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 毫秒
1.
以菜用大豆品种绿领95-1为试材,研究外源亚精胺(Spd)对NaCl胁迫下菜用大豆植株不同时期叶片多胺含量、膜脂过氧化、渗透调节物质含量等的影响。结果表明,外施Spd显著提高NaCl胁迫下菜用大豆叶片中的游离态腐胺(Put)、亚精胺(Spd)和精胺(Spm)含量;NaCl胁迫下外施Spd的菜用大豆植株叶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和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PX)活性均显著高于对照植株,O-2·产生速率及丙二醛(MDA)含量显著低于对照,植株膜脂过氧化轻于对照;外施Spd植株叶片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均显著高于对照。因此,亚精胺在提高菜用大豆耐盐性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
采用营养液栽培,以小白菜寒笑为试验材料,研究硝酸钙胁迫下,施用不同浓度多胺(Put、Spd、Spm)对小白菜幼苗生长和光合作用的影响.结果表明,80 mmol/L的Ca(NO3)2胁迫处理10 d,小白菜幼苗的株高、叶片数、干质量、鲜质量、叶面积、根长、根体积、根系活力、光合色素含量及光合能力显著降低,喷施外源多胺可以缓解硝酸钙胁迫对幼苗生长和光合作用的抑制.在喷施1.0 ~ 15.0 mmol/L腐胺(Put)、0.1~ 1.5 mmol/L亚精胺(Spd)和0.1 ~ 1.0 mmol/L精胺(Spm)的情况下,缓解效果先升高后降低,其中5.0 mmol/L Put、0.5 mmol/L Spd和0.3mmol/L Spm缓解效果最明显.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NaCl胁迫下外源亚精胺(Spd)对马铃薯幼苗生理特征的影响,为新疆盐渍化区域马铃薯种植提供技术参考。【方法】以晋薯16号马铃薯幼苗为材料,采用不同浓度NaCl模拟盐胁迫处理,研究外源亚精胺Spd对马铃薯植株生长、叶片抗氧化酶活性、渗透调节物质含量的影响。【结果】盐胁迫抑制了马铃薯植株生长,使得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PX)等酶促类抗氧化酶活性表现为低盐胁迫促进,高盐胁迫抑制;抗坏血酸(ASA)、谷胱甘肽(DSH)等非酶促类抗氧化酶含量均降低;脯氨酸、可溶性糖、氨基酸含量升高;外源亚精胺(Spd)通过提高叶绿素含量、根系活力,调节渗透调节物质含量,增强抗氧化酶活性等方式维持植物体的正常生理代谢功能。【结论】外源亚精胺(Spd)可提升马铃薯耐盐性,缓解盐胁迫对马铃薯植株的抑制作用,其中0.9 mmol/L Spd(S3)浓度缓解效果最明显。  相似文献   

4.
渗透胁迫下外源精胺对水稻幼苗多胺含量及抗旱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PEG6000模拟干旱条件,研究渗透胁迫下外源精胺(Spm)对水稻幼苗生长及多胺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渗透胁迫下,水稻幼苗根系干物重、根冠比呈上升趋势,腐胺(Put)、亚精胺(Spd)、精胺(Spm)含量增加.外源精胺处理可促进根系于物重,根冠比的增大及Put、SPd、Spm含量的增加,且对抗旱性强的品种促进作用明显于...  相似文献   

5.
