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 毫秒
1.
2.
保护性蛋氨酸对泌乳中期荷斯坦奶牛生产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择健康荷斯坦奶牛25头,分成五组,分别为对照组,试验1组(30克未保护蛋氨酸),试验2组(45克保护性蛋氨酸),试验3组(30克未保护蛋氨酸 50克L—赖氨酸),试验4组(45克保护性蛋氨酸 50克L—赖氨酸)。试验表明:产奶量试验4组极显著(P<0.01)高于对照组和试验1组,分别提高11.71%和9.75%;试验4组显著(P<0.05)高于试验3组提高6.80%;试验2组极显著(P<0.01)高于对照组提高10.66%,试验2组显著(P<0.05)高于试验1组提高8.68%。其他各组差异不显著(P>0.05)。乳脂率试验3组、试验4组显著(P<0.05)高于对照组,分别提高6.25%、6.55%;试验3组、试验4组显著(P<0。05)高于试验1组(P<0.05),分别提高5.60%、5.92%;其它各组差异不显著(P>0.05)。乳蛋白、体细胞数各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 相似文献
3.
稀土是镧系及钇、钪等17种元素的总称。稀土作为一种新型饲料添加剂,具有用量少、促生长效果明显、在畜产品中残留低、安全可靠。现应用于畜禽养殖的稀土添加剂有4种:硝酸稀土、盐酸稀土、维生素C-稀土和碳酸稀土。张建文(1991)报道,添加200毫克/千克和800毫克/千克硝酸稀土时,试验组较基础日粮组的产奶量分别提高9.23%和21.52%。1稀土添加剂可提高奶牛产奶量及乳脂率日粮中稀土添加量在12.5~20毫克/千克体重范围时,以20毫克/千克体重添加量的效果为佳,且随稀土添加量的增加,乳牛的产奶量有提高的趋势,这个结果与张建文(1991年)的报道结果… 相似文献
4.
针对奶牛日粮营养不平衡,导致产奶量低、乳脂率低,经济效益低的生产状况,本试验随机选择4胎、5胎、6胎泌乳期牛10头,分试验组与对照组,各试验牛按日产奶量饲喂不等量精料补充料、玉米秸与稻秸按2:1混合的粗饲料、尿素基础饲粮。试验组饲粮按产奶量分等添加微量元素添加剂,试验期试验组奶料比为3.25,对照组为2.9,试验组增加0.34kg(P<0.05)。试验期产奶量按4.0%标准乳计算,试验组日产奶量高于对照组4.31kg(P<0.05)。按每kg增重折合鲜奶8.0kg校正体重后标准乳计算,试验组日产奶量高于对组4.36kg(P<0.01)。乳脂、乳钙、乳蛋白质(2.29 乳脂率×0.33计算),试验组比对照组分别提高0.32%、0.10%、0.03%(P<0.05)。添加微量元素的试验组,头均日产标准奶24.12kg,对照组19.8kg(P<0.05),按kg鲜奶1.80元计算,头、日产奶分别收入43.42元、35.62元(P<0.05)。头均日耗饲料的实际价格试验组9.15元、对照组7.82元(P<0.01),试验组比对组多增收6.46元(P<0.05),经济效益显著。 相似文献
5.
探讨不同组合粗饲料对泌乳期奶牛产奶量、乳中主要成分变化。试验结果表明,在相同的饲养管理条件下,体重在410kg-420kg之间泌乳期奶牛,日产4.0%乳脂率标准乳试验3组饲喂5:1的玉米秸青贮和稻草粗饲料好于饲喂3:1的玉米秸秆和稻草粗饲料试验2组,试验3、2组明显的好于饲喂1:1的玉米秸和稻草试验1组。乳脂率、乳蛋白质、乳钙,饲喂3:1的玉米秸和稻草粗饲料与5:1的玉米秸青贮和稻草粗饲料高于饲喂1:1的玉米秸和稻草粗饲料。三种组合粗饲料,试验期日产奶分别达到20.21kg、24.76kg、25.54kg,日产奶分别收入35.37元、43.33元、44.68元,比试验前预试期平均日产奶量19.37kg,产奶收入34.87元比试验1、2、3组每天分别增收0.43元、8.84元、9.93元.相应提高1.56%、31.99%、35.94%。经济效益十分显著。 相似文献
6.
