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正>一、泥鳅苗种培育泥鳅苗孵出3天后应及时转入育苗池中培育。每平方米放苗800~1000尾,水肥的池适当多放。育苗池的面积以50~100平方米为好。池中要挖鱼溜,池水深20~30厘米。放养前进行消毒和消池,并施禽畜的有机肥以培养饵料生物。在放养初期只在鱼溜内注满水,待鳅苗习惯以后,再灌水入池至计划深度,使鳅苗分布全池,开始投喂熟蛋黄、鱼粉、奶粉、豆浆等精饵料,几天后用煮熟的糠粉、玉米粉、麦粉、菜  相似文献   

2.
一、泥鳅苗种培育 泥鳅苗孵出3天后应及时转入育苗池中培育.每平方米放苗800~1000尾,水肥的池适当多放.育苗池的面积以50~100平方米为好.池中要挖鱼溜,池水深20~30厘米.放养前进行消毒和消池,并施禽畜的有机肥以培养饵料生物.在放养初期只在鱼溜内注满水,待鳅苗习惯以后,再灌水入池至计划深度,使鳅苗分布全池,开始投喂熟蛋黄、鱼粉、奶粉、豆浆等精饵料,几天后用煮熟的糠粉、玉米粉、麦粉、菜脚叶等植物饵料拌和剁碎的鱼虾、螺蚌肉等动物性饵料进行投喂.每天投饵3~4次,投饵量初期为泥鳅总体重的2%~5%,后期8%~10%,经育苗池喂养1个月左右,体长达3~4厘米,体重0.4~0.5克,开始有钻泥习性的时候,即可进行成鳅饲养.  相似文献   

3.
朱清 《农家致富》2013,(18):39-39
一、育苗前准备为了提高苗种成活率,必须满足泥鳅苗开口饵料的供应。泥鳅苗在卵黄消失后的1个多月内,主要以水中的轮虫和水蚤为食。因此,最好是专池培育轮虫、水蚤等浮游动物,来保证泥鳅苗所需饵料的供应。育苗池使用前半  相似文献   

4.
泥鳅营养丰富、经济价值高,市场前景广阔。本研究选择人工培育鳅苗(3~5 cm)和天然鳅苗(5~8 cm)放养在666.67~2 000.00 m~2的池塘中养殖。放养前清塘消毒、苗种消毒、做好防逃措施,放养后投喂膨化颗粒料、调节水质、定期预防病害、做好日常管理及捕捞等工作。历时100~120 d养殖,10月鳅苗达到10~15 cm。  相似文献   

5.
泥鳅,俗称鳅鱼,其肉质鲜美、营养丰富,且具有较高的药用价值。泥鳅生命力强,对环境的适应性强、疾病少、食性杂、生产成本低,非常适宜土池养殖。目前,农村空置的土池较多,可以大量养殖泥鳅。如无现成土池,也可以在低洼处挖池养鳅。其养殖要点如下: 建池   1.选择避风向阳、排灌方便、弱酸性底质的场地建池。池壁最好夯实捶紧,以防雨量多时泥鳅钻逃。在池的两端设进出水口。   2.面积。 15- 100平方米均可。   3.池底铺放 30- 40厘米厚的肥泥。 鳅苗放养   1.清池。放养前一周用生石灰、茶籽饼、鱼藤精等药物进行土池消毒…  相似文献   

6.
藕池养泥鳅促增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1.藕田准备。养殖泥鳅的藕田要求水量充足、排灌方便、土质肥沃,且面积不宜过大。放鳅前要夯实田埂,并加宽加固,注、排水口要加防逃网,田埂四周要用塑料布或纱网等做好防逃墙,塑料布或纱网高出田埂面30厘米,埋入地下20厘米,若在田埂内侧边再修一级宽20厘米比田埂低15厘米的台阶,则防逃效果更好。鱼沟、鱼溜的开挖可按前述的方法进行。放养前也应用生石灰清沟、清溜消毒,并施适量腐熟的畜禽粪肥,以培养饵料生物等。  相似文献   