以一年生平邑甜茶幼苗为材料,在水培条件下研究了盐胁迫下平邑甜茶叶片内源游离态多胺、丙二醛(MDA)含量的变化以及外源多胺和多胺合成抑制剂对它们的影响。结果表明:盐胁迫下平邑甜茶叶片中MDA含量显著增加,精胺(Spm)和亚精胺(Spd)含量明显降低,腐胺(Put)含量显著增加,(Spd+Spm)/Put显著降低,多胺总量...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外源亚精胺(Spermidine, Spd)对渗透与盐胁迫下草莓幼苗叶片生理生化的影响。【方法】草莓采用水培方式在人工气候室内培养,试验设计6个处理水平:CK(对照,无胁迫)、DS(中度干旱胁迫,10%PEG-6 000)、SS(重度盐胁迫,100 mM NaCl)、CK+Spd(无胁迫,根系添加0.25 mM Spd)、DS+Spd(10%PEG-6 000,根系添加0.25 mM Spd)和SS+Spd(100 mM NaCl,根系添加0.25 mM Spd),并分别测定0 h、0.5 h、2 h、8 h、24 h的草莓叶片气体交换参数和生理生化指标。【结果】在渗透与盐胁迫初始阶段,外源Spd预处理能够促进草莓叶片腐胺(Putrescine, Put)的诱导积累及其向Spd与精胺(Spermine, Spm)转化,并促进了脯氨酸(Proline, Pro)含量的升高;至逆境胁迫24 h时,外源Spd预处理的渗透/盐胁迫下草莓叶片中Put/(Spd+Spm)比值比CK(0.32±0.02)分别降低了28.1%和21.9%,而未添加外源Spd预处理的渗透/盐胁迫下草莓叶片P...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等渗盐胁迫下外源亚精胺(Spd)对番茄幼苗抗氧化系统的影响。【方法】采用水培法,以盐敏感型番茄品种‘中杂9号’为材料,以150mmol/L NaCl和100mmol/L Ca(NO_3)_2模拟等渗盐胁迫环境,设置5个处理,分别为:对照.1/2倍Hoagland营养液+叶面喷水;单独NaCl处理.150mmol/L NaCl溶液+叶面喷水;单独Ca(NO_3)_2处理.100mmol/L Ca(NO_3)_2溶液+叶面喷水;NaCl+Spd处理.150mmol/L NaCl溶液+叶面喷0.25mmol/L Spd;Ca(NO_3)_2+Spd处理.100mmol/L Ca(NO_3)_2溶液+叶面喷0.25mmol/L Spd,研究等渗盐胁迫下外源Spd对番茄幼苗生物量,超氧阴离子自由基(O_2~(-·))、过氧化氢(H_2O_2)、丙二醛(MDA)含量,相对质膜透性及抗氧化酶(SOD、POD、CAT、APX)活性的影响。【结果】与对照相比,等渗NaCl、Ca(NO_3)_2胁迫下,番茄幼苗生物量和SOD、POD、CAT、APX活性均显著降低,相对质膜透性、MDA、O_2~(-·)和H_2O_2含量均显著增加。与单独NaCl或Ca(NO_3)_2胁迫相比,2种盐胁迫下再喷施Spd后明显增加了番茄幼苗生物量和抗氧化酶活性,显著降低了相对质膜透性、MDA、O_2~(-·)和H_2O_2含量,且外源Spd对NaCl胁迫的调控效应更为显著。【结论】外源Spd可通过提高抗氧化酶活性来增强番茄幼苗清除体内活性氧(ROS)及降低膜透性的能力,缓解盐胁迫对番茄幼苗生长的抑制作用,从而提高番茄抗盐性。单独Ca(NO_3)_2胁迫下植物受到的氧化伤害程度低于单独NaCl胁迫。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等渗盐胁迫下外源亚精胺(Spd)对番茄幼苗抗氧化系统的影响。【方法】采用水培法,以盐敏感型番茄品种‘中杂9号’为材料,以150 mmol/L NaCl和100 mmol/L Ca(NO3)2模拟等渗盐胁迫环境,设置5个处理,分别为:对照.1/2倍Hoagland营养液+叶面喷水;单独NaCl处理.150 mmol/L NaCl溶液+叶面喷水;单独Ca(NO3)2处理.100 mmol/L Ca(NO3)2溶液+叶面喷水;NaCl+Spd处理.150 mmol/L NaCl溶液+叶面喷0.25 mmol/L Spd;Ca(NO3)2+Spd处理.100 mmol/L Ca(NO3)2溶液+叶面喷0.25 mmol/L Spd,研究等渗盐胁迫下外源Spd对番茄幼苗生物量,超氧阴离子自由基(O-·2)、过氧化氢(H2O2)、丙二醛(MDA)含量,相对质膜透性及抗氧化酶(SOD、POD、CAT、APX)活性的影响。【结果】与对照相比,等渗NaCl、Ca(NO3)2胁迫下,番茄幼苗生物量和SOD、POD、CAT、APX活性均显著降低,相对质膜透性、MDA、O-·2和H2O2含量均显著增加。与单独NaCl或Ca(NO3)2胁迫相比,2种盐胁迫下再喷施Spd后明显增加了番茄幼苗生物量和抗氧化酶活性,显著降低了相对质膜透性、MDA、O-·2和H2O2含量,且外源Spd对NaCl胁迫的调控效应更为显著。【结论】外源Spd可通过提高抗氧化酶活性来增强番茄幼苗清除体内活性氧(ROS)及降低膜透性的能力,缓解盐胁迫对番茄幼苗生长的抑制作用,从而提高番茄抗盐性。单独Ca(NO3)2胁迫下植物受到的氧化伤害程度低于单独NaCl胁迫。  相似文献   

9.
