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科学选择适于西辽河平原春玉米生产的灌溉方式,于2018—2020年在通辽市、赤峰市、兴安盟,采用3种灌溉方式——浅埋滴灌、膜下滴灌和传统畦灌开展试验,探究其对春玉米产量和水、氮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玉米吐丝后,通辽市和赤峰市浅埋滴灌的干物质积累量显著(P<0.05)高于传统畦灌。浅埋滴灌下,玉米茎鞘干物质转运率和转运贡献率较膜下滴灌、传统畦灌分别高9.31%、15.25%和13.45%、29.07%,叶片干物质转运率和转运贡献率分别提高15.17%、32.38%和6.93%、47.82%。在3种灌溉方式下,春玉米吐丝前、吐丝后的干物质积累量均与产量呈显著(P<0.05)正相关。总的来看,浅埋滴灌下春玉米的产量较膜下滴灌和传统畦灌平均增产3.43%和7.43%,膜下滴灌较传统畦灌平均增产3.87%。在灌溉水利用效率上,浅埋滴灌和膜下滴灌均显著(P<0.05)高于传统畦灌;在氮肥偏生产力上,除2018年兴安盟试验点外,浅埋滴灌均显著(P<0.05)高于传统畦灌。综合产量、水氮高效利用等因素,浅埋滴灌的灌溉方式为西辽河平原和拟生态区适宜的灌溉方式。  相似文献   

2.
不同灌溉方式对香蕉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大田试验方法,研究了滴灌、漫灌、微喷灌3种灌溉方式对香蕉产量及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香蕉产量以微喷灌处理最高,分别比漫灌和滴灌处理增产2.3%和4.3%;漫灌处理的香蕉总糖、维生素C含量均显著高于滴灌和微喷灌处理,微喷灌处理的维生素C含量显著高于滴灌处理;可食率以微喷灌处理最高,漫灌处理最低,3种灌溉方式之间差异均显著;干物质含量以微喷灌处理最高,滴灌处理最低,二者间差异显著。在香蕉约100d的生长期内,微喷灌处理的用水量比漫灌少约19%。综合来看,在3种灌溉方式中,微喷灌是在最适宜于香蕉的方式。  相似文献   

3.
2020年在内蒙古通辽市3个高效节水核心示范区采用无膜浅埋滴灌水肥一体化技术模式种植玉米,以农户大水漫灌模式为对照,开展了水电能耗和产量效益对比试验.结果表明,无膜浅埋滴灌技术模式能耗、成本均较农户模式低,单产、纯收益比农户模式高,浅埋滴灌模式在省水、省电、省工的同时实现了提质、增效.  相似文献   

4.
为探究春玉米干物质积累、转运及产量的差异,以及其在浅埋滴灌条件下的适宜灌水量,以郑单958为供试品种,采用大田试验方法,共设置6个灌水量水平,即浅埋滴灌条件下每次灌水量分别为0、13、26、39、52 mm,传统漫灌条件下每次灌水量80 mm。结果表明,随灌水量的增加,吐丝前干物质积累量增加,吐丝后先升后降;从完熟期物质积累构成来看,茎、叶、茎+叶+籽粒以浅埋滴灌条件下每次灌水量52 mm处理最大,而籽粒则以浅埋滴灌每次灌水量39 mm处理最大。随着灌水量的增加,干物质转运量、转运效率和对籽粒的贡献率总体上呈先升后降的趋势,以浅埋滴灌每次灌水量39 mm处理最高。在产量构成因素中,穗长、穗粗、穗粒数、千粒重与产量的相关性均达到极显著正相关水平。浅埋滴灌每次灌水量39 mm处理比当地传统漫灌每次灌水量80 mm处理增产6.03%,灌水量节约26.56%,经济效益增长6.78%。在试验地区,浅埋滴灌每次灌水量39 mm既增产又节水、节膜,是春玉米高产栽培中适宜的灌水量。  相似文献   

