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目的]研究10个山西小麦品种在晋中麦区的生长发育特性及产量品质性状。[方法]以5个山西南部育成的优质小麦品种晋麦54、晋麦61、晋麦72、晋麦73、晋麦79和5个山西省农科院谷子研究所育成的小麦品种长麦4640、长麦6359、长麦8302、长麦6686、长麦6135为供试材料,同时与山西农业大学育成品种山农129作比较,调查其在晋中冬麦区晚播后的植株农艺性状、籽粒产量及品质性状。[结果]长麦品种生长快,分蘖能力强,干物质积累多,抗寒性好;晋麦品种的次生根数多。10个品种的籽粒产量均低于对照,而部分品质性状优于对照。采用聚类分析将11个小麦品种进行分类,晋麦72为高蛋白(蛋白质含量≥14.00%)、高湿面筋(湿面筋含量≥32.00%)、高产(产量>6 300kg·hm~(-2))品种,晋麦79为高蛋白、高湿面筋、中产(4 050~5 000kg·hm~(-2))品种,长麦8302为高蛋白、中湿面筋(30.00%~32.00%)、中产品种,长麦6686为高蛋白、高湿面筋、低产(湿面筋含量<2 500kg·hm~(-2))品种,晋麦54为高蛋白、低湿面筋(湿面筋含量<30.00%)、中产品种,山农129为中蛋白(13.20%~14.00%)、低湿面筋、高产品种,长麦6359和晋麦61为中等蛋白、低湿面筋、低产品种,长麦6135和晋麦73为低蛋白(蛋白质含量<13.20%)、低湿面筋、中产品种,长麦4640为低蛋白、低湿面筋、低产品种。[结论]晋麦72、晋麦79、长麦8302可以针对性提高山西晋中地区小麦植株的生态适应性及籽粒的品质性状。  相似文献   

2.
临优2018具有优质、高产、抗寒性好、分蘖力强、成穗率高、矮秆抗倒、综合性状好、适应性广、产量结构良好等特点,是适应山西南部麦区及黄淮麦区中水肥地种植的优质中筋小麦新品种。  相似文献   

3.
水旱兼用冬小麦新品种长麦6135的丰产性和稳产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长麦6135是山西省农业科学院谷子研究所以长97-5867为母本、晋麦62为父本杂交选育而成的冬小麦新品种。明确长麦6135的丰产性和稳产性,可为发挥该品种的增产潜力以及更好地推广该品种提供一些有价值的信息。利用2007~2008年山西中部旱地小麦区域试验产量结果和2008~2009年山西中部水地区域试验产量结果,采用新复极差法(LSR法)和品种基因型互作方差、互作变异系数,以及SPSS18.0统计软件,分析了长麦6135的丰产性和稳产性。结果表明:长麦6135具有丰产性突出、稳产性好的特点,是1个水旱兼用小麦新品种,在山西省中部麦区具有广阔的推广前景。  相似文献   

4.
小麦是山西省主要栽培作物,其中:旱地小麦面积约占总面积的2/3,年度间旱地小麦产量的丰欠左右着全省小麦的总产量。山西小麦生产的主要自然灾害有干旱、冬春冻害、条叶锈病、白粉病、冰雹、穗发芽等,因此,选育抗旱丰产、多抗广适小麦新品种尤为重要。长麦3897采用绿色育种理念,选用自主创新中间材料长麦04-6507做母本,晋审麦——长麦6686做父本,进行杂交选育的一个抗旱丰产多抗小麦新品种,适宜在山西中部晚熟冬麦区旱地种植。该品种2018年通过山西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晋审麦20180012。实践证明,长麦3897结合免耕沟播旱作高产栽培技术,良种良法配套,有利于发挥新品种增产潜力获得高产。  相似文献   

5.
小麦新品种晋麦67号的选育及利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晋麦 6 7号具有优质、高产 ,抗寒性好 ,分蘖力强 ,成穗率高 ,秆硬抗倒 ,综合性状好 ,适应性广 ,产量结构好等特点 ,是适应山西中部晚熟冬麦区及中国北部麦区一般水地种植的理想小麦新品种。  相似文献   

