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DHI——奶牛生产性能测定.是奶牛场管理和育种工作的基础。DHI报告能准确地反映牛群的实际情况.通过DHI生产性能测定给奶牛场提供有用信息,这其中包括牛群的配种、牛群的结构、牛群健康状况、体细胞数、乳脂率、乳蛋白等等,根据DHI报告分析奶牛场存在的问题.指导生产。  相似文献   

2.
根据《高产奶牛饲养管理规范》ZBB43002.85规定,高产奶牛是指一个泌乳期305d产奶量6000kg以上,乳脂率3.4%的牛群和个体奶牛。据1994年我国良种登记牛695154头的统计.平均产奶量为75kg。同年美国荷斯坦登记牛中,有产奶记录的256945头牛.平均产奶量为8730kg,乳脂率3.66%。由此可见,在不同年代和不同国家高产奶牛的产奶水平是不同的。  相似文献   

3.
从最近两年我所接触的奶牛场建设项目里,发现有一些设计上忽略了奶牛行为习性与牛场设计的关系,使我意识到,现代化养殖业促使奶牛群的饲养规模不断扩大.大规模高强度集约化饲养条件与传统的饲养方式比.在改变奶牛饲养环境的同时必然引起牛群内部关系和个体行为的改变。这就要求设计人员在掌握奶牛行为特点的基础上,从改进设计入手来解决人为环境和奶牛行为习性之间的矛盾,以利提高奶牛生产性能。现就此问题谈点个人看法。  相似文献   

4.
正TMR,即奶牛全混合日粮,是根据奶牛不同生长发育和泌乳阶段的营养需要,按营养专家设计的配方,用特质的搅拌机对日粮各组分进行搅拌、切割、混合和饲喂的一种先进饲养工艺。这样配出的饲料能够保证奶牛每采食一口饲料的营养都是均衡的。据河北农业大学动物科技学院高艳霞教授介绍,奶牛场使用TMR饲喂技术,至少有以下几点好处:一是维持牛群健康。因为TMR全混合日粮经过均匀的搅拌、切割、揉搓等工艺,增强了奶牛的适口性,TMR的配方是根据奶牛营养需求制定的,解决了奶牛采食随意性问题,降低了人为管理失误因素,均衡的营养使牛群更加健康。二是提高牛奶产量。TMR日粮是奶牛  相似文献   

5.
1提高选种与繁殖技术选择产奶量高、牛奶品质好、体型优秀的母牛是提高奶牛单产的重要基础。而提高牧场奶牛的繁殖性能是一个牧场能否生存的首要条件。一个规模化牧场,奶牛的情期发情率应该保持在90%,牛群月度情期受胎率应该在40%~45%。那么,这个牧场的牛群繁殖率才能达到80%,增值率达到15%~20%,平均泌乳天数达到175~180天,牛群的平均单产才能达到28千克/天。2建立一个科学、合理的奶牛日粮营养体系根据牧场的实际情况,因地制宜,计算出不同生长、生产阶段奶牛的营养需要,进而确立一个在保证奶牛健康、高产条件下的科学的奶牛日粮体系。在这个体系下,有科学的TMR配方,有不同阶段牛群的日粮  相似文献   

6.
DHI是Dairy Herd Improvement(奶牛牛群改良)的缩写。国际上通常用以代表奶牛生产性能测定工作。实施奶牛牛群改良方案(DHIP).世界上发达国家如:加拿大、美国、荷兰、瑞典、日本等都有类似此项工作的组织。发达国家奶牛育种实践证明,DHIP是一套行之有效的育种措施,DHI体系已成为奶牛牛群改良科学化、规范化的标志。  相似文献   

7.
规模化奶牛场牛群结构的算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处于不同生长阶段奶牛的生理特点、生活习性、营养需求以及对饲养环境的要求都不同,根据不同生长发育阶段的特点和对饲养管理的不同要求,应将奶牛分成不同类群,采用不同的饲养管理措施.各类群中饲养的奶牛头数占总存栏牛头数的百分比称为规模化奶牛场的牛群结构.  相似文献   

8.
《中国乳业》2008,(3):72-77
4选育与繁殖 4.1后备母牛选择 4.1.1按系谱选择 奶牛系谱是牛群管理的基础资料,它包括奶牛编号、出生日期、生长发育记录、繁殖记录、生产性能记录等。系谱选择是根据所记载的祖先情况,估测来自祖先各方面的遗传性。  相似文献   

9.
洪学 《中国乳业》2006,(2):46-47
根据国颁专业标准《高产奶牛饲养管理规范》ZBB43002-85规定.高产奶牛是指一个泌乳期305天产奶量6000kg以上,乳脂率3.496(或与此相当的乳脂量)的牛群和个体奶牛。怎样挑选高产奶牛呢?笔者建议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挑选。  相似文献   

10.
奶牛分群管理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奶牛分群是人为的把奶牛不同配种日或产犊日的牛群按时间或区域划分为若干个群,分群管理是牛场一项基本的管理手段,分群是否合理直接影响牛群的健康和牧场的经济效益,通过对辽宁地区牛场调研,明确牛场分群的原则和方法,以及基于不同日粮的分群方案。分群要根据牛场的实际情况确定牛群的大小。分群合理能发挥出最大的生产潜能。  相似文献   

11.
DHI(Dairy Herd Improvement)是牛群遗传改良的基础,是改善牛群素质、提高奶牛泌乳能力和增加社会经济效益的根本措施。DHI可以完善牛场的生产记录体系;加速奶牛品种、良种登记的进程;牛场管理者还可根据DHI报告中反映的信息,对牛群实际状况作出客观科学的判断,以便更好的管理牛场,提高奶牛群的生产性能。  相似文献   