5.
《新农业》2020,(5)
正玉米无膜浅埋滴灌是根据玉米膜下滴灌技术改进的一项新型实用技术模式,即在玉米宽窄行种植且不覆地膜的前提下,利用改进后的浅埋滴灌播种机具,在窄行间将滴灌带浅埋于土壤2~4厘米处,从而实现水肥一体化的种植方式。1技术优势1.1节水、节肥相对于大水漫灌和低压管灌模式,无膜浅埋滴灌只是在窄行至宽行两侧20厘米部分湿润土  相似文献   

6.
不同微润灌溉处理对玉米生长和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膜下滴灌作对照,共设5个处理,研究了微润灌溉条件下不同埋设深度、间距和压力对玉米生长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微润灌溉的玉米单株干物质积累趋势异于膜下滴灌;玉米茎粗、株高和产量随耗水量的增加而增加;膜下滴灌(CK)的产量最高,与微润灌溉处理有极显著差异,分别比T1、T2、T3和T4高33.13%、34.48%、26.82%和63.94%;微润灌溉的水分利用效率较膜下滴灌高,各处理无极显著差异,最高的为T2处理,且与膜下滴灌有显著差异;微润灌溉有利于玉米籽粒发育,使籽粒饱满,百粒质量增加;在不同的微润灌溉处理下,微润管的埋设深度、间距和压力对玉米的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都有显著的影响,其中压力对玉米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影响最大,间距对耗水量的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7.
【目的】通过研究不同滴灌施肥模式对玉米产量、养分吸收、土壤氮素平衡、水分利用效率及经济效益的影响,以期为吉林省半干旱区滴灌玉米的生产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于2018—2019年在吉林省松原市民乐村进行田间试验,设置5个处理,即覆膜滴灌水肥一体化(DFM)、浅埋滴灌水肥一体化(DF)、浅埋滴尿素处理(DIU)、浅埋滴水处理(DI)和农民习惯施肥处理(FP),于玉米拔节期、大喇叭口期、吐丝期、灌浆期和成熟期采集植株样品,分为茎秆、叶片和籽粒三部分,测定干物质积累量及氮、磷、钾含量,分析玉米关键生育时期植株养分吸收利用特性。在玉米播种前和收获后采集0—100 cm土层土样分析土壤氮素平衡情况,采集玉米播种前和收获后0—200 cm土层土样测定土壤含水量,分析玉米水分利用效率。【结果】滴灌施肥处理(DFM、DF、DIU和DI)两年玉米的平均产量显著高于农民习惯施肥处理10.3%—20.6%,在干旱年份(2018年)的增产幅度(13.7%—27.9%)大于多雨年份(2019年)的增产幅度(7.2%—13.7%),还提高了成熟期玉米氮、磷、钾积累量,提高幅度分别为15.7%—31.7 %(P<0.05)、11.0%—35.6%(P<0.05)和5.2%—20.9%,尤其提高了吐丝后氮、磷、钾的吸收量,分别提高63.1%—95.2%(P<0.05)、11.6%—63.0%和40.0%—110.0%(P<0.05);水分利用效率显著提高了21.8%—33.9%,降低氮素表观损失量13.8%—92.0%。覆膜滴灌(DFM)与浅埋滴灌(DF)处理相比,在干旱年份显著提高了玉米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而在多雨年份差异不显著,覆膜滴灌显著降低了土壤氮素表观损失量74.2%,二者净收益无显著性差异,DFM处理的产投比显著低于DF处理。在浅埋滴灌条件下,DF处理与DIU处理间的玉米产量、氮素表观损失量和水分利用效率差异均不显著;DF处理成熟期的干物质积累量和磷钾积累量显著高于DIU处理;DF处理与DIU处理的净收益和产投比均无显著性差异;DI处理在干旱年份的玉米产量显著高于FP处理13.7%,在多雨年份并不显著,还显著提高了成熟期的氮磷积累量和吐丝后的氮钾积累量,DI处理的净收益与FP处理无显著性差异,但产投比显著低于FP处理。【结论】滴灌施肥模式在半干旱区可提高玉米产量、成熟期氮磷钾积累量和水分利用效率,降低土壤氮素表观损失量,在干旱年份效果显著。覆膜滴灌技术在干旱年份优势大于浅埋滴灌,但产投比显著低于浅埋滴灌技术。浅埋滴尿素模式的产量、水分利用效率、净收益和产投比与浅埋滴灌水肥一体模式相比均无显著性差异,成本较低的浅埋滴尿素模式简化了生产环节,还可达到一定的增产效果。综上所述,在本试验条件下,浅埋滴尿素模式是适宜吉林省半干旱区玉米生产的滴灌施肥技术。  相似文献   

