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毛白杨气孔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借助于扫描电子显微镜对毛白杨(Populu s tomentosa Carr·)叶背进行扫描。根据围绕保卫细胞周围的副卫细胞上面角质层皱折的有无,把毛白杨气孔划分为两大类,即:非皱折气孔和皱折气孔。而后者又根据皱折的形状、粗细而划分为:(1)双环皱折气孔(2)螺旋皱折气孔(3)辐射粗皱折气孔(4)辐射细皱折气孔。  相似文献   

2.
毛白杨4CL基因家族的克隆与进化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研究毛白杨4CL基因家族及其进化关系,采用TRIZOL法单独提取毛白杨各组织的总RNA,以反转录得到各个组织的总cDNA为模板,通过PCR技术克隆18个毛白杨4CL基因。利用MEGA软件对这18个基因以及其他25个来自不同物种的4CL基因进行了进化树分析,结果显示,毛白杨4CL基因分为两个聚类:ClassI和ClassII,4CL1~4CL5属于ClassI,而4CL6~4CL18属于ClassII。  相似文献   

3.
本项研究是根据全国毛白杨科研协作组的统一安排,采用常规的调查方法,对甘肃陇东、陇南地区18个县(市)的毛白杨进行了系统的调查研究,基本摸清了毛白杨的资源、分布、习性及生长规律,并发现了毛白杨新类型—憨白杨,保存收集基因500个品系,建立种源试验基地20公顷,完成了毛白杨种源试验科研第一阶段基因资源的保存和收集任务,为进一步保护利用和积极发展这一乡土树种,从理论上提供了依据,从物质上进行了准备.  相似文献   

4.
辽宁地区主栽杨树品种的SRAP标记遗传多样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SRAP分子标记技术对17个采自辽宁不同地区的杨树材料进行了遗传多样性研究。结果表明:利用31对SRAP引物共扩增出685个多态性条带,平均每个引物扩增出23.2条带,多态性比率为95.3%,各品种之间的遗传相似系数在0.3622~0.9475,平均相似系数为0.6549。通过UPGMA聚类分析将17个杨树材料分为4个群,其划分结果与传统分类基本一致,证明SRAP标记是一种适于杨树遗传多样性研究的分子标记技术。聚类结果表明,品种间遗传差异最小是银中杨和毛白杨,差异最大的是意大利45杨和毛白杨;2个小胡杨的种内遗传差异最小,而2个意大利45杨的种内遗传差异较大。  相似文献   

5.
描述了22个毛白杨无性系的花器变异。根据花的苞片形态,将这些无性系分为3大类群,即银白杨类、中国山杨类和毛白杨类。这说明毛白杨是银白杨和中国山杨的天然杂种。此外,亲本类无性系少,毛白杨类无系多,而且在毛白杨类中还有一定变异。  相似文献   

6.
重庆四面山常绿阔叶林群落的数量分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对21个样地的群落调查,利用等级聚类分析方法对四面山常绿阔叶林群落进行数量分类,并讨论了常用4种聚类策略。结果表明:组平均是等级聚合分类的最佳策略;四面山常绿阔叶林群落可分为4个群系类型。  相似文献   

7.
通过乡村景观特征评价进行乡村规划、景观提升是解决当前乡村景观建设问题的重要途径,景观分类是景观特征评价与规划的基础工作。本研究以河北省邯郸西部太行山丘陵至平原过渡区3个典型村落为代表进行研究,通过实地调研获取各景观类的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信息,运用ArcGIS空间分析功能生成景观亚类并与高程、坡度指标叠加生成景观单元。最终获得3级乡村景观类型,分别为景观类9类,景观亚类29类,景观单元50类。通过ArcGIS生成直观的多等级景观分类图,不仅体现乡村景观组成,还揭示出景观间隶属关系,为相似区域乡村景观分类与制图提供借鉴案例。  相似文献   