12.
《湖北畜牧兽医》2009,(1):36-36
冬季气温低,直接影响奶牛的产奶量,要想在冬季养好奶牛,根据经验可总结成10个字:建、勤、温、湿、精、汁、水、补、防、净,供广大养殖户借鉴。“建”是建种牛系谱档案。对牛群分组编号,公牛、母牛分别建立繁殖卡片,做到交配、产羔有记录,使牛群血缘清楚。二建牛病防治程序。根据当地牛病的流行特点.坚持“防重于治”的原则,有计划地对牛群进行药物预防和免疫接种,防止传染病和寄生虫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正为摸清武城县奶牛场牛群结构及生产经营情况,去年以来,笔者重点记录了两个牛场牛群变化、牛群疫病发生情况、生产记录与奶价变化;先后几次深入本县奶牛场及十几个奶牛养殖专业户调研,通过座谈、实地察看等形式,对推进武城县奶牛发展又有了深入的认识。现将调查的牛场牛群结构及调整措施汇报如下:1调研奶牛场的基本情况1.1武城县锦兰奶牛养殖专业合作社基本情况该合作社位于老城镇沙庄,占地80亩,设计存栏优质奶牛1000  相似文献   

14.
DHI技术应用效果对比浅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奶牛生产性能测定(DHI)是牛群遗传改良的基础.是改善牛群质量.提高奶牛生产性能和增加奶牛饲养科技含量的有效措施。DHI测定.一方面可以为奶牛遗传评定提供基础数据.另一方面可以为奶牛饲养管理提供分析报告。为此.本试验对延庆德大兴旺和鑫运两个奶牛养殖小区近两年的DHI报告中产奶天数、日产奶量、乳脂率、乳蛋白率以及体细胞数等指标进行对比分析研究.旨在为牛场科学管理提供指导,并分析各项指标与生产性能的关系.结果表明,体细胞数与目产奶量、乳脂率、蛋白率呈负相关。  相似文献   

15.
<正>对于一个规模化大型牧场,牛群管理至关重要,尤其是泌乳牛群的分群管理质量,直接影响牧场的生产效率、牛群健康和以及活资产的增值。根据不同牧场的实际情况制定不同的分群方案,在头胎、经产泌乳牛分开饲养的前提下,以泌乳天数为基础,以近三次实际测产的真实数据的平均产量为依据,同时参考奶牛体况及怀胎情况进行分群工作。初产牛。对新产牛加强产后护理工作,严格按照兽医中心的制度执行,使奶牛在产后尽快恢复采  相似文献   

16.
采用牛口蹄疫抗体检测(O型)ELISA试剂盒检测全区7个不同规模奶牛场的血清抗体,评价奶牛群口蹄疫免疫状况。结果表明,7个奶牛场牛群口蹄疫抗体平均合格率为85.02%,随后对口蹄疫抗体不合格的奶牛注射口蹄疫灭活疫苗加强免疫,28 d后再次检测牛群抗体,10个奶牛场口蹄疫抗体平均合格率达到92.92%,比首次检测提高了7.9个百分点。根据口蹄疫加强免疫检测结果,建议根据免疫失败的具体原因淘汰口蹄疫抗体不合格的奶牛。  相似文献   

17.
如何建立合理的奶牛牛群结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奶牛的牛群结构,直接影响牛场的经济效益。为了保持奶牛的稳产、高产,就应使牛群逐年更新,使成母牛群的年龄、胎次有合适的比例。一般情况下,1~2胎母牛占母牛群总数的40%,3~5胎母牛占牛群总数的40%,6胎以上占20%,老弱病残牛应淘汰。但是,在调整好年龄结构的同时,还必须考虑适当的遗传结构。本文就如何建立合理的高产奶牛牛群结构,从不同角度作以探讨。  相似文献   

18.
传统的泌乳牛饲养是将全群奶牛作为一个饲养单元进行,这种饲养方法虽然比较节省劳力,但对于高产奶牛往往造成营养不足,影响产奶性能的发挥,而对于低产牛又造成能量和蛋白的过食,导致营养代谢紊乱。分群饲养技术是基于这两方面的矛盾产生的,它是根据奶牛的生产性能和生理阶段,划分为不同的群体,分别进行饲养。目前较大的奶牛场多分为泌乳早期、泌乳中期、泌乳后期3个牛群。笔者从事奶牛生产多年,现将分群饲养在生产实践中的经验和体会总结如下,供小规模养殖户和较大规模的养殖场在不同的生产条件下参考:1分群饲养的优点①可根据不同牛群的生…  相似文献   

19.
在奶牛业生产中,对于牛群可以不同的组合形式来组织生产。其组合形式一般可分成:(1)按奶牛不同的生理阶段;(2)按胎次;(3)混棚饲养,即在一个牛棚中有各种胎次的奶牛。这三种组合形式中又以第三种最为常见,这是在一定条件下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奶牛场对于牛群采用何种组合形式必须根据各场的生产规模、生产条件、生产设备、牧工素质和牛群素质来决定。我公司第二牧场从1985年起针对近几年出现的新情况及时总结经验教训,采取每年集中更新一个牛舍逐步过渡到以胎次组织奶牛生产,改变了几十年一贯制的混棚饲  相似文献   

20.
提高奶牛繁殖率技术林秉太福清市畜牧兽医技术服务中心奶牛繁殖成绩好坏直接关系到牛奶产量的高低。为保证牛群的稳产高产要提高奶牛的繁殖率,根据我的实践体会提出以下几点:1.饲养管理是基础:奶牛能否正常生长繁殖饲养管理是基础,牛不但要吃饱而且还要营养全面。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