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现场痕迹物证是侦查人员在对实施犯罪有关的场所、物品、痕迹、人身等的勘验调查中发现和搜集的由于犯罪活动所遗留下来的各种痕迹和物品。它作为犯罪现场上的一种客观存在,包含了极丰富的犯罪信息,是判断案件性质,分析作案过程,确定侦查方向和范围以及证实犯罪的重要依据。长期以来,笔者发现,在侦破盗伐、滥伐林木案件现场的勘查过程中,侦查人员往往只注重现场勘查而忽视现场分析,把现场勘查看成是拍照、录像、记笔录、定位(制作平面图),认为完成了“三录”(录像、录音、现场记录)外,现场勘察就完事了,一旦发现作案人破坏现场,就失去信心,空手而归,对现场情况没有一个完整、系统的认识。致使有的案件久侦未破,成了疑案、难案和悬案。为此而降低了刑事技术人员的威信,也使领导和侦查人员对刑事技术失去了信心,由此造成现场勘查质量越来越差,刑事技术的作用越来越低的局面。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形形色色的经济诈骗犯罪案件层出不穷,其中利用合同诈骗犯罪已成为当前经济诈骗案件中的主要犯罪形式之一。如何及时有效地防范和打击合同诈骗犯罪活动,确保企业的生产经营有序进行,是值得全社会广泛关注和探讨的问题。   一、合同诈骗犯罪的表现特点   合同诈骗犯罪是指行为人或经济组织和直接责任人,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在签订履行合同过程中,采取虚构事实或隐瞒真相的欺诈手段骗取数额较大的公私财物的违法犯罪行为。它有三个表现特点:   1.智能性——利用合同诈骗犯罪的嫌疑人一般阅历丰富,老谋深算,具有较强的自…  相似文献   

3.
单位滥伐林木犯罪根源及预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单位的沿革是由民法中的法人犯罪遗传而来的,是随着商品经济的不断发展而产生的。市场经济的日益发展,滋生了集体性质的职务与权力犯罪的新特点。一些机关、团体、企事业单位及村民组织,打着改革开放,搞活经济的旗号,不择手段为本单位牟取暴利,公然置国法不顾,进行严重的毁林犯罪活动。究其单位滥伐林木犯罪的根源:一是单位集体决策者的现行林业政策和法律意识不强,领导者业务素质差,决策能力弱。单位上的一些领导对新的法律、法规和现行林业政策知之甚少,甚至不学法,不懂法,盲目蛮干,导致违法行政和无法行政的结果。二是利用…  相似文献   

4.
犯罪情报信息是指以公开或秘密的侦查措施、手段及其他方法获得的有关刑事犯罪的一切情况和线索,以及对其分析研究的成果.在涉林刑事案件中,犯罪分子的犯罪行动计划的形成和付诸实施必然要留下特定的人、事、物等信息,通过对这些刑事犯罪情报信息的收集、整理、储存,进而进行分析研判,能为预防犯罪、揭露犯罪、证实犯罪提供有利的武器.  相似文献   

5.
运用犯罪构成理论正确认定盗伐滥伐林木罪齐献周犯罪构成是我国《刑法》规定的决定某一具体行为的社会危害性及其程度,而为该行为成立犯罪所必需的一切客观要件和主观要件的总和。它的共同要件是犯罪的客体,犯罪的客观方面,犯罪的主观方面和犯罪的主体。犯罪构成理论的...  相似文献   

6.
《中国林业产业》2011,(11):10-11
2008年至今的4年间.食品安全案件的案件数量、判决人数每年呈现递增之势,一方面说明犯罪分子受利益驱动,危害食品安全犯罪活动依然猖獗,一方面也表明各地对食品安全犯罪打击力度显著增强。鉴于目前严峻的食品安全犯罪形势。最高法称.法院将依法从重打击危害食品安全犯罪的累犯、惯犯、共同犯罪中的主犯。  相似文献   

