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
3.
4.
为探索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健康生态养殖模式,在上海市金山区开展了凡纳滨对虾淡水土池三级养殖模式试验。试验将虾苗至成虾的养殖周期分为虾苗暂养(一级养殖)、幼虾培育(二级养殖)、成虾养殖(三级养殖)3个阶段,每年进行2茬养殖。3个阶段养殖池塘数量的比例为1∶3∶3,面积比为1∶80∶300,养殖密度分别为1.1万尾/hm2、98万尾/hm2、44万尾/hm2,养殖时长分别为20~25 d、30~42 d、35~60 d,两茬养殖间隔为30~35 d。试验结果显示,在无尾水净化设施设备的情况下,所有试验塘水质均符合淡水池塘养殖水排放要求;幼虾驯养(一级养殖)成活率为73.2%,幼虾培育(二级养殖)成活率为(88.4±4.5)%,成虾养殖(三级养殖)成活率为(57.7±5.1)%;单茬养殖单位产量为(3 427±230)kg/hm2,两茬合计单位产量为(6 855±452)kg/hm2,高于当地传统养殖模式的平均水平。结果表明,三级养殖模式具有产量高、发病率低、环境友好等优点,可作为凡纳滨对虾的一种健康生态养殖模式进行推广。 相似文献
5.
试验设计了凡纳滨对虾的三种淡化养殖模式封闭式河口水淡化养殖(1号虾池);半封闭式河口水淡化养殖(2号虾池);纯淡水加盐兑淡养殖(3号虾池)。结果表明虾池中主要离子的含量因不同的淡化模式出现不同程度的下降,离子总量下降了24.0%~67.5%,最低达到452.9mg/L;随着养殖时间的增加,虾池中COD、NH3-Nt、NO2--N升高,DO、pH、透明度下降。采用三种淡化养殖模式都获得了成功,其成活率分别为57.6%、60.2%和47.6%,SGRd分别为6.22%、6.25%和5.97%。 相似文献
6.
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原产地为东太平洋沿岸地区,由墨西哥经中美洲至秘鲁北部均有分布。我国曾称之为万氏对虾,与斑节对虾、中国明对虾并列为世界养殖产量最高的3大优良虾种之一。1970年,厄瓜多尔试养获得成功后,在中南美洲推广发展甚快。从1990年开始,我国及东南亚养殖的中国明对虾和斑节对 相似文献
7.
8.
以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室内工厂化流水养殖(IIFA)为对照组,通过养殖场凡纳滨对虾循环水养殖(RAS)试验(85 d)比较不同养殖模式对凡纳滨对虾的生长性能、养殖水体水质影响,探究循环水养殖系统(RAS)的硝化效率变化。结果显示:RAS的凡纳滨对虾存活率(74.58%±1.74%)、饲料转化率(70.56%±3.82%)、产量(3.91±0.49 kg/m^3)显著高于IIFA的凡纳滨对虾存活率(66.90%±3.80%)、饲料转化率(67.14%±3.25%)、产量(3.47±0.42 kg/m^3)(P<0.05)。对虾RAS可以将养殖水体化学需氧量(COD)、氨氮(NH_4^+-N)和亚硝酸盐氮(NO_2^--N)质量浓度稳定在较低水平(5.92、0.60和1.14 mg/L);对照组的COD呈现上升趋势,最高升至15.37 mg/L,NH_4^+-N和NO_2^--N质量浓度在较大范围(0.20~2.90 mg/L和0.19~6.97 mg/L)内波动。然而,对虾RAS养殖水体NO_3^--N和总氮呈现逐渐上升的趋势,最高分别升至25.98和33.55 mg/L;对照组养殖水体NO_3^--N(0.94~2.85 mg/L)和总氮(5.95~14.01 mg/L)质量浓度变化则相对较小。对虾RAS对养殖水体硝化作用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NH_4^+-N和NO_2^--N去除率分别为23.78%~91.43%和0~27.76%,NO_3^--N累积率则稳定在一定范围(0.57%~4.30%)。研究表明,对虾RAS的应用可有效控制凡纳滨对虾养殖水体关键水质指标,有利于对虾存活率的提高和养殖产量的增加。 相似文献
9.
