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因工业污染、生活污水、种植业面源污染等造成水体氨氮污染现象越来越严重,对水产养殖业影响重大.基于此,对氨氮污染对水产养殖的危害进行分析,并对其处理技术进行相关研究,以期降低氨氮污染对水产养殖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水产养殖环境是水产生物赖以生存的场所,但近年来随着工业废水的排放、农药的污染,水产养殖环境遭到极大的污染.本文从水产养殖环境外源性和自身污染进行分析,简述水产养殖环境污染的净化和修复的方法与技术,并分析针对水产养殖环境污染的控制对策,旨在为水产养殖业的良性、健康发展贡献力量.  相似文献   

3.
周欢欢  王雷 《乡村科技》2023,(10):143-147
近年来,我国水产养殖业发展迅速,但养殖塘会排放大量养殖废水,给生态环境造成严重污染。针对养殖塘尾水污染物的类型、特点,构建多级复合人工湿地,采用生态化处理的方式降低养殖废水污染指标,可确保出水水质达标排放,改善养殖尾水造成的环境污染问题。基于此,以河北省唐山市丰南区黑沿子“渔光一体”产业园区尾水处理项目为例,构建“沉淀池+低氧塘+氧化塘+生物净化塘”复合人工湿地净化系统,有效减少尾水污染物,使出水水质达到标准排放要求,从而保障区域内水环境的生态安全,为我国类似地区水产养殖尾水生态化处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随着水产养殖行业的快速发展,养殖尾水排放对局部区域水环境质量造成较大影响,部分地区水产养殖业已成为农业面源污染的主要排放来源。该文以浙江省典型区域为主要调查对象,分析水产养殖尾水污染特征、治理经验与存在问题,并从完善水产养殖尾水污染防治法规标准、实施水产养殖排污许可管理等方面提出监管建议。  相似文献   

5.
随着我国海水对虾养殖规模的不断扩大,对虾养殖污染已成为我国近岸海域重要污染源之一。近年来相关文件的颁布对加快推进水产养殖业绿色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总结我国近海对虾养殖尾水的处理现状并针对性提出适合我国对虾养殖尾水处理的集成技术具有重要环境生态意义。本文概述了我国对虾海水养殖产业的发展现状、海水养殖尾水特征以及海水养殖尾水对近岸海域造成的影响,〖JP2〗结合案例和文献详述了对虾海水养殖尾水的植物、动物、微生物处理技术和资源化利用方法,分析了各集成技术的优缺点和应用潜力。最后基于我国海水养殖示范区尾水处理技术的应用现状,对未来对虾海水养殖尾水的排放管理和资源化利用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6.
水产养殖水体净化技术作为现代水产养殖工程中的一项新兴技术,以养殖水体为研究对象,利用先进的技术控制水产质量,采取物理、化学以及生物等方法改善水体内部环境,提高水产养殖生产力。目前,由于污染物的大量排放,严重污染了生产养殖水体的环境,给水产养殖业带来了很大困扰。但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进步及我国科技水平不断的创新和发展,逐渐进入信息化时代,这也进一步推动了水产养殖产业的发展。本文针对我国水产养殖现状进行简要分析,并探讨水体净化技术的物理方法和生物方法,为水产养殖水体净化技术更加标准化提供些许建议。  相似文献   

7.
<正>近年来,随着水产养殖规模的发展及工业废水、生活污水的大量排放,水产养殖用水的净化处理和重复利用已成为水产养殖业持续发展的关键。而许多养殖者由于对水处理技术知之甚少,对水质处理不够重视,经常发生鱼、虾放苗即死和养殖过程中经常患病及死亡现象。因此,对养殖用水经常进行净化处理,是实现水产品健康高效养殖的一项必学技术应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并掌握。  相似文献   

8.
对国家、省、市县水产养殖业污染防治的管理体制机制进行了分析,并对苕溪流域内现行法规、标准和政策进行了研究。针对当前流域内水产养殖污染防治尚存在行业管理部门环保职责不明、执法监管模式不完善、现行法规体系强制力不够、缺乏养殖尾水排放控制要求等系列问题,从完善相关法规、标准和政策、实施养殖业技术改造和提升科技水平等方面,提出了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为池塘水产养殖尾水的净化提供参考,分析了目前池塘养殖尾水的特性,介绍了处理养殖尾水的物理、化学、生物方法以及池塘养殖尾水的处理工艺与技术模式。  相似文献   

10.
“五水共治”是浙江省保护水资源和治理水污染的重要工作部署,开展农业水环境综合治理是其中的重要内容。为提升金华市农业水环境综合治理提供决策参考,总结金华市农业水环境综合治理在畜禽养殖污染治理、水产养殖尾水治理、种植业污染防治、农业废弃物回收利用方面采取的主要措施及成效,分析存在畜禽养殖业污染治理弱项、水产养殖尾水排放省级标准不明确、农业废弃物回收处置短板等问题,从强化畜禽养殖污染治理、加大水产养殖尾水治理力度、大力推进种植业绿色循环发展等方面提出提升农业水环境综合治理的对策。  相似文献   

11.
王贤瑞  何雅萍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32):15839-15841,15893
简要分析了池塘养殖污水的形成原因及其对环境和经济发展的影响。结合近年来人工湿地技术的发展情况,包括人工湿地的形式、构造及工作原理,介绍了利用人工湿地系统对污水,尤其是对养殖污水的净化的最新研究进展。针对现阶段的研究成果,总结了人工湿地的缺陷和不足,并预见性地提出了人工湿地在处理池塘养殖污水方面的潜在研究方向和应用前景,为未来人工养殖生态系统模式的构建提供了借鉴。  相似文献   

