems, physiographic attributes and level of human pressure. A 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 was run to identify a core set of metrics aimed at (i) evaluating the role of traditional cropping systems in the preservation of traditional agro-forest systems and (ii) inferring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spatial heterogeneity in rural landscapes and socio-ecological processes of change. Our results indicate that crop intensification has contributed to landscape homogeneity and simplification in all areas studied, in contrast with the effects of urban expansion resulting in a more fragmented and diversified landscape with relict tree crop patches. The findings of this study clarify the contribution of traditional tree crop systems to sustainable structures and functions of rural landscapes by preserving the place-specific eco-mosaic complexity.  相似文献   

17.
文章介绍了海峰自然保护区的基本概况、景观资源特点,并对其景观资源作了综合评价,提出了开发建设海峰自然保护区景观资源的建议。    相似文献   

18.
随着城镇化进程和新农村建设的不断推进,传统村落被大规模拆迁改造,村庄布局、传统建筑、人文景观和民俗文化也随之消失。为了让更多有文化价值的传统村落得到保护和发展,文中以临沂市竹泉村为例,在"记得住乡愁"情感下,从几百年形成的民居、泉水、竹子、民俗等村落景观要素分析,研究传统村落景观的独特魅力,探索传统村落景观保护、改造和开发思路。  相似文献   

19.
"区域绿地规划"在21世纪初成为中国大地风景园林实践的热门领域。随着中国城镇化率跃升过50%,统筹城乡发展、建设生态城市和扩大区域竞争实力无一不借力于区域绿地规划。文中通过回顾区域绿地规划的原本宗旨,归纳当下中国境内发生的区域绿地规划的4种实践途径:生态控制线途径、区域绿道网络途径、区域绿心途径和绿色基础设施途径,对当代中国区域绿地规划实践进行总结和反思。    相似文献   

20.
随着城市化快速发展,世界城市景观出现"趋同化"现象,各地原有鲜明的地域性城市景观逐渐消失。作者通过对现代城市地域特色发展危机和机遇的分析,从城市景观设计中自然环境和地域文化两个方面,阐述了地域特色的现代城市景观设计理论,并结合古蔺地区的实例分析,为地域特色城市景观设计提供思路和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