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罗小青 《福建农业》2012,(5):1+16-1,16
锦鸡儿别名为金雀花、黄土豆、粘粘袜、酱瓣子、黄棘、土黄芪,是豆科锦鸡儿属落叶灌木,分布于长江流域及华北地区的丘陵、山区向阳的坡地。其根和根皮、花入药,中华本草记载:根具有补肺健脾、活血祛风;花具有健脾益肾、和血祛风、解毒、止咳化痰等功效。花含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多种维生素、多种矿物质,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烹作菜肴,色香味俱佳,倍受青睐。锦鸡儿根系发达,可绿化荒山、降低水土流失、改善生态环境,促进农业可持续增长。锦鸡儿集医疗、保健、观赏、蜜源、固氮、饲用、  相似文献   

2.
金孔雀又名金雀花,属豆科、锦鸡儿属,落叶小灌木,株高1.5~2.5 m。其花可做蔬菜食用,色香味俱佳,风味独特,可烹制多种菜肴。根和花均可入药,具有补肝肾、强筋骨、活血通络、化痰止咳、除湿利尿等功能,临床用于治疗肾虚腰痛、月经不调、头晕耳鸣、肺病咳血、产后低热、风湿筋……  相似文献   

3.
金雀花,属豆科蝶形花科锦鸡儿属,落叶小灌木,株高1.5~2.2m、株蓬呈松散型,广泛分布在我省的保山、大理、红河、曲靖、昆明和楚雄等州市的海拔1500~2000m的区域。其根皮和花可做药,根具有解热、通淋、去湿、滋阴补肾、益气养血的功效,花具有治贫血、咳嗽等功效,并可作蔬菜食用。  相似文献   

4.
金雀花又名金孔雀,属豆科,锦鸡儿属,落叶小灌木,株高1.5~2.5米.其花可做蔬菜食用,色香味俱佳,风味独特,可烹制多种菜肴.根和花均可入药,具有补肝肾、强筋骨、活血通络、化痰止咳、除湿利尿等功能,临床用于治疗肾虚腰痛、月经不调、头晕耳鸣、肺病咳血、产后低热、风湿筋骨痛等症,是典型的药食用植物.  相似文献   

5.
金雀花为豆科锦鸡儿属植物,是一种适应性很强的野生灌木,也是极具观赏性的盆景植物.其花具有很高的营养保健功能,是一种风味独特的绿色食品.它的根和花可入药,其味甘,性微温,对肾虚腰痛、头晕耳鸣、肺痨咳血、风湿筋痛及妇女月经不调和产后低热等病症有防治作用.  相似文献   

6.
金雀花又名金孔雀、金鹊花,属豆科蝶形花亚科锦鸡儿属。广泛分布于云南省的保山、大理、红河、丽江、曲靖、昆明、楚雄等地州(市)海拔1500~2000米的区域。当地居民采花作蔬菜食用,可烹制出多种菜肴,风味独特,色味俱佳。根皮和花药入药,具有解热、通淋、去湿、滋阴补肾、益气养  相似文献   

7.
临沂市金雀花的植物学特性及盆景制作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金雀花是临沂市独有的地方性花卉物种,因其枝条柔软,适于制作盆景而成为养花、爱花人的抢手货。我们在阐述金雀花特征特性、营养保健功能、繁殖培育技术要点的基础上,并总结出其盆景制作技术。  相似文献   

8.
金雀花是传统的食用花卉,为提早金雀花的花期以满足市场需求,以3年生植株为材料,研究了不同时间覆膜、不同增温栽培环境和不同浓度赤霉素对金雀花花期的影响。结果表明:金雀花在落叶休眠后覆膜,对促花效果更好,比不落叶覆膜开花早20 d;日平均温度越高,开花越早,习光温室+内保温膜栽培环境下开花最早,现蕾期、始花期比露天生长分别早29 d、26 d;喷洒赤霉素450 mg/L时的始花期比喷洒清水处理要早4 d。促成栽培措施对单株花量的影响并不明显。  相似文献   

9.
金雀花(Caraganaslnlca)又名娘娘袜子、土黄豆、粘粘袜、酱瓣子、阳雀花、黄棘等。豆科植物 ,为落叶多刺灌木。高可达2m。生于林缘、路旁灌丛中或村庄附近。小枝细长有棱。偶数羽状复叶 ,在短枝上丛生 ,在嫩枝上单生 ,叶轴宿存 ,顶端硬化呈针刺 ,托叶2裂 ,硬化呈针刺 ,长约8mm  相似文献   