8.
蛾翅翅脉特征在夜蛾昆虫数学分类学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对夜蛾翅脉特征进行分类研究,以6种夜蛾右前翅的翅脉为研究对象,利用tpsDig2软件在夜蛾翅室周围翅脉交叉点处提取标记点,利用普氏叠加分析消除标记点数据中的非形状因素信息,计算出相邻翅脉交点间的距离作为特征参数,利用方差分析和逐步判别分析论证各项特征参数对6种夜蛾进行分类的可行性、可靠性和重要性。研究结果表明:7个特征参数可作为分类变量,它们的作用大小依次为:(dis67、dis71)dis34(dis23、dis12)(dis45、dis56),原始判别和交叉判别结果的正确率分别为99.4%和99.4%。这充分证明了蛾翅翅脉的特征变量可用于蛾类昆虫的分类鉴定研究。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溃疡病菌诱导下毛白杨防御相关基因的应答反应.[方法]以毛白杨为试验材料,用溃疡病菌对7月龄幼苗进行接种,提取诱导前后的毛白杨树皮mRNA,通过反转录生成cDNA,构建72 h差异表达的SSH-cDNA文库.随机挑选199个阳性克隆进行测序,将测序结果与NCBI基因库中序列进行比较,并对这些EST在dbEST数据库进行同源检索分析,利用RT-qPCR对文库中7个基因进行进一步分析.[结果] 172个EST找到了同源序列,其中有32个序列与防御相关.在毛白杨受到溃疡病菌诱导时,这些防御基因的表达量明显上升.[结论]该研究为开展毛白杨抗溃疡病重要功能基因的克隆和鉴定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0.
[目的]对鄂西山区日本落叶松人工林进行立地分类和质量评价.[方法]以鄂西山区日本落叶松人工林为研究对象,选取143块有代表性的日本落叶松标准地,利用数量化理论I方法对该区日本落叶松人工林进行了立地分类与质量评价研究.[结果]在选取的5个立地因子中,土层厚度、坡向、海拔是影响日本落叶松生长发育的主导立地因子;依据该3个立地因子,构建了鄂西山区日本落叶松人工林立地类型,共划分为16类;16类立地类型按照立地质量得分情况共划分为优、良、中、差4个等级,研究区整体立地质量处于中等水平以上.[结论]立地分类与质量评价结果可为研究区日本落叶松人工林的科学营造及可持续经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毛白杨研究现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毛白杨主要分布在温带,是雌雄异株的阔叶落叶乔木。因其生长速度快、材质好,可用于防护林、经济林,同时是很好的纸浆原料。毛白杨有性生殖能力较低,嫁接、根繁、扦插等不能满足经济发展的需要,组织培养具有周期短,不受气候限制等特点是毛白杨规模化生产的有效途径。毛白杨育种工作一直是研究热点,基因工程在育种工作中的应用,加快了毛白杨品种改良和选育。同时,毛白杨性状相关基因的研究推动了林木耐逆工程的发展。  相似文献   

12.
目的长期持续的开展转基因林木安全性评价研究,对林木遗传改良育种工作的开展和转基因林木的生物安全性评价具有重要意义。方法对田间种植11年和13年的转AhDREB1基因三倍体毛白杨[(Populus tomentosa × P.bolleana)× P.tomentosa]花粉活力和杂交结实率进行检测。此外,对自然条件下转基因三倍体毛白杨枯落物中外源基因进行检测,并从转基因三倍体毛白杨林下根际土壤中筛选出44株卡那霉素抗性细菌,对其基因组DNA进行PCR检测。结果MTT和TTC染色检测结果表明转基因三倍体毛白杨花粉没有活力,杂交试验结果再次表明转基因三倍体毛白杨花粉不具备可授性和育性,其杂交结实率为0。转基因三倍体毛白杨的枯落物(枝、茎和叶)无论是埋在土里,飘落在地表,飘落在草坪上,其外源基因在3个月后均未能检测到。种植13年的转基因三倍体毛白杨枯落物中的外源基因暂未水平转移到根际土壤可培养细菌基因组中。结论未发现大田种植13年的转基因三倍体毛白杨对周围生态环境造成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3.
三倍体毛白杨AS-AQ法制浆技术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该文在对三倍体毛白杨的化学组成和纤维形态进行研究的基础上 ,着重进行了对其碱性亚钠 蒽醌法制浆特性的研究 .研究表明 :在相同蒸煮条件下 ,三倍体毛白杨较普通毛白杨细浆得率高 ,卡伯值低 ;浆张强度较普通毛白杨好 .三倍体毛白杨的碱性亚纳 蒽醌法浆 ,卡伯值在 18左右时 ,细浆得率达到 53 %以上 ,而且浆张强度较好 .所以 ,三倍体毛白杨是优良的纸浆材 ,而且较适合于用碱性亚纳 蒽醌法制浆  相似文献   

