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鸭丝虫病学名鸟蛇线虫病。农民称为“包包病”或“鸭长猴儿包”,危害幼鸭健康极为严重。其病原为四川鸟蛇线虫Avioserpens Szechuanensis sp.nov.(Li Lai et Sha 1964)。雌虫寄生在幼鸭  相似文献   

2.
鸟蛇线虫(鸭丝虫)病广泛流行于四川岷江流域,危害幼鸭健康最为严重,其病原为四川鸟蛇线虫。据国内外报告,鸟蛇属线虫终末宿主限于家鸭、幼鹅和野生水禽。作者在我国首次发现陆生禽类—小鸡自然感染鸟蛇线虫病。 1987年2~4月份,雅安市水口乡农民陈登富自养两批小鸡,第一批7只在19日龄发病,其中3只分别在颌下、颈部、腹部和食道膨大部等处,出现寄生性瘤样肿胀,畜  相似文献   

3.
江津市鸭鹅寄生虫区系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重庆江津市150只鸭、60只鹅按寄生虫完全剖检法和粪便检查法进行寄生虫区系调查,结果查出寄生虫42种,隶属6门8纲9目14科23属,其中鹅感染的优势虫种是卷棘口吸虫、接睾棘口吸虫和矛形剑带绦虫;对鸭危害严重的为卷棘口吸虫、舟形嗜气管吸虫、棘沟瑞立绦虫、台湾鸟蛇线虫、台湾多形棘头虫和鸭对体吸虫.  相似文献   

4.
1.福建省家禽通过一年来的检查,家鸭200只,家鸽120只,家鸡60只和鹅50只的结果,检得线虫18种,分隶于8科12属,其中寄生于家鸡和家鸭的各有8种、家鸽3种、家鹅2种。2.福建省已知的家禽寄生线虫18种中、鸡蛔虫、鸡异刺线虫、异刺线虫、鹅裂口虫、钩唇饰带线虫、螺旋咽饰带线虫和膨尾毛细线虫等七种,是国内各地常见的家禽寄生虫。鸭裂口虫、鸟四辐射线虫、鸭瓣口虫、四棱线虫、钩状棘结线虫、厚尾束首线虫、孟氏眼虫、鹅毛细线虫和鸽毛细线虫等9种是我国首次的记录。3.福建省家禽寄生线虫,感染率较高而危害性严重的,有鸡蛔虫、家鸡感染率占36.6%,感染度为2—196个;鸡异刺线虫、家鸡感染率占76.6%,感染度为5—72个;鹅裂口虫、家鹅感染率占80%,感染度为12—94个;鸟四辐射线虫、家鸽感染率占75%、感染度为5—360个:台湾束首线虫、家鸭感染率占60%,感染度为2—26个。  相似文献   

5.
寄生虫类疾病容易造成鸭群的免疫抵抗力下降,容易引起相关的并发症,对养殖户造成难以估量的损失.本文主要分析了鸭球虫病、鸭绦虫、雏鸭鸟蛇线虫等几种鸭常见寄生虫疾病的诊断方法,并相应提出了每种寄生虫疾病的科学防治措施.希望能够为鸭群养殖户从预防和防治两个方面防治鸭病,提高鸭群免疫力提供一些借鉴,以便为养殖户带来更多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6.
为了观察3种马肠道寄生线虫的体表结构,试验对采自马消化道内的偏位杯冠线虫(Cylicostephanus asymetricus)、间生杯冠线虫(Cylicostephanus hybridus)和粗壮食道齿线虫(Oesophagodontus robustus)标本(每种线虫选取雄虫、雌虫各3条)进行处理,然后用扫描电镜观察并测量。结果表明:偏位杯冠线虫外叶冠细长而卷曲,共20枚;雄虫生殖锥腹唇呈圆锥形,有乳突状突起,背唇上有成对、长囊状附属物;雌虫尾长为102μm。间生杯冠线虫外叶冠长而尖,共18枚;雄虫生殖锥腹唇皮质领发达,背唇上有1对乳突状突起的附属物;雌虫尾长为90μm。粗壮食道齿线虫外叶冠细长,共22枚;雄虫交合伞有伞前乳突,生殖锥有2对粗指状附属物,长约为50μm;雌虫阴门距尾3 mm左右,肛门距尾尖500μm,尾末端有小突。说明通过扫描电镜观察3种线虫的外部形态特征有明显的差异,可以用扫描电镜对3种线虫进行鉴定。  相似文献   

