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重要基础,实现农村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发展也是乡村振兴的坚实基础。苍南县八亩后村五凤茶园以茶产业为主导,以茶文化为核心,以文旅产品为载体,积极探索"以茶促旅、以旅带茶、以文促茶"的发展模式,推动茶旅产业深度融合发展,形成了"农旅互动、村景合一、茶旅融合、产业发展"的发展新格局,为乡村振兴提供了一定的借鉴意义和研究思路。  相似文献   

2.
茶旅融合是围绕茶产业、依托旅游资源形成的茶旅经济链,为乡村产业振兴战略下“三农”发展注入新活力。在乡村产业振兴视阈下,林芝市茶旅产业融合发展是值得探索和研究的问题。本文运用SWOT分析法对林芝市茶旅产业融合发展的优势、劣势以及所面临的机遇与挑战进行分析,得出茶旅产业融合发展面临茶旅产业融合模式较为初级、品牌标识度不高、开发及推介力度不够、茶旅产业人才欠缺与基础设施及配套建设不完善等问题。对此应从茶旅项目和产品、培育茶旅龙头企业和品牌打造、深挖文化内涵、打造茶文旅项目,以政府、茶企、人才为依托,建设完善配套设施、加强宣传力度,提高林芝市茶旅产业融合的市场影响力等方面加以调整,进一步推进林芝市乡村产业振兴。  相似文献   

3.
城乡关系是国家关注的重要经济社会关系,随着我国经济进入新常态,城市和乡村的发展都迎来了各自的机遇和挑战,为此,党的十九大提出了城乡融合发展的战略,促进城乡的融合发展是指导城乡关系合理化发展的重要途径,是解决城乡不平衡发展现状的关键,也是乡村振兴的重要原则之一。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新时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中之重,是解决好“三农”问题的新方略,而农村的“精准扶贫”是落实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决策,致力于解决乡村地区和乡村人口的贫困问题,不断缩小城乡的发展差距,以城乡融合发展的理念为指导,会给乡村地区的贫困问题带来新的解决方法,促进精准扶贫落到实处,推进新时期我国城市和乡村的一体化发展,改善乡村地区的发展方式,引领乡村走向富裕之路。  相似文献   

4.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并制定与之相适应的的精准扶贫策略,是解决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建设现代化强国的必然要求。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有利于推进农业现代化和乡村社会的整体发展;精准扶贫是乡村振兴的动向深化;乡村振兴和精准扶贫都是实现以人民为中心发展经济的重要途径。乡村振兴背景下,精准扶贫还存在对贫困人口识别不够精准、精准扶贫监督有待加强、具体问题针对性不强、工作力度不到位、扶贫资金使用不当、扶贫项目可操作性差等问题。推进精准扶贫应该从精准识别、精准帮扶、精准管理三方面着手,重点是坚持正确的扶贫方针和因户施策推进精准帮扶;精准管理农户信息;完善扶贫资金管理制度;制定和健全扶贫资金信息披露、扶贫对象、扶贫项目公示公开制度。  相似文献   

5.
茶产业和旅游业都是乡村振兴当中至关重要和地位关键的产业,二者存在着极大关联性其中,茶产业发展可以为旅游事业的发展提供资源,而旅游业又能够让茶产业声名远扬。在这样的背景下提出茶旅融合发展,强调通过茶产业和旅游业深度结合的方式,推动两种产业的振兴与崛起,有效凸显与提高乡村魅力,突出茶旅融合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6.
过去一段时间的精准扶贫工作为贯彻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积累了宝贵经验,面对在扶贫工作中出现的贫困人口难定位、人才引进困难和资金短缺等难题,未来应当采取提高工作精准度、实施人才工程和做好科学规划等措施以巩固扶贫成果,促进乡村振兴。  相似文献   

7.
金玥  师学萍 《高原农业》2022,6(1):79-85,100
茶旅融合是茶产业与旅游业跨界融合的实践,是传统产业在产业发展模式的升级与创新,茶旅融合对实现精准脱贫,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实现茶旅资源共享、供需互补具有重大意义.以西藏为具体研究案例,采用文献法、实地调研法、内容分析法等,对西藏茶旅融合进行探析,提出西藏茶旅融合发展的对策建议,以便更好促进茶产业与旅游业的跨界融合,实现茶...  相似文献   

8.
【目的/意义】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的重点,而产业融合是产业兴旺的重要路径。分析武夷山茶旅产业融合发展模式,有助于推进茶旅产业融合的健康发展,落实乡村振兴战略,推动乡村全面振兴。【方法/过程】以福建省武夷山市为研究对象,运用实地调研法与案例分析法,综合分析武夷山市茶旅融合发展现状及成功经验,提出针对其产业发展的对策建议。【结果/结论】近年来,武夷山市立足茶产业发展优势,持续推进产业融合,积极探索茶旅产业融合发展模式,取得了一系列显著成效;但发展过程中还存在文旅产品开发创新不足,基础设施有待完善,旅游市场有待拓展,缺乏高层次人才等问题。由此提出促进武夷山茶旅产业一体化发展的4条路径,即:精准定位开发产品,塑造特色茶旅品牌;完善基础设施与功能配套,营造良好发展环境;构建智慧旅游信息化系统,提升景区管理服务水平;着力培养与引进人才,凝聚茶旅产业发展力量。  相似文献   