10.
本文对缫丝花与单瓣缫丝花的根、茎、叶、花进行了形态和解剖结构观察。结果表明;1.两种缫丝花营养器官形态与结构基本相似,2.二者的花托-托附杯在形态上明显不同,缫丝花呈深碟状,单瓣缫丝花呈壶状,3.缫丝花的重瓣花瓣是由雄蕊和/或者离心皮雌蕊发生瓣化形成的。表明雄蕊,心皮与花瓣在起源上是同源的。  相似文献   

11.
名贵春兰是指叶、花的形状、大小、颜色、香味等与一般春兰不同的栽培或自然变异品种。比如,依花型不同有梅瓣、荷瓣、水仙瓣、奇瓣等;依花色不同则有红色、黄绿、紫色、金黄、素心等;叶色、依叶纹不同则有金边、金丝、银嘴、  相似文献   

12.
以金雀花碱含量为评价指标,采用正交试验法筛选金雀花碱的最佳提取工艺条件。结果表明,最佳提取工艺为乙醇体积分数70%、料液比1 g∶6 mL、提取时间1.5 h、提取次数3次。其中,提取次数是影响披针叶黄华中金雀花碱得率的最主要因素,最优条件下提取浸膏得率为32.02%,披针叶黄华中金雀花碱含量为20.05 mg/g。优化的提取工艺科学、合理,可以作为金雀花碱的最佳提取方法。  相似文献   

13.
正内蒙地区具有日照强、干旱、严寒等地势特点,且畜牧养殖业是内蒙地区的重要经济来源,因此,经济、便捷、实用的饲料来源对内蒙地区的经济有着重要意义。锦鸡儿灌丛是当前内蒙地区畜牧养殖业的主要饲料来源。本文将介绍锦鸡儿的概述,进而对锦鸡儿灌丛加工技术进行探讨,并指出锦鸡儿灌丛加工技术的饲用价值。1锦鸡儿简介锦鸡儿是一种喜光植物,其又被称为阳雀花、黄雀花和黄棘等,多分布于我国的长江流域和华北山区和丘陵的向阳坡。  相似文献   

14.
牛宇  张丽珍  牛伟  靳强  蒙秋霞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26):12848-12851
[目的]分离小叶锦鸡儿花和根中不同极性的黄酮类和多酚类物质,并研究其体外抑菌活性。[方法]将小叶锦鸡儿花和根经超声波辅助提取后进行液-液萃取分离,用琼脂扩散法测定粗提物和不同极性组分的体外抑菌效果,并研究其与黄酮类和多酚类含量的相关性。[结果]小叶锦鸡儿花和根的不同极性组分对枯草芽孢杆菌和镰刀菌有抑制作用,但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大肠杆菌的抑制作用不明显。花的二氯甲烷层对枯草芽孢杆菌和镰刀菌的抑制活性最高,效价分别为176.78和243.97 IU/mg。相关性分析表明,黄酮类和多酚类是小叶锦鸡儿抑制枯草芽孢杆菌和镰刀菌的活性成分。[结论]小叶锦鸡儿花和根中的黄酮类和多酚类物质在开发植物源抗菌食品添加剂、水果保鲜剂和抗菌药物方面具有应用价值和开发前景。  相似文献   