7.
巨鼻分咽饰带线虫,也称为回饰带线虫,是一种较常见的寄生虫,在我国各地均有发现,主要寄生在鸡的腺胃。该虫对放牧饲养的鸡危害甚大,尤其对一月龄左右的童鸡危害更大,严重感染常可造成死亡。在广州地区,放牧饲养鸡的感染率高达50%。虫体形态虫体乳白色,呈圆柱状,雌虫比雄虫粗大。雌虫大小为6.1~9×0.43~0.53毫米,雄虫大小为4.8~7×0.28~0.31  相似文献   

8.
禽类的眼线虫病是由于寄生于禽类眼部的线虫引起的一类疾病,可致眼炎、结膜炎、眼球炎,严重时可引起禽类死亡.本试验从一种野生肉食鸟--鵟的眼部采获了15条眼线虫,其中雄虫5条,雌虫10条,并对这种眼线虫进行了形态学鉴定与描述.  相似文献   

9.
四川鸟蛇线虫(新种)形态学补充和修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963年在乐山地区幼鸭皮下结缔组织,发现一种严重危害鸭群健康的寄生线虫,与文献上报告过的已知种不同,为一新种,定名为四川鸟蛇线虫Avioserpens sichuanensis sp.nov.并于1964年写成专题报告,描述新种形态,报道了流行病学、症状学和治疗试验有关资料,用油印本缮印成册,向国内交流。1980年以铅印将原稿发表于四川农学院《科技资料》第38期上;同年载入《全国家畜寄生虫病科研工作第二次会议论文摘要集》内。由于十年动乱的影响,过去对此虫形态学报道的资料,尚不够完备,有待补充和修订。1981年秋季赴宜宾地区南溪县,采集大量完整虫体标本,作了详细研究。  相似文献   

10.
江苏省通州地区鸽消化道蠕虫的初步调查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采用局部蠕虫剖检法对通州地区鸽消化道蠕虫进行了初步调查,共检查到4个科的5种线虫,分别为鸽蛔虫、鸽毛细线虫、膨尾毛细线虫、四射鸟圆线虫和节片戴文绦虫。鸽一般是两种蠕虫同时混合感染,最高可达4种,最高感染强度可达347条,其中鸽蛔虫和鸽毛细线虫为优势虫种,膨尾毛细线虫、四射鸟圆线虫和节片戴文绦虫感染率较低,这为该地区鸽寄生虫的防治提供了一定的依据。  相似文献   

11.
我国苜蓿害虫研究的历史、成就及展望   总被引:9,自引:2,他引:7  
根据我国苜蓿害虫的研究成果将其研究历史分为3个阶段:初期研究阶段(1957-1965年)、全面种类调查阶段(1966-1999年)和大规模防治技术应用研究阶段(21世纪初);指出了我国苜蓿害虫研究的主要成就是调查了主要害虫的种类及生活史,积累了一定的防治经验;提出了今后随着苜蓿产业的发展,应按照有害生物综合治理的原理和方法积极地开展苜蓿害虫防治的基础研究.  相似文献   

