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索符合乡村个性特征的景观营造模式,提出优化乡村景观风貌的规划方法。  方法  以杭州市瓶窑镇为例,从乡村景观特征识别和景观综合评价的角度出发,基于瓶窑镇的空间数据和调研信息,通过ArcGIS对景观特征要素进行空间图示表达,划分景观特征区域,并构建与景观特征相联系的景观功能评价模型,对乡村景观特征区域进行评价。  结果  ①瓶窑镇形成北部山体林地生态文化区、中部平原农业文化区、东部平原遗址文化区、南部平原湿地生态文化区4个乡村景观特征区域;②4个乡村景观特征区的项目层指标得分从高到底排序分别是:北部山体林地生态文化区(生态性景观>生活性景观>生产性景观)、中部平原农业文化区(生产性景观>生活性景观>生态性景观)、东部平原遗址文化区(生活性景观>生产性景观>生态性景观)、南部平原湿地生态文化区(生态性景观>生产性景观>生活性景观)。  结论  景观特征识别能为乡村景观规划提供准确信息,鉴于此,本研究为杭州市瓶窑镇提出了4种兼顾景观特征和景观价值的典型乡村景观营造模型:瓶窑镇山地聚落景观营造模式、平原农业景观营造模式、历史遗址景观营造模式和平原湿地景观营造模式,可为乡村景观建设提供了科学依据。图4表3参25  相似文献   

2.
乡村景观评价指标体系与评价方法研究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乡村景观评价作为乡村景观规划与设计的基础工作之一,其根本任务是建立一套指标体系对乡村景观所发挥的经济价值、社会价值、生态价值和美学价值进行合理评价,揭示现有乡村景观中存在的问题和确定将来发展的方向,为乡村景观划与设计提供依据。本文从乡村景观的内涵出发,并根据乡村景观所具有的3层次功能,构建了包括社会效应、生态质量、美感效果三方面的评价指标体系。在此基础上建立综合评判模型,应用于北京市海淀区5个乡镇,揭示了其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对乡村景观进行特征识别及景观评价,可以更好地了解乡村景观特征及资源,找出乡村景观资源发展的优劣,实现其特色化发展.该研究运用地理信息系统对乡村景观进行特征识别,绘制乡村景观特征分区图,再基于AVC理论构建乡村景观综合评价体系,运用定量和定性相结合的方法确定指标分值,得到综合评价结果,并以潜山市黄铺村为例,进行了较为完整的景观特征识别与综合评价研究.结果表明,黄铺村具备良好的乡村旅游条件,其社会吸引力和环境承载力较高,但经济生命力相对较低,有待进一步提升.研究结果可为黄铺村景观评价及制定有针对性的乡村规划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当前乡村景观评价的优缺点,为系统、客观评价乡村景观功能,全面建立乡村景观功能评价体系奠定理论基础。【方法】通过查阅文献资料和专家分析,探讨乡村景观评价的内涵及特点,并对其特征进行归纳和总结。【结果】目前的功能评价对乡村景观的生态、美学功能研究较为深入,但对文化、经济功能的评价有欠缺,评价综合整体性不高。【建议】在生态和美学功能评价的基础上,加强对乡村景观的文化和经济功能的评价,突出评价的全面性,为新农村的环境建设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5.
乡村景观特征有着地域文化的多样性,不仅是时代的产物,更是历史的见证者。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在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中,要注意保留村庄的原始风貌。其中的风貌可以具体化为乡村景观的特征。城镇化的快速扩张与发展导致传统乡村景观衰败与消退,景观特征出现弱化、多样性降低、文化符号消失等问题。本文通过解读与整理国内外学者对乡村景观特征保护与更新策略、可行方法,结合乡村振兴背景下乡村景观发展的现状,提出适用于我国乡村景观特征保护与更新的方法途径。以期对我国乡村景观的可持续发展以及乡村规划建设有所启示。  相似文献   

