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采用固定病毒稀释血清法,测定了不同日龄幼犬犬瘟热病毒(CDV)母源中和抗体效价。2、9、16和23 d幼犬平均抗体效价为1∶12、1∶24、1∶40和1∶22。幼犬23日龄时,分别接种CDV疫苗株、麻疹病毒(MV)疫苗株和正常Vero细胞培养物。结果发现,CDV疫苗株接种犬母源抗体于接种后14 d时仅为1∶6,而接种MV疫苗株和Vero细胞冻融物组CDV母源抗体未发生显著降低,接近1∶20的保护水平。本试验结果表明,当幼犬母源抗体效价为1∶20左右时,母源抗体可被CDV疫苗封闭,而MV疫苗株不受CDV母源抗体干扰。本文为临床应用MV疫苗接种幼犬,获得对CD交叉保护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
<正>犬瘟热是由犬瘟热病毒引起的主要危害幼犬的传染性极强的传染病,由于发病率高,死亡率高,给养犬者带来严重损失。目前,大多使用疫苗来预防犬瘟热,但是,在实际的免疫过程中即使接种了疫苗,也不能保证接种的犬只能够100%不感染该病。本文主要对犬瘟热免疫失败的原因进行探讨,以便临床上采取针对性的措施,保证免疫预防的实际效果。1免疫失败原因1.1母源抗体干扰新生仔幼犬犬群中,母源抗体水平参差不齐,母源抗体水平  相似文献   

3.
为研究白细胞介素 2(IL-2)对犬细小病毒疫苗免疫效果的影响,选择40只幼犬,随机分成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按0.5 ml/头份加入犬用IL-2与犬细小病毒疫苗一起皮下注射,对照组单独使用犬细小病毒疫苗,注射后分别在接种前、接种后7 d和14 d使用金标试纸条检测其抗体效价,并进行组间抗体效价差异的t检验。试验结果表明,接种疫苗前试验组与对照组犬细小病毒平均抗体效价之间差异不显著;接种疫苗后7 d,试验组与对照组犬细小病毒平均抗体效价差异极显著(P<0.01);接种疫苗后14 d,试验组与对照组犬细小病毒平均抗体效价差异极显著(P<0.01)。试验表明:IL 2可明显提高幼犬对犬细小病毒疫苗的抗体应答能力,是一种良好的犬细小病毒疫苗候选佐剂。  相似文献   

4.
白细胞介素-2对犬细小病毒疫苗免疫效果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为研究白细胞介素-2(IL-2)对犬细小病毒疫苗免疫效果的影响,选择40只幼犬,随机分成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按0.5 ml/头份加入犬用IL-2与犬细小病毒疫苗一起皮下注射,对照组单独使用犬细小病毒疫苗,注射后分别在接种前、接种后7 d和14 d使用金标试纸条检测其抗体效价,并进行组间抗体效价差异的t检验。试验结果表明,接种疫苗前试验组与对照组犬细小病毒平均抗体效价之间差异不显著;接种疫苗后7 d,试验组与对照组犬细小病毒平均抗体效价差异极显著(P<0.01);接种疫苗后14 d,试验组与对照组犬细小病毒平均抗体效价差异极显著(P<0.01)。试验表明:IL-2可明显提高幼犬对犬细小病毒疫苗的抗体应答能力,是一种良好的犬细小病毒疫苗候选佐剂。  相似文献   

5.
1抗体被中和 雏鸡体内母源抗体或上次接种疫苗后残余抗体未下降到适当水平而过早进行接种或补种,疫苗被抗体中和。  相似文献   

6.
试验通过选择12只健康幼犬,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6只。试验当天进行免疫接种,试验组每只皮下注射1头份犬瘟热-犬细小二联苗,同时口服PHA复合物0.1mg/kg,对照组每只皮下注射1头份二联苗。各组在接种前及接种后7、14d,分别采血用CDV-Ab金标试纸条测定其抗体滴度,计算阳转率并进行T检验:接种后7d,对照组阳转率为33.3%,试验组阳转率为66.7%,试验组与对照组相比,阳转率提高约2倍;接种后14d,对照组抗体滴度平均水平为1:22.5,试验组抗体滴度的平均水平为1:45。对照组阳转率为66.7%,试验组阳转率为83.3%,试验组比对照组相提高了16.6%。T检验结果显示,试验组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极显著(P<0.01)。试验组抗体离散度缩小,在1:64~1:128之间波动。试验表明:PHA复合物可明显提高幼犬对犬瘟热疫苗的抗体应答能力,是一种良好的犬瘟热疫苗免疫增效剂。  相似文献   

