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通过用草甘膦、宝收、2,4-D丁酯和氨氯吡啶酸常规剂量在松林中防控紫茎泽兰的研究,发现氨氯吡啶酸持续控制紫茎泽兰更好,24%氨氯吡啶酸用量为3 000~6 000g/hm2时,紫茎泽兰复发率0%~8.5%;其它3种除草剂的复发率高达42.2%~73.3%。  相似文献   

2.
楚雄市西山公园松小蠹综合法治理技术示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松小蠹是一种毁灭性蛀干害虫,有纵坑切梢小蠹(Tomicus pi- niperda Linnaeus)和横坑切梢小蠹(Tomicus minor Hartih)两种, 均属鞘翅目小蠹虫科切梢小蠹属。该虫在适生条件下,特别是在树势衰弱的云南松纯林条件下扩散蔓延最快,易造成大面积枯立木,导致大面积云南松林被毁灭,是威胁云南松林生长的最大  相似文献   

3.
紫茎泽兰的危害特性及研究利用近况   总被引:18,自引:1,他引:18  
紫茎泽兰是一种外来恶性杂草,大约解放前后侵入我国,目前已严重阻碍了农业牧业的发展,介绍了紫茎泽兰的生物学特性,基干和花的化学成分、危害机理,探讨了综合利用的可能性,公布了一项取得的阶段性成果。  相似文献   

4.
利用MaxEnt生态位模型,以紫茎泽兰Eupatorium adenophorum分布点的气候和海拔因子作为模型运算的基础数据进行适生区预测.结果表明:紫茎泽兰在贵州的高度、中度适生区主要位于贵州西南部(24.62° ~27.76°N,103.62° ~108.95°E),面积约689.14万hm2,占全省行政区划面积...  相似文献   

5.
采用复合取代试验设计研究了拉巴豆、宽叶雀稗与紫茎泽兰的竞争。结果表明,入侵地土壤显著降低了拉巴豆和宽叶雀稗的生物量,但对紫茎泽兰的生物量无显著影响;入侵地土壤也显著降低拉巴豆的竞争攻击力系数(A),但是对宽叶雀稗的A值无显著影响。这说明入侵地土壤对不同的替代植物有不同的影响,对拉巴豆的负面影响大于宽叶雀稗,在替代控制中选择宽叶雀稗可以更好地抑制紫茎泽兰生长。  相似文献   

6.
本项研究在云南省宜良县进行。在紫茎泽兰密度较大(40%以上)的地方,营造藏柏、柳杉、圆柏、华山松等树种,来替代控制紫茎泽兰。试验面积3162.8亩,造林的平均保存率达85%,长势良好,基本上控制了紫茎泽兰的危害。引进天敌泽兰实蝇的生物防治,两年内已经扩散到全县以及毗邻七个县区的紫茎泽兰滋生地,扩散面积达4150km~2。还发现了引起紫茎泽兰得叶斑病的泽兰尾孢菌。染病的紫茎泽兰,高生长显著下降,种子发芽率降低。  相似文献   

7.
在滇中昆明西山国家森林公园内紫茎泽兰连续、致密分布区设置样地,进行外业调查、采集样品,在燃烧床内测定和计算枯死紫茎泽兰、凋落物的潜在火行为:点着时间、熄灭时间,辐射热,火焰高度和火强度等。结果表明:枯死紫茎泽兰、凋落物的点燃时间都很短,仅为2 s、3 s,非常易燃;着火后维持燃烧都超过7 min;最大火焰高度都不到1 m;消耗率分别为86.5%、77.0%;火强度分别为2351.2 k W·m-1、2303.9 k W·m-1,均为中强度火。  相似文献   