分别在卤虫孵化池和育苗池中进行了80 d和81 d的凡纳滨对虾养殖试验,旨在研究该虾在不同生长阶段消化酶和免疫酶的活性变化以及在单位水体养殖密度相同的条件下不同养殖水位对凡纳滨对虾酶活性的影响,从而了解对虾在不同时期的生长状况,为合理搭配饲料营养,探索新的对虾养殖模式提供科学依据。试验结果表明:胃蛋白酶和类胰蛋白酶的活性随着养殖时间的延长逐渐升高,而脂肪酶活性则逐渐降低;在养殖开始后的前40 d,淀粉酶活性逐渐升高,之后至80 d,酶活性呈下降趋势;在养殖开始后的前20 d,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和A/T值升高至最大值(142.81 U/mg×prot,76.8),之后两者均逐渐降低,而碱性磷酸酶(ALP)活性的变化则与之相反,且在60~80 d时,呈极显著下降(P<0.01)。试验还表明,低水位组(40 cm)对虾的生长状况要好于高水位组(80、110 cm)。 相似文献
10.
凡纳滨对虾养殖池塘水质因子变化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已经成为我国对虾养殖的主要品种,因其生长快,适盐适温范围广而受到广大养殖户的欢迎,我国南北沿海均有养殖。在养殖过程中水环境因素是影响养殖成败的关键,适宜的水质能使对虾快速生长,抗病力增强;而水质恶化则会造成对虾摄食减少,抵抗力降低,疾病频发。 相似文献
11.
室内凡纳滨对虾工厂化养殖循环水调控技术与模式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2
利用臭氧仪、泡沫分离器和粗滤器等组成的循环水处理系统开展室内凡纳滨对虾工厂化养殖.养殖初始用水及在每次循环处理前的来自虾池的循环水,均置于消毒池以臭氧处理4 h、曝气2 h,初始水经处理细菌总数约杀灭99%,弧菌量小于1 cell·mL-1.试验期间,按4~6 d间隔,以水处理系统循环处理养殖水12 h,以去除氨氮、亚硝基氮、有机物、悬浮物与细菌等.养殖约60 d后,视水质监测结果增加粗滤和泡沫分离次数,并辅以生石灰水调节循环水pH.在128d全程养殖中,未用药和换水,水处理系统有效控制养殖水质指标在虾生长合适范围内,试验池各指标平均值为:浑浊度13.9 NTU,pH 8.08,氧化还原电位399 mV,NH3-Nt(NH3-Nm)0.267(0.015)mg·L-1.,NO2--N 0.203 mg·L-1,CODMn10.34 mg·L-1.同时获得良好的养殖效果:收获虾平均体重13.56 g,成活率59.6%,单位水体产量4.27 k·m-3,饵料系数1.01.据试验结果与凡纳滨对虾养殖特点,提出了虾类室内工厂化养殖循环水调控模式. 相似文献
12.
亚热带集约化对虾养殖池塘水质因子变化规律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2010年4—7月,对亚热带地区湛江市东海岛的3口集约化凡纳滨对虾养殖池塘的水温、溶解氧、无机氮以及无机磷进行了跟踪监测,相关指标参照《海洋监测规范:海水分析》的方法进行测定。结果表明:在整个养殖过程中,水温为22.54~31.48℃,溶解氧为5.04~9.88 mg/L。氨氮含量表现为养殖前期高、中期低、后期高的变化趋势,变化范围为0.011~0.882 mg/L,均值为0.155 mg/L。硝酸盐含量波动较大,变化范围为0.001~0.811 mg/L,均值为0.193 mg/L。在养殖后期,亚硝酸盐含量有所增加,变化范围为0.005~0.103 mg/L,均值为0.020 mg/L。无机磷含量为0.019~0.235 mg/L,均值为0.066 mg/L。氮磷比(IN/IP)变化范围为0.474~20.575,均值为5.984,小于5.000的时期占整个养殖过程的48%。 相似文献
13.
