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平衡施肥对不同品种小麦产量构成的年际间变化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山西农业科学》2015,(8):962-967
对氮磷钾配施(NPK)以及与有机肥(NPKM,NPK1.5M)或秸秆(NPKS)配施4种平衡施肥措施下小麦(豫麦47、郑麦9023、郑州941、临汾7203)的产量构成在年际间的变化情况进行了研究,以探索施肥与小麦品种、产量构成年际间的变化特点,为制定合理的施肥措施、提高小麦抵御不良因子的能力提供借鉴。结果表明,与不施肥(CK)处理相比,NPK,NPKM,NPK1.5M,NPKS施肥措施均能增加临汾7203、郑州941、豫麦47、郑麦9023的群体穗数,增加豫麦47、郑麦9023的穗粒数、千粒质量,减小郑麦9023的群体穗数在年际间的差异性;NPK施肥措施能减小郑州941的穗粒数在年际间的差异性。在NPK,NPKM,NPK1.5M,NPKS施肥处理中,临汾7203和郑州941群体穗数的总变异(CV≤10%)较小,郑麦9023、豫麦47分别在CK,NPK处理中的群体穗数总变异较大,分别为27.1%,14.4%;临汾7203、豫麦47在NPK1.5M处理中穗粒数总变异较大,分别为10.4%,16.3%,郑州941(NPK1.5M,NPKS)、郑麦9023(NPKM,NPK1.5M)部分处理中穗粒数总变异较大;郑州941、豫麦47的千粒质量总变异较小,临汾7203、郑麦9023分别在NPKS和CK,NPK1.5M处理中的总变异较大,分别达到了16.2%,19.1%和11.6%。  相似文献   

2.
晚霜冻害对不同类型小麦产量性状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人工智能霜箱模拟自然界晚霜冻害过程,对大穗(s9538、兰考906)、中穗(豫麦21号、陕225)、多穗(临汾7203、鲁资0885299)类型的小麦品种在经历低温处理后产量因素的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多穗型小麦(临汾7203、鲁资0885299)在经历晚霜冻害后比另外两类小麦表现增产,其中单株穗数较对照增加幅...  相似文献   

3.
长期定位施肥对强筋小麦郑麦9023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在“国家潮土肥力监测与肥料效益长期定位监测基地”15年不同施肥制度的基础上,研究了不同施肥处理对强筋小麦郑麦9023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NP和NPK处理的小麦产量、穗粒数、穗数、蛋白质组分含量和蛋白质产量、湿面筋产量较其他处理有明显的提高,且形成时间明显缩短,稳定时间较长,弱化度减小;N和NK处理的小麦千粒重、蛋白质含量、湿面筋含量较其他处理有明显的提高,但是小麦产量、蛋白质和湿面筋产量最低;有机无机肥配施处理的产量均与NPK处理差异不显著,千粒重、穗数、蛋白质含量均较NPK处理高,以增施有机肥料(1.5MNPK)处理表现最为明显;秸秆还田(SNPK)能够增加蛋白质组分含量。在生产实践中,无机肥料和有机肥料合理配施,不仅能够改良土壤,还有利于提高小麦产量和改善品质,是保证小麦高产、稳产、优质的施肥措施。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长期定位施肥对小麦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影响,为黄潮土地区合理施肥、优化栽培措施、提高小麦产量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在33年定位施肥试验基础上,研究不同施肥条件下不同专用型小麦品种徐麦32和宁麦13的单位面积穗数、穗粒数、千粒重以及产量变化。[结果]有机肥、无机肥、品种以及两两互作对产量及其构成因素有显著或极显著影响。施肥对徐麦32和宁麦13的单位面积穗数、穗粒数、千粒重以及产量的影响基本一致。施有机肥处理的单位面积穗数、穗粒数及产量显著高于不施有机肥处理(除单施有机肥处理M外)。在施有机肥基础上配施化肥能显著增加单位面积穗数、穗粒数及产量,但对千粒重影响较小,且与N、NP或者NPK肥配合施用效果相当。在不施有机肥的处理中,NPK和NP处理的单位面积穗数、穗粒数、千粒重及产量显著高于N和CK处理,长期单施N肥并不能增产,需配施P或PK肥才有效。相关性分析表明,在主处理施有机肥条件下产量及其构成因素间相关性减弱说明有机肥的长期施用弥补了无机肥施用种类不足的影响。[结论]在黄潮土地区,小麦生产中应注重有机肥和无机肥的配合施用,避免肥料长期单一施用对产量造成的损失。  相似文献   