6.
李向婷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27):15226-15228
乡村景观研究是景观科学和景观规划研究的前沿领域,景观分类和评价既是景观结构和功能研究的基础,又是景观规划和设计的前提条件。以乌川湖村为例,对项目区进行景观类型分类和景观制图,并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评价方法,对该村乡村景观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乌川湖村分为3个景观类10个景观单元;评价的结果是:奇特美感度最高的为人工水域景观;景观多样性最高的为自然森林景观;通达度最高的为农田景观;此3类为以保护为前提,可适当开发的景观;而道路景观、居民点景观、工程景观,为急需整改的景观。  相似文献   

7.
乡村旅游是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抓手,乡村景观是开展乡村旅游的基础。对乡村景观进行先评价、后建设的策略是提升乡村景观合理性和可行性的方法路径。本文从体现江南文化的角度研究乡村文化景观,运用网络层次分析法(ANP),以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区为例,通过构建物质文化景观和非物质文化景观为指标的江南乡村景观体系,对江南文化在乡村景观中的体现要素进行分析评价,得到了“江南乡村景观历史遗迹与传统民居的保护、创新是承载江南文化的核心要素,民间信仰是体现江南文化的重要人文景观载体,乡村展馆对江南文化的传播力度有待提升”的结果,并针对在乡村景观中如何展示江南地域文化的三个方面内容,提出了加大对民居和遗迹建筑的保护与传承、民间信仰融入乡村公共艺术设计和优化乡村展馆的功能建议,为江南其他地区乃至全国如何用乡村景观展示与凸显地方特色文化提供了可借鉴的实用方法与经验。  相似文献   

8.
在乡村振兴的背景下,乡村景观地域特色的营造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通过对乡村景观地域特色的营造理念分析,总结出了乡村地域特色景观的营造原则和方法。研究认为,地域特色的乡村景观营造归根到底是将地域元素融入乡村景观的过程,对乡村地域元素的挖掘和如何发挥这些地域元素在乡村景观营造中的作用是乡村景观营造工作的重点。  相似文献   

9.
凉山彝族地区乡村聚落景观评价体系与评价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已有研究基础上建立评价体系和评价策略,利用层次分析法确定各个景观要素影响因子初步权重,并运用综合数学模型分析凉山彝族地区乡村聚落景观的因素,形成独特的评价策略,并揭示了凉山彝族地区乡村景观特色的主导元素,旨在为凉山民族特色乡村规划和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陈本学    陈明鑫   《现代农业研究》2022,(5):20-22
乡村是未来居民的理想居住区。随着社会的发展,乡村景观生态系统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变化,乡村景观生 态功能评价作为乡村人居环境改造的基础工作之一,构建完整的评价指标体系对美丽乡村建设和乡村振兴具有重要 的推动作用。本文以中原乡村景观生态功能指数作为评价的度量标准,对平原地区景观生态功能的稳定性、异质性、 自然性等进行综合评价,进而为美丽乡村建设和乡村振兴提供理论依据和发展借鉴。  相似文献   

11.
冯歆  孟祥庄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11):6598-6600
指出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增长、国民生活水准的提高和城市化的急剧扩张,乡村地区逐渐失去特色,乡村景观更呈现模糊化现象。有鉴于此,对牡丹江市乡村景观文化类型及其特征进行调查与分析,为在乡村景观的规划和设计过程中挖掘牡丹江市乡村景观文化,并有效地加以表达而做出铺垫。以期既能够保护原有的乡村景观文化底蕴和地域特色,又能够更好地适应当代的发展,为我国乡村景观规划事业的长久进步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2.
乡村景观综合评价是乡村景观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建立一套合理准确的乡村景观综合评价体系对乡村景观规划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并可以促进乡村景观的全面健康发展.在大量参考前人在乡村景观评价领域的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引入AVC评价理论思想,遵循评价指标选取原则,构建了基于AVC理论的乡村景观综合评价体系,并选取江苏省沭阳现代农业产业园核心区作为具体研究案例进行综合评价的应用研究,分析了核心区的现状评价结果,并相应提出了具体规划建议.  相似文献   

