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为探索大豆品种洛豆1号的最佳播期和密度,充分发挥其高产优势,以洛豆1号为试验材料,采用双因素(播期:5月28日、6月12日和6月27日,密度:13.5万株/hm2、16.5万株/hm2、19.5万株/hm2 和22.5万株/hm2)随机区组试验设计,分析不同播期和密度对洛豆1号农艺性状及产量的影响,并筛选出最适播期与密度。结果表明,在现有播期和密度下,播期的变化对主茎节数、单株粒数、百粒重影响不大。随着播期的推迟,株高、有效分枝数、总荚数、无效荚数呈现逐渐减少的趋势,底荚高、单株粒重、产量呈逐渐增加的趋势。密度的变化对主茎节数、有效分枝数、无效荚数影响不大。随着密度的增加,株高、底荚高呈逐渐增加的趋势,总荚数、单株粒数、单株粒重、百粒重呈逐渐减少的趋势,产量呈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播期对洛豆1号产量的影响要比密度对产量的影响大。洛豆1号高产栽培适宜播期为6月中下旬,适宜种植密度为16.5万~19.5万株/hm2,其中播期6月27日、密度16.5万株/hm2处理组合产量最高。  相似文献   

2.
为明确河南省夏谷区谷子对种植密度和氮肥施用量的响应情况,以郑谷3号为试验材料,采用裂区设计试验,以种植密度为主区、氮肥施用量为副区,分析不同种植密度(40万、60万、80万株/hm2)和施氮(纯N)水平(0、60、120、180 kg/hm2)对谷子产量及相关农艺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种植密度和氮肥施用水平的上升,谷子产量均表现为先增加后减小的趋势,不同种植密度以60万株/hm2处理的产量最高,达到5 441.1 kg/hm2;对谷子产量随种植密度的变化进行回归分析得出,58万~73万株/hm2为试验最佳密度。不同施氮水平以120 kg/hm2处理的产量最高,达到5 501.39 kg/hm2;对谷子产量随施氮水平的变化进行回归分析得出,100~125 kg/hm2氮肥施用量确定为研究区域最佳施氮量。种植密度和施氮水平对谷子产量有显著的互作效应,以种植密度60万株/hm2配合施氮水平12...  相似文献   

3.
为研究弱筋小麦产量和品质协同提高的最佳施氮量和种植密度,以优质高产弱筋小麦长麦8号为试材,设计大田双因素裂区试验,设置120kg/hm2(N1)、180kg/hm2(N2)和300 kg/hm2(N3)3个施氮水平以及180万株/hm2(D1)、270万株/hm2(D2)和360万株/hm2(D3)3个种植密度,分别调查氮密互作对小麦物候期、株高、穗长、穗数、穗粒数、千粒重及产量的影响,并系统分析氮密互作对籽粒蛋白质含量和湿面筋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种植密度和施氮量对弱筋小麦长麦8号的生长发育、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籽粒外观性状与品质性状均造成了不同程度的影响,在该条件下,实现长麦8号产量和品质协同提高的最适氮密组合为180kg/hm2施氮量和360万株/hm2种植密度。  相似文献   

4.
为探索油菜高产高效种植模式,以“川油36号”为试验材料,设置了3个氮素水平以及4个种植密度水平,3个氮素水平分别为90 kg/hm2、135 kg/hm2、180 kg/hm2,4个种植密度水平分别为30万株/hm2、45万株/hm2、60万株/hm2、75万株/hm2,分析了油菜农艺性状、产量及经济效益。结果表明:氮肥施用量及种植密度会对油菜的生长、产量及经济效益造成较大影响。在氮肥施入量为135 kg/hm2、种植密度为60万株/hm2时,油菜长势良好,产量及经济效益最高,是适宜的种植模式。  相似文献   

