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试验结果表明,大蒜锈病冬孢子只有在不离体状态下,在2;水洋菜的平板培养下才得以萌发.萌发时自顶端芽孔下抽出长且为多隔膜的先菌丝,未见产生担子梗及担子孢子.光照与黑暗不是影响冬孢子萌发的因子,在必需要的高湿度条件下,温度是控制冬孢子萌发的重要条件.冬孢子萌发适宜温度为15~24℃,最适温度为17~19℃,当温度提高达24℃时冬孢子终止萌发.  相似文献   

2.
离体条件下玉米丝黑穗病菌的形态及三种药剂的抑菌作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玉米丝黑穗病菌冬孢子在PDA平板上萌发产生先菌丝,生长缓慢,然后以小孢子芽殖形成小菌落。在糖溶液中萌发产生先菌丝和有隔担子,最后发育成有分隔和分叉的菌丝,主菌丝直径4.75μm,分枝菌丝直径2.5+μm。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玉米瘤黑粉菌冬孢子的生物学特性的研究,明确了该冬孢子萌发的最适温度为25~30℃,在自然光照射的条件下萌发较好。用清水浸泡3 d,再用0.025 mol/L盐酸处理24 h能显著促进玉米瘤黑粉病菌冬孢子萌发。以天门冬氨酸和硫酸铵为培养液,它们分别在质量分数为2×10-5时玉米瘤黑粉菌冬孢子萌发率最高,分别达81.4%和78.1%。用三唑酮,烯唑醇,包衣杀在田间推荐剂量下对冬孢子进行处理,结果表明,它们对冬孢子的萌发率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4.
一、玉米丝黑穗病的发生原因玉米丝黑穗病是以土壤传播为主,苗期浸染的病害。病原菌为丝轴团散黑粉菌。以冬孢子散落在土壤中,混入粪肥里或黏种子表面越冬,冬孢子在土壤中能存活3年。土壤带菌和粪肥带菌是其主要浸染源。种子表面带菌  相似文献   

5.
薏苡别名川谷、米仁、苡米、药玉米,为禾本科薏苡属一年生或多年生草本植物,以果仁入药。具有健脾利尿、清热排脓等功能。主产于辽宁、河北、江苏和福建等省,其他各地均有少量栽培,目前生产上主要病害有薏苡黑穗病和薏苡叶枯病。  一、薏苡黑穗病防治  症状识别此病主要危害穗部,也可危害茎、叶。穗部发病后,子房膨大近圆形或卵圆形,顶端尖细,部分隐藏在叶鞘内,暗褐色,内部充满黑褐色粉状物,即病原菌的厚垣孢子。茎受害部分弯曲粗肿。叶片受害部隆起,呈紫褐色单一或成串的瘤状体,破裂后散出黑褐色粉状物。病株多不结实而成菌瘿。黑穗病在薏苡产区均有发生,重病区发病率高达 30%~ 50%,严重时颗粒无收。  发生规律薏苡黑穗病由担子菌亚门黑粉菌属真菌侵染所致。冬孢子又称厚垣孢子,卵圆形至椭圆形,壁厚,表面有刺,呈黄褐色,散生。冬孢子萌发产生有隔的初生菌丝,侧生或顶生担子孢子。该菌只侵染薏苡,不侵染玉米和高粱。病原菌以厚垣孢子在种皮或病残体以及土壤中越冬。翌年春季,当土温升至 10℃~ 18℃时,湿度适宜,厚垣孢子萌发侵入薏苡幼芽,以后随植株生长,菌丝到达穗部,侵入子房及茎、叶,形成系统侵染,全株发病。菌瘿破裂后,散出黑褐色厚坦孢子,随风...  相似文献   

6.
本试验明确了玉米丝黑穗病菌的冬孢子在中性或偏酸性的条件下有利于冬孢子萌发,pH=3.pH=5和pH=7的冬孢子最高萌发率分别为33.2%,48.8%和37.2%;黑暗促进冬孢子萌发,连续黑暗处理48h和72h的冬孢子萌发率分别为28.4%和27.2%;而连续光照处理48h和72h的冬孢子萌发率仅为13.2%和11.8%;冬孢子萌发适温为25℃左右,其萌发率为32.06%;冬孢子在60℃热水中处理10min即丧失萌发力;氧气促进冬孢子萌发。  相似文献   