8.
为了寻找适宜的水肥模式,通过大田试验,研究了大水漫灌+肥料撒施、喷灌+肥料撒施和滴灌水肥一体化对夏玉米叶片衰老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和对照相比,不同处理均能提高玉米穗位叶的SOD、POD、CAT活性和增加可溶性蛋白的含量,不同处理之间表现为:滴灌水肥一体化喷灌+肥料撒施大水漫灌+肥料撒施对照;降低MDA的含量不同处理之间表现为对照大水漫灌+肥料撒喷灌+肥料撒施滴灌水肥一体化。滴灌水肥一体化能够显著提高生育后期的玉米叶片叶绿素含量、SOD活性、POD活性和可溶性蛋白含量,显著降低玉米叶片的MDA含量;同时,滴灌水肥一体化产量最高,显著高于其他处理,较对照、大水漫灌+肥料撒施和喷灌+肥料撒施分别提高40.03%、18.34%和9.32%。  相似文献   

9.
<正>甘肃省玉米种植面积大,特别是制种玉米面积占全国的1/3左右,大田用种量占全国的60%以上。玉米在灌区农田采用的灌溉方式主要有大水漫灌、垄膜沟灌、膜下滴灌等多种模式,目前甘肃省鼓励推广的玉米灌溉方式是垄膜沟灌、膜下滴灌。下面主要将垄膜沟灌节水技术做一介绍。  相似文献   

10.
以不同春玉米品种为试验材料,研究氮素用量对春玉米籽粒脂肪及其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春玉米籽粒脂肪含量的变化趋势为"S"型曲线,不同品种不同氮素用量处理峰值出现的时期不同;吐丝后21d到成熟期,春玉米种胚脂肪含量均表现为高油115最高,且相同处理间,高油115与龙单13、东农250差异较大;成熟期春玉米籽粒脂肪含量均表现为N200>N100>N300>N0,品种间脂肪含量均表现为高油115>龙单13>东农250;单株籽粒产量均表现为N200>N100>N300>N0,籽粒脂肪产量均表现为N200处理最高,N0处理最低,各处理间均达极显著差异;春玉米籽粒脂肪含量与单株籽粒产量在成熟期的相关系数为0.3640,二者呈不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11.
为探讨了辽西北地区适宜的玉米灌溉方式,采用田间小区试验研究了3种不同灌溉方式,包括膜下滴灌(MI)、畦灌(QI)和沟灌(FI)对玉米的需水量、生长性状、产量及其构成、水分利用效率及经济效益等的影响,并以雨养种植(CK)作为对照。试验结果表明:无灌溉的雨养农业处理需水量最小,而在三种灌溉方式中,膜下滴灌处理玉米需水量最小;膜下滴灌处理有利于促进玉米营养生长,产量、水分利用效率及经济效益均为最高。因此,综合考虑,膜下滴灌是最适合在辽西北地区推广应用的灌溉方式。  相似文献   

12.
[目的]为了研究节水灌溉方式对玉米产量及构成的影响。[方法]2012年在武威荒漠生态与农业气象试验站设计了滴灌、喷灌、漫灌大田试验,并调查玉米整个生育期内的作物生长高度、叶面积指数、株子粒重等指标。[结果]滴灌条件下生物量高于喷灌和漫灌,拔节时差异最明显,滴灌比喷灌重48%、比漫灌重109%;滴灌叶面积指数最高,喷灌次之;在成熟期,滴灌、喷灌株高均较漫灌高22 cm;滴灌和喷灌百粒重分别重于漫灌11.88%、9.95%;滴灌、喷灌株子粒重分别重于漫灌24.8%、21.1%;滴灌理论产量大于喷灌22.59%,大于漫灌35.62%,喷灌大于漫灌10.63%;滴灌实际产量大于喷灌1.68%,大于漫灌6.52%,喷灌大于漫灌4.76%。[结论]3种灌溉技术条件下,滴灌效果最好,喷灌次之。  相似文献   

