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为明确添加不同浓度钾肥、镁肥后酸化茶园土壤中的钾镁交互效应,以酸化茶园红黄壤为受试土壤,分别设置4种钾肥、镁肥不同浓度组合的15个处理并以不施肥(CK)为对照,培养5、10、20、30、45、60 d,分析对土壤交换性K+、交换性Mg2+含量及K+/Mg2+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各钾肥、镁肥处理下交换性K+、交换性Mg2+存在极显著(P<0.01)交互作用,且镁肥对土壤K+/Mg2+的影响强于钾肥。交换性K+含量随钾肥施用量增加而显著提高(P<0.05);施用低量钾肥(50 mg/kg)时,交换性K+含量随镁肥施用量增加而降低;在其他钾肥浓度处理下,增施镁肥对交换性K+含量无显著影响。交换性Mg2+含量随镁肥施用量增加而显著提高;不施用镁肥或施用低量镁肥(100 mg/kg)时,交换性Mg2+含...  相似文献   

2.
针对红壤茶园土壤酸化问题,采用5种土壤调理剂与有机肥配施改良茶园土壤,研究了不同处理对土壤酸度、交换性阳离子组成、有机质和速效磷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土壤调理剂与有机肥配施可提高茶园土壤pH 0.12~0.41个单位,降低土壤交换性酸含量,尤以牡蛎壳粉和海藻肥与有机肥配施效果较为明显,分别降低交换性H+含量0.16和0.11 cmol·kg-1,交换性Al3+含量0.81和0.52 cmol·kg-1;土壤调理剂与有机肥配施可提高交换性K+和Ca2+含量,其中,海藻肥显著(P<0.05)提高交换性Na+、K+、Ca2+和Mg2+含量;土壤调理剂与有机肥配施提高土壤有机质和速效磷含量,其中,海藻肥和腐殖酸显著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矿物型土壤调理剂、海藻肥和腐殖酸显著提高土壤速效磷含量。土壤调理剂与有机肥配施能够提高土壤中交换性阳离子和养分含量,有效地改良茶园土壤酸化。  相似文献   

3.
为缓解土壤盐渍化对西瓜的胁迫,以“纯品8424”西瓜为试材进行田间试验,设置单施化肥(CF)、CF+胡敏酸钙(CFR1)、CF+水溶性硅肥(CFR2)、CF+鼠李糖脂(CFR3)、CF+胡敏酸钙+水溶性硅肥(CFR4)和CF+胡敏酸钙+水溶性硅肥+鼠李糖脂(CFR5)6个处理,研究了不同改良剂单独或配合施用对土壤pH、盐基离子、西瓜耐盐性及生长的影响,并采用隶属函数法对西瓜耐盐性指标进行综合评价,筛选出适宜盐渍土西瓜生长的最佳改良剂及其组合。结果表明:施用改良剂降低了土壤pH,其中CFR3、CFR4、CFR5的效果显著,较CF分别降低了0.3、0.4、0.4(P<0.05);改良剂单施或混施增加了土壤Ca2+、K+、Mg2+含量,CFR1、CFR4、CFR5显著降低了土壤Na+含量,单一改良剂处理中以CFR1效果最好,与CF相比,土壤Na+含量降低了6.56%,土壤K+、Ca2+、Mg2+的含量则分别增加了...  相似文献   

4.
由于淡黑钙土有机质含量低,碳酸盐含量较高,土壤肥力相对较差,因此为保证粮食的稳定增产,需对土壤进行改良,提升土壤肥力的主要措施是向土壤中添加有机物料,而有机物料的添加会影响碳酸盐的平衡。试验以淡黑钙土为研究对象,探讨添加有机物料对碳酸盐的影响。结果表明:有机物料的添加使土壤pH、HCO3-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随着培养时间的增加,有机无机肥配施土壤碳酸盐含量升高,添加玉米秸秆处理的土壤碳酸盐含量下降;施用秸秆能有效提高交换性Ca2+、Mg2+、K+、Na+含量,施用有机无机肥降低了交换性盐基中交换性Ca2+、Mg2+含量,提高了K+、Na+的含量。  相似文献   

