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3.
4.
6.
利用水提法提取甘蔗叶片中的糖类,采用Xbridge NH2色谱柱,流动相为乙腈 ∶ 水(70 ∶ 30,V/V)加0.1% NH4OH,流速1.0 mL/min,柱温25.0 ℃,建立了一种高效、快速的测定甘蔗叶片中蔗糖含量的高效液相色谱——蒸发光散射检测法(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 with Evaporative Light Scattering Detector, HPLC-ELSD)。在该方法中,ELSD检测器漂移管温度为 85.0 ℃, 氮气流速为2.0 L/min,增益为2。在以上条件下,蔗糖标准品能与糖类标准品中的其它糖类明显分开,甘蔗叶片中蔗糖也能与其它糖类明显分开,分离效果均良好。蔗糖浓度为0.2~0.9 mg/mL时,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2=0.994 4)。本方法精密度达到2.0%,表明仪器的精密度良好;蔗糖回收率为99.7%,说明本方法的回收率良好;通过间隔一定时间多次试验,测定蔗糖在提取液中的稳定性,结果表明多次试验误差为0.9%,表明此样品抽提法获得的样品较为稳定。 相似文献
7.
8.
9.
10.
在广西干旱条件下对两个甘蔗品种的宿根蔗,于生长后期分别进行灌溉和不灌溉(对照)处理。结果表明灌溉处理的甘蔗蔗糖分明显高于对照。对甘蔗叶片的生理生化分析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灌溉处理的过氧化物酶、NADP-苹果酸酶、ATP酶、酸性转化酶活性及水生蛋白质和蔗糖含量均有所提高,还原糖含量降低。对干旱相对较敏感的桂糖11号,叶片的呼吸强度和叶绿素含量也以灌溉处理的较高。 相似文献
11.
12.
13.
14.
15.
16.
18.
19.
为了探明宿根黄化对甘蔗主要农艺性状及内源激素变化的影响,对发生宿根黄化后甘蔗体内激素水平高低、叶绿素指数变化,以及分蘖、株高等主要农艺性状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黄化株经过了近40 d的生长,叶绿素指数达到40,与正常株刚出苗时的叶绿素指数相当,经过62 d基本完成复绿。正常株的株高、叶片数、节数和分蘖数的增量分别是黄化株的1285%、371%、860%和1650%。在5个观察期,正常株和黄化株的株高、叶片数、节数和分蘖数都有极显著差异;黄化株赤霉素含量比正常株低21.2%,生长素和细胞分裂素含量分别比正常株高17.3%和12.9%,与正常株差异显著;黄化株的玉米素、脱落酸和乙烯含量分别比正常株提高54.5%、195.5%和47.4%,与正常株差异极显著。本研究初步探索了宿根黄化对甘蔗主要农艺性状及内源激素的影响,为甘蔗宿根黄化病的有效防控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