5.
为明确河套地区不同栽培模式对'张杂谷19号'产量的影响,以新抗旱谷子杂交种'张杂谷19号'为试验材料,研究3种种植方式(干旱无膜、干旱覆膜及灌溉无膜)和5种密度(4.5万、9万、13.5万、22.5万、45万株/hm2)对'张杂谷19号'稳产和丰产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正常灌溉条件下,'张杂谷9号'的产量随着种植密度的增加而增加。当密度为45万株/hm2时产量最高,达到8724.36 kg/hm2。而干旱条件下,适宜种植密度可以同样获得较高产量,与正常灌溉条件下最高产量差异不显著。当种植密度为9万~ 45万株/hm2时,产量普遍提高到7700 kg/hm2以上,最高可达8654.33 kg/hm2。河套地区'张杂谷19号'播前灌溉1次足水、地膜覆盖及种植密度9万~45万株/hm2,可以实现水分高效利用和产量达到较高水平。  相似文献   

6.
以9个民勤地方茴香品种为试验材料,研究了不同种植密度对不同茴香品种株高、茎粗、分枝数、结实花序数、千粒重和产量的影响,确定不同民勤地方茴香品种的最佳密度。结果表明,大粒高秆晚熟茴香和割茬茴香的最适种植密度均为13.35万株/hm2,产量分别为3 819.05、3 990.48 kg/hm2;东润大粒高秆晚熟茴香、大粒高秆早熟茴香、小粒高秆晚熟茴香和小粒高秆早熟茴香的最适种植密度均为14.85万株/hm2,产量分别为4 361.90、5 238.10、4 695.24、3 980.95 kg/hm2;酒泉小粒高秆早熟茴香、东湖大粒高秆早熟茴香和大粒矮秆早熟茴香的最适种植密度为16.50万株/hm2,产量分别为5 228.57、4 180.95、4 352.38 kg/hm2。  相似文献   

7.
芝麻是我国重要的特色优质油料作物,提高芝麻单产水平是实现我国粮油安全生产的重要举措。为建立芝麻高产高效栽培模式,本研究以黑芝麻新品种豫黑芝1号为试验材料,在3个产区(漯河、信阳和三门峡),开展了不同栽培密度(12万、15万、18万、21万株/hm2)下豫黑芝1号产量及产量相关性状的变化分析。结果表明:豫黑芝1号在不同产区的生育期差异明显;种植密度对豫黑芝1号的株高、有效果节数、主茎果轴长、单株蒴果数、千粒重和单株产量等性状变化程度不同;在21万株/hm2密度下,豫黑芝1号单产水平最高,达到1 463.33 kg/hm2(三门峡)。  相似文献   

8.
为确定大豆新品种丹豆22在辽宁省东部、南部地区的适宜种植密度,本试验以丹豆22为试材,设置10.1万株/hm2、13.3万株/hm2、16.6万株/hm2、22.2万株/hm2和33.3万株/hm2共5个种植密度,研究不同种植密度对丹豆22农艺性状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密度的增加,株高和底荚高同时增加;主茎节数、有效分枝及百粒重总体呈下降趋势;倒伏率随密度的增加有明显的增长;各处理产量随密度增加呈现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密度为13.3万株/hm2(M2)时小区产量最高。本试验为丹豆22在生产中选择适宜的种植密度提供助力。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不同密度处理下对花生农艺性状及产量的影响,分析密度与产量的最佳配置。【方法】选取3种花育系列花生品种(花育25号、花育33号和花育36号),设置4个种植密度水平(1.2×105、1.5×105、1.8×105和2.1×105穴/hm2)处理进行列区设计试验,测定不同种植密度下各花生品种的主茎高、侧枝长等主要农艺性状以及产量,筛选最佳种植密度。【结果】密度为1.2×105~1.5×105穴/hm2主茎高要显著大于密度为1.8×105~2.1×105穴/hm2;密度处理为1.5×105穴/hm2的侧枝长比其他处理显著高出1~6.8 cm;单株果数和饱果数均在低密度下最大,随密度的增大而减小;种植密度对总分枝和结果枝影响差异不显著;花育33号在种植密度为1.5×105穴/hm2时产量为最大,为4 555.58 kg/hm2,其次是花育36号、密度为1.8×105穴/hm2处理,第三是花育25号、密度为1.5×105穴/hm2处理。【结论】花育系列花生品种种植密度为1.5×105~1.8×105穴/hm2。  相似文献   