7.
正一、玉米丝黑穗病玉米丝黑穗病俗称"乌米",是黑龙江省玉米主产区的重要病害,由真菌在玉米发芽期侵入的系统侵染性病害。受害部位主要是玉米的雌、雄穗。玉米黑穗病菌以冬孢子散落在土壤中、混入粪肥里或粘附在种子表面越冬。冬孢子在土壤中能存活2~3年,甚至7~8年。种子带菌是病害远距离传播的重要途径,尤其对于新区,带菌种子是重要的第1次传播来源。带菌的粪肥也是重要的侵染来源,冬孢子通过牲  相似文献   

8.
本试验明确了玉米丝黑穗病菌的冬孢子在中性或偏酸性的条件下有利于冬孢子萌发,PH=3,PH=5和PH=7的冬孢子最高萌发率分别为33.2%,48.8%和37.2%;黑暗促进冬孢子萌发,连续黑暗处理48h和72h的冬孢子萌发率分别为28.4%和27.2%;而连续光照处理48h和72h的冬孢子萌发率仅为13.2%和11.8%;冬孢子萌发适温在25℃左右,其萌发率为32.06%;冬孢子在60℃热水中处理1  相似文献   

9.
通过田间调查和室内鉴定,掌握玉米锈病田间发生情况和病害症状特点,明确引起河西走廊玉米锈病发生的病原种类是玉米柄锈菌(Puccinia sorghi Schw.)引起的玉米普通锈病。本文作者对病原形态进行详细观察与描述,发现了一种介于夏孢子和冬孢子之间的新的孢子形态,即休眠夏孢子,并对夏孢子、休眠的夏孢子和冬孢子的形态特征进行了形态描述。  相似文献   

10.
<正>玉米锈病是我国华南、西南一带的重要病害,主要侵染叶片,严重时也可侵染果穗、苞叶乃至雄花。在受害部位初形成乳白色、淡黄色,后变黄褐色乃至红褐色的夏孢子堆,夏孢子堆在叶两面散生或聚生,椭圆或长椭圆形,隆起,表皮破裂,散出锈粉状夏孢子,呈黄褐色至红褐色。后期在叶两面形成冬孢子堆,长椭圆形,突破表皮呈黑色,长1~2mm,多个冬孢子堆汇合连片,叶片提早枯死。病原为玉米柄锈,属担子菌亚门真菌。  相似文献   

11.
玉米丝黑穗菌冬孢子在自来水中一般萌发率低,蒸馏水比自来水稍好些.白金铠等对高粱丝黑穗菌冬孢子及吴新兰等对玉米丝黑穗菌冬孢子在糖类中萌发率都较高. 为了明确糖类对不同来源玉米丝黑穗菌冬孢子萌发影响,从而探索其生理性状是否存在明显差异,于1981年进行试验. 方法应用二十种糖类:木糖、葡萄糖、蔗糖、甘露醇、纤维二糖、乳糖、山梨糖、麦芽糖、  相似文献   

12.
玉米丝黑穗病的发生及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玉米丝黑穗病发病历史较早,但没有很好的控制,在一些种玉米的地方零星发生,尤其在山区发病较重。 一、症状 玉米丝黑穗病病原菌为丝轴黑穗粉病菌,属于担子菌。病部的黑粉为冬孢子。冬孢子黄褐色,球形或近球形。玉米丝黑穗病是一个苗期侵入系统侵染的病害,一般到穗期才出现典型症状,但是,有些病株在生长前期即表现种种异常,病株节间短,较健株低矮,茎秆基部膨大,下粗上细,如笋状,叶片簇生、暗绿,稍硬而上挺。有时分蘖稍有增加,或病株稍向一侧弯曲。此外有些品种在叶片上还出现黄条……  相似文献   

13.
玉米丝黑穗病菌冬孢子生物学特性的研究Ⅰ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玉米丝黑穗病菌冬孢子用清水浸2d,再用0.05mol/L盐酸处理6h、12h的能显著的促进冬孢子的萌发,萌发率为64%和58%;对照仅为26.3%,0.4mol/L,0.6mol/L,0.8mol/L,lmol/L的盐酸处理6h、12h、24h、48h显著地抑制冬孢子的萌发、萌发率为0;0.05mol/L盐酸予处理6h、12h、24h、48h对冬孢子的萌发无影响。不同浓度的氢氧化钠溶液予处理不同时间对冬孢子的萌发均有抑制作用。以天门冬氨酸、吲跺乙酸为培养液,以质量分数0.1%的抗坏血酸为培养液的冬孢于萌发率最高,为61.2%.冬孢子在不同的抗感玉米材料及植株的各器官上其萌发率有显著差异,感病材料“京黄417”(32.96%),抗病材料MO17(4.4%)、胚芽鞘(47.2%),根(12.7%).  相似文献   