5.
江汉平原棉麦套种方式下小麦对养分的利用效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3414”肥料试验,研究了江汉平原棉麦套种方式下小麦对养分的利用效率.结果表明,江汉平原小麦NPK配施增产效果最好,增产量和增产率分别为1 838.7 kg/hm2和79.3%,每千克养分可增产小麦6.7kg;NP、NK、PK配施,以NP配施的产量最高,NK配施的产量次之,PK配施的产量最低,研究区域N是影响小麦产量的重要因子.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不同施肥处理对土壤理化性质、N_2O的排放特征及小麦产量的影响,以期为旱作雨养农田化肥合理施用以及降低温室气体排放提供科学依据。【方法】2016-2018年,以始于1990年的陕西杨凌"国家黄土肥力与肥料效益监测基地"冬小麦/夏休闲体系长期肥料定位试验为基础,对其中6个处理((1)不施肥(CK)、(2)单施氮肥(N)、(3)氮肥与钾肥配施(NK)、(4)磷肥与钾肥配施(PK)、(5)氮肥与磷肥配施(NP)、6)氮肥、磷肥与钾肥配施(NPK))进行研究,测定不同处理土壤样品理化性质、N_2O排放特征以及小麦产量,并就N_2O排放总量与土壤理化性质的关系进行了冗余(RDA)分析。【结果】不同处理对土壤理化性质影响有差异,其中NP和NPK处理土壤有机碳(SOC)、全氮(TN)、无机氮(铵态氮(NH_4~+-N)和硝态氮(NO_3~--N))、微生物量碳(MBC)、微生物量氮(MBN)含量均明显高于其他处理,而土壤pH显著下降。2016-2017和2017-2018年不同处理的土壤N_2O排放总量分别为0.48~1.31和0.41~1.18 kg/hm~2,其中施氮处理(NK、NP和NPK)的土壤N_2O排放总量均显著高于CK;土壤N_2O排放总量平均值表现为NPKNPNKNPKCK。所有施氮处理中,NPK处理的N_2O排放系数平均值最高,达0.59%,显著高于其他处理。2016-2017和2017-2018年,所有施肥处理小麦产量均显著高于CK,其中NP和NPK处理的小麦产量均较高。6个处理中,N处理的土壤N_2O排放强度平均值最高,显著高于其他处理;CK、NK和NPK处理次之,且三者之间差异不显著; NP和PK处理均较低,且两者之间差异不显著。RDA分析结果表明,土壤N_2O排放总量与土壤理化性质的相关性由大到小表现为TNNO_3~--NSOCNH_4~+-NMBNMBC。【结论】对于土娄土区雨养农田而言,长期氮、磷肥配施(NP)或者氮、磷、钾肥配施(NPK)可显著提高土壤肥力和小麦产量以及N_2O排放总量,是研究区较好的施肥方式。  相似文献   

7.
通过长期定位试验研究不同施肥结构在黄泥田土壤上对作物产量的影响,筛选出适合当地农业生产的施肥结构。在云南省通海县龚杨村实施11a的定位施肥田间小区试验,研究①不施肥(CK)、②氮磷钾化肥配施(NPK)、③农家肥氮化肥配施(OM+N)、④农家肥氮磷化肥配施(OM+NP)、⑤农家肥氮钾化肥配施(OM+NK)、⑥农家肥氮磷钾化肥配施(OM+NPK)等6种施肥结构对水稻、蚕豆高产、稳产、肥料贡献率和持续性的影响。结果显示:水稻平均产量OM+NP〉OM+NPK〉NPK〉OM+NK〉OM+N〉CK,蚕豆平均产量NPK〉OM+NPK〉OM+NP〉OM+NK〉OM+N〉CK;不同施肥结构肥料对水稻产量的贡献率OM+NP〉OM+NPK〉NPK〉OM+NK〉OM+N依次为32.1%30.2%27.8%27.6%27%,不同施肥结构肥料对蚕豆产量的贡献率NPK〉OM+NPK〉OM+NP〉OM+NK〉OM+N依次为18.4%16.3%14.3%13.6%13.3%。在水稻上以农家肥与氮磷化肥配施和农家肥与氮磷钾肥配施2种施肥结构对水稻产量的贡献率较大,但两者之间差异不大;次之的依次是氮磷钾肥配施,农家肥与氮钾肥配施和农家肥氮肥配施3种施肥结构肥料,但这3种施肥结构间肥料贡献率差异不大。在蚕豆上肥料贡献率较好的3种施肥结构依次为氮磷钾化肥配施,农家肥与氮磷钾肥配施和农家肥与氮磷化肥配施。  相似文献   