10.
研究不同密度群体棉花成铃分布、叶面积指数(LAI)、干物质量及产量品质的差异,为长江流域直播棉花选择适宜的耕作方式提供理论参考。结果表明,随着种植密度的增加,棉花单株果枝数和脱落数均呈显著减少的趋势,株高和始果枝位变化不明显;不同种植密度处理的LAI随生育时期的推进均呈先升高再降低的趋势,8.25万株/hm2处理在生育后期仍能保持较高的LAI;单位面积的内围和中上部成铃数、干物质量、地下部分干物质量、地上部营养器官和生殖器官干物质量均随密度的增加呈逐渐升高的趋势,而外围和下部成铃数呈先升高再降低的趋势,以6.00万株/hm2处理时最高;随着种植密度的增加,籽棉产量呈先增后降的趋势,8.25万株/hm2处理的产量最高,为3 963.0 kg/hm2;棉花上半部平均长度、整齐度指数随种植密度的增加呈略微增加的趋势,断裂比强度、马克隆值、伸长率的变化不明显。总体来看,6.00万~8.25万株/hm2是长江流域直播棉花较为适宜的种植密度。  相似文献   

11.
为探讨黄芩种子高产优质制种技术,寻求黄芩种子获得高产的最佳播种密度以及影响黄芩种子产量的主要虫害黄翅菜叶蜂的有效防治方法,以承德道地2年生热河黄芩为试验材料,研究不同栽培密度及不同药剂处理对种子产量、种子产值、产出比、黄翅菜叶蜂成虫数及危害果荚数的影响。结果表明,黄芩种子产量随着株、行距的增加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栽培株、行距大或小均不利于黄芩种子产量,2年生黄芩繁种最适栽培密度为株行距为30 cm 50 cm、种苗66 690株/hm2、种子产量为136.5 kg/hm2、种子产值为307 125元/hm2、产出比为9.8,在最适栽培密度下,针对黄翅菜叶蜂使用1%苦参碱可溶性液剂防治效果最佳、种子产量为114 kg/hm2。因此,黄芩种子田最适栽培密度为株行距30 cm 50 cm,1%苦参碱可溶性液剂防治黄翅菜叶蜂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12.
探究白城地区甜荞生产的最佳种植密度和施肥量。采用4个种植密度和5个施肥量2个因素的随机区组设计,研究了不同种植密度和施肥量对甜荞农艺性状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低种植密度条件下株高随施肥量的增加而增加;各处理间主茎节数没有明显的差异;分枝数在低种植密度75万株/hm2时随施肥量的增加而增加,各处理间差异不明显。株粒数、株粒重和千粒重在M1(75万株/hm2)密度条件下随着施肥量的增加而增加。株高在无施肥条件下随密度的增加而增加,在施肥量400 kg/hm2时随密度的增加而减小;各处理间分枝数无显著的变化。综上,白城地区甜荞最适种植密度为125万株/hm2,最佳施肥量为300 kg/hm2。  相似文献   

13.
以宜机收玉米品种迪卡517、普通玉米品种郑单958为材料,设置6.0万株/hm2、7.5万株/hm2、9.0万株/hm23个种植密度,通过2022年田间试验,研究了种植密度对2个品种生长特性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2个玉米品种的叶面积指数、株高、穗位高和有效穗数均随种植密度的增加而增加,冠层透光率、茎粗、干物质积累量、花后干物质积累量、花后干物质积累率、穗粒数和千粒重随种植密度的增加呈现递减趋势。迪卡517的冠层透光率、7.5万株/hm2和9.0万株/hm2密度下花后干物质积累量、花后干物质积累率、有效穗数和穗粒数均高于郑单958,叶面积指数、株高、穗位高、茎粗、干物质积累量、6.0万株/hm2密度下花后干物质积累量、千粒重均小于郑单958。2个玉米品种相邻密度间的变化幅度不同,迪卡517有效穗数相邻密度间的增幅大于郑单958,其余各指标相邻密度间幅度的变化均小于郑单958。迪卡517在9.0万株/hm2密度下产量最高,郑单958在7...  相似文献   