7.
浅谈阿拉伯数字笔迹检验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琦 《森林公安》2006,(6):16-18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在商业贸易和金融活动中犯罪分子利用数字进行的各种犯罪活动日益增加,犯罪方法和手段也在不断变换。由于阿拉伯数字具有笔迹少和易变化等特点,因而犯罪分子留下的破绽相对较少,这就给检验鉴定工作带来了很大的难度。然而,在案件侦破过程中笔迹鉴定往往起着关键性的作用,有些案件正是因为技术人员通过笔迹鉴定发现蛛丝马迹,为案件侦破打开突破口。因此,加强和深入研究阿拉伯数字笔迹特征及其检验方法,对有关案件侦破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笔者借鉴专家和同行的经验,结合工作实际,从以下几个方面探讨阿拉伯数字犯罪的规律及笔迹检验的方法。  相似文献   

8.
观点     
2008年至今的4年间,食品安全案件的案件数量、判决人数每年呈现递增之势,一方面说明犯罪分子受利益驱动,危害食品安全犯罪活动依然猖獗,一方面也表明各地对食品安全犯罪打击力度显著增强。鉴于目前严峻的食品安全犯罪形势,最高法称,法院  相似文献   

9.
正根据国家林业和草原局的统一安排部署,省林业和草原局自2018年11月19日至12月31日,在全省范围内组织开展严厉打击犀牛和虎及其制品非法贸易行动,坚决遏制部分地区非法交易犀牛和虎及其制品犯罪抬头趋势,维护我省野生动物资源安全。此次行动将重点打击对走私、非法收购、运输、出售犀牛和虎及其制品的犯罪活动;非法加工、经营、利用犀牛角、虎骨、虎皮等制品的犯罪活动;利  相似文献   

10.
吴宁 《森林公安》2001,(6):22-23
无意识问题,是犯罪心理学研究中的一个薄弱环节.事实上,大量的司法实践证明,作为意识的补充和辅助成分,无意识因素在很多情况下对犯罪行为的实施起着重要的助推作用.这里所指的"无意识",是指未被清晰意识到的意识活动,它是人脑反映外部世界的一种特殊形式,往往以不为个体觉察到的方式影响着人的心理和行为.无意识犯罪动机,是指在犯罪行为进行过程中或进行后一段时间内,犯罪主体未曾或未能清楚地意识到的犯罪动机.一般说来,故意犯罪都有明显的犯罪动机(过失犯罪除外),犯罪者清楚地了解是什么促使他犯罪,他要满足何种需要,达到什么样的目的.尽管个人在进行犯罪活动时,作为活动动机的对象总是这样那样地被感知或被想像着,也是被意识到的,但作为动机及其产生过程、原因或可能导致的结果,却并非总是清晰地被意识到的.未被意识到的动机仍可在活动中通过与活动目的一起达到对行为的调节.因此,无意识的犯罪动机,并不是指没有犯罪动机,而是指由于某种原因,犯罪者本人没有明确意识到的或模糊难辨的,推动他实施犯罪行为的内心成因.根据诱发原因的不同,无意识犯罪动机主要有以下几种:  相似文献   

11.
会计信息是现代会计理论中的一个基本范畴,是人们在经济活动中运用会计理论和方法,通过会计实践获得反映价值运动状况的经济信息。因此,会计信息的真实有效,是一切有经济活动的单位(包括企事业机关团体)管理与决策的重要基础。  相似文献   

12.
信息、决策与效益何清湖北省福汉木仆有限公司(中外合资)自诞生的第一天起,就与市场经济结下了不解之缘,它的一切经营、生产活动,都是在完全自主的、仅受市场约束和调控下进行的。1992年,是福汉公司组建的第二年,仰天时,争地利,赖人和,全面地完成了各项生产...  相似文献   

13.
目前,农村零星盗伐的犯罪活动有逐年上升之势,已成为影响农村社会稳定和农村生产秩序的突出问题,林农反映强烈。在大力构建和谐社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新时期,农村零星盗伐林木的犯罪活动阻碍了社会发展的进程,影响了“平安林区”的建设,森林公安机关多次开展以打击零星盗伐为重点的专项行动,但仍未得到根本解决。加强对零星盗伐林木的防控对策研究,努力预防和减少案件发生,成为摆在森林公安机关面前的重要课题。笔者在实际办案中,对农村零星盗伐林木的成因及其对策有一定的研究,现提出与各位同行交流。  相似文献   

