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杉木人工林蒸发散及能量消耗规律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相似文献   

2.
山核桃油中含有丰富的油酸和亚油酸,有降低血脂含量、预防心血管疾病、抗氧化等作用,但极易受到环境的影响使不饱和脂肪酸发生氧化,而油脂凝胶可以预防其氧化。以单硬脂酸甘油酯为凝胶剂,以山核桃油为载体油,制备山核桃油脂凝胶,研究不同工艺条件对山核桃油脂凝胶的影响。结果显示,各因素对山核桃油脂凝胶的影响大小为凝胶剂添加量>加热温度>加热时间。当凝胶剂添加量为12%,加热时间为30 min,加热温度为80 ℃时的工艺条件相对较好。所有工艺条件制备的油脂凝胶其过氧化值均符合GB 15196—2015中的规定。  相似文献   

3.
广西杉木人工林生物量及分配规律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相似文献   

4.
依据定位研究资料和绩溪县2个国有林场的调查资料,从种植密度、适宜密度和管理密度3方面进行分析研究,结果显示:在Ⅰ类经营水平上可以把种植密度提高1~2个立地指数的标准,即上限可提高到5250~5400株/hm2。因此,皖南山区杉木林分平均胸径6㎝时,这个密度指标是适宜密度,而间伐材胸径6㎝是能作商品材的最小径级;根据CW=0.6579D0.5528和K值就能确定林分的适宜密度,运用不同疏密度各径级密度管理图即可解决有关管理密度方面的综合问题。这种密度图表受年龄和立地条件的影响较小,简明实用,可供各地在生产实践中参考。  相似文献   

5.
杉木人工林氮磷钾配方施肥的依据及应用研究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相似文献   

6.
高温热处理人工林杉木木材的材色和涂饰性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人工林杉木试材在160-220℃下分别热处理3和5 h,测定并分析了热处理前后试材表面颜色、光泽度的变化,并采用醇酸清漆和聚氨酯漆分别对其进行涂饰,同时对涂饰后试材表面的颜色以及耐磨性进行了测定与分析.结果表明:热处理后木材颜色变深,明度和光泽度降低,色差增大,且随处理温度的升高以及时间的延长,变化幅度增大;红绿轴色品指数降低,黄蓝轴色品指数总体增大,但均为无规律性变化.与热处理前后试材颜色参数的变化相比,涂饰后不同条件热处理材的明度及总体色差减小;与素材漆膜比,热处理使漆膜的耐磨性随处理温度的升高、时间的延长而逐渐降低,尤其是在200℃以上较长时间处理会使漆膜耐磨性显著降低从而影响漆磨质量,影响的程度与涂料品种有关.  相似文献   

7.
为精确观察杉木种鳞内部的细胞结构,经过对2种不同固定液、3种不同软化处理、4种不同脱水与透明处理、优化浸蜡时间和温度以及后续包埋、染色等工艺步骤对比,优化了杉木种鳞石蜡切片工艺。结果表明:杉木种鳞石蜡切片的优化工艺和方法为,FAA和FPA两种固定液固定效果相同,均能有效的固定材料;12 h的盐酸水溶液软化效果最佳;最佳脱水时间为每级2 h,透明时间为每级1 h。该优化工艺有效克服了蜡带不连续、切片不完整的缺陷,可获得清晰完整的杉木种鳞细胞结构图。  相似文献   

8.
长岭杉木人工林生态系统叶面积指数及净生产量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是自1983年以来在南昌湾里区长岭万亩杉木人工林基地进行杉木人工林生态系统定位观测研究的内容之一。根据定位观测所搜集的资料,对不同立地条件下杉木人工林生态系统的叶面积指数及净生产量进行较为全面的分析研究。文中简要介绍了森林叶面积指数和净生产量的测定方法,探讨了不同立地条件下杉木人工林的叶面积指数和净生产量的变化规律、叶面积指数与净生产量的相互关系等。为进一步研究人工林生态系统结构和如何创建稳产高产的杉木人工林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9.
杉木人工林直径结构模型的研究   总被引:11,自引:4,他引:11  
通过理论分析与实践验证提出一种新的林分直径分布预测方法G—PRM.其基本思想是:用著名种群模型—Gompertz方程来表示林分直径分布;采用两点回收、差分还原的途径实现林分结构的预测.将该模型应用于闽北杉木人工林直径预测,其预估林分直径分布的合格率为78%.  相似文献   

10.
杉木人工林计算机辅助经营系统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4,他引:1  
本文应用计算机技术探讨杉木人工林经营的计算机辅助系统,以辅助福建省杉木人工林的经营管理活动,从而使杉木人工林经营效果达到收获最大、效益最佳.本辅助经营系统是在福建杉木人工林特殊的整地方式和抚育措施的基础上,综合考虑不同立地指数、竞争、不同间伐时间、间伐强度及间伐次数对杉木生长的影响而建立的,该系统能对杉木人工林生长进行动态预测,并反馈在合理最优密度下的间伐时间和间伐强度,通过及时抚育间伐控制立木株数来保证林木始终处于最优生长空间;并对其进行经济效益分析,从而辅助指导杉木人工林的经营活动.用80块模外样地调查资料对生长模型进行了F检验和U检验,模型预测精度较高,可以用于指导林业生产实践活动.  相似文献   

