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在板桥河小流域选择植被一土壤具有代表性的样地,对植被结构、生物量和枯落物层、土壤的物理、化学、微生物学性质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该流域的各种植被类型中,以灌丛草坡的面积最大(占39.5%),现有森林多为幼林,结构较差;(2)各种植被下土壤的有机质、全N、速效K含量都较丰富,但有效P含量较低;不同植被类型的土壤养分状况具有明显的差别,其中以竹林土壤的养分元素含量最高,灌丛草坡的最低;(3)森林植被的土壤物理性质明显优于灌丛草坡和灌木林;不同植被类型下的枯落物层最大持水量在5.89~29.45t/ha,以竹林的枯落物层贮水量最大;(4)土壤酶活性和C/N值表明,竹林土壤中有机质分解状况最好,而灌丛草坡的最差;(5)不同植被生物生长量大小为:竹林>针阔混交林>阔叶林>灌木林>针叶林>灌丛草坡,结合土壤理化、微生物性状来看,该流域的森林植被的土壤均具有较高的肥力水平,而灌丛草坡的土壤肥力状况相对较差。  相似文献   

2.
采用野外调查与室内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平顺县5种主要植被的土壤肥力状况进行了研究与等级划分,表明除仁用杏经济林外,植被对土壤的改良效果明显。与荒坡相比,0cm~10cm土层中,有机质与全N的含量平均提高1.809%,0.099%,其它养分与平均提高了86.62%~120.65%〉20cm的土层也有所改善,各植被类型之间的土壤肥力存在着显著差异,阳坡以野皂角,阴坡以虎榛子为好,从土壤养分等级划分来看  相似文献   

3.
不同森林类型土壤肥力状况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贵州天保工程效益监测网络设置在9个监测县和2个自然保护区的101个固定样地土壤分析结果,按常绿落叶阔叶林、常绿阔叶林、落叶阔叶林、针阔混交林、针叶林、针叶混交林、灌木林、竹林等8种不同森林植被类型在不同基岩发育的森林土壤中营养元素含量,对不同森林土壤的综合肥力进行分析评价。结果显示,不同森林植被类型的森林土壤的A层土中有机质、水解性氮、有效磷、速效钾等各项指标含量与森林植被类型呈正相关趋势且高于B层,B层土随不同基岩不同而有所变化,显示不同森林植被类型对土壤综合肥力的影响大于基岩;不同森林植被类型土壤的综合肥力大小顺序依次为:常绿落叶阔叶林>常绿阔叶林>针针混交林>落叶阔叶林>灌木林>针阔混交林>针叶林>竹类。  相似文献   

4.
围封对退化草地土壤肥力及植被特征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多伦县退化草地为研究对象,探讨围封措施对土壤化学性质及植被的影响.结果表明:随土层深度的增加,无论围封与否,各土壤养分指标均呈不同程度的下降;其中,围封地的有机质、pH值、全氮含量大于未围封地;而全磷、全钾含量则小于未围封地.同时,围封初期对植被盖度、高度、生物量的影响明显;但随着围封期的延长,植被盖度、草层高度、生物量的增加幅度开始下降.而围封对草地的植物种组成、种群密度和分布格局并未产生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5.
飞播治沙是一项快速而有效的治沙措施,是沙质荒漠化土地植被重建与恢复的重要途径。我国的飞播治沙无论是研究水平还是生产规模,都已走到世界的前列。毛乌素沙地是我国飞播治沙试验开始最早、成效最为显的沙区之一,然而,沙区飞播用种主要是能够适应流沙环境的物种,飞播后随着沙丘的固定及表层土壤的形成,沙层水分状况也随之变化。为此,探讨飞播后植被变化情况,  相似文献   

6.
海螺沟属贡嘎山自然保护区的核心区域,原始森林面积超过70 km2.1999年5月至9月及2006年7月,笔者对海螺沟进行了植物多样性调查.基于植被垂直带谱的样带和样方统计,结合相关文献资料,海螺沟有高等植物78科352属1432种(含种下单位),植被类型的垂直分异表现为不同空间的带状组合,植被类型较为丰富.  相似文献   

7.
1994.12-1995.1对龙陵县拟建中的小黑山、大雪山自然保护区进行了一次综合考察,其中的植被考察以线路调查为,样地调查为辅,该保护区的主要植被类型有(1)灌丛:多变石栎、杜鹃灌丛、地檀香灌丛;(2)常绿阔叶林:多变石栎、马缨花苔藓矮林,多变石栎林,木果石栎林,截头石栎、尖齿木荷林;(3)竹林:空心箭竹林;(4)落叶阔叶林:旱冬瓜林;(5)暖性针叶林;华山松林,秃杉林,云南松林,杉木林。  相似文献   