选用对Cd胁迫抗性不同的玉米品种,通过水培试验在苗期进行Cd胁迫处理,测定不同玉米品种内源精胺(Spm)、亚精胺(Spd)和腐胺(Put)含量变化,同时结合外源多胺处理,测定玉米苗期植株生长、抗氧化酶活性以及光合速率等指标,分析Cd胁迫下多胺对玉米苗期生长的影响及其生理机制。结果表明,Cd胁迫通过破坏玉米植株体内的抗氧化酶系统,诱导玉米植株体内活性氧过量产生、降低叶绿体含量、抑制玉米光合作用,从而抑制玉米植株的生长发育;Cd胁迫下玉米植株中内源Spd和Spm含量的提高有利于增强玉米幼苗对Cd胁迫的抗性,而外源Spd和Spm则显著促进了玉米幼苗的生长。这表明,Spd和Spm能够有效缓解Cd胁迫对玉米幼苗生长的抑制作用,其机制可能与其能缓解Cd对抗氧化酶系统的破坏、抑制活性氧的产生、提高叶绿素含量和植株的光合作用等因素有关;与此不同,Put可能在缓解玉米Cd胁迫的过程中未起主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
水分胁迫下水稻幼苗多胺含量变化与抗旱性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籼稻品种旱116、湘早籼32号为材料,不同质量分数(0%、5%、10%、15%、20%、25%)聚乙二醇(PEG6000)模拟自然干旱,研究水分胁迫下水稻腐胺(Put)、亚精胺(Spd)、精胺(Spm)含量的变化与抗旱性的关系.结果表明:水分胁迫下水稻幼苗Put、Spd和Spm含量明显上升,且旱116的上升幅度明显大于湘早籼32号,Put、Spd和Spm含量与根冠比呈正相关.回归分析结果表明,Put对湘早籼32号地上部干重,Spd对旱116地上部及湘早籼32号根部干重,Spm对旱116和湘早籼32号根部干重影响显著.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多胺引发对黑麦草胚生理生化和种子发芽的影响。[方法]以一年生黑麦草(钻石T和牧乐8000)为材料,种子经0.5mmol/L的腐胺(Put)、亚精胺(Spd)和精胺(Spm)引发24h后,在5℃下低温吸胀不同时间(12、24、36和48h),分析Put、Spd和Spm引发对一年生黑麦草种子吸胀中耐冷性和种子发芽能力的影响。[结果]Put、Spd和Spm引发提高了胁迫期间种子胚内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PX)活性,以及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同时也显著提高发芽率、缩短平均发芽时间。低温吸胀48h后,与对照相比,Put、Spd和Spm处理分别提高一年生黑麦草种子的平均发芽率15.5%和12.0%,分别缩短平均发芽时间1.21和1.14d。在种子吸胀期间的耐冷性牧乐8000强于钻石T。总体而言,Put、Spd和Spm处理能提高一年生黑麦草种子吸胀期间的耐冷性,提高低温胁迫下种子发芽能力。[结论]该研究结果为种子引发技术在一年生黑麦草生产上的应用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2.
通过外源亚精胺(Spd)处理不同耐盐性水稻品种Pokkali(耐盐)和Peta(盐敏感),测定叶片的相对含水量(RWC)、游离态多胺含量等生理指标.结果表明,外源Spd提高了盐处理下Peta和Pokkali叶片的RWC,分别为18.6%和9.6%,RWC的升幅是Peta大于Pokkali,说明Spd对Peta缓解作用较强.外源Spd处理使Pokkali游离态的[(Spd+Spm)/Put]比值比单独盐处理提高了64.73%,(Put/PAs)降低34.61%,而Peta中仅[(Spd+Spm)/Put]比盐处理升高15.24%,且升高幅度及(Put/PAs)的降低幅度均是Pokkali大于Peta,说明Pokkali耐盐能力较强.  相似文献   

13.