6.
<正>让农民买到致富的种子!徐农029徐农029小麦高产稳产,抗病性好:高抗黄花叶病,中抗赤霉病、纹枯病,且抗赤霉病扩展能力强,中抗穗发芽,抗倒抗寒,适播期长,耐迟播,后期熟相好,实现了抗赤霉病白小麦育种的重大突破,适宜在安徽省沿淮麦区及淮北麦区中晚茬口种植。  相似文献   

7.
2008年1月中旬以来,湖南、湖北、河南、安徽、江苏和浙江等地连降大雪.部分地区暴雪。此次降雪范围广、时间长、强度大,同时伴随低温、寡照,对小麦生产造成一定影响。黄淮海、长江中下游麦区小麦正处于越冬期,降雪可以补充土壤墒情.降低春季虫害基数,控制小麦旺长,对小麦生长总体有利。但长江中下游麦区的湖北、安徽等部分地区小麦播种偏早,出现旺长,低温导致部分拔节春性品种幼穗受冻;黄淮海麦区北部和西北麦区的河北、陕西、甘肃等省以及山西中部、山东北部小麦播期偏晚,苗情偏弱,抗冻能力较差。为减少灾害损失,夺取小麦丰收。各地应采取有效措施,切实加强春季田间管理。  相似文献   

8.
临麦5311是山西农业大学小麦研究所于2009年以临汾5086为母本、临汾8050为父本经有性杂交后,采用系谱法选育以育成的小麦新品种。该品种株高76~80 cm,穗长7~9 cm,小穗密。一般亩穗数40万~45万穗,穗粒数30~35粒,千粒重42~45 g。该品种群体大、抗冻性强、抗病性好、抗倒性强,适宜在山西省南部水地及黄淮北片同类生态区亩产500 kg以上的高产水地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9.
正捷麦19小麦2015年通过了河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适宜在河北、天津、山东等地旱薄盐碱地种植。该品种属半冬性中熟小麦品种,全生育期247天,分蘖能力强,成穗率中等,抗寒性强。根系深,耐高温、寡照,熟相好。株型紧凑,株高75~80厘米,茎秆韧性好,抗倒伏。穗纺锤形,穗层整齐,长芒,红壳,白粒,籽粒角  相似文献   

10.
5月26日,省内外有关专家受邀参加了济麦1号小麦现场会,专家组一致认为:济麦1号属多穗型中熟品系,苗期长势强,分蘖力中等,成穗率高,穗层整齐,结实性好,千粒重高,株型紧凑,叶片上冲。特别是后期叶功能期长、熟相佳,稳产高产,不失为一个高产、稳产的小麦新品系济麦1号小麦现场会在济源召开  相似文献   

11.
通过试验小麦旱栽和水栽比直播麦增产,一般增产两成以上。虽然移栽小麦花工多,由于它具有根系发达,茎秆粗壮,穗大整齐,籽粒饱满等特点。在生产上仍有采用。①移栽小麦的生育特性:可比直播麦提前20多天播种,冬前生长期延长了1/3以上,因而麦苗能长出更多的分蘖、叶片和次生根,更充分利用光能和和土壤水分、养分。根据调查比直播麦发根力强;上部叶片大,功能期长;下部节间短,抗倒伏能力强;穗分化时间长,有利形成大穗;群体协调,成穗率高;籽粒饱满。②移栽小麦的产量结构特点是穗大粒饱,而穗数偏少;生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水旱兼用小麦新品种长麦251的丰产性、稳产性和适应性,为更好的指导和推广该品种提供参考。[方法]以2010—2011年山西省中部水地小麦和2012—2014年山西省南部旱地小麦的区试试验结果为依据,以长4738和晋麦47号为对照,利用互作方差和变异系数、高稳系数和适应度等方法分析了小麦新品种长麦251的丰产性、稳定性和适应性。[结果]长麦251具有高产潜力大、丰产性突出,稳定性好、适应性广的特点,是水旱兼用小麦新品种。[结论]长麦251在山西省具有广阔的推广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解决黄淮砂姜黑土区优质强筋小麦品种多乱杂、抗逆减灾能力弱及强筋小麦品质达标率低、种植不规范等问题。[方法]选用优质高产小麦品种开展试验,筛选出适宜黄淮砂姜黑土区种植的优质、抗逆性强、高产稳产的小麦品种。[结果]山农22号和菏麦18产量较高且综合性状好,而周麦26、菏麦17、鲁原502、周麦18、济麦20虽增产效果不明显,但综合性状也较好。[结论]山农22号、菏麦18等8个小麦品种适宜在黄淮砂姜黑土区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14.
国家北部冬麦区水地组小麦品种区试结果分析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张兰萍  任永康  逯成芳  唐朝晖 《山西农业科学》2012,40(11):1146-1148,1178
对国家北部冬麦区水地组太原区试点2010—2011年度小麦品种区试结果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太13606、津07006、长8255、中麦548丰产性好、抗病性强、适应性好,综合性状优良,建议参加下一年度的区域试验和生产试验。  相似文献   

