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研制了三种抗包虫病大用吡喹酮缓释包埋剂,通过人工感染试验表明:吡喹酮缓释包埋剂3号给犬皮下植入7个月时,进行原头蚴人工感染,对细粒棘球绦虫的预防保护率达98.46%;包埋剂内还剩余吡喹酮48.93%,至1年左右药物才被吸收完毕,预防期可能长达一年,故优选了本缓释剂。本文报道应用吡喹酮缓释包埋剂3号在包虫病高发区甘肃省天祝藏族自治县进行的现场试验,经113只犬的植入试验,在植入8个月和14个月时用氢溴酸槟榔碱泻下法抽检38只植入犬,皆未发现细粒棘球绦虫的感染,预防保护率为100%,而对照犬的感染率为20%,预防保护效果极显著,从而肯定了抗包虫病犬用吡喹酮缓释包埋剂预防犬感染细粒棘球绦虫的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2.
将23只试验犬分成5组,分别于犬皮下植入研制的3种犬用吡喹酮缓释包埋剂后6 ̄8个月,用细粒棘球绦虫的原头蚴进行攻击感染,根据在犬小肠内所获绦虫数及缓释包埋剂释放吡喹酮的多少,判定其对犬的预防保护作用。结果表明,缓释包埋剂3号组植入7个月时攻击感染,组平均绦虫数比对照组98.46%,植入12个月左右药物才释放完毕;缓释包埋剂1号组植入6个月时攻击感染,组平均绦虫数比对照组低100%,但此剂型药物释放  相似文献   

3.
控制包虫病的缓释剂型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我们对研制的4种抗包虫病犬用吡喹酮缓释剂进行了试验。通过人工感染表明,缓释包埋剂3号皮下植入7和8个月时,预防感染细粒棘球绦虫的保护率达98.46%和97.72%(P〈0.01),在包虫病高发区进行了现场试验,133只犬植入8个月和14个月时用槟榔碱泻下法抽检38只,皆未发现细粒棘球绦虫的感染,而对照犬的感染率为20%(P〈0.05),此外,还研究了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检测犬应用吡喹酮缓释剂后的血药浓  相似文献   

4.
细粒棘球蚴病在天祝县黄牛、绵羊、山羊之间流行严重,局部地区高速100%,其中4岁以上羊感染比例大占43.5%,并以单纯感染肝包虫为主,占50.1%。1998年起使用犬用吡喹酮药饵驱治犬细粒棘球绦虫,犬犬投药,月月驱虫,经六年的防治和跟踪调查,2003年羊包虫病感染率下降到2.1%,防治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5.
建立了吡喹酮-聚乳酸-羟基乙酸(吡喹酮-PLGA)缓释植入棒含量测定的HPLC法,并对其释放度进行了考察。以甲醇-水(100:40,V/V)为流动相,采用GraceC18反相色谱柱(4.6mm250mm,5μm),流速1.0mL/min,紫外检测波长263nm,在此试验条件下,吡喹酮在10—200μg/mL范围内与峰面积线性关系良好,r=0.9999;平均回收率为99.48%,RSD为0.53%(n=9)。三批样品的含量分别为98.96%、98.67%和98.81%,该方法简单、快捷、辅料无干扰、准确度高,适于吡喹酮-PLGA植入棒的含量测定。吡喹酮-PLGA植入棒以骨架溶蚀释放机制缓慢释放,释药期可达三周,释放度高于300μg/d。  相似文献   

6.
本研究以二种吡喹酮肌肉注射液治疗山羊人工感染血吸虫病,剂量30mg/kg,减虫率分别为97.9%和98.6%,减雌率分别为97.9%100%;剂量20mg/kg,减虫率分别为96.3%和98.1%,减雌率分别为96.9%和98.4%,显示了良好的疗效。二种吡喹酮肌肉注射液药剂稳定性好,放置二年,未见有毒性反应,建议可在现场试用。  相似文献   

7.
犬应用吡喹酮缓释剂后血药浓度的检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应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犬用吡喹酮缓释剂后的血药浓度。犬应用包埋缓释剂后1~7个月血药浓度为0.48~1.45μg/ml;犬应用注射缓释剂后1~6个月血药浓度为0.051~0.2μg/ml;犬口服常用驱(杀)虫剂量后1~8小时的血药浓度为0.66~1.60μg/ml。显然前者与口服浓度相当,而后者则远远低于口服浓度;前者预防效果减虫率达98.46~100%,后者仅达55.65~65.11%;从而以确凿的数据证实犬用包埋型缓释剂的有效预防期至少在7个月以上。  相似文献   