15.
为确定金雀花果酱生产的工艺流程,获得生产营养丰富、风味独特、酸甜可口的新型鲜花低糖果酱最佳的配方和工艺参数,以金雀花、胡萝卜和红枣为主要原料,对影响金雀花低糖复合果酱品质的生产工艺参数、原料配方以及稳定剂的添加量等因素进行实验研究。结果表明:混合果酱的主料最佳配方组合为金雀花浆40%、胡萝卜泥40%、红枣泥15%;添加0.6% LMP和0.2%卡拉胶时效果最好;蔗糖用量对产品质量的影响最大,其次是CaCl2的用量。浓缩时间和pH对产品质量影响相对较小,低糖金雀花果酱的最佳CaCl2 添加量为0.2%,蔗糖添加量为30%,浓缩时间30 min,pH 3.5。以金雀花浆、胡萝卜泥和红枣泥为主要原料的低糖金雀花酱的成功研制,为金雀花的开发利用提供了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16.
红河野生金雀花中金属元素含量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测定红河野生金雀花中金属元素含量。[方法]采用火焰原子吸收法同时测定金雀花中Co、Zn、Cr、Cu、Ni、Pb、Fe、Cd8种金属元素的含量。[结果]金雀花中含有丰富的金属元素,尤以Fe和Zn等元素的含量较高,未检测出Cr元素,其金属元素含量由高到低顺序为Fe〉Zn〉Cu〉Ni〉Co〉Pb〉Cd〉Cr。[结论]金雀花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这为其更好地利用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7.
袁忠利 《新农业》2005,(9):44-44
金雀锦鸡儿是豆科锦鸡儿属落叶小灌木,高达2米。茎直立,多分枝,茎皮暗灰色或稍带绿色,无毛。枝条细长,嫩枝黄褐色,后变栗褐色,有细棱,具托叶刺:叶柄长0.4~1.4厘米,叶柄中轴的先端有短刺尖;托叶2,狭三角形,先端渐尖,硬化成刺;小叶4,假掌状排列,绿色倒卵状楔形,膜质近革质,先端微凹,截形或圆形,有小刺尖,全缘,无毛。花单生,稀2~3等生:花梗长14~2.3厘米,  相似文献   

18.
《当代农业》2014,(24):26-26
该品种由江苏里下河地区农科所于2012年育成,属三瓣型中秆花菖蒲品种,适宜江苏地区露地栽培。繁殖系数4左右,繁殖力中等。叶长60~70厘米、宽2.0~2.1厘米。花梗高65~75厘米。单枝花数2朵,花径16厘米左右,属中大轮;花开垂姿,外花被圆形、下垂,内花被椭长形、直立;外花薄紫红地、白脉,瓣根两侧深紫红.内花被椭长.白地紫红色覆轮,花柱枝蕊头淡紫纹、玉洞芯,属二色花。花期在5月下旬到6月上中旬;抗病虫害、耐暑耐寒、抗逆性强。  相似文献   

19.
为探索中间锦鸡儿对武威市不同生境的适应性,以天祝县华藏寺镇(二阴地)和凉州区邓马营湖(沙地)为试验地,研究中间锦鸡儿在不同样地的生长情况。结果表明:中间锦鸡儿种苗在2个样地的成活率和保存率均较高,其中华藏寺样地的成活率和保存率均高于邓马营湖样地;2个样地的中间锦鸡儿生长性状和植物学特性没有差异,华藏寺样地的株高和冠幅高于邓马营湖样地,但地径小于邓马营湖样地;种子发芽率、出苗率和展叶率均较高,分别达82%、90%、93%以上,且华藏寺样地的表现均优于邓马营湖样地。中间锦鸡儿对环境条件具有广泛的适应性,抗逆性强,可作为武威市防风固沙及营造水土保持造林的先锋树种。  相似文献   

20.
评价了锦鸡儿花及根中不同萃取部位的黄酮、多酚含量以及各项抗氧化能力指标,为制备天然来源的氧化剂提供理论依据,并为药食同源植物锦鸡儿的开发和利用提供科学依据。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不同萃取部分的总黄酮和总多酚含量;通过DPPH·自由基、ABTS+自由基清除作用和铁离子还原能力试验比较锦鸡儿花及根中不同萃取相的抗氧化能力。表明:锦鸡儿花及根中总多酚含量普遍大于总黄酮含量,以氯仿部位总多酚含量最高,乙酸乙酯部位的总黄酮含量最高。锦鸡儿花及根均表现出很强的体外抗氧化活性。锦鸡儿花、根中对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最强的分别为乙酸乙酯萃取相(IC50 = 0.16mg/mL)和正丁醇萃取相(IC50 = 0.28 mg/mL);对ABTS+自由基清除能力最强的均为乙酸乙酯萃取相(花:IC50 = 0.21 mg/mL;根:IC50 = 0.04 mg/mL);而对Fe+还原能力最强的分别为正丁醇层(EC50 = 0.56 mg/mL)、乙酸乙酯层(EC50 = 0.73 mg/mL)。结论:锦鸡儿花及根的乙醇提取物和不同萃取部位均具有较好的抗氧化活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