以豇豆幼苗为材料,低温胁迫处理前分别采用0.0、0.5、1.5、3.0、5.0 mmol/L水杨酸(SA)喷施豇豆幼苗叶面,研究不同SA浓度对低温胁迫豇豆幼苗生理生态特性的影响及对其缓解效应。结果表明,低温胁迫下喷施外源SA,可使豇豆幼苗的生物量、叶绿素a含量、叶绿素总量、脯氨酸含量、可溶性糖含量增加,豇豆幼苗超氧化物歧化酶、过氧化物酶活性提高,豇豆幼苗过氧化氢酶活性、相对电导率、丙二醛含量降低;喷施0.5 mmol/L SA处理的豇豆幼苗,其生物量、相对含水量、光合色素含量、脯氨酸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过氧化物酶活性相对最高,其中,超氧化物歧化酶、过氧化物酶活性分别比对照未喷施SA的增加208.11%、59.64%,而相对电导率相对最低,比对照降低74.42%。因此,SA预处理能缓解低温对豇豆幼苗的胁迫,以0.5 mmol/L外源SA效果相对最好。  相似文献   

14.
以青稞(Hordeum vulgare L.var.nude)幼苗叶片为试材,以200mmol/L NaCl对其进行盐胁迫,研究了外源亚精胺(Spd)预处理对NaCl胁迫下青稞幼苗叶片相对含水量(RWC)、叶绿体色素与水溶性蛋白质含量的影响。在NaCl胁迫的前两天,NaCl Spd处理组用含0.5mmol/L Spd的1/2Hoagland营养液进行水培和叶面喷施含0.02%土温-80的0.5mmol/L Spd溶液;对照组(CK)和NaCl处理组,用1/2的Hoagland营养液进行水培,叶面喷施含0.02%土温-80的蒸馏水。随着200mmol/L NaCl胁迫的进行,青稞幼苗叶片RWC、叶绿体色素与水溶性蛋白质含量均明显降低,Spd预处理显著延缓了它们的下降。表明Spd预处理缓解了NaCl胁迫对青稞幼苗造成的伤害,具有防衰抗盐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5.
为探究外源水杨酸(SA)对低温胁迫下玉米幼苗生长及生理特性的影响,以抗冷玉米自交系Kr701和冷敏感玉米自交系黑8834为材料,采用外源叶面喷施5个不同质量浓度(0 mg/L、25 mg/L、50 mg/L、100 mg/L和150 mg/L)SA的方法,分析了低温胁迫下玉米幼苗的农艺性状(株高、根长、地上部干质量及地下部干质量)和生理生化指标(相对含水量、相对电导率、净光合速率、丙二醛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和过氧化物酶活性)的变化。结果表明,喷施低浓度SA能有效减轻低温对玉米幼苗生长的抑制程度。在50 mg/L处理时效果最显著,主要表现在幼苗地上部干质量、地下部干质量、相对含水量、净光合速率、超氧化物歧化酶和过氧化物酶活性的增加;相对电导率、MDA含量的降低;在低温胁迫下,与低温对照比较,50 mg/L水杨酸处理的玉米自交系Kr701和黑8834株高分别增加17.3%、18.3%,相对含水量分别提高58.1%、66.3%,过氧化物酶活性分别增加35.7%、54.4%,相对电导率分别下降51.2%、58.6%。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不同浓度腐胺(Put)和精胺(Spm)对NaCl胁迫下草莓(Fragaria×ananassa)叶片膜脂过氧化作用的影响,为进一步探讨多胺参与草莓耐盐性反应的作用机理奠定基础。[方法]试验共设8个处理:清水处理(CK),120 mmol/L NaCl,1×10-3mol/L Spm+120 mmol/L NaCl,1×10-4 mol/L Spm+120 mmol/L NaCl,1×10-5 mol/L Spm+120 mmol/L NaCl,1×10-3 mol/L Put+120 mmol/L NaCl,1×10-4 mol/L Put+120 mmol/L NaCl,1×10-5mol/L Put+120 mmol/L NaCl。[结果]腐胺和精胺处理能够降低NaCl胁迫下草莓叶片内O2-.含量、MDA含量和细胞膜透性,提高SOD和POD活性,降低膜脂过氧化水平,提高膜稳定性,进而提高草莓的抗盐性。[结论]Put和Spm能增强植物对盐胁迫的抗性,以1×10-5mol/L Put处理与1×10-3mol/L Spm处理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17.
