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12 毫秒
1.
为了解释当前地方政府违法占用耕地的原因,以及应该如何减少这种行为以确保我国粮食安全,构建了地方政府是否违法占用耕地行为的单人博弈模型进行分析,得出的结论是:地方政府从违法占用耕地中获得的收益远远大于违法行为的成本及所受到的处罚,"违法"是地方政府为了实现自身利益最大化的最优选择,这也是其违法占用耕地的主要原因。要想减少地方政府违法占用耕地行为,应该减少地方政府违法占用耕地的收益及增加其违法占用耕地的成本。  相似文献   

2.
我国耕地缺乏有效保护的最主要原因是现行法律法规缺乏农地发展权的规定,分析了设立农地发展权的必要性。其立法应明确规定农地发展权,完善农地征收制度,以限制农民个人、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地方政府及其工作人员及土地经营者非法占用滥用耕地行为,从而达到有效保护耕地的目的。  相似文献   

3.
农地流转失约的主要原因有工商资本的逐利心切、地方政府的行为失范、缺乏有效制度的供给等。农地流转失约将会造成我国的社会诚信体系破坏、农民的土地利益受损、粮食安全受到影响、农地"三权分置"的改革进程受阻等。在四川省邛崃市的经验基础之上设计我国防控农地流转失约风险的对策,这些对策应当包括成立农民土地流转合作社、引导工商资本理性投资、构建农地流转保险机制、完善农地流转法律制度、进行农业供给侧改革等。  相似文献   

4.
从博弈论和行为学的视角,地方政府联结了农地变迁两种推动力和在三方参与者中的特殊中枢地位,同时参与了农地产权变迁中地方政府与中央政府、地方政府与区域内农民两种类型的博弈。在我国农地产权变迁出现原地不动和部分产权制度创新难以获得深化的背景下,笔者将地方政府行为纳入农地产权制度变迁研究的视野。选取山东平度"两田制"为实证研究对象,从地方政府的行动地位、地方政府行为主体及其行为、行为政府行为目标、地方政府行为手段和地方政府行为结果等5个方面对地方政府在农地产权变迁中的行为加以系统分析。最后,为了有效促进农地产权制度变迁,建议充分认识地方政府在农地产权制度变迁中的比较优势和重要作用;建立地方政府农地产权制度变迁的激励约束机制;加强地方政府农地产权制度创新实践。  相似文献   

5.
通过农地非农化过程中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行为目标的分析和利益驱动博弈分析,阐述了地方政府与中央政府在农地非农化过程中的矛盾,论证了中央政府要想控制农地非农化的最优规模,就必须要加强对地方政府的管制力度和加大其违法的处罚成本,得出了当前地方政府在农地非农化过程中违规的原因以及政策改革和制度应协调一致的结论。  相似文献   

6.
<正>近年来,一些地方的工商企业和个人借建农业大棚之名,占用耕地甚至永久基本农田,违法违规建设"私家庄园"等非农设施,严重冲击了耕地红线。为切实加强耕地保护,坚决遏制农地非农化现象,2018年9月14日,农业农村部和自然资源部联合印发了《关于开展"大棚房"问题专项清理整治行动坚决遏制农地非农化的方案》(农农发[2018]3号),要求从2018年  相似文献   

7.
耕地总量动态平衡下的耕地保护区域补偿机制研究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耕地保护问题随着社会变迁而发展,耕地异地代保就是这一过程中的产物.在耕地后备资源越来越匮乏的省区,"吃饭"与"建设"的矛盾越来越尖锐.如何既保证国家粮食安全和生态安全,又保证区域间公平高效地发展是当前地方政府耕地保护的一个难点.本文从农地发展权的视角,以农地发展权为国家粮食安全和生态安全的载体,构建耕地总量动态平衡下的区域耕地保护补偿机制,试图以农地发展权的产权手段来解决"异地指标调剂"的跨区域耕地保护问题,为中国耕地保护制度改革提供了一个思路.  相似文献   

8.
采用权的最小平方法,从激励约束功能、资源配置功能、交易功能方面构建评价指标体系对重庆市璧山县大路镇农地产权制度绩效进行定量评价.结果表明,该镇农地产权制度绩效的综合评价系数为0.663 9,处于中度效率水平.对大路镇农地产权制度绩效贡献大小依次为激励约束功能>资源配置功能>交易功能.农地产权改革应着重发挥对农地产权制度的激励约束功能,提高耕地垦殖率,遏制耕地撂荒,提高农业投入,严格控制违法"农转非".  相似文献   

9.
农地流转是实现农业资源优化配置,提高农业劳动生产效率,加速农业现代化发展的必由之路。但是,农地流转中"去粮化"行为对国家粮食安全造成严重影响。本文通过对国内农地流转政策演变、基本态势以及流转中出现的"去粮化"行为动因分析发现:农地流转中"去粮化"行为对我国粮食产量、耕地质量以及农民种粮积极性影响较大。为规避农地流转中"去粮化"行为发生、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建设,建议农地优先流转给种粮大户和粮食加工企业、建立农地流转费用指导标准、规避农地流转政府强制行为、加强对农地使用用途监管和完善流转农地种粮低收益补贴等。  相似文献   

10.
农村耕地非农化过程中农民利益保护机制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建设用地总量增长迅速,违法违规用地、滥占耕地现象屡禁不止,而被征地农民获得的补偿金额偏低,难以维持失地农民的正常生活。文章从土地产权制度出发,通过对农村耕地非农化现状展开分析,明确指出农地产权不明晰是导致失地农民利益受到侵害的重要原因,从而积极探索如何能够有效地保护农民的利益于农村耕地非农化过程中。  相似文献   