11.
闽北杉木人工林密度控制连续状态的动态规划研究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收集闽北杉木人工林248块标准地资料,应用连续状态的动态规划方法建立了可变间伐间隔期的闽北杉木人工林种群密度决策模型.决策模型模拟表明该模型既反映闽北杉木人工林的种群密度,又符合杉木生长的一般规律,可应用于指导闽北杉木人工林的抚育间伐等生产实践.  相似文献   

12.
杉木人工林不同发育阶段土壤性质变化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通过对杉木幼龄林、中龄林、近熟林、成熟林和过熟林5个发育阶段下土壤主要理化性质和生物学性质的分析,探讨了杉木不同发育阶段对土壤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土壤密度、孔隙度、饱和持水量和田间持水量均受到林木生长的显著影响,这种影响在表层最强烈;土壤有机质含量、全氮量、碱解氮含量和速效钾含量以及土壤细菌、放线菌和真菌数量都表现出幼龄林阶段较高、其后开始明显下降且多数指标在近熟林阶段达到最低、成熟林阶段显著提高、至过熟林阶段达到整个生长发育最高水平的规律性变化。相关分析表明:土壤理化性质表现出的规律性变化与不同阶段下土壤微生物状况的改变密切相关。土壤有效磷含量仅在近熟林—成熟林阶段有显著增加,其他阶段变化不显著。在中龄林和近熟林阶段土壤出现明显的负向极化变化趋势,在该阶段进行整地、施肥等营林措施可能会对林木生长有良好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3.
杉木人工林地表可燃物负荷量动态模型的研究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通过收集 1 0 8块杉木人工林样地资料 ,应用回归分析 ,建立林分地表可燃物载量与主要林分因子动态关系的数学模型 .检验结果表明 ,林分因子对地表可燃物载量变化有极显著的影响 .林分郁闭度主要影响地表 1 h时滞可燃物载量变化 ,林分平均年龄主要影响地表 1 0 h时滞可燃物载量的变化 .在实际中拟合效果良好 ,可用于预测杉木人工林地表可燃物载量的动态规律 ,为地表可燃物管理提供科学的依据  相似文献   

14.
该研究采取平衡不完全随机区组设计,用弱度、中度、强度、极强度、密度控制图及对照等6种不同强度间伐处理对杉木生长的影响进行了试验。根据2010年和2015年两次全面复查的结果表明,适当的抚育间伐强度可提高林分的早期收获量,能使林分整齐度提高,大径材数量增加,对各调查因子的生长量等方面都有所提高。  相似文献   

15.
2种杉木人工林密度与立木生物量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福建省福州白沙国有林场和南屿国有林场杉木人工林为研究对象,在立地条件相似、林分密度分别为1 300-1 500和2 200-2 400株.hm-2的杉木人工林中设置样地,选取样木进行分层取样测定不同器官生物量,分析林分密度与生物量的关系。结果表明,林分总生物量随密度的增大而增大,高密度林分总的生物量为251.33 t.hm-2,高于低密度林分的生物量,其中树干的生物量最大,为154.46 t.hm-2,占总量的61.87%,超过低密度林分的26%;其次是根的生物量,为57.52t.hm-2,占总量的22.85%,超过低密度林分的22%;枝的生物量最低,为19.80 t.hm-2,仅占总量的7.62%;而叶的生物量最低,为19.55 t.hm-2,仅占总量的7.66%,高于低密度林分的38%,林分各组分生物量的大小顺序为干>根>枝>叶。  相似文献   

16.
17.
该文就人工林杉木的高温干燥与常规干燥进行了对比研究.简要介绍了干燥试验过程,并对木材干燥质量、干燥周期与干燥能耗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对于25和50mm厚杉木板材的高温干燥均比常规干燥的干燥周期短、干燥能耗低,且50mm厚板的干燥周期与能耗较常规干燥减小得更加显著;干燥质量方面,高温干燥与常规干燥在含水率分布上无显著差别,但50mm厚杉木板材内裂发生较多,且变形较大;木材材色方面,高温干燥较常规干燥有所加深.  相似文献   

18.
根据100块标准地材料,利用100株平均木解析木,探讨了杉木人工林生物量与胸径(刀)、树高(H)及林木各部分生物量,总生物量与材积(V去皮、V带皮)的回归关系,选出了D、H与各器官生物量之间相关最密切的方程及材积与生物量的最佳估测模型,初步研究了生物量与林龄、地位指数和密度三者之间的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9.
杉木人工林胸径的Weibull分布及其最优拟合研究   总被引:12,自引:4,他引:12  
运用遗传算法最优拟合Weibul分布,研究杉木人工林胸径分布规律。结果表明,最优拟合的Weibul模型拟合杉木人工林胸径分布的接受率达80%以上,证明遗传算法是非线性模型的一种有效拟合方法。  相似文献   

20.
南昌(湾里区)长岭杉木人工林生态系统生物量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是根据1983年以来.在南昌(湾里区)长岭万亩杉木人工林基地设立的定位观测点进行定位观测所收集的资料,对杉木人工林生态系统的生物生产量进行了较全面系统的分析研究。文中简要介绍了森林生物量的测定方法,探讨了不同立地条件下杉木人工林生物量的变化和分配规律、林分生产潜力与提高途径以及影响生产量的因素等。旨在为进一步研究杉木人工林生态系统提供基础和合理利用生物资源、创建稳产高产的杉木人工林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