12.
贵州黔南野生木质藤本植物资源多样性及开发利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灯  苟光前  孙巧玲  陈云飞  王瑶 《草业科学》2017,34(7):1506-1515
为深入研究贵州黔南野生木质藤本植物资源的现状,通过野外实地调查、标本鉴定的方法,对该区野生木质藤本植物的科属组成、生活型、区系分布、观赏特性等进行了系统分析与研究。结果表明,黔南共有野生木质藤本植物478种(含32变种),隶属于45科118属,其中双子叶植物具有明显的优势,有41科111属447种,单子叶植物有3科6属28种,裸子植物仅1科1属3种,蕨类植物缺乏。在科属组成中,含2~10种木质藤本植物的科最多,单种属和含2~5种木质藤本植物的属也较多。生活型上,以高位芽藤本为主导,占总种数的89.12%;在攀援方式上,搭靠类、卷曲类和吸固类较少,而缠绕藤本优势明显,占总种数的46.23%;在生活习性上,以落叶型占主导,占总种数的74.06%,而常绿和半常绿型占的比例较少;始花期主要集中在春季,呈现出按春夏秋冬依次大幅递减的趋势。该区地理成分复杂多样,以热带地理成分为主,有87属,占总属数的73.72%;其中以热带亚洲地理分布居首位,其次为泛热带分布,说明该区系具有明显的热带性质。同时,该区的大部分木质藤本植物都具有重要的观赏特性,其生态、经济和药用价值明显,开发利用潜力巨大。  相似文献   

13.
杨赵平  段黄金  黄文娟 《草业科学》2011,28(12):2186-2189
野外调查新疆塔里木盆地硬枝碱蓬(Suaeda rigida)群落的物种组成,分析其伴生种的区系成分,并进行物种多样性测度,结果如下:1)硬枝碱蓬群落物种组成仅有维管束植物9科21属26种,其中藜科植物为主要成分,占38.5%;2)硬枝碱蓬群落伴生种的分布类型以旧世界温带分布及其变型和中亚分布居多,分别占36%和24%;3)硬枝碱蓬群落物种多样性指数Margalef丰富度指数为0.52~0.87,Shannon Wiener指数为0.42~1.11,Simpson指数为0.20~0.66,J均匀度指数为0.34~0.84,符合荒漠地区的物种多样性的分布规律。  相似文献   

14.
辽东白嗉鸭是一个具有独特外貌特征和生产性能的地方鸭种资源类群,对丰富世界鸭种遗传资源的多样性有着重大意义。对该鸭种的种质性能进行测定,结果:从羽色及蹼色可分为3个亚型,即黑羽白嗉、银灰羽白嗉、金掌白嗉;体形、体重有兼用型的特征,成年公鸭屠宰率84.1%,胸肌率17.6%,腿肌率16.4%。银灰羽和黑羽类群公、母鸭的绝对增重峰值期均出现在8~9周龄(28~33g/d),相对增重率的峰值均出现在4周龄(80.43%~85.38%);银灰羽类群公、母鸭的初生重及24周龄体重略高于黑羽类群,但差异不显著(P>0.05);0~6周龄成活率98.6%,7~24周龄成活率97.8%。开产日龄为184d,核心群入舍母鸭年均产蛋量(249±12)个、加权年均产蛋量(285±16)个;普通群入舍母鸭年均产蛋量(174.6±18)个、加权年均产蛋量(186.3±16)个;自然交配公、母比例为1∶9,饲养只日受精率为91.32%。  相似文献   

15.
为调查广西某规模化鸡场健康鸡群Ⅰ群禽腺病毒(FAdV-Ⅰ)的感染情况,于2017年11月-2018年12月采集不同日龄鸡群咽喉拭子和泄殖腔拭子样品4700份,对样品进行FAdV-Ⅰ检测和hexon蛋白loop 1基因扩增,应用LaserGene7.1和MEGA4.1软件对loop1基因序列进行核苷酸和遗传进化分析。结果显示,FAdV-Ⅰ的阳性检出率为8.72%;40~70日龄和71~99日龄鸡群阳性FAdV-Ⅰ的检出率分别为28.17%和22.91%;测序获得的38条loop 1基因序列分析表明该鸡场健康鸡群感染了5个不同种的FAdV-Ⅰ,其中26.32%的序列为A种(FAdV-A)、2.63%为B种(FAdV-B)、10.53%为C种(FAdV-C)、39.47%为D种(FAdV-D)和21.05%为E种(FAdV-E);遗传进化分析表明该鸡场健康鸡群主要感染的种为FAdV-D,血清2型(FAdV-2)为优势血清型,其次为A种的血清1型(FAdV-1)和E种的血清8a型(FAdV-8a)和8b型(FAdV-8b)。结果表明,40~70日龄健康鸡群的FAdV-Ⅰ的检出率最高,在健康鸡群中感染的FAdV-Ⅰ主要为FAdV-D种中的FAdV-2。  相似文献   