11.
在农村土地流转中,农地非农化(即农村土地集体产权向国有产权的单向度转移)涉及的利益主体最为复杂。由于农民集体行动的困境,使得农地非农化中的增值收益绝大部分被地方政府与开发商所攫取。本研究从"诺思悖论"出发,分析农地非农化中的政府行为,并提出尽快实施由中央政府行使农地发展权的建议。  相似文献   

12.
如何解决耕地撂荒问题:经营规模与支持政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耕地撂荒现象在我国各省皆有分布,部分地区近年来呈现出"愈演愈烈"的趋势。从农户土地利用的决策逻辑出发,基于"工-农"收益持平的分析视角计算自己耕种和转入农地2种情况下的必要经营规模。只有保证从事农业生产能够达到与进城务工者基本相当的收益,才能使农民不种地的想法得以阻断。为了让农民以更小的经营规模就能达到"工-农"持平收益的要求,提供农地流转补贴、调整种植结构都是可以考虑的支持政策。农地流转是破除耕地撂荒困局的必由之路,不仅要农地流转,还要达到农地集中具备一定的规模。政府应鼓励支持种粮大户、家庭农场和种粮合作社等多种形式的规模经营主体,积极培育土地流转的中介组织,并调整支农惠农政策以进一步提升农民的土地收益。  相似文献   

13.
立足于当前我国农地流转的背景,在梳理耕地多功能价值发展的基础上,从粮食生产、社会保障、生态安全及区域贡献四个方面阐释农地流转对耕地价值发挥的助推作用,针对农地流转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我国农地流转存在农民流转意识不强、流转中介机构缺乏、流转行为不规范、"非粮化"经营现象严重等问题。据此,提出促进农地流转要坚持以维护农民权益为前提、以保障粮食安全为底线、以保护生态环境为重点和以推动建设发展为目标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农地非农化的经济机制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构建农地非农化理论模型,从农地非农化过程中的直接参与者农民、地方政府以及土地需求者来分析农地非农化的经济机制,结果发现,农民将农地非农化的意愿由农产品价格和农业生产技术决定,诱致地方政府将农地非农化的因素包括土地出让金和土地补偿费等,驱动土地需求者农地非农化的因素有房屋销售价格和企业生产技术。因此,为防止农地过度非农化,应调整现有土地补偿方式及农地非农化后的土地收益分配机制,明晰土地产权,提高农产品价格。  相似文献   

15.
台湾土地改革及对农民就业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台湾曾经进行三次土地改革。土地政策目标依次为:实现"耕者有其田"、扩大农地经营规模、促成"农地释出"。土地管制从保护农用耕地转变为放宽农地买卖与所有权流转,这标志着土地管理制度与政策的根本性变化。三次土地改革对农民就业产生了较大的影响,致使台湾农村出现了农民隐性失业、农业劳动力大量外流谋求非农就业以及农民从事兼业化就业等现象。  相似文献   

16.
利用农地整理区农户问卷调查数据,从整体意愿、个体特征、家庭特征和认知水平等方面分析农民参与评价农地整理项目的意愿,并对农民参与评价的意愿影响因素进行计量分析。结果表明:受访农民参与评价的意愿较高,超过八成;不同个体特征、家庭特征和认知水平的受访农民参与评价意愿存在差别;农业劳动力数量、农民对农地整理项目评价的认知程度、政府对农民的规划设计意见的重视程度和政府对项目政策宣传的重视程度等4个变量显著影响农民参与评价的意愿;性别、是否村干部和是否党员等8个变量对农民参与评价的意愿没有显著影响。因此,政府部门应改革现有项目评价制度,重视农民在项目各阶段评价中的作用,加大农民培训和政策宣传力度,提高农民人力资本和就业能力,为耕地流转和农民转向非农部门创造条件。  相似文献   

17.
城市近郊农地转为城市建设用地产生的巨大增值主要来源于3个因素:土地靠近城市的优越地理位置、耕地红线下国家严格的土地规划以及地方政府的基础设施建设。基于外部性理论,不同来源的增值收益应分别归属近郊农民、远郊农民和进城农民工。政府则应改革土地市场双重行政垄断的做法,转换角色,为土地增值收益在不同主体间的合理分配搭建平台。  相似文献   

18.
基于保障农民生存的目的,我国现行法律制度是限制农地设立抵押权的.但为响应中央政府“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政策方针又必须加大对农业资金的供给,农民迫切需要拓宽融资渠道。本文通过分析农地设定抵押权的制约因素,依据农地承包经营权的物权性质,提出设立农地承包经营权抵押权的对策建议,以期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做出贡献。  相似文献   

19.
河南省农地流转的现状、困境与对策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河南省农地流转表现出规模扩大、速度加快、流转方式多样、组织化程度提高、土地用途基本合理、流转收益不足等特点。农业兼业经营替代农地流转、地方政府对农地流转市场管理缺位、缺少扶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整合农地流转市场结果的综合性政策,造成河南省农地流转市场的困境。促进农地流转市场发育,须做实农民土地用益物权,扶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强化地方政府对农地流转市场的监管,建立农地流转中介服务体系,健全对粮食主产区利益补偿机制和农民工社会管理体制。  相似文献   

20.
耕地保护与粮食安全的政策建议   总被引:11,自引:5,他引:11  
分析了中国人地、人粮矛盾的具体表现和影响粮食安全的因素。在耕地保护方面,提出了4点建议,即:加强执法力度,将现有的耕地保护措施落实到位;规范地方政府的供地行为,将耕地保护与地方政府政绩挂钩;盘活城市存量土地,减少耕地占用面积;加强农地调整力度,确保耕地总量动态平衡。在粮食安全方面提出了10点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