14.
以北方重要的造林绿化树种毛白杨和皂荚的1 a生盆栽幼苗为试验材料,在自然干旱胁迫条件下,研究了毛白杨和皂荚幼苗的叶片含水量、水势、脯氨酸含量和可溶性糖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在自然干旱胁迫条件下,随着胁迫时间的延长,毛白杨和皂荚幼苗的叶片含水量和叶片水势均呈降低趋势,叶片脯氨酸含量呈逐渐增加趋势,叶片可溶性糖含量呈增加—降低—增加的波动趋势;胁迫12 d时,皂荚幼苗叶片含水量和叶片水势的降低幅度均>毛白杨,叶片脯氨酸含量的增加幅度>毛白杨,叶片可溶性糖含量的增加幅度<毛白杨;毛白杨和皂荚幼苗的叶片水势与叶片含水量均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叶片脯氨酸含量与叶片水势呈显著或极显著负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5.
以毛白杨插条为材料,研究了3种超声波强度、3种生长素及3个浸泡时长对其扦插生根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相同生长素、相同浸泡时间下,以200,400 W超声波处理的毛白杨扦插生根率明显优于600 W及对照;在相同超声波及相同浸泡时间下,ABT对毛白杨生根具有促进作用,IBA和NAA与对照之间有差异,但差异不显著;在相同超声波、相同生长素处理下,以蘸根的插条生根率最高,6 h次之,12 h最差。在所有处理组合中,以400 W超声波,ABT100 mg/L,蘸根的组合生根率最高,达90%。  相似文献   

16.
杨木塑合木制备初探——Ⅱ.杨木酯化塑合木的制备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初步研究了酯化与塑合木相结合的杨木改性处理工艺条件。用甲基丙烯酸酯化后,再用甲基丙烯酸甲酯-甲基丙烯酸浸渍共聚,毛白杨(Populus tomentosa)抗缩率可达68.37%,文县杨(P.wenxianese)达70.15%。  相似文献   

17.
目的针对毛白杨优树种质资源形态学差异小、不易区分等问题,利用多态SSR引物构建优树种质资源指纹图谱,为毛白杨种质资源管理、新品种选育、知识产权保护等提供参考。方法本研究以山东冠县毛白杨种质资源库469个优树无性系为对象,从毛白杨SSR多态引物筛选入手,通过荧光SSR引物PCR扩增和毛细管电泳仪检测筛选SSR引物,并构建指纹图谱。结果在2 317对SSR引物中,共计得到清晰、特异、多态、稳定扩增的SSR引物406对,这些SSR引物在19条染色体上的分布数量介于3 ~ 39对之间,利用BLAST比对分析可将其中389对SSR引物定位到毛果杨基因组,构建了毛白杨优树种质资源多态SSR引物库。应用多态性较高的SSR核心引物,以及特异的SSR辅助引物相结合的技术策略,筛选出25对多态性较高的SSR核心引物,以及13对特异的SSR辅助引物,构建了毛白杨种质资源库内469个优良无性系指纹图谱库,并完成了指纹图谱的QR编码。结论本研究成功构建了毛白杨种质资源多态SSR引物库和优树无性系指纹图谱库,对与毛白杨类似的林木种质资源遗传变异研究以及品种鉴定、系谱分析等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三倍体毛白杨化学组分纤维形态及制浆性能的研究   总被引:43,自引:4,他引:43  
该文对三倍体毛白杨的纤维形态、化学组分进行了观察和测定,发现其纤维平均长度大于其它品种的杨树,纤维的壁腔比也很小,纤维素含量高,木素含量少,是一种较好的造纸原料.对三倍体毛白杨进行硫酸盐法蒸煮,并对其纸浆性能进行检测分析表明,三倍体毛白杨易蒸煮、易漂白,其成浆得率和白度较高,物理强度较好.  相似文献   

19.
城市环境中毛白杨和油松叶片表面颗粒污染物的观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旨在观察北京地区不同环境中毛白杨和油松叶片表面颗粒污染物状况。选择毛白杨和油松分别代表阔叶乔木和针叶常绿树种。在2014年6、10月分别采集样品,利用环境扫描电镜和X-射线能谱仪对2个采样点2种树种叶表滞留的颗粒物进行了粒径与数量统计及来源解析。结果表明:PM2.5是毛白杨和油松叶表总颗粒物的主要成分,颗粒物主要滞留在毛白杨叶片的上表面和油松针叶的平面;在单位叶面积上,油松叶表面的颗粒物较毛白杨多;西直门样地叶表的PM2.5数量多于奥林匹克森林公园,10月份叶表滞留的颗粒物数量多于6月份。西直门样品除硅铝酸盐颗粒外还包括烟尘集合体和飞灰颗粒,且含有较多的S元素;与奥林匹克森林公园相比,PM2.5污染较重的西直门地区样品气孔较小、密度较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