7.
选用从犬科动物貉中分得的貉细小病毒CR86106株为种毒,用猫肾传代细胞F81系培养增殖,制成犬细小病毒性肠炎弱毒疫苗(M-CPV)。该苗对猪红细胞的HA效价平均156,对F81细胞系的TCID_(50)平均为4.02。对离乳幼犬的最低免疫剂量为5×10~(3·8)TCID_(50)。苗注后2周即可获得免疫,血清HI抗体达32即可抵抗CPV强毒感染。疫苗的免疫期为1年。于-15℃以下冰盒保存,疫苗的有效期为9个月。CR80106株遗传性稳定,经CPV易感幼犬和F81细胞系连续传5代和22代,对犬的安全性和免疫原性不变。病毒蛋白经SDS—PAGE和HPLC分析,均未发现与原始毒株有不同。M-CPV对母源抗体干扰有较强的抵抗力,母源抗体达32的幼犬,100%可对该亩产生免疫应答。HI抗体<2的CPV易感幼犬接种该苗后除粪便轻度阳转外,无其他异常,同居CPV易感幼犬也不会感染发病。两次免疫后作同居感染攻毒,可获得完全保护,不会由粪便排出强毒。于产前20d给怀孕母犬接种,也未见有流产、早产、死胎和弱胎现象发生,所产仔犬全部生长发育正常。全国16个军、警犬场队用本疫苗累计免疫各类犬3320只,全部安全,没有一只因注苗而发病,经1~2年临床观察,3296头获得保护,保护率为99.28%。  相似文献   

8.
1.1免疫接种程序有误 疫苗接种时机不对,疫苗接种晚,畜禽不能在疫病易发日龄或流行季节前产生免疫力,接种过早则大量疫苗被母源抗体或上次接种产生的抗体消灭。同时接种多种疫苗或接种间隔时间短,疫苗之间相互干扰。有些疫苗间的干扰作用比较明显,如鸡ND疫苗与IB疫苗、ND疫苗与IBD疫苗、猪瘟疫苗与猪蓝耳病疫苗等。有些疫病有死苗、活苗或其他新型疫苗,每类疫苗可能又有不同的血清型或毒株。  相似文献   

9.
1抗体被中和雏鸡体内的母源抗体或鸡只上次接种后的残余抗体未下降到适应水平,而过早接种或补种,疫苗被抗体中和,造成免疫失败。建议有条件时,最好在免疫前进行免疫监测,根据监测结果制定免疫程序。在现实生产中,有许多养殖场都套用同样免疫程序,是  相似文献   

10.
<正>1抗体被中和雏鸡体内母源抗体或上次接种疫苗后残余抗体未下降到适当水平而过早进行接种或补种,疫苗被抗体中和。2免疫抑制性疾病近年来,鸡场免疫抑制性疾病呈上升趋势。一方面,使某些疫苗接种后出现典型感染和发病,使某些原有的旧病再次出现;另一方面,有些病原毒力增  相似文献   

11.
有时鸡群接种疫苗后收不到预期的免疫效果,造成免疫失败。现将免疫失败的原因归纳成以下13条:1雏鸡体内的母源抗体或鸡只上次接种后的残余抗体未下降到适当水平而过早接种或补种,疫苗被抗体中和;前次接种后未及时加强免疫,鸡体的免疫力已不足以抵御疾病的侵袭。  相似文献   

12.
<正>在孵化场进行1日龄免疫,易于操作、省时省力,目前正在逐步被养殖企业接受。传统免疫学理论认为母源抗体会干扰疫苗毒株在雏鸡体内的繁殖,因此1日龄接种仅能起到诱导低水平母源抗体雏鸡产生保护性抗体。但是根据笔者初步研究发现新城疫弱毒疫苗毒株在母源抗体水平较高的雏鸡体内仍然可以在气管等局部组织繁殖;在生产实际中,1日龄接种疫苗的鸡苗也越来越受到广大养殖户的欢迎。本文探  相似文献   