13.
以滴灌和大水漫灌2种不同灌溉方式下红花根际土和非根际土为研究对象,采用Biolog-ECO微平板检测法对土壤微生物群落功能多样性进行研究。结果显示,2种不同灌溉方式下红花根际土含水率以及全氮、全钾、全磷、有机质、碱解氮、速效钾、速效磷含量均高于非根际土壤,而电导率、pH值则低于非根际土,滴灌下红花根际土中大部分理化因子的含量大于大水漫灌;滴灌下的过氧化氢酶、碱性磷酸酶、纤维素酶活性显著高于大水漫灌;滴灌下平均颜色变化率(AWCD)、香农多样性指数(H)、丰富度指数均整体高于大水漫灌。说明滴灌有助于改善微生物的生存环境,提高土壤微生物群落功能多样性,进而增强应对外界环境影响的能力。  相似文献   

14.
半干旱地区膜下滴灌对土壤和玉米生长发育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实现玉米栽培节水高产高效,以先玉335为试验材料,采用膜下滴灌方式,设置不同灌水处理方案,研究膜下滴灌不同灌水处理对土壤物理性质及春玉米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1)0~20cm土层苗期时灌水量高的(W2)土壤含水量最高,CK土壤含水量最低,处理之间差异达到显著水平。20~40cm时不同处理苗期土壤含水量差异不显著,拔节期和抽雄期土壤含水量差异显著,说明灌溉对土壤含水量影响巨大。(2)拔节期和抽穗期不同处理间温度差异不显著,但覆膜处理的低灌水量W1和高灌水量W2处理5cm温度高于对照CK处理。10cm和15cm温度无明显差异。(3)拔节期和抽穗期时高灌水量W2株高高于其它处理,均是W2W1CK而灌浆期时无明显差异,可得出灌溉对玉米株高前期发育有影响,后期趋于相同,差异不明显。(4)产量在不同处理间差异达到显著水平,高灌水量W2的最高,低灌水量W1的次之,CK处理最低。而水分利用率则是低灌水量W1处理的最高,顺序为W1W2CK。  相似文献   

15.
不同灌溉方式下土壤中氮素分布和对棉花氮素吸收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研究滴灌和漫灌下不同施肥量对棉花氮素吸收的影响.滴灌和漫灌不同灌溉方式在不同施肥处理(N 240、360和480 kg/hm2)下0~100 cm土层土壤NO3--N分布及棉花氮素吸收.[方法]通过网室土柱模拟实验,研究滴灌和漫灌在不同施肥处理(N 240、360和480 kg/hm2)下,0~100 cm土层土壤NO3-N分布及棉花的氮素吸收.[结果]滴灌各施肥处理硝酸盐主要积聚在40~60 cm土层,漫灌各施肥处理主要积聚在60~80 cm土层.棉花氮肥利用率相对较低为16.47;~28.37;;不同施肥量下土壤0~100 cm土层硝态氮残留量较高为60;~81;,且N240和N480施肥处理漫灌残留量均高于滴灌;氮肥总回收率比较高,各处理均达到87;以上.[结论]滴灌、漫灌下作物氮素吸收量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16.
不同灌溉方式对宁夏枸杞果实主要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大水漫灌、不灌水和隔沟交替灌溉3种灌溉方式对宁夏枸杞进行灌水处理,对枸杞果实百粒鲜重,主要药效成分枸杞多糖、枸杞总糖、甜菜碱、β-胡萝卜素含量进行测定.结果表明,与大水漫灌相比,采用隔沟交替灌溉在灌水量减少的前提下,宁夏枸杞果实百粒鲜重与漫灌相比差异不显著;而不灌水条件下,果实百粒重明显降低,仅为漫灌条件下的51%.不同灌水条件下,枸杞果实主要有效成分方面有一定差异,表现为枸杞多糖以大水漫灌和隔沟交替灌溉条件下的枸杞果实为高,而不灌水条件下的含量最低,仅为3.98%;枸杞总糖的变化趋势与多糖相似,但隔沟交替灌溉条件下的枸杞总糖明显高于大水漫灌条件下的,说明适度的水分亏缺可以提高果实糖分的积累;甜菜碱含量以不灌水条件下的最高,其次为隔沟交替灌溉,含量最低的为大水漫灌;β-胡萝卜素含量的变化基本与枸杞多糖的变化趋势一致.总体来看,实行隔沟交替灌溉在节约水资源的同时,还可以提高枸杞果实的产量和品质,是一种经济高效的灌水方式.  相似文献   