8.
景电灌区植被类型对风沙流结构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景电灌区植被类型以及不同植被类型对风沙流结构的影响进行了分析,为有效防止灌区风沙危害及不同植被类型的合理配置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
太行山主要植被类型根系分布及对土壤结构的影响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对太行山五种主要植被类型根系系分布及其改善土壤孔隙状况的效果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乔,灌,草70%以上的根系分布在0cm-20cm深的土层中,因而该土层土壤容重比荒坡降低15.04%-36.15%,且在土壤总孔隙度提高的基础上,土壤的毛管孔隙度占总孔隙度比例与荒坡相比平均提高4.50%-6.37%,  相似文献   

10.
以广西17个典型岩溶地貌县域的石漠化区域土壤为研究对象,采用野外取样调查和实验室检测分析方法,研究石漠化区域环境因子植被覆盖度、坡度、坡位对土壤肥力的影响。结果表明:土壤水解氮、速效磷和有机质随植被覆盖度增加而增加;坡度增加不利于有机质积累;坡位越低,土壤肥力各项指标越高。建议在坡度陡、坡位高的地方种植浅根性或攀爬类植物或农作物,增加植被覆盖度以提高土壤肥力,改善石漠化状况。  相似文献   

11.
该文旨在揭示重庆市山区小流域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的土壤肥力状况,为土壤培肥管理提供依据.以重庆市南川区山区小流域为例,选取3种不同的土地利用方式,共采集样品81个,结合主成分分析法与隶属度函数,分析山区小流域的土壤养分状况与肥力质量水平.结果表明,研究区土壤酸化严重,林地的有机质含量最高,旱地全氮、全磷和速效磷较为丰富,...  相似文献   

12.
调查分析5种不同前茬立地类型的桉树人工林生长及其土壤肥力情况,结果表明:相思前茬立地类型的4.5a生桉树人工林具有最高的保存率、平均胸径、平均树高和平均每公顷材积,分别为92.4%、13.5cm、18.4m、153.6 m3,相思前茬立地可能是较理想的桉树人工林造林立地类型.进行桉树人工林多代经营时,相思、桉树前茬都是可以选择的立地类型,但一定要加强造林后的抚育管理,才能获得较高的材积.  相似文献   

13.
不同林分土壤微生物、酶活性与土壤肥力的关系研究综述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土壤微生物和土壤酶活性是反映土壤肥力最为重要的生物学指标之一。文章综合论述了不同林分土壤微生物种群和数量的分布及其影响因素,并对土壤酶活性对土壤肥力的影响做了分析,显示土壤微生物、酶活性与土壤养分有显著的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4.
通过实测并分析哈尔滨主城区的道路绿地、高校附属绿地、苗圃生产绿地以及公园绿地的31个样点土壤p H值、有机质、速效氮、速效磷和速效钾肥力指标可知:哈尔滨市道路绿地、高校绿地土壤大多呈碱性,苗圃绿地、公园绿地土壤属于中性或偏酸性。高校附属绿地和苗圃生产绿地的有机质、速效氮、速效磷、速效钾的平均含量较丰富,而在街道绿地中含量相对较低。  相似文献   

15.
桉农间作系统土壤养分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林培群  余雪标 《热带林业》2007,35(3):31-32,27
主要对桉树大宽行条带方式种植的三年生桉农间作试验地土壤进行取样分析。对土壤养分研究表明:间作甘蔗、木薯和牧草在提高土壤有机质方面差异不大,但是在提高土壤全量N、P、K以及速效N、P、K上,间作甘蔗和牧草要优于间作木薯。其中,间作甘蔗和间作牧草全P和全N差异明显,而全K则和对照林地基本持平,速效N、P、K与对照林地相比,都有明显提高。间作木薯以提高全P为主,速效N和速效P也有一定幅度提高。  相似文献   

16.
从不同森林类型土壤肥力状况的角度,对梧州共青林场新造未成林地的土壤营养元素含量进行对比研究,探讨了林地采伐更新为红锥(Castanopsis hystrlz)林和荷木(Schima superba)林后其森林土壤肥力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随着红锥林和荷木林的生长发育,各林地养分状况明显降低。和对照林地相比,土壤pH值、...  相似文献   

17.
山核桃林土壤肥力的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通过浙皖两省6个县市13个乡镇27个典型高低产山核桃林产量与土壤肥力的相关调查研究,表明在黑色石灰土和山地黄壤上山核桃生长结果良好,产量高;在第四纪红土及幼年石灰土上,产量低。高产林分的土壤其主要理化指标为:微酸性至中性,质地由轻壤至轻粘,容重小于1.35,有机质大于1.5%,土层厚度在60cm以上。在土壤矿物元素方面,有效的磷、钾含量与产量关系密切,这与山核桃的果肉高磷、钾含量是一致的。  相似文献   

18.
对26年生楠木人工林和杉木人工林生物量及土壤肥力进行调查,以研究楠木人工林培肥土壤功能,结果表明:营造楠木人工林后林地土壤水稳性团聚体含量增加,团聚体的稳定性增强,容重降低,总孔隙度增加,林地土壤结构状况、孔隙、水分和养分状况均得到不同程度的改善,楠木人工林比杉木能更好地培肥土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