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穆贵明 《吉林农业》2013,(3):193-193
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重大意义,十八大报告在第八部分的第一句话,就开宗明义地指出:"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加大自然生态系统和环境保护力度,不仅仅是每个人的义务,更是责任。林业是生态文明建设的主体,也是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重要表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也正是建设生态文明的根本目的。倡导生态文明建设,不仅对中国自身的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而且也是中华民族面对全球日益严峻的生态环境问题做出的庄严承诺。因此作为林业部门,要充分发挥其职能,充分体现林业在建设生态文明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加强林业生态建设,在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中具有不可替代的基础作用,是生态经济多样化和生态平衡的环境基础,是生态文明的重要载体。人与自然能够和谐相处的本质要求是可持续的、生态性的发展。大力加强林业生态建设是我们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内容之一,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本要求。本文就生态农业进行介绍,并对林业生态工程建设中遇到的问题和对策进行探析。  相似文献   

3.
生态文明作为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文化价值观,应当树立一个正确的自然法则的文化价值需求,体悟自然是人类生命的依托,林业是规模巨大的循环经济体,是可再生、可降解的绿色能源,是生态文化的主要源泉和重要阵地,林业在生态文明建设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正可持续发展理念的不断深入与强化,极大地促进了生态文明建设,其中,对林业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而加强林业生态建设也变得越来越重要。基于生态文明建设视角,加强林业生态建设,可以处理好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关系,维护好生态环境,避免出现环境问题,实现生态文明与林业建设的健康发展。本文主要以基于生态文明建设的林业生态建设为论点,重点阐述几点针对性的指导措施。对于生态文明建设来说,属于一项  相似文献   

5.
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建设和环境保护是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客观要求,对于推进社会和谐建设,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具有这重要意义。提高公民环境保护意识,增加广大民众对生态文明建设的责任感和使命感,齐心合力共同建设美好的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6.
生态文化是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文化体系。森林公园已成为我国生态文化建设的重要阵地。塞罕坝国家森林公园是华北地区面积最大,兼具森林、草原景观的国家级森林公园。公园内自然景观丰富,历史遗迹众多,民族风情浓郁。"勤俭建场、艰苦创业、科学求实、无私奉献"的塞罕坝精神更是我国林业行业的宝贵财富。近年来,公园加强生态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已成为展示林业行业精神、弘扬生态文化、传播生态文明、实施科普教育的重要窗口。  相似文献   

7.
黄永青 《安徽农学通报》2008,14(11):167-168
党的十七大提出的建设生态文明的理念,是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的具体体现。林业处于生态文明建设的前沿。是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的关键和纽带。笔者分析了榆林市林业发展的条件和现状,提出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发展的3项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8.
本文通过对宜君县林业基本情况和国家林业生态文明建设发展的分析,提出宜君县林业生态文明建设的四点建议:积极推进林业生态体系建设,营造更优的生态环境,维护生态安全;积极推进林业产业体系建设,创造更多的环保型林产品,促进生态林业经济的良性发展;推进林业生态文化体系建设,树立全民生态理念,确保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推进林业发展保障体系建设,推进林业现代化。  相似文献   

9.
李艳 《现代农业》2014,(11):76-77
<正>党的十八大提出,要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不能再以牺牲生态代价,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其核心: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这是对生态文明建设与其他建设相互关系的深刻理解和准确把握。生态文明建设的主体是林业;建设生态文明的主阵地需要林业,林业必须担负起建设生态文明的历史重任。并充分发挥林业生态文明建  相似文献   

10.
郑梅 《北京农业》2014,(30):110
发展林业是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的关键和纽带,是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载体和平台。在生态文明建设中,林业肩负着不可替代的使命,因此,调整林业产业结构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11.
一、生态文明的科学内涵 生态文明是指人类遵循人、自然、社会和谐发展这一客观规律而取得的物质和精神成果的总和,是以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和谐共生、良性循环、全面发展、持续繁荣为基本理念的文化伦理形态. 生态文明建设覆盖了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生活四个层面.生态文明的特征包括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健康有益的消费模式、和谐的社会人际关系.要素包括生态意识文明、生态法治文明和生态行为文明.  相似文献   

12.
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已成为当今时代的命题之一。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在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社会建设四个方面外着重强调生态文明建设。当前人与自然相处中仍存在资源匮乏、环境污染等问题,究其原因无外乎人们没有尊重自然、仍以自然界的主人自居等原因,从恩格斯的生态观视角出发,可见人与自然和谐相处这个命题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人们通过尊重自然、养成绿色发展的生活方式、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时所反映出来的是人们追求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时代命题。  相似文献   

13.
森林作为陆地生态系统的主体,具有生态、经济、社会、文化等多种功能,对于推动科学发展、建设生态文明、应对气候变化、保障林产品供给、扩大社会就业、增加农民收入、提升生活品质具有十分重要的特殊作用。因此,最大程度上实现林业的可持续发展,不仅仅是新时期我国经济增长的客观要求,也是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重要保障。本文对实现林业可持续发展的难点进行分析,并且探究林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意义,进一步提出实现林业可持续发展的有效对策。  相似文献   

14.
生态林业是生态学及经济学等指导下建立的一种新型的林业生产方式,是一种可持续发展的林业,涉及范围较广,是一种系统综合工程。做好生态林业建设及保护工作有利于提高人们生活水平、保护生态环境,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本文首先阐述我国生态林业建设及保护工作成就及问题,并为今后生态林业建设及保护工作提出相关的措施。  相似文献   

15.
武清区林业部门强化生态立区理念,提高林业对新农村建设重要意义的认识,因地制宜地推行"环境优美的生态景观型"、"农民增收的生态经济型"和"生态良好的生态防护型"的新农村生态建设,促进了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  相似文献   

16.
当前世界各地的自然灾害的频发以及自然环境的恶化现象不断出现,对人们的生活以及其他各方面都造成了影响,各国都越来越重视对生态环境的保护,要追求人与森林,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在保护环境的同时促进经济的发展,第一步便是要建设生态的林业。接下来本文将深入研究生态林业的建设以及分析生态林业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7.
森林文化作为建立新型的人与自然和谐统一关系的重要载体,是生态文明建设的组成部分,是代表先进文化前进方向的重要内容。要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森林文化教育尤为重要。林业职业院校肩负着培育高素质林业劳动者的重任,应重视开展森林文化教育,为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做出贡献。  相似文献   

18.
林业作为生态文明建设的主体,作为一项重要的公益事业和基础产业,承担着建设林业生态体系、林业产业体系和生态文化体系的历史重任,在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历史进程中,负有重大的使命和光荣的任务。  相似文献   

19.
正现代林业的经营对象是森林生态系统。生态保护是指人们在改造客观物质世界的同时,不断克服改造过程中的负面效应,积极改善和优化人与自然、人与人的关系,建设科学有序的生态运行机制和良好的生态环境支撑的物质、精神、制度成果的总和。简言之,生态保护就是要人类在自然界活动时积极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努力实现人与人、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其核心是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一、目前林业保护中存在的问题1、林业保护观念的缺失  相似文献   

20.
在新的发展阶段,切实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是提升民众生活幸福指数,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关键,同时也是实现自然资源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文章以青海生草原生态文明建设为例,对生态文明建设保护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策略,希望给相关人员提供一些有价值的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