8.
连续近2年在丘北县受松小蠹中度以上危害的云南松林区,实施了喷施高效、微毒、低残留仿生农药3%杀螟丹(护林神)粉剂治理松小蠹虫害的示范试验。示范试验结果表明,在松小蠹转梢频繁期适时喷施杀螟丹粉剂,能挽救绝大多数的受害松树,而对未能挽救的零星新枯立木,采取及时清理并做灭虫处理,二者协同可压低林分的松小蠹虫口数量,使受害云南松林的蠹害指数,由治理前的45.5降至12.2,降低了73.2%,受害株率由90.5%降为39.7%,且未出现新的枯立木。充分表明,适时喷施杀螟丹粉剂防治,可控制松小蠹危害挽救大多数受害松树,能稳定云南松林分,保障云南松林林木的健壮生长。  相似文献   

9.
紫茎泽兰入侵区应慎修生土隔火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介绍紫茎泽兰的特性和危害及调查防火线、生土隔火带、火烧迹地上紫茎泽兰入侵情况的基础上,提出了在紫茎泽兰入侵区应慎修生土隔火带的建议及3项替代生土带的技术措施,即:充分利用山沟的阻火作用、营造防火林带和草带及在灭火过程中通过砍、烧等措施形成防火线.  相似文献   

10.
紫茎泽兰在贵州的危害状况与防控对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对紫茎泽兰的分布、危害、传播进行调查分析,提出贵州的防控对策.  相似文献   

11.
采用1年生滇杨扦插苗枝条作为插穗,研究了不同浓度紫茎泽兰鲜叶和冻害叶片浸提液对插穗抽梢和生根的影响。结果表明,滇杨在各处理条件下均能抽梢和生根,抽梢率和生根率在98%以上,生根类型为皮部生根。各处理条件下的平均梢长和平均不定根数达极显著水平,平均不定根长和根系效果指数差异不显著。紫茎泽兰鲜叶和冻害叶片浸提液对插穗抽梢及生根的化感作用表现一致,对梢长及不定根长有微弱的化感促进或抑制作用,对不定根数均表现出较强的化感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2.
在贵州南部山区紫茎泽兰Eupatorium adenophorum Spreng入侵地,选取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板栗Castanea mollissima、苦楝Melia azedarach、麻竹Dendrocalamus latiflorus、桉树Eucalyptus robusta和麻疯树Jatropha curcas等6种树种,采取直接替代和综合替代的方法,连续4 a对紫茎泽兰进行替代控制研究。结果表明,乔木树种对紫茎泽兰均有一定的控制效果,但最为适宜的替代树种为马尾松。直接替代和综合替代都有控制效果,但要综合运用这两种替代方法,才能达到控制成本和控制效果的最佳结合。  相似文献   

13.
本项研究选取云南切梢小蠹寄主植物云南松的针叶和藏柏、樟树、滇青冈等20种非寄主树种的叶与云南松针叶混合物(质量比为1∶4),利用Y型嗅觉仪测定其趋向行为,测试云南切梢小蠹对纯云南松针叶、混合样及空气间的趋向行为选择的差异性.结果表明,以云南松针叶作参照,云南切梢小蠹对云南松+藏柏、云南松+缅桂、云南松+滇朴、云南松+旱冬瓜的趋向率较低,分别为32.3%、33.4%、32.3%、31.5%;以空气作参照,混合样趋向率由小到大依次为云南松+藏柏、云南松+缅桂、云南松+滇朴、云南松+旱冬瓜,分别为38%、39%、40%、42%,均小于50%;藏柏、缅桂、滇朴、旱冬瓜4个树种对云南切梢小蠹表现较强的趋避作用,可作为营建抗云南切梢小蠹虫危害的混交树种.  相似文献   

14.
两种小蠹虫在云南松树干垂直分布的调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云南省曲靖地区受蠹害的云南松林为调查对象,对林内濒死树上的纵坑切梢小蠹虫和横坑切梢小蠹虫在树干的分布规律进行了研究,提出这两种小蠹虫整体平均分布的格局及不同种的聚集分布的特点。明确了树干各段两种小蠹虫的数量比例,为测报和信息素研究工作提供了基础。  相似文献   