14.
一、症状 病原菌为玉米蜀梨黑粉病,属于担子亚门,冬胞菌属。玉米被病原菌侵染后,在各自生育期,在植株的不同部位都能生出瘤状菌瘿,破坏玉米正常生长发育和营养供应,造成减产。  相似文献   

15.
正锈病是玉米上发生较普遍的病害之一,发生范围广,对玉米正常生长均有不同程度的危害,使玉米植株加速干枯、籽粒不饱满、减产。轻者减产10%,重者减少达30%。其主要侵害玉米叶片,重者也危害玉米苞叶和叶鞘。发病初期,在叶片基部和上部主脉及两侧,散生或聚生淡黄色斑点,后突起形成红褐色疱斑,即病原夏孢子堆。后期病斑形成黑色疱斑,即病原冬孢子堆。玉米锈病发生严重时,叶片上布满孢  相似文献   

16.
一、玉米丝黑穗病(乌米)丝黑穗病是危害玉米的主要病害,玉米一旦染病造成损失很大。病菌的冬孢子散落在土壤中,混入粪肥里或沾在种子表面越冬。冬孢子可在土壤中存活三年左右,玉米播种发芽时,冬孢子同时萌发侵入玉米。从种子萌发至5叶期,都可侵染。病菌侵入后,蔓延在生长锥基部的分生组织中,花芽分化时菌丝向上蔓延至花蕾原始体,形成丝黑穗。防治方法:选育和应用抗病品种;减少初侵染来源。一是铲除病苗和可疑苗;二是中期铲除病苗;三是后期割除病株,并把病株带出田外深埋;施用腐烂的粪肥;加强苗期管理,促进快出苗,增强抗病力。三是药剂防治。在苗期利用药  相似文献   

17.
病原菌身玉米蜀梨黑粉菌,属于担子亚门,冬胞菌属。玉米被病原菌侵染后,在植株的不同部位都能生出瘤状菌瘿,破坏玉米正常生长发育和营养供应,造成减产。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玉米普通锈病在新疆自然的生境条件下,个体发育中各个孢子世代的生物表现型及其初侵染源形式.[方法]采集玉米普通锈病孢子,分析夏孢子和冬孢子存活能力,并将病原菌接种于玉米上观察发病情况.[结果]菌初侵染时期和整个夏季所生成夏孢子堆的生物特性,只是为病原在寄生生活周期内营扩大再侵染的繁殖用.夏孢子的萌发和侵染的适宜温度为10.8~29℃,最适温度为14.9~22.4℃,温度在10℃ 以下萌发终止.玉米收割后,夏孢子在寄主基质上可残生时间约在55 d以内,至11月26日检验其活性时,发现许多夏孢子体内的颗粒体已消耗殆尽,形成透明的空腔,有的则失去光泽,呈现淡灰褐色,丧失了发芽能力,鉴此看出该病夏孢子抗逆性很差,不能逾越新疆漫长严酷的寒冬.研究还发现,临秋时节,玉米病体上出现一种深锈褐色的休眠夏孢子堆的菌态,此菌态有强劲抗逆性的特异功能,在持续2个多月零下20~24℃ 的寒冬期后,仍具有正常的萌发力和对寄主侵染的致病毒性.[结论]在新疆的冬季,玉米普通锈病是以休眠夏孢子堆作为越冬世代,而且是玉米在生产中感染锈病唯一的初次感染源.该病冬孢子世代在新疆的侵染生活史上并无实质性的病理学意义.  相似文献   

19.
马巍 《河南农业》2008,(19):15-15
玉米锈病是玉米的重要病害。全生育期均能侵染发病。以中后期发病最为严重。主要侵染叶片,严重时也可侵染果穗、苞叶乃至雄花。发病初期仅在叶片两面散生浅黄色长形或卵形小粉疱.之后小粉疱破裂。散出铁锈色粉状物(病菌夏孢子),夏孢子可进行重复侵染;后期病斑上生黑色近圆形突起,开裂后露黑褐色冬孢子。  相似文献   

20.
玉米瘤黑粉病菌冬孢子生物学特性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通过对玉米瘤黑粉病菌冬孢子生物学特性的研究,明确了该病菌冬孢子萌发的最适温度为25-30℃,最适PH值为3-5,在自然光周期条件一萌发较好,以及适宜的营养培养液和浓度,适宜萌发的相对湿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