8.
以江西省红壤所长期施肥红壤水稻土双季稻农田生态系统为研究对象,利用不同施肥处理作物产量及土壤有机质含量等测定数据结合调查获得的生态系统物质和管理投入资料,估算了不同施肥处理(不施肥(CK)、单施氮肥(N)、单施磷肥(P)、单施钾肥(K)、氮磷肥配施(NP)、氮钾肥配施(NK)、氮磷钾配施(NPK)、两倍氮磷钾配施(2N...  相似文献   

9.
不同施肥措施对冬小麦田间群体微环境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长期不施肥(CK)为对照,研究单施氮肥(N)、氮钾配施(NK)、氮磷配施(NP)、氮磷钾配施(NPK)对冬小麦田间群体小气候的影响。结果表明,长期不施肥、单施氮肥、氮钾肥配施(CK、N、NK)措施在小麦拔节期、灌浆期容易导致较高的群体冠层温度和群体内地面温度,群体叶片SPAD值较低,不利于小麦的生长,造成减产;而氮磷肥配施、氮磷钾肥配施(NP、NPK)措施则相反,更有利于小麦的生长,获得较高的产量,冠层温度调控幅度在0.5~8℃,地面温度调控幅度0.5~16℃,群体叶片SPAD值改善幅度3~17个单位。此外,不同施肥措施对小麦群体内相对湿度、CO2浓度的影响没有表现出一定的规律性。  相似文献   

10.
施肥对猕猴桃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讨施肥与猕猴桃产量、品质的关系,优化施肥配方,为确定施肥量提供依据。【方法】以"华优"猕猴桃为供试材料,研究不同施肥条件(氮磷钾有机肥配施(NPK+M)、氮磷钾配施(NPK)、减氮(PK+0.5N)、减磷(NK+0.5P)、减钾(NP+0.5K)、减量氮磷钾配施(0.5NPK)、增量氮磷钾配施(1.5NPK))对猕猴桃产量和品质及树体营养的影响。【结果】氮磷钾有机肥配施处理猕猴桃产量较各减量施肥处理提高了11.7%~31.8%。过量施肥并不能有效提高果实产量,且对纯收益存在负面影响。氮磷钾有机肥配施处理可提升树体营养状况,改善果实口感和品质,其Vc含量和可溶性总糖含量较各减量施肥处理分别提高了6.9%~18.7%,33.5%~44.8%。【结论】氮磷钾肥与有机肥配合施用是猕猴桃果园养分管理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1.
设CK(不施任何肥)、NK(施氮、钾肥)、NP(施氮、磷肥)、NPK(施氮、磷、钾肥)、NK+PM(施氮、钾肥+猪粪)、NP+RS(施氮、磷肥+稻草)、NPK+RS(施氮磷钾肥+稻草)7个处理,通过25年长期肥料定位试验,研究了双季稻种植制度下长期施肥对红壤性水稻土氮素肥力的影响.结果表明,长期不平衡施肥处理(NK、NP)土壤各氮素含量增加不明显或出现一定幅度的减少;长期平衡施用化肥的NPK处理,土壤各氮素含量均有增长,与CK处理的差异达到显著或极显著水平;无机、有机肥长期配施处理NK+PM、NP+RS、NPK+RS在单施化肥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了土壤中氮素养分的含量.双季稻种植制度下,长期平衡施肥,尤其是无机、有机肥配施能极大地增加红壤性水稻土各氮素养分含量,提高土壤氮素肥力,为水稻的高产、稳产和农业可持续发展提供良好的基础和保障.  相似文献   

12.
张桂荣 《安徽农业科学》2008,36(16):6855-6856
[目的]为菏泽地区冬小麦的合理施肥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在冬小麦-玉米连作中,以济麦21为试材,以不施肥为对照,设定了6个NPK化肥和有机肥料配施处理,有机肥料作为基肥在冬小麦播种前使用,化肥在夏玉米生长期间施用。收获时测定生育性状和各重复的实际产量。[结果]施肥处理可显著提高冬小麦株高、穗长和穗粒数,也提高了冬小麦千粒重。与对照相比,施肥处理显著提高冬小麦生物产量,依次为NPK+高量有机肥>NPK+常量有机肥>NPK+高量麦秸还田>NPK+玉米秸还田>NPK+常量麦秸还田>NPK>CK。施肥处理对冬小麦的产量提高也表现出同样的趋势。[结论]配施有机物料比单施NPK化肥效果好,配施高量有机肥比配施常量有机肥效果好。  相似文献   