5.
采样测定宿城区设施土壤基本化学性状,明确土壤养分失衡、氮素过剩、次生盐渍化障碍因子,在平衡土壤养分的基础上,开展减氮试验,以明确氮素推荐施用水平。结果表明:本区设施土壤有机质、有效磷和部分中微量元素有效含量水平偏低,部分土壤存在氮素过剩危害;土壤次生盐渍化现象明显,土壤K+电荷数占比偏低,钾素供应强度相对不足;根据作物产量、品质与土壤性状多项指标,建议加强测土配方平衡施肥,降低氮素肥料施用量50%左右。  相似文献   

6.
通过大田试验,研究了4个改良剂处理对松嫩平原盐碱地土壤理化性质及水稻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4个改良剂处理均能够有效提高土壤速效钾、速效磷、有机质含量,降低0~30 cm土壤pH、交换性钠含量,并能促进水稻生长,提高水稻产量。改良后土壤HCO3-、SO42-、Na+含量升高,Cl-、Ca2+含量降低,Mg2+、K+含量变化不大。综合分析可知改良剂SH效果较为显著。  相似文献   

7.
通过开展茭白改良盐渍化土壤试验,发现茭白养鸭互作模式下表层土壤的有机质、速效钾含量高于稻作模式,但速效磷含量变化不大;与稻作模式相比,茭白养鸭互作模式下土壤中盐分离子Cl-、SO42-、Na+、Mg2+、Ca2+含量均明显降低,其中降低幅度最大的离子为Cl-和Na+,其次为SO42-。茭白在盐碱土壤中对主要盐分离子的吸收程度较高,茭白收获后能将大量的盐分离子带出土体,说明长期种植茭白是改善盐渍化土壤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8.
为探讨长期不同培肥措施对苏打盐碱地稻田土壤盐碱化参数和养分含量的影响,本研究利用运行10年的长期定位施肥试验,采集了不施肥处理(CK)、无机肥配施处理(NPK)、有机肥单施处理(M)、有机肥与无机肥配施处理(MNPK)和秸秆还田配施无机肥处理(RNPK)的0~60 cm土壤样品并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随着土层深度的增加,各处理土壤pH、电导率、碱化度和Na+、Cl-、CO32-+HCO3-含量逐渐增加,土壤阳离子交换量和K+、Ca2++Mg2+、SO42-、有机质、速效养分含量逐渐降低。施肥处理均较CK处理降低了土壤pH、电导率和碱化度等盐碱化参数,以及Na+、Cl-和CO32-+HCO3-等有害盐分含量,增加了阳离子交...  相似文献   

9.
为了探究有机改良剂配施磷石膏对盐碱土中盐分和有机碳的影响,通过室内培养试验,共设计WO(有机硅功能肥)、YP(土壤调理剂)、OF(有机肥)、PG(磷石膏)、WO+PG(有机硅功能肥+磷石膏)、YP+PG(土壤调理剂+磷石膏)、OF+PG(有机肥+磷石膏)和CK(空白对照)8个处理。结果表明,改良剂的施用提高了土壤的水溶性总盐含量和阳离子交换量(CEC);有机改良剂和磷石膏对于盐碱土的改良效果不一样,有机改良剂的施用主要提高了土壤的CEC和可溶性有机碳(DOC)含量,而磷石膏的施用主要提高了土壤的水溶性Ca2+、Mg2+、K+含量,并降低了土壤的pH值、钠吸附比(SAR)。有机改良剂配施磷石膏对盐碱土的改良效果优于单施有机改良剂,与单施有机改良剂相比,有机改良剂配施磷石膏显著提高了土壤水溶性Ca2+、Mg2+、K+含量,显著降低了土壤的SAR、交换性Na+含量和碱化度(ESP);在本试验中,有机硅功能肥配施磷石膏的处理对于盐碱土壤的改良...  相似文献   

10.
采样测定宿城区设施土壤基本化学性状,明确土壤养分失衡、氮素过剩、次生盐渍化障碍因子,在平衡土壤养分的基础上,开展减氮试验,以明确氮素推荐施用水平。实验室测定与小区试验结果表明:(1)本区设施土壤有机质、有效磷和部分中微量元素有效含量水平偏低,部分土壤存在氮素过剩危害。(2)土壤次生盐渍化现象明显,土壤K+电荷数占比偏低,钾素供应强度相对不足。(3)根据作物产量、品质与土壤性状多项指标,建议加强测土配方平衡施肥,降低氮素肥料施用量50%左右。  相似文献   