17.
[目的]为节约水资源,提高灌溉水的利用效率以及预防灌溉引起的土壤盐碱化问题提供参考。[方法]采用滴灌、沟灌、漫灌3种灌溉方式对宁夏银北盐碱地区枸杞进行灌水处理,探索各处理土壤含水量、全盐、产量变化以及水分生产效率高低。[结果]枸杞萌芽前,漫灌0~100 cm平均土壤含水量最大,沟灌次之,滴灌略低;土壤pH沟灌>滴灌>漫灌;土壤全盐漫灌>滴灌>沟灌。随着枸杞的生长发育以及灌水的实施,秋果采摘后,滴灌0~100 cm平均土壤含水量最大,沟灌次之,漫灌最低;土壤pH仍表现为沟灌>滴灌>漫灌;滴灌表层0~20 cm出现盐分表聚现象,20 cm以下漫灌土壤全盐含量最大,滴灌次之,沟灌最低。沟灌产量最高,其次为滴灌,漫灌虽灌水量大,但水分利用率最低,枸杞产量最低。[结论]在盐碱地栽植枸杞实行沟灌、滴灌灌溉方式在节水控盐的同时,还可以提高枸杞产量,是经济、高效、可行的灌溉方式。  相似文献   

18.
旨在探究多砾石砂土膜下滴灌玉米的灌溉制度。以灌水定额为变量(30.0 mm、37.5 mm、45.0 mm、52.5 mm和60.0 mm),显著性分析和模糊综合评判为手段,进行膜下滴灌玉米的灌溉试验。结果表明:显著性分析结合生长指标的变化趋势分析表明,52.5 mm灌水定额适宜膜下滴灌玉米株高、叶面积指数、茎粗的生长;模糊综合评判确定52.5与60 mm灌水定额最有利。通过显著性分析发现灌水定额的增加对灌溉利用效率无显著影响;灌水定额由30增加至45 mm处理间的耗水量、水分利用效率与产量显著性差异(P< 0.05),但45至60 mm处理间无显著性差异。模糊综合评判后发现,52.5 mm的灌水处理对膜下滴灌玉米的生长指标、增产指标与节水指标均最优。以节约水资源的理念出发,综合考虑膜下滴灌玉米的生长指标、产量及其构成,认为拔节期后灌水定额52.5 mm,灌溉定额472.5 mm的灌溉制度最适宜多砾石砂土膜下滴灌玉米种植的推广。  相似文献   

19.
为寻找适宜的水肥模式,通过大田试验,研究大水漫灌+肥料撒施、喷灌+肥料撒施和滴灌水肥一体化处理对夏玉米田土壤酶活性、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生育进程的推进,不同处理下土壤酶活性均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土壤脲酶和土壤过氧化氢酶活性在散粉期达到最大值,而土壤碱性磷酸酶和土壤蔗糖酶活性在灌浆期达到最大值;各指标在不同处理之间表现为滴灌水肥一体化喷灌+肥料撒施大水漫灌+肥料撒施对照,滴灌水肥一体化处理能够显著提高生育后期的土壤酶活性。滴灌水肥一体化处理产量最高,显著高于其他处理,分别较对照、大水漫灌+肥料撒施、喷灌+肥料撒施处理提高40.03%、18.34%、9.32%。  相似文献   

20.
通过研究不同覆膜灌溉条件下土壤含水量的变化及对玉米生育性状、产量等的影响,筛选出最佳灌溉方式,为节水灌溉技术在本地区的全面推广提供数据支撑。试验结果显示:膜下滴灌的耕作方式可以促进玉米生长,延长玉米生育期,耕层土壤水分条件最好。膜下渗灌产量最高,达949.57 kg/亩,亩增产424.46 kg,增产率为80.83%,但和膜下滴灌的产量之间差异不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