13.
喻夜兰  邹冬生  朱战强  刘飞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0):12205-12207,12215
[目的]探讨不同肥料配施对红车轴草生长发育的影响。[方法]以从美国引进的红车轴草Agivasion为供试品种,在大田条件下设置不施肥、单施N、NP配施和NPK配施4个处理,研究不同施肥处理对红车轴草生长发育的影响。[结果]施肥促进了红车轴草的生长发育,如:株高增加,尤以NP配施的促进作用最大;促发分枝,以NPK配施的促进效应最好;促进根颈增粗,以NP配施、NPK配施的效应较好。施肥在0.01水平上极显著促进红车轴草的茎、叶干物质积累和单株产量增长,促进效应以NPK配施〉NP配施≈单施N〉〉CK,各施肥处理之间单株产量差异不显著。[结论]合理施肥可促进红车轴草的生长发育。  相似文献   

14.
苏丹草-黑麦草轮作制中施肥对饲草产量与土壤酶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为苏丹草-黑麦草这一新型种植制度的科学施肥、土壤肥力的改善提供依据。【方法】采用4年苏丹草(Sorghum sudanense)与黑麦草(Lolium L.)轮作定位试验研究氮、磷、钾肥对饲草产量、土壤蔗糖酶、脲酶和磷酸酶的影响。【结果】氮、磷、钾肥配施(NPK处理)明显增加苏丹草、黑麦草鲜草产量,4个年度的饲草总产量在各个处理中均最高,分别比NP(氮、磷肥配施)处理增产17.9%、17.3%、21.7%、23.2%,分别比NK(氮、钾肥配施)处理增产26.9%、20.2%、23.3%、25.9%,分别比PK(磷、钾肥配施)处理增产312..9%、339.8%、231.7%、223.1%,且效果显著。苏丹草-黑麦草轮作制中,NPK处理的土壤蔗糖酶、脲酶高于CK、PK处理,部分达到显著水平,与NP、NK处理相当;土壤磷酸酶以碱性磷酸酶为主,苏丹草、黑麦草试验期NP、NK、NPK处理的碱性磷酸酶均显著低于CK、PK处理。【结论】苏丹草-黑麦草轮作制中,氮、磷、钾肥配施能够明显提高饲草产量,影响土壤蔗糖酶、脲酶、磷酸酶活性,从而改善土壤肥力。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黄河三角洲地区典型农田小麦NPK肥料的利用率.[方法]以冬小麦为研究对象,设置了5个处理:NPK、NP、PK、NK和缓释肥料,比较NPK平衡施肥和施用缓释肥2种施肥方式的差异.[结果]土壤中残存速效养分、小麦产量及生物产量存在显著差异(P<0.05).NPK平衡施用有助于小麦增产,较NP、PK、NK处理分别提高了9.6%、11.3%、33.8%.同时NPK处理中N、P、K肥料利用率较缓释肥处理均有所增加.[结论]选择适宜的施肥模式是该地区提高肥料利用率的关键环节.  相似文献   

16.
氨基酸螯合微肥对小麦和后作水稻产量及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在江苏如皋高沙土麦稻轮作的大田生产条件下研究氨基酸螯合微量元素肥料对作物产量及品质的效应。结果表明,氨基酸螯合微肥能明显增加小麦穗数和每穗粒数等生物性状。5个施肥处理的小麦产量高低依次为:NPK 氨基酸螯合微肥(NPK AM)、NPK 无机微肥 氨基酸粉(NPK IM A)、NPK 氨基酸粉(NPK A)、NPK 无机微肥(NPK IM)、NPK。方差分析结果表明:小麦产量NPK AM处理与NPK处理达极显著差异(P<0.01),与其他3处理达显著性差异(P<0.05)。5个施肥处理的小麦蛋白质含量的高低依次为:NPK AM、NPK A、NPK IM A、NPK IM、NPK,统计结果显示,NPK AM与NPK IM之间的差异达显著水平,而NPK AM与NPK之间的差异达极显著水平。结果还显示,氨基酸螯合微肥增加了土壤中的有效态锰、锌的含量,对后作水稻显示稳定的后效。  相似文献   