12.
水产养殖废水的处理影响着我国水产养殖业的发展,水产养殖的废水净化是我国水产养殖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问题,利用藻类净化水产养殖废水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3.
微生物絮凝剂在水产养殖污水净化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松岩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16):8624-8626
介绍了微生物絮凝剂的特性和作用机理,归纳了微生物絮凝剂在废水去浊和脱色方面的应用。结合水产养殖废水的特点,分析了微生物絮凝剂在水产养殖污水净化中的作用效果,展望了微生物絮凝剂在水产养殖废水处理中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4.
武艳  李华  张明  徐亚同 《安徽农学通报》2011,17(5):36-37,50
选取空心菜和水芹2种水生经济植物,研究其在实验条件下的生长状况和对虾塘养殖废水水质的净化作用。结果表明:以上2种植物在虾塘养殖废水中均能正常生长;空心菜在4周时间内对虾塘废水中TN、TP、NH4+-N、NO2-N、高锰酸盐指数的平均去除率分别为88.65%、68%、93.6%、60.95%、59.3%;水芹对废水中TN、TP、NH4+-N、NO2-N、高锰酸盐指数的平均去除率分别为58.6%、54%、58.55%、41.3%。研究结果为利用空心菜和水芹有效净化虾塘废水提供了有力证据。  相似文献   

15.
根据2006年北京渔业环境监测报告,北京市高度集约化的养殖方式造成养殖水体污染严重,水体中非离子氨、总氮、COD等指标存在着不同程度的超标现象。水体环境污染所引发的这一系列问题,已阻碍了水产养殖的可持续性、健康发展。作者对微生态制剂(生态修复剂)净化养殖水体技术进行了试验,试验面积2.8hm2,取得了很好的经济效益。试验渔场在养殖季节基本不用换水,对于节约北京市水资源有重要意义。水体环境的改善降低了鱼病的发生率,特别是生态修复剂的使用可以显著抑制细菌性鱼病的发生,从而减少甚至避免抗生素类药物的使用,大大提高了水产品的质量安全。因此,具有显著的社会、生态效益,极具推广前景。  相似文献   

16.
现代鱼菜共生技术研究进展与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传统水产养殖业大量消耗水资源与营养要素,容易导致水环境遭受严重污染。发展新技术合理利用自然资源,尽量减小对环境的负面影响,才能有望实现水产养殖业健康可持续性发展。现代鱼菜共生技术集循环水养殖和水耕栽培技术于一体,利用养殖废水中的氨氮作为水耕栽培作物的营养物质,达到养殖废水处理和水耕作物生长的双重目的,在渔业和农业产量方面获得双赢,是现代农业技术创新之典范。本文围绕鱼菜共生技术在世界范围内的发展历史、分布现状、系统组成要素及关键技术参数展开论述,并对未来鱼菜共生技术的研究方向做出展望。  相似文献   

17.
水培经济植物净化养殖废水研究现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锋  何江  张学先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22):10656-10658
对水培经济植物净化养殖废水的研究现状进行了阐述,介绍了湿地植物特别是水生经济植物相关情况,并指出:水培经济植物食用安全性是关键问题;西洋菜是用于处理养殖废水等高浓度有机废水的良好湿地植物。  相似文献   

18.
徐运清  胡超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3):1683-1684
[目的]探索高效藻类塘中藻类、曝气和底泥对小城镇养殖废水净化效能的影响。[方法]设置4个独立人工池塘作对比试验,通过控制试验塘中的藻类浓度、底泥及曝气程度,测定养殖废水中的还原性物质、氮和磷的变化量,进而比较藻类、底泥和曝气对废水净化效能的影响。[结果]高效藻类塘对还原性物质、氮和磷的去除率分别达到88.3%、69.2%和59.7%,而普通塘对其去除率分别仅有48.0%、43.4%和22.8%。藻类对TP的去除影响最为明显,其次是对COD,对TN的影响最弱;曝气对COD代表的还原性物质的去除率影响最大,其次是对TN的降低,对TP的影响最弱;底泥对TP的去除影响极为显著,其次是对TN,而对COD的降低影响最弱。[结论]高效藻类塘中藻类、曝气和底泥均对养殖废水的净化产生较大影响。  相似文献   

19.
  目的  以粉煤灰与池塘底泥为主要原材料,通过固定化有效微生物群落(effective microorganisms,EM)的方式制备具有高效去氮除磷的生物陶粒,用于处理污染的养殖水体。  方法  利用等温吸附试验确定最佳粉煤灰陶粒的配比,将粉煤灰陶粒与EM固定,在氨氮、总氮、总磷质量浓度分别为50、55、20 mg·L?1的模拟水产养殖废水中处理6 d。  结果  在预热温度300 ℃,烧制温度1 100 ℃条件下,当粉煤灰陶粒中质量比为m(粉煤灰)∶m(活性底泥)∶m(石灰石粉末)∶m(铁粉)=50∶40∶5∶5时,改性粉煤灰陶粒固定化EM对模拟水产养殖污水中氮磷的净化效果最好。6 d后,氨氮、总氮和总磷的最大去除率分别为98.67%、93.80%和45.35%。  结论  粉煤灰陶粒本身具有一定氮磷吸附净化能力,EM固定化陶粒可强化净水效果。图5表4参24  相似文献   

20.
如何净化养殖池塘水质、改善养殖水体环境质量已成为渔业养殖环境和生态研究的重点。阐述了池塘水质净化方法研究的进展,着重讨论了各种水质净化方法的处理原理和处理效率,并就水产养殖水体处理发展方向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