7.
小肽营养素对奶牛泌乳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31,自引:0,他引:31
试验选择泌乳期中国荷斯坦奶牛32头,随机分为4组,A组(对照组)为基础精料日粮组;B、C、D组分别为基础精料日粮 0.1%、0.3%、0.5%小肽营养素。正试期28d。结果表明,添加0.1%、0.3%、0.5%小肽营养素后,奶牛头日平均产奶量分别提高1.67kg(6.38%)(P<0.05)、1.75kg(6.69%)(P<0.05)和1.64kg(6.27%)(P<0.05)。添加小肽营养素后,乳蛋白和乳脂率均有所提高,其趋势随小肽营养素添加量的增加而提高。添加0.1%、0.3%、0.5%小肽营养素后,奶牛头日净增效益3.52元、3.40元、2.86元。综合生产性能和经济效益,以添加0.1%-0.3%小肽营养素为适宜。 相似文献
8.
9.
10.
11.
饲喂复合益生菌对泌乳中期奶牛产奶量及乳成分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旨在研究不同剂量的复合益生菌制剂对泌乳中期奶牛产奶量及乳成分的影响。试验选用18头体重、胎次、产奶量均相近的中国荷斯坦奶牛,采用完全随机设计,分为3个处理组,即(对照组)、0.6×1011 cfu/d(试验1组)与1.2×1011 cfu/d(试验2组),试验期70 d(预试期10 d,正试期60 d)。结果表明:试验1组、2组与对照组相比产奶量分别提高3.11%、4.80%,4%乳脂校正乳提高5.14%、8.07%,能量校正乳提高4.74%、8.76%,差异均显著(P<0.05);试验2组较对照组乳脂率和乳蛋白率分别提高5.56%、5.86%,并显著提高乳脂、乳蛋白、非脂乳固体物的产量(P<0.05)。两试验组牛奶中的乳糖率及乳糖产量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P>0.05)。这表明,日粮中饲喂复合益生菌可以显著提高奶牛生产性能,从而提高饲料利用效率。 相似文献
12.
13.
大豆异黄酮对奶牛产奶量和乳脂率及饲料转化率的影响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4
为研究大豆异黄酮对奶牛日产奶量、乳脂率及饲料转化率的影响 ,选用 2 4头年产奶量在 6 0 0 0~ 70 0 0kg的中国荷斯坦奶牛随机分成 3组 (n =8) ,试验组在日粮中分别添加 6 0mg/kg (Da1)和 72mg/kg (Da2 )的大豆异黄酮 ,每天测定产奶量和乳脂率 ,并计算饲料的转化率 ,试验期为 2 0d。结果表明 :与对照组相比较 ,试验组平均日奶产量分别提高了 11.8% (Da1,P <0 .0 1)和 3.4 % (Da2 ,P <0 .0 5 ) ,饲料转化率显著提高 ;而乳脂率 3组间没有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14.
大豆异黄酮对奶牛乳腺上皮细胞泌乳性能及抗氧化能力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体外细胞培养的方法研究大豆异黄酮对奶牛乳腺上皮细胞泌乳性能及抗氧化能力的影响。试验分为空白对照组与不同浓度大豆异黄酮组(1mg/L、10mg/L、100mg/L、1,000mg/L、5,000mg/L),培养72h后,检测奶牛乳腺上皮细胞分泌β-酪蛋白、乳糖、甘油三酯的含量以及细胞中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和丙二醛(MDA)、一氧化氮(NO)含量。结果表明,与空白对照组比较,添加10mg/L、100mg/L、1,000mg/L大豆异黄酮组奶牛乳腺上皮细胞分泌β-酪蛋白、乳糖和甘油三酯的能力显著提高(P<0.05);添加10mg/L、100mg/L、1,000mg/L、5,000mg/L大豆异黄酮组细胞SOD、GSH-Px和CAT活性均显著提高(P<0.05),MDA、NO含量显著降低(P<0.05)。因此,添加10mg/L、100mg/L、1,000mg/L大豆异黄酮既能显著提高奶牛乳腺上皮细胞的泌乳性能,又能显著增强其抗氧化能力,且具有一定的剂量依赖性。 相似文献
15.