11.
塔河下游典型绿洲灌区土壤盐分空间变异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典型绿洲灌区不同深度土壤的盐渍化特征和空间分布状况。【方法】 运用GPS定位技术进行调查与采样,并结合室内样品测定结果,对塔里木河下游31团灌区土壤盐分含量和各盐分离子含量进行地统计分析和Kriging空间插值。【结果】 研究区内土壤总体呈碱性,盐分组成以氯化物-硫酸盐为主,受季节及灌溉影响,秋季蒸发强烈处于积盐阶段,根域层(0~60 cm)土壤盐分均大于深层(60~100 cm)土壤盐分。根域层盐分、Cl-、Mg2+、SO2-4的半方差函数拟合模型符合指数模型,深层盐分、K++Na+符合高斯模型,HCO-3、Ca2+符合球状模型。根域层盐分大多处于轻、中度盐渍化,重度盐渍化区域主要集中在研究区中部荒漠化程度高、地形复杂的区域,深层土壤盐分受秋季潜水蒸发影响,绝大部分处于轻度盐渍化,变化范围小,分布较为均匀。各土层中阴离子均以SO2-4为主,阳离子均以K+和Na+为主,SO2-4、Cl-、K++Na+与根域层土壤盐分有着相同的分布特征。【结论】 31团灌区土壤含盐量较高,各层土壤均处于不同程度的盐渍化状态,47.12%的根域层(0~60 cm)土壤盐分处于中度盐渍化状态,90.01%的深层(60~100 cm)土壤盐分处于轻度盐渍化状态。  相似文献   

12.
为深入了解同时发生盐渍化和酸化对设施栽培土壤镉活性的影响,采用模拟试验方法研究不同pH、盐分种类和盐分积累程度下土壤中水溶性镉及蔬菜对镉吸收的变化。结果表明,土壤中水溶性镉含量和蔬菜地上部分镉积累量均随土壤酸化与盐渍化程度的提高而增加。当土壤pH值为5.00~5.50时,土壤水溶性镉含量随盐渍化增加的变化最为明显。当土壤镉含量为0.55 mg·kg-1、盐分积累量为2.50 g·kg-1时,在土壤pH值分别为6.15、5.50和5.00的条件下,土壤水溶性镉含量分别较对照(未盐化)增加10.53%、44.00%和51.06%,蔬菜镉含量分别较对照(未盐化)增加20.00%、16.85%和36.36%,当土壤pH值由6.15降低至4.00后,土壤水溶性镉和蔬菜地上部分镉含量分别提高了近4倍和8倍。土壤镉活化因盐分离子种类不同而异:阳离子的影响程度为Ca2+、Mg2+>K+>NH4+,阴离子的影响程度为Cl->SO42->NO3-。土壤中水溶性镉和蔬菜对镉的吸收同时随酸化和盐渍化增强而增加的结果表明,土壤盐渍化和酸化对镉的活化具有叠加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盐碱胁迫下矿质离子分布与甜瓜耐盐碱性的关系,为甜瓜耐盐品种选育提供参考。【方法】以对盐胁迫耐受性不同的2个甜瓜品种为材料,设3个盐碱浓度处理,在幼苗期进行胁迫处理,分析不同浓度盐碱胁迫下甜瓜各器官对Na+、K+、Ca2+、Fe2+、Mg2+、Cu2+、Zn2+7种离子选择性吸收和分配的差异。【结果】受到盐碱胁迫影响,2个甜瓜品种根、茎、叶中Na+含量均增加,K+含量均下降,变化趋势与浓度上升呈正相关;Ca2+、Mg+含量随浓度变化在根部表现为递增,但在茎、叶部含量表现为下降,Fe2+、Cu2+、Zn2+含量在不同胁迫浓度下的各器官中均显示出不同变化趋势。风味5号吸收的Na+总量低于西州密17号,K+、Ca2+总吸收量均高于西州密17号,Mg2+、Fe2+、Zn2+总量差异较小。风味5号向叶部输送分配K+、Ca2+、Mg2+较多,同时在茎中截留大量的Na+,而西州密17号叶部、茎部积累大量Na+和K+,并且根部积累较多Ca2+、Mg2+,造成盐碱胁迫下风味5号叶片中K+/Na+、Ca2+/Na+和 Mg2+/Na+比均高于西州密17号。【结论】盐碱胁迫下风味5号通过在茎中区域化Na+,选择性吸收和向叶片分配K+、Ca+、Mg2+等矿质离子维持体内离子平衡,达到缓解盐害,适应盐碱胁迫的目的。  相似文献   