9.
客观调查分析广东省潮州市饶平县岭头茶产业发展情况,指出存在茶产业标准化生产水平较低、产业发展层次低下、产业链正走向中低端环节及品牌建设能力弱等问题,从社会进步和科技创新等视角进行研究分析,探究如何依靠地区特色优势茶产业创新模式,促进传统农业转型,带动农民增收,助力饶平县乡村振兴。  相似文献   

10.
湖南省株洲醴陵市被誉为千年古邑山水洲城,人文底蕴厚重,地理、气候环境优越,旅游资源丰富.茶叶和旅游产业历来是醴陵市的传统特色产业,是脱贫攻坚战中实施扶贫工作的主力军,是乡村振兴背景下推动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通过分析醴陵市茶旅融合发展现状、优势与存在问题,提出后续推动醴陵市的以旅兴茶、以茶促旅、茶旅互动的茶旅融合模式的对策,以期为醴陵市茶旅产业融合健康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分析江西茶产业的优势和存在问题,从茶园质的提升与量的扩张、园艺栽培措施改进与推广应用机械化、传统产品创新和实有技术应用与人才资源开发、培育新型经营主体与构建新型社会化服务体系、品牌整合与市场营销、政策引导与支持等6个方面,有针对性地提出加快江西茶产业全面升级的对策。  相似文献   

12.
脱贫攻坚是贫困地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基础,推进乡村振兴也有利于从根上改变贫困地区的面貌和促进贫困地区的发展。在乡村振兴的起始阶段,如何将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建立可持续脱贫的长效机制意义深远。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应在战略、责任、政策、工作四个层面有效衔接,要重视战略部署和规划,坚持将“精准”思维同时贯穿两个战略,充分吸纳脱贫攻坚中具有实效的体制机制,政策上要做好绝对贫困与相对贫困、“扶贫减贫”与“惠农支农”的衔接;在工作上全力推进产业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加大农村基础设施、人才队伍、乡风文明建设,以乡村振兴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以脱贫攻坚夯实乡村振兴的基础。  相似文献   

13.
龚永新 《湖北农业科学》2014,53(20):4897-4899,4902
当前,随着茶叶市场消费形势的变化,宜昌市各地加大了红茶产业建设的力度.为积极配合发展宜昌红茶产业,结合国内外茶叶市场的实际需求,通过分析宜昌市的红茶产业发展机遇及比较其发展红茶在省内的优势,提出了有针对性地发展宜昌红茶产业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浅议浙江省龙泉市油茶产业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浙江省龙泉市属亚热带雨林气候,有丰富的资源,土壤肥沃,是油茶生产最适宜的地带之一,本文对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和发展建议进行了介绍。  相似文献   

15.
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缩小城乡差距,国家在近年来已经出台了许多相关的扶贫政策, 大力推动农村地区的改革发展。目前,福建区域许多农村的经济实体运营状况不佳,农村改革 滞后发展,很大一部分是由于经营管理效能的低下,产业体系不完善导致的,使得这些地区对资 金、资本、信息流的吸引力持续走低,为了改变现状,需要有针对性地强化农村经济经营管理。  相似文献   

16.
浙江省松阳县茶产业发展现状与策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完善和经济社会的全面进步,农业正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这标志着我们既站在了新的起点,也意味着处在一个“十字路口”。面对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人多地少、劳动力成本高、壁垒不断增加的情况下,如何定位和发展主导产业,探索有效的农业发展路子,成为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针对松阳县茶产业发展现状和和策略进行了阐述,以求对其它产业的定位与发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7.
从茶叶种植面积、产量、经营主体3个方面,对近5年来西双版纳州茶产业发展的现状进行分析,发现西双版纳州茶产业发展过程中存在产业扶持资金不足、古茶园过度开发、认识不到位、茶叶企业规模小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提出西双版纳州茶产业总体发展思路和对策。  相似文献   

18.
张永瑞  郭雅玲 《现代农业科技》2011,(24):348-349,351
分析目前福建省茶业发展过程中出现的一系列问题,对茶业发展模式进行探讨,总结契约型模式、市场型模式、科层制模式、混合型模式等属性与应用情况,提出茶农合作社发展建议,以为茶业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安康市茶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针对目前安康市茶产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资金、管理、技术、科研等问题,结合当地实际情况(特殊的生态条件、土壤富硒特点、气候特点、悠久的种茶历史等),提出了安康茶产业发展的思路和具体措施,以期实现安康市茶产业的全面振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