大豆异黄酮对奶牛泌乳后期泌乳性能、免疫功能和乳腺肥大细胞白介素-4水平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试验旨在研究大豆异黄酮对泌乳后期中国荷斯坦奶牛泌乳性能、免疫功能和乳腺肥大细胞白介素-4水平的影响.选择12头泌乳后期的荷斯坦奶牛随机分为4组,每组3个重复.对照组和A、B、C组分别添加不同水平的大豆异黄酮(0、10、20、30 mg/kg).分离采自奶牛乳腺的肥大细胞,并分别与0、0.25、0.50、0.75 mg/mL的大豆异黄酮共育.结果表明:1)大豆异黄酮可显著减缓泌乳后期奶牛产奶量下降趋势(P<0.05),其中A、B和C组奶牛的产奶量比对照组提高7.29%、12.66%和10.13%;2)B和C组乳蛋白质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3)大豆异黄酮可提高血清和乳中生长激素(GH)和催乳素(PRL)的含量,B和C组效果显著(P<0.05),显著降低生长抑素(SS)含量(P<0.05);4)大豆异黄酮可显著提高血清(P<0.05)、乳(P<0.01)和乳腺组织(C组,P<0.05)中白介素-4(IL-4)的水平;5)0.25 mg/mL大豆异黄酮能够极显著增加奶牛乳腺肥大细胞的IL-4表达量(P<0.01).由此可知,大豆异黄酮能够通过对乳腺免疫指标表达量的调控,提高奶牛泌乳性能,增强奶牛的免疫功能,可促进乳腺肥大细胞IL-4的分泌. 相似文献
16.
复合半胱胺盐酸盐对泌乳中期奶牛产奶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试验用动物为 98头多胎黑白花奶牛。试验开始时的平均泌乳天数为 1 3 5 d,日平均产奶量 3 5 kg。根据奶产量( M)将 98头奶牛分成 4个组 ,各产量组随机划分复合半胱胺盐酸盐处理 ( CSC,n=49)与对照 ( n=47) ,试验期计 1 3周。 4种剂量复合半胱胺盐酸盐 ( 2 0 0 0 U / d处理 1周 ,3 0 0 0 U/ d处理 4周 ,40 0 0 U/ d处理 5周 ,60 0 0 U/ d处理 3周 )对不同生产水平奶牛生产性能的影响如下 :第 1组 ( M<3 0 kg/ d)试验期内 ( 1 3周 )平均日产奶量增加 1 2 .1 % ( P<0 .0 1 ) ,4种剂量的效果分别为 1 1 % ( P=0 .1 3 )、1 8.6% ( P<0 .0 5 )、1 9.4% ( P=0 .1 3 )和 1 1 .7% ( P<0 .0 5 ) ;其它 3个组奶未见显著变化。第4组 ( M>40 kg/ d)乳脂率 ( % )提高 1 6.1 % ( P<0 .0 1 ) ,乳蛋白含量 ( % )提高 7.9% ( P<0 .0 5 ) ;第 2组 ( 3 0 3 5 kg/d)乳脂率 ( % )和乳蛋白含量 ( % )也显著提高 ( P<0 .0 5 ) ;4个产量组的平均乳蛋白含量 ( % )显著提高 ( P<0 .0 5 )。并且 ,第1和第 4组的乳蛋白合成及 FCM( fat corrected milk)产量趋于增加 ( 0 .0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