16.
哺乳动物细胞克隆是20世纪末生命科学领域最引人注目的高新技术,该技术对于优良种畜的复制、减少试验用动物数目、动物遗传多样性保存及濒危动物挽救、转基因动物培育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克隆技术发展迅速,多种哺乳动物相继克隆成功,但也存在克隆效率太低、克隆动物表型正常而实质异常的问题。作者阐述了动物克隆的基本原理、操作方法及其相关影响因素,提出了解决相关问题的关键。  相似文献   

17.
山羊ADD1基因 exon13~18、intron 13~17序列的克隆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提取湘东黑山羊基因组总DNA,用所设计的引物以聚合酶链式反应扩增山羊ADD1基因,并进行克隆测序。通过对克隆所得片段的测序结果分析,得到了山羊ADD1基因外显子(exon)13~18、内含子(intron)13~17序列,并将序列提交GenBank,获两个序列号:DQ483057、DQ455606;对编码序列(exon 13~18)与牛、人同区域进行Blast对比,同源性分别达到了97.43%和86.12%。聚类分析结果表明,在6个物种中,牛与山羊ADD1基因的同源性最高,其它几个物种间同源系数相差不大,在83%至89%之间。  相似文献   

18.
2011年4月24~5月15日,在黑龙江省岭峰自然保护区对春季兴安落叶松林鸟类群垂直结构进行了研究,共观察到鸟类36种,分属6目17科,非雀形目鸟类6科13种,雀形目鸟类11科23种。雀形目鸟类的种类最多,占总数的63.89%,这和我国北方地区鸟类组成相一致。研究结果显示大兴安岭春季兴安落叶松林中,鸟类垂直分层现象较为明显,林冠层和地面(或水面)鸟类多样性较高,而乔木层和灌木层鸟类丰富度较高;草本层鸟类较少。分析显示造成这种结果的原因不仅与鸟类的食物资源分布有关,而且与鸟类的求偶、领域以及防御行为具有密切关系。本研究结果为鸟类保护和森林管理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9.
红池坝牧草引种试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刘玉红  肖飚 《草地学报》1997,5(2):133-140
本研究旨在通过野生和栽培牧草引种试验,筛选返青早,枯黄晚,青草期长的优良草种。结果表明,已筛选出返青早,枯黄晚,青草期比当地鸭茅延长60-88天的草种或品种七个;返青期比当地鸭茅提早16-17天的草种四个,五种中旬每亩产草量比当地鸭芭高77.8-455.7千克的草种五个。  相似文献   

20.
Eimeria (E.) tenella (local isolate) sporozoites were adapted on the chorioallantoic membrane (CAM) of 10-12 days chicken embryos and completed its life cycle in 6~7 days at 39℃ and 70 per cent humidity. Only 23 embryos (4.6%) were found dead from 1~4 day post inoculation of sporozoites with mild lesions on CAM with no gametocytes but few sporozoites in chorioallantoic fluid (CAF). On 5~7 day post inoculation, 432 embryos (86.4%) were found dead with severe haemorrhages on CAM and CAF contained uncountable number of gametocytes. After seven days post inoculation, 45 embryos (9%) were found to be alive. Some oocysts were also detected in the CAF on 6~7 days post inoculation. In the histological sections of the CAM, there were abundant small dark colored rounded bodies of gametes; distributed extensively in tissues of CAM on 5~7 days post inoculation of sporozoites. In some cases, cluster of small mature and immature relatively large bodies were seen in increasing numbers on 5~6 days post inoculation.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