14.
通过室内土柱模拟试验,研究添加木醋液(稀释400倍,用量200 mL)、粉煤灰(10%土壤体积分数)和园林废弃物堆肥(4%土壤质量分数)对盐碱化土壤盐分淋溶的影响,分析土壤淋溶液和淋溶后土壤的电导率(EC)值、pH值,及水溶性离子(K+、Na+、Ca2+、Mg2+、Cl-、SO2-4、CO2-3、HCO-3)的变化特征。结果显示:以淋溶液EC值低于2 mS·cm-1为标准,相比对照(CK),添加木醋液、粉煤灰、园林废弃物堆肥分别可使淋溶时间缩短6、12、2 d,加速水溶性离子的淋溶。添加粉煤灰淋溶后,土壤pH值、EC值均较CK显著(P<0.05)降低;添加木醋液、园林废弃物堆肥淋溶后,土壤pH值较CK显著(P<0.05)降低,而土壤EC值显著(P<0.05)升高。综合考虑,试验条件下,以添加粉煤灰对促进盐分离子淋溶的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5.
秦岭华山松林生态系统对大气降雨水化学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伟    张胜利    孟庆旭    高国庆   《西北林学院学报》2016,31(5):15-22
基于野外定点监测的方法,根据大气降雨与秦岭华山松林生态系统相互作用的时空顺序,测定并分析水分传输过程各层次水的pH及水化学元素沿运移路径的变化过程,获知华山松森林影响水化学元素沉降变化的关键层次,进而探讨华山松林不同层次对大气降雨水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华山松林生态系统对偏酸性降雨的pH有较强的调升能力,林冠和土壤A层对pH调升作用较显著,调升幅度分别为0.51、1.01个pH单位。系统对NH4+、Pb、Cd2+、Cr均具有吸附净化效应。吸贮固定NH4+的关键层是土壤层,土壤A、B层对NH4+的吸附净化效果依次为42.31%、63.11%,净化效果均达到极显著差异(P<0.05);吸贮阻减Pb、Cd2+、Cr的关键层是林冠层,阻减效果分别为63%、78%、45%;降雨对系统中SO42-、NO3-、PO43-、K+、Ca2+、Mg2+、Zn2+、Al3+等离子表现一定的淋溶效应。其中林冠层是淋溶SO42-、PO43-、K+和Zn2+的关键层次,林内雨较大气降雨4种离子的浓度增幅分别为31%、175%、585%、48%;土壤层是淋溶NO3-、Ca2+、Mg2+、Al3+的主要层次,增幅均达显著差异(P<0.05)。其中NO3-主要来源于土壤A层,Ca2+、Mg2+主要来源土壤B层,Al3+主要来源于降雨对整个土壤层解吸的Al3+的淋溶作用。  相似文献   

16.
17.
为定量研究基体效应干扰对火焰光度计测定土壤或植株钾素的影响,测定了土壤和植株标准样品中各形态钾素(水溶性钾、速效钾、缓效钾、土壤全钾和植株全钾)待测液和具有相同基体钾标液的电信号值,研究了基体效应对测定结果的干扰。结果表明:当钾标准溶液和待测液的基体一致时,标准样品各形态钾素的测定结果均具有较好的回收率。若各形态钾素的测定均使用基体为纯水的钾标准溶液,则基体效应干扰会使测定结果存在一定的负误差,尤其是对土壤全钾和植株全钾待测液的电信号值影响极大。稀释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减少基体效应的干扰,但在通常的土壤和植株样品待测液稀释倍数范围内,不同基体钾标液的电信号值仍差异较大。因此,在采用火焰光度计测定土壤和植株样品钾素含量时,为消除基体效应干扰,应当保证钾标准溶液的基体与各形态钾素待测液的基体相同。  相似文献   