14.
1 人类文明 200多万年前,人作为地球上最精巧的系统,被大自然孕育出来了。经过漫长的进化,人类文明一日日灿烂起来。当我们用哲学之剑剖析人类文明时,就得到了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人类创造物质文明的一切行为可喻为物化工程,创造精神文明的一切行为可喻为知识工程。人类的物化工程与知识工程创造了整个人类文明。信息及其在物化工程中的作用信息广义地说,就是事物存在的方式和运动状态。它是物质的一种普遍属性。信息的内容是可认识的,又是不为意识所转移的客观实在。信息具有客观性,属哲学上的物  相似文献   

15.
森林资源是人类社会共同的财富,保护森林资源就是保护我们人类自己的家园。我国政府历来重视对森林资源的保护,特别是1998年夏季长江中下游和松花江、嫩江发生特大洪涝灾害后,我国政府加大了对森林资源的保护力度,从加大长江中上游流域治理力度到天然林的禁伐以及天保工程、退耕还林工程的实施,都表明了我国政府保护森林资源的坚定信心和决心。为保护人类共同的生存家园和实施我国可持续发展战略,在打击破坏森林资源犯罪活动中,作为一名执法者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为更好地保护森林资源,笔者现结合工作实践就破坏森林资源犯罪的立法完善谈几点的看法。  相似文献   

16.
在办理盗伐林木、滥伐林木以及非法收购、运输明知是盗伐滥伐的林木等毁林案件中,林木数量是区分违法与犯罪、犯罪情节轻重和选择法定刑的重要依据。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司法解释,林木数量以立木蓄积计算。《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规定,证明案件真实情况的一切事实都是  相似文献   

17.
各种犯罪行为都是一种特殊的物质运动,是在一定的时间、空间和一定的人、事、物之间发生的。犯罪现场是指犯罪人进行犯罪和留有犯罪有关痕迹、物品的地点或场所,是犯罪行为、犯罪时间、犯罪空间及犯罪有关的人、事、物的总和。其概念表明犯罪现场具有一定的时空属性。在观场勘查中正确运用视频监控技术,可以将案件现场从抽象、模糊扩展到形象、具体,让现场勘察工作更及时、全面、准确。现笔者结合一些案例谈谈现场勘察对时空外延工作的一些体会。  相似文献   

18.
《湖南林业》2008,(12):25-25
手机上明明显示是亲友或是政府公务类的呼入号码,手机用户却不知不觉走入犯罪分子设计的诈骗圈套之中。日前,上海警方发现数起利用电话主叫“任意显号”功能,冒用特定身份从事手机诈骗的犯罪活动。警方提示,此类犯罪手段极具迷惑性,使被叫方不能通过显号正确判断来电方的真实身份,手机用户需格外警惕,避免上当受骗。  相似文献   

19.
正近年来,不法分子为追求非法利益最大化,构建非法高利放贷平台,成立所谓的贷款、投资公司,以"无抵押""快速下款"为诱饵,向不特定人群约定高额利息进行放贷,进而假借民间借贷之名实施"套路贷"犯罪。公安机关把及时发现和精准打击"套路贷"犯罪、遏制相关犯罪活动的发展蔓延作为深化扫黑除恶专项斗争的具体举措。通过南京公安机关的不断打击整治,有明显"套路贷"嫌疑的非法借贷公司基本关停,广告传单基本绝迹,相关警情大幅下降,初步遏制了"套路贷"犯罪高发多发势头。但要清醒地认识到"套路贷"犯罪属于新型犯罪,诈骗手段不断升级,隐蔽性不断增强,实体放贷公司逐渐向网络放贷平台转移,打击面临很多新问题、新挑战,这就急需从理论层面加强研究,有必要对"套路贷"犯罪特征、打击难点进行深入分析,探寻针对该类犯罪有效的打防对策。  相似文献   

20.
当前林区毁林违法犯罪的特点、原因及对策东川市林业局董兴华近几年来,我省在加强森林资源的管理、整治林区社会秩序、打击毁林犯罪活动等方面力度加大,且取得一定的成效。但是,由于多方原因,毁林现象仍十分严重。个别地区甚至愈演愈烈,这不仅给国家、集体造成重大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