以耐盐性较弱的黄瓜品种津优4号为材料,采用Hoagland营养液栽培法,研究了外源精胺(Spm)对盐胁迫下黄瓜幼苗生长和光合作用的影响。结果表明,75.0 mmol/L NaCl明显抑制了黄瓜幼苗生长,降低了黄瓜幼苗的净光合速率(Pn);0.3 mmol/L外源Spm显著提高了盐胁迫下黄瓜幼苗的株高、茎粗、干重、鲜重、净光合速率(Pn)、光化学猝灭系数(qP)(P<0.05)。表明,外源Spm能够提高黄瓜幼苗的光合作用,有利于植株生长。  相似文献   

18.
外源Spd对盐胁迫下黄瓜幼苗生长和活性氧代谢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黄瓜品种津春2号为材料,采用营养液栽培,研究了外源亚精胺(Spd)对NaCl胁迫下黄瓜幼苗生长、活性氧代谢和抗氧化酶基因表达的影响。结果表明,NaCl胁迫下,黄瓜幼苗超氧阴离子自由基(O.2-)产生速率、H2O2含量、丙二醛(MDA)含量和电解质渗透率显著升高,而株高、茎粗和生物量显著下降;盐胁迫下喷施Spd明显上调了Cu/Zn-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过氧化物酶(POD)基因的表达,提高了SOD、POD活性,显著降低了黄瓜幼苗O.2-产生速率、H2O2含量、MDA含量和电解质渗透率,且植株株高、茎粗和干鲜重下降幅度降低。表明外源Spd可通过上调盐胁迫下Cu/Zn-SOD和POD基因的表达,使SOD和POD酶活性升高,有效清除活性氧,从而缓解膜脂过氧化伤害,进而缓解盐胁迫对植株生长的抑制。  相似文献   

19.
外源亚精胺对渍涝胁迫下芝麻幼苗根系生理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讨缓解芝麻生产过程中渍涝伤害的方法,利用室内水培的方法,研究了不同浓度外源亚精胺(Spd)对渍涝胁迫下芝麻幼苗根系生长及其生理特性的影响。结果显示,渍涝胁迫7 d后,芝麻幼苗主根长和根系活力分别显著降低24.3%和41.1%;可溶性蛋白、可溶性糖、脯氨酸、MDA含量和超氧阴离子产生速率分别升高12.2%、14.2%、18.7%、72.6%和66.9%;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活性也分别显著增加了10.2%、11.4%、5.7%。外施0.3~1.5 mmol/L Spd后,芝麻幼苗主根长、根系活力分别增加3.6%~19.6%、5.6%~28.5%,可溶性蛋白、可溶性糖、脯氨酸含量分别增加10.0%~45.7%、8.4%~42.9%、8.4%~32.0%,SOD、POD、CAT活性分别提高7.0%~41.4%、5.1%~53.9%、13.9%~55.6%,MDA含量和超氧阴离子产生速率分别降低8.6%~23.8%、3.2%~21.7%。可见,不同浓度外源Spd均能够有效提高渍涝胁迫下芝麻幼苗根系活力、渗透调节能力及抗氧化酶活性,减轻膜脂过氧化程度,缓解渍涝胁迫所造成的伤害,提高芝麻幼苗抗涝能力,其中以1.2 mmol/L Spd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20.
以小麦"郑麦8号"为试验材料,通过外源施加亚精胺的方法,研究亚精胺对Cu~(2+)胁迫下小麦幼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0.1 mmol/L外源亚精胺能够缓解一定浓度下Cu~(2+)对小麦幼苗生长的抑制作用,促进小麦胚芽、胚根的生长,对Cu~(2+)胁迫下胚芽、胚根的生长促进效果可达27.2%、27.0%,对胚根数目的增加无显著效果;外源亚精胺对Cu~(2+)胁迫下小麦幼苗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活性的提高可达16.4%、10.6%、12.5%。因此,在小麦幼苗受到Cu~(2+)胁迫时,外源亚精胺能促进小麦幼苗的生长,提高小麦抗氧化酶活性,缓解重金属铜对小麦幼苗生长发育的毒害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