7.
台湾泥鳅是中国台湾地区改良的泥鳅新品种,其个体大、生长快、饵料系数低、免疫力优、易捕捞、商品鳅规格整齐、每667 m2产量可达2 000 kg。为促进台湾泥鳅的扩大养殖,从环境要求与设施条件、水花苗培育、大规格鳅苗培育、成鳅养殖、病害防治、捕捞等环节,总结了台湾泥鳅规模化养殖规范技术。  相似文献   

8.
从2012年至2014年,每年利用两口池塘开展黄颡鱼夏花苗种培育技术试验,面积0.1~0.6 hm2,放养卵黄苗300~450万尾/hm2。试验结果表明:经25~30 d左右的培育,黄颡鱼成活率33%~52%,平均规格900~1 300尾/kg,饵料系数0.50~0.80,培育池面积小,黄颡鱼放养密度低,则成活率较高,出塘的规格较大,饵料系数较低。  相似文献   

9.
1 建池 养鳅池建在阳光充足,水源好,有弱酸性土质的地方.以水泥池养鳅最佳,池底泥土要夯实,池壁应高于水面约40cm,水深约30cm.面积:鱼苗培育池(可兼作产卵池、孵化池),每口8~12m2;鱼种培育池每口16~40m2;成鱼池每口100~150m2.进出水口用铁丝网围住,可防泥鳅逃逸.另外,各种鱼池应建集鱼坑,面积为全池面积的1/10,深30cm,坑四周要用木板围住.池底宜向排水口倾斜,便于排水和捕捞.放养时,池底应放20~30cm肥泥,最好用粘土,这样养殖的泥鳅体黄色、脂肪多、骨骼软、肉质美.  相似文献   

10.
丰硕 《新农村》2000,(12):14-14
泥鳅的适应能力很强,由于泥鳅钻泥松土、吃除害虫,可以促进肥料分解,有利于水稻生长。因此,稻田养泥鳅不仅能增加商品鳅产量,而且促进水稻增产,达到鳅稻双丰收的目的。 1.鳅种培育鳅苗在育苗池强化培育30天后,体长达3~5厘  相似文献   

11.
眼科急诊     
一、造养鳅池 养鳅池以面积50~100平方米,池深0.7~1米为宜。池壁要陡,并夯紧垂实,最好用三合土或水泥建造,以防泥鳅逃跑。进出水口要安装铁丝网,网目以泥鳅苗不能逃跑为度;池底铺设20~30厘米厚的沼渣和田里的稀泥各一半混合好的泥土,并做一部分带斜坡的小土包。土包掺入带草的牛粪,土包上可以种点水草,作为泥鳅的基本饲料和活动场地。在排水口处底部挖一鱼坑,坑深30-40厘米,大小为养鳅池的1/20,以便泥鳅避暑和捕捉。养鳅池建好后,用生石灰清塘消毒.待药性消失后,即可放水投放泥鳅苗。  相似文献   

12.
茭白田生态套养泥鳅技术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介绍了茭白田套养泥鳅技术。包括田块选择与整理、放苗前准备、鳅苗放养、饲养管理、日常管理、病害防治、捕捞与上市等内容。以期指导茭白田中养殖泥鳅。  相似文献   

13.
程维立 《农技服务》2011,28(8):1195-1195
从田块选择与田间工程建设、茭白移植、泥鳅放养前准备、鳅苗放养、饲养管理及商品鳅收捕等方面总结了茭白田养殖泥鳅技术。  相似文献   