14.
为探寻高产高效的养虾模式,应对环境恶化及疾病蔓延对凡纳滨对虾养殖的制约,以凡纳滨对虾新品种"科海1号"SPF优质虾苗为对象,采用循环水养殖系统及其高效水处理技术,进行了为期90d的循环水养虾试验,以探析循环水养虾的可行性及适宜的养虾条件与管控措施。结果显示:在循环水系统,凡纳滨对虾活动正常,生长快速;在放虾苗750~1200尾/m2的高密度情况下,养成产量平均高达8.6016kg/m2(5.734 4kg/m3),平均存活率64.88%,饵料系数1.22。由此表明,循环水系统适合凡纳滨对虾集约化养殖,并能高产高效。 相似文献
15.
虾池水环境是凡纳滨对虾赖以生存的空间,水环境的好坏直接影响到虾的成活率和生长速度。现将凡纳滨对虾兑淡养殖过程中的水质调控措施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6.
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 Boone,1931)的淡化养殖成为近年的养殖热点,随着养殖密度的不断提高,因投饵等自身污染加剧。相对海水,淡化水体的水质稳定性差,水质复杂多变,受气候、藻相的影响显著,因水质诱发虾病的问题也日渐突出。笔者2003年对凡纳 相似文献
17.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升,对优质蛋白质需求量大幅度增长,目前凡纳滨对虾养殖业迅速发展,在水产养殖业中地位显著提升。为进一步提高养殖效益,更好地满足公众需求,借助反季节工厂化养殖技术,不断提升工厂化养殖凡纳滨对虾的品质,确保产品质量,提升凡纳滨对虾工厂化养殖经济效益,推动对虾养殖业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8.
为研究不同养殖密度下微生物调控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工厂化养殖排放水的水质状况,设置了3种放养密度(200、400、600尾/m~2),共9口养殖池,跟踪监测了对虾从苗期到养成期不同生长阶段排放水中氨氮、亚硝酸盐氮、硝酸盐氮、硫化物、总磷、COD、重金属等水质指标。结果表明,在3种放苗密度下,当对虾体长8 cm时,排放水的水质基本能达到海水养殖水排放要求的二级标准;当对虾体长≥9 cm时,排放水中无机氮的含量均不符合一级、二级标准。在采用微生物调控的凡纳滨对虾工厂化养殖条件下,放苗密度不超过600尾/m~2时,对虾生长前期养殖水质基本能达到排放要求,生长后期则需要采取一定的养殖废水处理措施,才能达到排放要求。 相似文献
19.
20.
为探索分级淡化技术在新疆吐鲁番地区凡纳滨对虾养殖中的适用情况,采用实验室试验与实际生产相结合的方式,围绕新疆吐鲁番地区凡纳滨对虾虾苗淡化涉及的人工海水调配和淡化速率两个关键技术进行了探讨。试验结果:在淡化起始盐度(5.0)及培育方法相同的条件下,采用吐鲁番当地盐湖的卤水直接调配海水,虾苗的淡化存活率仅为5%;采用市售海水晶调配海水和课题组自行调配的人工海水,虾苗淡化存活率分别为53.7%和65.3%。试验结束时盐度0.5,虾苗初始体长1.0 cm,出池虾苗体长2.0~2.5 cm,试验周期12 d。分别在5、8、10 d内将水体盐度由5.0淡化至1.0,淡化5 d组、8 d组、10 d组虾苗的平均存活率分别为52.5%、68.0%、84.7%,虾苗的存活率与淡化速率显著相关(P0.05)。结果表明,分级淡化技术适用于新疆地区凡纳滨对虾淡水养殖生产。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