14.
在长江流域采用直播种植方式,研究了不同种植密度对棉花PAR截获率、农艺性状、产量形成因子、纤维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当种植密度为6.00万~8.25万株/hm2时,棉花冠层可获得较高的PAR截获量和适宜的群体LAI;低密度处理(1.50万~6.00万株/hm2时,棉花冠层可获得较高的PAR截获量和适宜的群体LAI;低密度处理(1.50万~6.00万株/hm2)的棉株的株高、果枝数均低于高密度处理(8.25万~12.75万株/hm2)的棉株的株高、果枝数均低于高密度处理(8.25万~12.75万株/hm2)的;在一定的密度范围内,棉株全株、地下部、地上营养器官和地上生殖器官的干物质量均与密度呈负相关关系;籽棉产量随密度的增大呈先增大后降低的趋势,并在密度为8.25万株/hm2)的;在一定的密度范围内,棉株全株、地下部、地上营养器官和地上生殖器官的干物质量均与密度呈负相关关系;籽棉产量随密度的增大呈先增大后降低的趋势,并在密度为8.25万株/hm2时达到最大值;在密度为6.00万~10.50万株/hm2时达到最大值;在密度为6.00万~10.50万株/hm2时,棉花纤维的上半部平均长度、整齐度和断裂比强度较高。总的来看,长江流域直播棉花的适宜种植密度为6.00万~8.25万株/hm2时,棉花纤维的上半部平均长度、整齐度和断裂比强度较高。总的来看,长江流域直播棉花的适宜种植密度为6.00万~8.25万株/hm2。  相似文献   

15.
不同定植密度对朝天椒生理指标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探讨朝天椒高产栽培最佳定植密度和群体生理指标,以豫欣12号春椒为研究对象,通过7个定植密度试验,研究了不同定植密度对朝天椒生长发育时期、植株性状、叶面积系数、光合生产率、干物质积累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豫欣12号春椒以18万株/hm2处理的产量最高(5 740.5kg/hm2),始收期最大叶面积系数为7.35,光合生产率达到2.55 g/(m2·d),盛收期叶面积系数为6.61,平均光合生产率2.36 g/(m2·d).在6万~24万株/hm2定植密度范围内,定植密度与产量呈二次曲线关系,经计算,最佳定植密度为18.57万株/hm2,产量5 703.0 kg/hm2,与实际产量十分吻合.  相似文献   

16.
为探索适宜安康山地的烤烟大豆套种栽培模式,设置烤烟垄沟隔沟套种一行大豆模式(模式1,大豆密度3.13万株/hm2、4.17万株/hm2、6.25万株/hm2、12.50万株/hm2)、烤烟垄沟隔沟套种两行大豆模式(模式2,大豆密度10.00万株/hm2)、烤烟垄面套种两行大豆模式(模式3,大豆密度20.00万株/hm2)等3种烟豆套种栽培模式,开展试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1)模式1(3.13万株/hm2、4.17万株/hm2)和模式2的大豆底荚高、有效分枝数等农艺性状和株荚数、株粒数、百粒重等单株经济性状极显著好于其他处理。(2)模式2和模式3的大豆单位面积纯收入无显著差异,极显著高于模式1。研究结论:模式2为安康市最优烟豆套种模式,大豆群体结构合理,个体生长势强、群体经济效益高,单位面积产量为1 399.96 kg/hm2、纯收益5 033.11元/hm2,该模式有...  相似文献   