8.
吡喹酮非水溶液注射剂的研制--日本血吸虫病治疗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本课题组研制的吡喹酮非水溶液注射剂,分别进行了小鼠和牛的日本血吸虫病治疗试验。结果表明,感染日本血吸虫的小鼠按每千克体质量20mg和30mg的剂量肌肉注射吡喹酮的减雌率均达100%,人工感染日本血吸虫的牛按每千克体质量10mg和12mg的剂量肌肉注射吡喹酮的减雌率均达100%,每千克体质量8mg的剂量的减雌率为96.41%。自然感染血吸虫病牛按每千克体质量10mg的剂量肌肉注射后30d,粪便转阴率达90.50%。这一结果说明,研制的吡喹酮注射剂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9.
为了观察10%吡喹酮缓释注射液对山羊人工感染脑多头蚴的早期治疗效果,试验采用20只经口服感染多头带绦虫卵的山羊,感染后随机分成2组进行治疗。第1组在感染后第45天,用10%吡喹酮缓释注射液按体重70 mg/kg,每天注射1次,连用2 d;第2组为对照组。人工感染后第80天剖杀所有试验羊,观察记录每只羊脑内脑多头蚴的寄生情况。结果表明:第2组在感染后10~20 d死亡4只山羊,剖解可见其大脑内充血和出血;感染后第45天死亡1只,经解剖在其左脑采到1个脑多头蚴;其余5只在感染后第80天剖杀,均在脑部查到脑多头蚴包囊。第1组试验羊10只,在感染后第80天解剖,在脑部均未查到脑多头蚴包囊。说明10%吡喹酮缓释注射液对感染脑多头蚴的山羊具有理想的早期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0.
据国外报导,吡喹酮能够用作一次冲击量驱除犬细粒棘球绦虫,国内这方面的有关材料尚未见到。为了确定国产吡喹酮对犬体绦虫的驱除效果,我们于1981年4月至82年3月进行了此项试验。一、犬细粒棘球绦虫成虫体驱虫试验材料和方法 (一) 药物:吡喹酮,南京制药厂生产,原粉,批号810413,250g塑料袋装。 (二) 试验动物:选购刚断奶小狗10只,养4—6个月后,经粪便检查,虫卵呈阴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人工感染卫氏并殖吸虫的犬血清中特异性抗体和循环抗原的动态变化。方法按常规方法从阳性溪蟹中分离卫氏并殖吸虫囊蚴并定量感染家犬,从感染后d4开始采血分离血清,用多抗dot-ELISA法检测犬血中循环抗原(CAg),观察从d4到d133之间感染犬血中循环抗原(CAg)及对感染卫氏并殖吸虫2个月的犬用吡喹酮治疗前后血清循环抗原(CAg)的动态变化。用ELISA法检测从感染2w至19w不同间隔时间内犬血清中特异性抗体(Ab)的动态变化。结果人工感染卫氏并殖吸虫的家犬,有2只犬在感染d6时有循环抗原出现,d10 6只感染犬都能检测到循环抗原,检出稀释度在1∶8~1∶128之间,到感染后14d时,稀释度最高可达到1∶256,并一直维持到34d,56d以后逐渐下降,到84d下降至零。对感染卫氏并殖吸虫的犬用吡喹酮治疗3d后,其循环抗原有短暂出现上升的趋势,但在6d后逐渐下降并消失。感染犬在4周时可检测到特异性抗体,抗体最高滴度维持时间为4周~12周,并一直维持在一个较高的水平上。结论犬在感染卫氏并殖吸虫后的10~56d内,用多抗dot-ELISA法可在其血清中检测到循环抗原(CAg),得出在这段时间检测循环抗原具有早期诊断价值。但感染犬在用吡喹酮药物治疗后有短暂的循环抗原出现,一周后逐渐消失。  相似文献   

12.
山羊日本血吸虫抗体消长规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山羊7只各接种日本血吸虫尾蚴(300±20)条,2只作空白对照。粪孵阳性后,7只感染羊被随机分为2组,其中一组(4只)以吡喹酮按每日每公斤体重用100mg,共用2d进行治疗,另一组(3只)作对照。用环卵沉淀试验(COPT)、间接血凝试验(IHA)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3种方法检测其抗体消长。结果,COPT和IHA于感染后第20天检出特异性抗体,ELISA于第40天检出特异性IgG;经吡喹酮治疗后,上述3种方法分别于3,5,7个月转阴。  相似文献   