18.
我国冬油菜典型种植区域土壤养分现状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明确当前生产条件下我国长江流域冬油菜典型种植区域土壤肥力现状,尤其是土壤中微量元素养分含量,以期为冬油菜合理施肥提供参考。【方法】于2018年4—5月在我国长江流域14个省(市)冬油菜典型种植区域采集油菜收获后耕层土壤样品430个,测定土壤基础理化性质(土壤有机质、全氮、速效磷、速效钾和pH)以及中微量元素(有效钙、镁、硫、铁、锰、铜、锌和硼)含量,参考第二次全国土壤普查以及油菜种植土壤速效磷、速效钾和有效硼的分级指标,明确我国长江流域冬油菜主产区油菜种植土壤养分现状,并分析了不同区域(长江上游、中游和下游)、种植制度(水旱轮作油菜和旱地油菜)和产量水平(<2 000 kg·hm -2、2 000—3 000 kg·hm -2和>3 000 kg·hm -2)下油菜种植土壤的养分分布特征。【结果】长江流域冬油菜典型种植区域耕层土壤有机质、全氮、速效磷、速效钾、pH、有效钙、有效镁、有效硫、有效铁、有效锰、有效铜、有效锌和有效硼平均含量分别为25.9 g·kg -1、1.47 g·kg -1、27.5 mg·kg -1、131.1 mg·kg -1、6.04、2 436.1 mg·kg -1、225.7 mg·kg -1、22.6 mg·kg -1、212.3 mg·kg -1、89.7 mg·kg -1、3.84 mg·kg -1、4.03 mg·kg -1和0.45 mg·kg -1。超过2/3田块土壤有机质和全氮含量处于中等及以上;土壤速效磷处于丰富、适宜和缺乏的比例各占1/3;而有63.8%田块土壤速效钾处于缺乏状态。对于土壤中微量元素,土壤有效铁、有效锰和有效铜含量均处于中等及以上,有效钙和有效锌有8.4%和12.2%处于缺乏状态,而土壤有效镁、有效硫和有效硼处于缺乏的比例则分别为24.2%、36.0%和83.5%。长江流域上、中和下游冬油菜典型种植区域土壤养分状况不同,但各区域各养分的分布趋势相同。水旱轮作和旱地油菜种植土壤养分状况存在明显差异,水旱轮作油菜种植土壤有机质、全氮、有效硫、有效铁、有效铜和有效锌含量明显高于旱地油菜。不同产量水平下油菜种植土壤养分特征略有不同,高产(>3 000 kg·hm -2)油菜种植田的土壤速效钾、有效钙、有效镁和有效硼含量明显高于低产(<2 000 kg·hm -2)油菜田。【结论】整体而言,我国长江流域冬油菜典型种植区域土壤养分含量呈上升的趋势,但土壤速效钾和有效硼缺乏的比例仍较大,有效镁和有效硫成为潜在的限制因子,因此在当前我国长江流域冬油菜生产中,应重视化肥的合理施用,做到稳施氮肥,增施钾肥和硼肥,局部区域如云南西部、广西北部和湖南南部应适当减少磷肥的投入,而在广西北部、湖南南部和江西北部同时应关注硫肥和镁肥的施用。  相似文献   

19.
一株极端耐盐菌的分离鉴定及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危险废物填埋场新鲜渗滤液中分离纯化得到1株极端耐盐菌,编号为NY-1。通过形态学观察、革兰氏染色和16S rDNA基因序列分析,鉴定该菌株为无色杆菌属(Achromobacter sp.)。考察不同盐度、培养基和营养液、pH对NY-1生长的影响,并对不同盐度条件下NY-1胞内阳离子变化进行耐盐分析。结果表明,NY-1在盐质量分数为10%~20%,pH为7.0、温度30 ℃的LB培养基中生长最好;NY-1通过吸收K+和Na+来维持细胞内的渗透平衡,同时需释放Ca2+和Mg2+来维持细胞内的电中性环境,当盐质量分数高于20%时,持续向外环境释放Na+来抵抗外界的高盐度对NY-1细胞的干扰。NY-1可为高盐度废水生物处理和土壤修复提供菌株资源。  相似文献   

20.
为了寻求提高水溶性磷钾肥利用率的途径,本文采用恒温振荡试验初步研究了天然沸石对水溶性磷、钾肥在设施土壤中迁移转化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添加沸石对水溶性磷含量影响不明显,但显著降低了水溶性钾含量,同时增加了土壤速效磷和速效钾的含量。在富磷的设施土壤中添加沸石提高了速效磷含量,减缓了磷无效化的进程;沸石在设施土壤中作为钾库,可调节土壤钾素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