15.
小麦蚜虫,属同翅目蚜科,繁殖能力强,可吸食小麦液汁,携带黄矮病毒,影响麦株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造成小麦产量和品质下降,是四川省麦类作物主要害虫之一.据资料记载,危害四川省小麦的蚜虫主要有6种,上世纪五六十年代麦长管蚜是四川盆地的优势种,70年代以后逐渐被禾谷缢管蚜取代.  相似文献   

16.
农麦1号是江苏神农大丰种业科技有限公司选育的小麦新品种,于2015年12月通过江苏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苏审麦201504)。该品种属半冬性中早熟品种,幼苗半匍匐,叶片较宽大,叶色深绿;冬前长势旺、分蘖能力较强,抗倒春寒能力较强;株型较紧凑,穗层较整齐,株高较矮,平均株高在75 cm左右,茎杆粗壮,抗倒能力强;后期转色好,穗纺锤形较大,长芒、白壳、白粒,籽粒卵圆形,半硬质-硬质,容重高,商品性好。该品种产量三要素协调,高产稳产,适宜江苏淮北麦区种植。介绍了半冬性小麦新品种农麦1号的选育经过、产量表现、特征特性及配套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17.
正采用滴灌方式种植小麦,利用管道输水,无需灌水毛渠和畦埂,减少了渠道占地,有效提高土地利用率5%~7%。土地利用充分,麦株疏散,布满田间,麦株个体占有空间加大,通风透光好、光合能力强、光能利用率增加,漏光损失减少,小麦生长发育好、群体质量高、弱株少,单位面积有效收获穗数增加,田间人为和机械损伤减轻,有利于增产。  相似文献   

18.
科技动态     
《当代农业》2013,(21):19-19
小麦品种——扬糯麦1号 扬糯麦1号春性强,抗寒性偏弱;株型较松散,抗倒性好,分蘖力中等,穗数较多,每亩有效穗327Y~33万;纺锤形穗,长芒、白壳、红粒,穗型较大,平均每穗37~40粒;籽粒较小,  相似文献   

19.
《农家致富》2006,(1):28-28
七大功能(1)促壮。调节麦株体内激素平衡及新陈代谢,使麦株生长健壮,叶片浓绿。(2)控旺。能有效控制麦株旺长,使麦株基部节间强壮充实。(3)促花。提高孕育率和结实率。(4)增强抗逆性。提高小麦抗旱、抗寒、抗低温、高温、干热风等能力。(5)抗病性强。能有效抵抗锈病、白粉病、纹枯病、赤霉病、丛矮病、黑穗病等病害,使麦侏健壮生长。(6)促进小麦有效分蘖,增加穗粒  相似文献   

20.
本文系统论述了山西小麦生产现状、栽培技术的形成与发展,明确了山西各大麦区生产存在的主要问题,分析了山西小麦发展的前景,提出了山西小麦实现高产稳产优质高效的战略性意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