13.
乡村聚落景观生态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雷凌华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21):6524-6527
目前,乡村聚落景观生态学研究在中国尚处于初创阶段,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需要进一步研究乡村聚落景观生态学。先对国外乡村聚落景观生态的研究动态做了简要回顾,然后从乡村聚落景观的营建选址、规划布局、植物景观、水口园林景观、建筑及其装饰文化景观、生态评价及预警6个方面对乡村聚落景观生态研究进行了综述,最后对乡村聚落景观生态的研究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4.
作为实现“美丽中国”“美丽乡村”“建设生态文明”“乡村振兴战略”目标的关键,受自然和人类活动相互作用的影响而形成的、可以被人所感知的具有明显特征的“景观”,是综合提升人居环境形态美、功能美和文化美的重要载体和纽带,是保护魅力国土特征、重塑区域特色禀赋、提升地方文化自信的重要基础。景观立法体系的构建既有助于科学划定生态、农业、城镇等主要控制线,对农业发展、生态功能的恢复及保护、城乡融合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又有助于乡村振兴战略中生态宜居的美丽乡村建设。本文介绍了6个国家(经济体)开发的针对乡村景观资源的评估规划技术和保育治理体系,并分析了其通过立法机制推动景观资源保育工作由被动向主动转化的经验。同时,本文从建立乡村景观资源特征数据库、探索景观特征营造和立法保育技术体系、通过地方实践探索适宜我国国情的工作路径等方面提出了我国通过立法机制促进乡村景观可持续利用的建议。  相似文献   

15.
根据乡村滨水景观的主要自然特征,采用美景度评判法分别对50张乡村滨水景观照片进行美景度评价,并利用多元线性回归模型进行综合评价分析。结果表明,影响乡村滨水景观的主导景观因子是植被类型、具有观赏性的人工景观、景观色泽和驳岸线条4个要素;乡村滨水景观构建的基本技术要求为建造具有观赏性的人工景观、驳岸线条自然弯曲流畅、植被类型乔灌草结合、景观色泽明艳鲜亮;在构建乡村滨水景观的过程中,4个主导景观评价因子应相互协调、相互作用、相互融合。  相似文献   

16.
羌族地区乡村聚落景观评价体系与模型建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相结合的理论研究方式,通过景观评价要素筛选和专家打分确定各个景观要素影响因子初步权重,并运用网络层次分析法(ANP)分析羌族地域乡村聚落景观评价模型的合理性,揭示羌族地区乡村景观特色主导元素,旨在为景观设计和建设内容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乡村景观的二元性刍议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汪梅  王利炯 《安徽农业科学》2006,34(24):6492-6493,6495
运用景观设计学、旅游资源学、旅游规划学等学科的观点,系统论述了乡村景观的内涵及其二元特性。  相似文献   

18.
基于GIS的贵州乡村景观格局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贵州毕节(黔西北)、黎平(黔东南)、务川(黔东北)、兴义(黔西南)、开阳(黔中)等5个代表地区的TM/ETM卫星影像数据,依据GIS软件分析其景观格局特征.结果表明,贵州省的农村景观分布差异性比较大,景观的破碎程度较高,农业景观的完整性较差,景观除了聚落景观的分维数较低外.其他农村景观的分维数比较高.其农村景观的斑块形状极不规则,形状无规律性.  相似文献   

19.
基于对黑龙江省新农村景观的现状调研,系统总结了黑龙江省新农村景观类型和特征,为今后黑龙江省新农村景观的建设指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0.
2017年,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乡村景观营建是推进乡村振兴的重要任务,其在改变乡村景观面貌、改善乡村人居环境、传承乡村乡土文化、促进乡村产业发展等方面发挥越来越重要的基础性作用。基于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乡村景观营建的现实需求,根据吉林省东部山区乡村实际,提出了内容系统性、格局生态型、过程控制性和利益共生性“四位一体”的乡村景观营建方法,以期为吉林省和国内其他地区乡村景观的营建提供有益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