14.
本文根据现有资料并结合生产实践对泥鳅苗种培育技术进行归纳总结,从池塘消毒、肥水培育、苗种投放、饵料投喂、水质管理、培育管理、鳅苗培育期敌害生物防控7个方面进行阐述,以期为贵州喀斯特地貌黔西南州泥鳅养殖业提供技术指导和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5.
《新农村》2000,(1)
1.鳅池条件泥鳅一般以单养为好。池塘要选择在向阳近水、便于管理的地方。面积一般为100平方米左右。鳅池深80厘米,池壁泥要夯实,有条件的可用水泥抹光高出水面40厘米。进出水口要以铁丝网拦挡,防止泥鳅外逃。由于泥鳅有逆水上游的习性,鳅池四周沿口要高于池外地面,不能让地面水直接流入池内。池底宜挖面积为4平方米、深50厘米的鱼溜3~4个,以利泥鳅在盛夏水温过高时避暑。池内铺含有机质多的粘土或肥泥,厚约15厘米。池水深度,春秋季30厘米,夏季为50厘米。池内要种植水生植物、藻类等,以利泥鳅生长。  相似文献   

16.
<正>龟大多喜欢潜居水底钻入泥沙中,或上岸晒甲、活动,使得养龟池的大量空间处于闲置状态,利用龟池与鱼、螺、鳅混养,既提高了水体利用率,又节约了饲养饵料,同时,龟、鱼、螺、鳅混养能培肥和净化水体,减少龟、鱼疾病。1.水池建设养殖池的建设,应严格按养龟池的要求进行,养龟为主,鱼、螺、鳅辅之。因此,除稚龟池因水体较小,又需经常换水,不宜混养外,其他龟池,只要水位在1米以上的均可混养鱼、螺、鳅类。另外,在池四周,要建防逃墙、饵料台、休息场及产卵场。2.清塘消毒在龟、鱼、螺、鳅入池前,对池水进行一次彻底消毒,以减少日后龟、鱼等的发病。方法是每100平方米用生石灰20千克直接撒入池中消毒,约经7天毒性消失后再行放养。3.品种选择一般的温水性非肉食性鱼类均可与龟混养。如鲢、鳙  相似文献   

17.
泥鳅稻田养殖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稻田泥鳅养殖技术,包括养殖场地选择、池塘处理、水质管理、鳅苗放养、鳅苗管理、水稻管理、病虫害防治等,并对效益进行分析,以期为养殖户进行稻田泥鳅养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正>(续第11期第32页)6.开口饵料的选择将鸡蛋煮熟,取出蛋黄装在120目筛绢网袋中,在装水的烧杯中摇洗,取蛋黄悬浊液泼洒投喂。投喂时环道中水流减慢,投喂量第1天为每100万尾苗10个蛋黄,第2天15个,第3天20个,每天投喂4次,3天后,苗体的颜色由黑色转变为淡黄色时,便可以出池转入苗种培育池。鳅仔鱼的开口饵料为浮游植物和轮虫。7.日常管理苗种下塘时的前期培育(鳅苗体长小于2厘米)水位一般为20~30厘米,下塘后3天内不加水,以后视鳅苗生长情况每隔  相似文献   

19.
稻田养泥鳅     
稻田养泥鳅不仅能增加商品鳅产量,而且泥鳅能钻泥松上、吃掉害虫,可以促进肥料分解,促进水稻增产,达到鳅稻双丰收的目的。 一、育种 鳅苗在育苗池强化培育30天后,体长已达3厘米~5/厘米,体重1克~2克,并出现本能的钻泥性,必须实施分养。分养可转入稻田培育,使之达到体长6  相似文献   

20.
泥鳅苗种培育一般分两个阶段进行,第1阶段为鱼苗培育,是将全长约5.3毫米鱼苗培育到1厘米左右;第2阶段为鱼种培育,是将全长1厘米左右的稚鱼培育至3厘米或更大规格的鱼种。一、鱼苗培育孵化3天左右的鳅苗,便开始摄食外界食物,这时即可移放鱼苗培育池进行饲养,放养密度为2000~4000尾/平方米。如果培育池兼作孵化池,那么孵化后的鱼苗留原池继续培育。鱼苗开始摄食后,适口的天然饵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