13.
抗羊胃肠道线虫新型缓释药弹的研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应用丙硫苯咪唑与相应的缓释赋形剂混合研制成一种缓释药弹。通过试验证明,这种药弹能在羊瘤胃内长期滞留,缓慢性放驱虫达100d以上,用克马斯特法对试验羊连续3个月跟踪检查EPG,减卵率在98%以上。药物释放速率每天保持在16.18-20.96mg,即即可有效地 除羊胃肠道线虫预防再感染,一次投药即能起到驱虫作用,又有很好的预防效果,是一种很有推广价值的预防胃胃肠道线虫病的新剂型。  相似文献   

14.
咪唑苯脲缓释剂的研制及对双芽巴贝斯虫病防治效果的评价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0  
采用缓释剂制备技术研制了咪唑苯脲(Imidocarb)缓释注射液,该制剂药物包裹量大,析出量少,粒度均匀,3000r/min离心15min不分层,且粘度小,便于肌肉注射使用,用该制剂对2头试验发病牛进行治疗,结果全部治愈,对实验牛双芽巴贝斯虫感染的预防试验表明,缓释剂的有效预防期至少为4个月,而咪唑苯脲水剂的有效预防期仅为3个月,在湖北省,江苏省进行了小规模区域试验,药物预防牛的发病率由原来的3.  相似文献   

15.
吡喹酮缓释剂治疗小鼠日本血吸虫病的试验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为了观察吡喹酮缓释剂治疗小鼠日本血吸虫病的效果,本试验以可生物降解的壳聚糖作为高分子包裹材料,制备吡喹酮缓释剂(包封率为56.05%),通过皮下埋植治疗人工感染日本血吸虫尾蚴(60±1条)40d后的ICR小鼠,4周后剖杀小鼠。结果,吡喹酮剂量138.4mg/kg的治疗组减虫率为64.08%(P<0.01),减雌率75.86%(P<0.001);吡喹酮剂量69.2mg/kg治疗组的减虫率为25.29%(P>0.05),减雌率39.14%(P>0.05)。毒性试验组小鼠皮下埋植空白壳聚糖微囊后,未见小鼠出现中毒症状和死亡。  相似文献   

16.
用患结核病雉鸡分离的3种不同血清型的禽结核分枝杆菌制备灭活苗。经现场试验,证明免疫效果良好。雉鸡血清中抗体可维持8 ̄9个月,抗自然感染保护率为86.7%。人工感染试验保护率为66.7%。  相似文献   

17.
用患结核病雉鸡分离的3种不同血清型的禽结核分枝杆菌制备灭活苗。经现场试验,证明免疫效果良好.雉鸡血清中抗体可维持8~9个月,抗自然感染保护率为86、7%。人工感染试验保护率为66.7%。  相似文献   

18.
某养鸡专业户因用江河小生鱼喂鸡而暴发鸡次睾吸虫药,发病率近30%,致死率达25%.我们用吡喹酮进行治疗,并进行人工感染试验。取得了满意效果.一、人工感染试验感染材料:用江河小杂鱼(以麦穗鱼为主)作为感染材料喂鸡.  相似文献   

19.
在我省,头槽绦虫对体长4.0~8.0cm草鱼和3.3~4.5cm的建鲤感染率最高,分别为96.0%~100.0%和85.7%。感染强度为草鱼每尾寄生虫数25~18条,建鲤每尾寄生虫数1~14条。作者从吡喹酮、人用肠虫清、精制敌百虫、槟榔等驱虫药物中,通过对比试验,筛选出吡喹酮(用量为每千克鱼20~48mg)对治疗绦虫病有特效(P<0.01),并在我省和两广部分地区的生产中得到验证。  相似文献   

20.
爱普锐克吞食片对犬细粒棘球绦虫驱除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观察爱普锐克吞食片(每片合吡喹酮100mg)对犬细粒棘球绦虫驱除效果。将人工感染细粒棘球绦虫实验犬分设5组,Ⅰ组试验药品2.5mg/kg,Ⅱ组试验药品5mg/kg,Ⅲ组试验药品7.5mg/kg,Ⅳ组对照药品5mg/kg,Ⅴ组空白对照。投药后72h剖解试验犬,检查各组荷虫情况。Ⅰ、Ⅱ、Ⅲ、Ⅳ组粗计驱虫率均为100%。5mg/kg推荐剂量可成为犬细粒棘球绦虫成熟期前驱除的有效剂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