17.
长期施肥管理对土娄土全碳和易氧化有机碳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不施肥(CK),秸秆和化肥配施(SNPK),低量有机肥和化肥配施(M1NPK),高量有机肥和化肥配施(M2NPK)以及单施化肥N、NP、NPK、NK、PK 9个施肥处理,休闲(Fallow)和撂荒(Setaside)2种土壤管理方式,研究冬小麦-夏玉米轮作系统长期施肥以及土壤管理方式对土壤全碳(TOC)和易氧化有机碳(ROOC)含量动态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各施肥处理的TOC和ROOC含量均有不同程度提高。土壤TOC含量均值变化为处理M2NPK>M1NPK>SNPK>Setaside>NPK>NP>N>PK>NK>CK>Fallow,土壤ROOC含量均值变化为处理M2NPK>M1NPK>SNPK>Setaside>NPK>N>NP>PK>NK>CK>Fallow。土壤TOC和ROOC含量的变化均为处理MNPK>SNPK>Setaside>NPK>偏施化肥>CK>Fallow。土壤剖面TOC和ROOC含量均随土层深度的增加而减少。NPK处理较CK显著增加0~10 cm土层TOC含量,却明显降低30~60 cm土层TOC含量;SNPK处理显著增加0~20cm土层TOC含量;M2NPK处理显著提高0...  相似文献   

18.
湖北省稻茬麦区秸秆还田替代钾肥效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14~2015年,在湖北省鄂中丘陵和鄂北岗地麦区、江汉平原麦区的9个县(市)布置稻茬麦秸秆还田配施钾肥效果田间试验。共设置NP、NPK、NP+S、NP+1/2K+S、NP+3/4K+S和NPK+S 6个处理,其中N、P、K和S分别表示氮、磷、钾和秸秆还田。结果表明,与NP处理相比,施钾和秸秆还田均能不同程度增加小麦产量、植株钾素含量及钾素吸收量;秸秆还田条件下,鄂中北麦区产量随钾肥用量的增加而增加,江汉平原麦区产量表现先增加后降低趋势;秸秆还田处理稻茬麦区土壤钾素表观平衡处于盈余状态;结合产量及经济效益,秸秆还田条件下湖北省稻茬小麦钾肥推荐用量为30~45 kg/hm~2。  相似文献   

19.
在江苏如皋高沙土麦稻轮作的大田生产条件下研究氨基酸螯合微量元素肥料对作物产量及品质的效应.结果表明,氨基酸螯合微肥能明显增加小麦穗数和每穗粒数等生物性状.5个施肥处理的小麦产量高低依次为:NPK+氨基酸螯合微肥(NPK+AM)、NPK+无机微肥+氨基酸粉(NPK+IM+A)、NPK+氨基酸粉(NPK+A)、NPK+无机微肥(NPK+IM)、NPK.方差分析结果表明:小麦产量NPK+AM处理与NPK处理达极显著差异(P<0.01),与其他3处理达显著性差异(P<0.05).5个施肥处理的小麦蛋白质含量的高低依次为:NPK+AM、NPK+A、NPK+IM+A、NPK+IM、NPK,统计结果显示,NPK+AM与NPK+IM之间的差异达显著水平,而NPK+AM与NPK之间的差异达极显著水平.结果还显示,氨基酸螯合微肥增加了土壤中的有效态锰、锌的含量,对后作水稻显示稳定的后效.  相似文献   

20.
为豫南稻麦轮作区品种选用和小麦高产栽培的施氮水平提供理论依据,在大田试验条件下,以小麦品种信麦9号(多穗型弱春性品种)和扬麦15(大穗型春性品种)为材料,设置120 kg/hm2(N1)、225 kg/hm2(N2)和330 kg/hm2(N3)3个施氮水平,分析施氮量对2种基因型小麦群体动态、灌浆特性和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影响.结果表明,施氮量增加,小麦越冬期至成熟期的群体总茎数随之增加,具体表现为N3>N2>N1,但品种间差异明显,信麦9号越冬期后的群体总茎数均显著高于扬麦15,显示了信麦9号良好的分蘖成穗能力.不同施氮处理下,2种基因型小麦灌浆过程中穗粒干质量变化均呈慢—快—慢的变化趋势,随着施氮量增加,成熟期的穗粒质量呈降低趋势,具体表现为N1>N2>N3,其中,扬麦15穗粒质量较信麦9号下降更为明显.各施氮处理中以N3处理的产量最高,具体表现为N3>N2>N1,且N3处理与N2、N1处理差异显著,品种间差异表现为信麦9号各施氮处理穗数均高于扬麦15,但穗粒数和千粒重均显著低于扬麦1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