15.
云南松抚育间伐试验林昆虫捕获量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个旧白沙冲云南松抚育间伐试验林进行昆虫捕获量研究,共获得11个目的昆虫,其中鳞翅目、同翅目、半翅目及双翅目类为优势类群,占昆虫类群全捕量的74.59%,是该林区昆虫类群的主体。昆虫数量与不同强度间伐后的林分类型和该林分松纵坑切梢小蠹危害程度有一定关系,间伐林分昆虫种群密度高,昆虫捕获量大,松纵坑切梢小蠹危害很低;而不间伐林分,昆虫种群密度小,昆虫捕获量最少,松小蠹危害明显高于间伐林地。  相似文献   

16.
在个旧白沙冲南松抚育间伐试验林进行昆虫捕获量研究,共获得11个目的昆虫,其中鳞翅目、同翅目、半翅目及双翅目类为优势类群,占昆虫类群全捕量的74.59%,是该林区昆虫类群的主体。昆虫数量与不同强度间伐后的林分类型和该林分松小蠹危害程度有一定的关系,间伐林分昆虫种群密度高,昆虫捕获量大,松小蠹危害很低。而不间伐林分,昆虫种群密度小,昆虫捕获量少,松小蠹危害明显高于间伐林地。  相似文献   

17.
1992~1995年在云南省玉溪市北城镇刺桐关办事处石狗头村,对遭受云南松纵坑切梢小蠹危害严重的334hm2云南松林,进行了营林防治技术、害虫种群防治技术等综合治理措施示范和研究。通过4年的综合治理,示范林被害株率由防治前的62.67%下降到3.72%,下降率94.06%;蠹害指数由33.30下降到1.29,下降率为96.1%;对照林地34hm2的被害株率由39.03%,上升到90.47%,上升56.85%;蠹害指数由20.10上升到47.22,上升率为57.43%。挽回经济损失30.79万元,提高了云南松林的经济、社会、生态三大效益,取得明显效果。  相似文献   

18.
1994年和1995年在玉溪市北城镇刺桐关办事处石狗头村,云南松纵坑切梢小蠹虫危害的云南松林中,进行了施肥试验。施肥后的云南松被害株率和蠹害指数平均下降22.69%和33.7%,而未施肥的云南松被害株率和蠹害指数平均下降11.73%和18.3%,被害株率和蠹害指数实际平均下降10.96%和15.4%。试验证明,通过施肥,增强树势,能提高云南松对纵坑切梢小蠹虫危害的抵御能力,起到间接防虫的效果  相似文献   

19.
2000年5月至2001年5月,研究了云南切梢小蠹与横坑切梢小蠹蛀梢期的种间竞争,比较了2种松小蠹在其寄主云南松树冠的垂直分布规律.结果表明,不同月份2种松小蠹在云南松树冠的垂直分布的存在差异,并随着月份的变动而发生变化.横坑切梢小蠹多危害较细的松梢,而云南切梢小蠹多危害较粗大的松梢.2种松小蠹的其它蛀梢习性(危害梢的年龄、攻击部位、蛀道长度等)文中也进行了比较.结论,云南切梢小蠹对云南松树梢的攻击能力强于横坑切梢小蠹.  相似文献   

20.
云南松林遭小蠹虫危害以后,常由于林分抵御功能的不同而形成区域性的蠢害林分系统,即在"虫群区域"内存在着"衰退"和"发展"两种林分演变过程,若按"演变属性"来分析,则看到蓄积量下降、蓄积量停滞、蓄积量上升等3种林分演变过程是蠹害林分系统的普遍性特征,前2种属于"衰退状态",后1种属于"发展状态"。对3个蠢害林分系统的"演变属性"用二项分布P(衰退概率)+Q(发展概率)=1来描述,那么二项式(P+Q)3方程中的系数1、3、3、1成为系统中不同"演变属性"的概率论判断。由人为因素、虫群因素、环境因素引起的林分"衰退"和"发展"当然是随机的,但从分析中看到人的正、反两面行为都会引起林分与虫群相互作用的变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