13.
随着我国畜牧养殖业的不断发展,畜禽饲养量逐年增加,只有按照免疫程序给畜禽接种相关的疫苗,减少重大疫病的发生率,才能确保养殖效益最大化,但前提是疫苗接种必须成功。而生产中免疫失败事件时有发生,本文主要分析了疫苗免疫接种失败的原因,并提出了相应的优化措施,供参考。1免疫失败的原因1.1母源抗体临床生产中各种疫苗都在被广泛的推广使用,造成雌性畜禽体内的母源抗体水平相应的提高,如果给畜禽接种疫苗的时间过早,进入体内的疫苗毒会被母源抗体中和,以至于不能产生足够的免疫力。  相似文献   

14.
1母猪的饲养管理新生仔猪没有先天的免疫能力,不能主动抵抗病原微生物的侵袭,全靠母乳中获得的母源抗体来维持抗病作用。此期间若母猪未接种某种疫苗,母乳中就缺乏相应的抗体。  相似文献   

15.
1接种时间不当雏鸡身上有母源抗体,一般在1~2周内不易感染鸡新城疫。如接种过早,反而和母源抗体中和;接种过迟,因体内抗体消失,易被毒力强的野毒侵染发病。所以,一般接种时间应在孵出后7~10d。2疫苗质量问题  相似文献   

16.
犬瘟热的预防与治疗之我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犬瘟热(Caninedistemper·CD)是一种急性、热性、传染性极强的病毒病。由于此病的高发病率、高致死率以及2~3年一次的大流行,严重危害犬只特别是幼犬的健康,甚至危及生命。众所周知,预防CD的最重要手段是接种疫苗,但由于种种原因,一些犬不能得到及时接种,许多已接种了疫苗的犬也出现免疫失败,从而引起CD的发生。现将笔者从事临床的一点体会和思考整理如下。1 CD的预防接种预防接种的效果与许多因素有关,概括为以下三点:犬的状况;疫苗种类和质量;母源抗体的多少。1.1 有母源抗体时的免疫如果已…  相似文献   

17.
1鸡传染性囊病发生原因 1.1母源抗体的影响 有些孵化场的种蛋来自各地,孵出的雏鸡母源抗体参差不齐,给适时接种疫苗带来了困难.过早或过迟接种,都易导致鸡发病.种鸡场为防止后备种鸡发生该病,故在育雏期间使用疫苗进行免疫预防,而很少在产蛋初期免疫接种,所以大多数种鸡的抗体水平都很低.  相似文献   

18.
新野县近年来,养鸡业势头强劲,中小型养鸡场如雨后春笋,蓬勃发展。随着饲养业的迅速增加,如何做好鸡群免疫工作已迫在眉睫,大部分养殖户也能认识到防疫工作的重要性,但由于方方面面的原因,免疫效果不确切劳而无功,经济效益明显下滑。笔者根据多年实践经验,就鸡场免疫失败的原因提出一些粗浅的看法,供广大养殖同行参考。1免疫失败原因1.1雏鸡母源抗体的干扰近年来由于种禽各种疫苗的广泛使用,使雏鸡的母源抗体水平显著提高,若在母源抗体水平较高时接种疫苗,此时疫苗抗原被母源抗体中和,使其不能在体内增殖导致免疫失败,并且也降低了母源抗体…  相似文献   

19.
<正>(一)制定免疫程序方面1.考虑禽群的免疫状况,母源抗体和残留抗体均能抑制疫苗毒株在群禽内的复制,从而影响免疫。2.科学安排好不同疫苗之间的接种时间,几种疫苗同时或先后接种,疫苗之间都可能会产生干扰作用,影响免疫效果。如接种传染性支气管炎疫苗前后14天,不能接种其他疫苗;接种鸡传染性喉气管炎疫苗后1周内不宜接种新城疫疫苗,以防止新城疫疫苗干扰传染性喉气管炎疫苗。  相似文献   

20.
前言传染性支气管炎(IB)在肉鸡中造成的损失表现为降低饲料报酬、淘汰、以及在合阱感染其它传染性病原物时引起致死性的呼吸道反应等。为了保护肉鸡不发生IB,常在2周龄时经饮水或滴眼接种疫苗。此时,因为母源抗体已经降至不足以干扰疫苗病毒感染的水平,故接种是可以获得满意的免疫效果的。 Davelaar等曾研究了母源抗体在疫苗接种时的作用。他们发现:对有高滴度母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