17.
为了配套烤烟新品种云烟121最优栽培技术,促进该品种的推广应用。选择适宜云烟121种植的贵州西部代表烟区威宁县,设置施氮量、种植密度和留叶数3个因素,采用二次饱和D-最优设计,利用指数和法及回归分析法分析了不同施氮量、种植密度和留叶数对云烟121的产量和质量的影响,确定了云烟121的最佳施氮量、种植密度和留叶数组合。结果表明,不同施氮量、种植密度和留叶数对云烟121的产量和质量有明显的影响,当施氮量为98.80 kg/hm2、种植密度为15 247株/hm2和留叶数为16片/株时,云烟121有最高产量(1 941.53 kg/hm2);当施氮量为109.9 kg/hm2、种植密度为14 993株/hm2和留叶数为16片/株时,云烟121有最高产值(53 286.36元/hm2);当施氮量为85.72 kg/hm2、种植密度为17 571株/hm2和留叶数为19片/株时,云烟121有最高综合品质值(92.1)。综合...  相似文献   

18.
为探究葛68优9938高产栽培技术,在崇左市宁明县农科所试验田设置105 kg/hm2(N1)、150 kg/hm2(N2)、195 kg/hm2(N3)共3个不同施氮量和24万株/hm2(D1)、30万株/hm2(D2)、 36万株/hm2(D3)共3个种植密度进行大田试验,对水稻品种葛68优9938穗长、产量构成因素和产量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在同一施氮水平条件下,3个种植密度对穗长、产量构成因素和产量的影响较小,差异均不显著,但在N2水平时,可获得比较高的产量;在同一种植密度的条件下,穗长、产量构成因素和产量均随着施氮量的增加呈现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3个施氮水平对穗长、产量构成因素和产量影响均不显著,但在D2水平时,可以取得较高的产量。因此,在推广种植葛68优9938时,建议种植密度为30万株/hm2、施氮量为195 kg/hm2,能获得比较高的产量。  相似文献   

19.
以耐密植大豆品种铁豆119号和普通大豆品种辽豆11号为材料,设置8.0、14.0、20.0、26.0、32.0、38.0万株/hm2共6个种植密度,研究了不同种植密度对两个耐密性不同的大豆品种的产量性状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耐密植品种铁豆119号的单株荚数、单株粒数和粒茎比均多于普通品种辽豆11号。随种植密度的增加,单株荚数、单株粒数减少,百粒重与种植密度关系不显著。耐密植品种铁豆119号的籽粒产量高于普通品种辽豆11号,随种植密度的增加,铁豆119号和辽豆11号的籽粒产量随种植密度增加而先增后减。在一定种植密度范围内是如此,超过了一定种植密度,会因倒伏带来减产,特别是普通品种。铁豆119号的适宜种植密度为32.0万株/hm2,辽豆11号为14.0万株/hm2,铁豆119号在种植密度变化时籽粒产量水平较辽豆11号稳定,说明适宜的增加种植密度可以提高大豆的籽粒产量,铁豆119号更适于密植栽培。  相似文献   

20.
为研究不同冬小麦—绿豆一年两熟种植制度下密度对绿豆农艺性状、产量以及小麦播前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于2018和2019年2个年度,以安绿07-2为试验材料,采用单因素随机区组试验设计,设置4个种植密度8万、12万、16万和20万株/hm2,研究密度对绿豆农艺性状、产量及构成因素、土壤含水量、土壤速效养分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种植密度增加,绿豆的株高和主茎节数均呈增加趋势,而主茎分枝数、千粒重则逐渐降低。当绿豆种植密度为12万和16万株/hm2时,绿豆的产量均处于较高水平,而在20万株/hm2时出现下降趋势。绿豆茎秆和籽粒对氮、钾元素的吸收累积高于磷。此外,随着绿豆种植密度的增加,小麦播前土壤含水量逐渐降低。综合绿豆产量和冬小麦播前土壤理化性质,在晋南绿豆—冬小麦一年两熟区适宜的绿豆种植密度为12万~16万株/hm2,可以起到绿豆经济效益与土壤肥力综合提升的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