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正玉米大斑病是由突脐蠕孢属引起的,是我国玉米主要产区的常见病害,给我国玉米种植业造成严重损失。随着抗病杂交种的推广和栽培制度的变更,大斑病危害一度得到控制,但由于大斑病菌生理小种多,变异速度快,我国部分地区大斑病危害有所回升。1.发病症状玉米大斑病在整个玉米生育期都可能发病,但在自然条件下,苗期很少发病,到玉米生长中后期,特别是抽穗以后,危害加重。该病主要危害叶片,严重时也能危害苞叶和叶鞘,  相似文献   

2.
玉米大斑病是我国主要玉米产区的常见病害,是世界玉米生产的重要病害。对玉米大斑病的病原菌、侵染机制、发病症状及发病条件进行了论述,指出利用抗病品种、改善耕作栽培环境、化学防治等措施,可以控制玉米大斑病的发生与危害。  相似文献   

3.
马兆宜 《新农业》2014,(7):16-17
玉米大斑病是辽西玉米主产区的常见病害。随着抗病杂交种的推广和栽培制度的变更,大斑病危害一度得到较好控制,但由于大斑病菌生理小种多,变异速度快,义县地区大斑病危害有所回升。就义县而言,玉米作为主要的经济作物,种植面积正逐年扩大,大部分农户已经废除了轮作倒茬的耕作制度,致使大斑病的发病几率加大。所以,预防玉米大斑病的发生变得愈发重要。  相似文献   

4.
玉米大斑病的发病规律及防治对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梁义 《现代农业科技》2010,(6):154-154,156
玉米大斑病是我国主要玉米产区的常见病害。对玉米大斑病的病原菌、侵染机制、发病症状及发病条件进行了论述,指出利用抗病品种、改善耕作栽培环境、化学防治、建立测报制度等措施,可以控制玉米大斑病的发生与危害。  相似文献   

5.
《吉林农业科学》2017,(4):36-38
为充分了解黑龙江省玉米大斑病的发生动态及危害情况,2016年选择在黑龙江8个地级市50个地点对玉米大斑病进行调查分析。结果表明,50个不同地理区域玉米大斑病均有发生,但存在显著差异,其中大庆市让胡路区发病最轻,病情指数为1.48,哈尔滨市双城区周家镇发病最重,病情指数为60.37,但8个地级市之间玉米大斑病发生程度不存在显著差异。总体上说,黑龙江省玉米大斑病不同地理区域病害发生不均衡,田间病原物的数量丰富,预测2017年黑龙江省玉米大斑病中等程度发生,局部地区玉米大斑病有严重发生的趋势。  相似文献   

6.
一、玉米大斑病的发生危害特点 1、主要症状 玉米大斑病一般在玉米株高70-100厘米开始发病,直至成熟期.玉米大斑病主要为害叶片,严重时也为害叶鞘和苞叶.一般是先从底部叶片开始发生,逐步向上扩展,但也常有从中上部叶片开始发病.病斑一般长5-10厘米,宽1厘米左右,有的可长达15-20厘米,宽2 3厘米,后期变为青褐色或黄褐色.  相似文献   

7.
玉米大斑病是玉米酌重要病害之一,广泛分布干世界各玉米栽培地区。该病在我国春玉米和夏玉米区发生较为普遍,主要发生在气候冷凉的地区。在大发生年份,一般减产15%~20%,严重时减产50%以上。一、症状玉米大斑病在整个玉米生育期都可能发病,但在自然条件下,苗期很少发病,到玉米生长中后期,特别是抽穗以后,危害加重。该病主要危害叶片,严重时也能危害苞叶和叶鞘,其最明显的特征是在叶片上形成大型的梭状病斑,病斑初期为灰绿色或水浸状的小斑点,几天后病斑沿叶脉迅速扩大。病斑的大小.  相似文献   

8.
玉米在生产过程中常受到各种病虫的危害,玉米大斑病是玉米的重要病害之一。近年来,在我国玉米制种田时有严重发生,对种子产量和质量影响很大。大斑病的发生和流行程度受自交系的抗病性、轮作制度、气候条件和栽培措施诸多因素的综合影响。随着抗病杂交种的推广和栽培制度的变更,大斑病危害一度得到控制,但还需要进一步的研究和防治。因此,从众多相关科学家的研究中总结得到玉米大斑病的发病原因及预防措施等各个方面的知识和注意事项,使玉米大斑病的预防成为可能。  相似文献   

9.
正玉米是内乡县的主要粮食作物之一。因玉米生长季节高温多雨,病虫害发生相对较为严重,近年,内乡县玉米病虫害主要有玉米大斑病、小斑病、弯孢霉菌叶斑病、粗缩病、茎腐病、玉米螟、玉米蚜、黏虫等。杂草主要有禾本科杂草、莎草科杂草和阔叶杂草,如马唐、牛筋草、狗尾草、香附子、苘麻等。一、危害症状及发生特点(一)玉米大斑病1.危害症状。玉米大斑病主要为害植株叶片,严重时也为害叶鞘和苞叶。玉米大斑病由植株下部叶片开始发病,向上扩展。  相似文献   

10.
玉米大斑病是我国玉米主要产区的常见病害,给我国玉米种植业造成严重损失。随着抗病杂交种的推广和栽培制度的变更,大斑病危害一度得到控制,但由于大斑病菌生理小种多,变异速度快,我国部分地区大斑病危害有所回升。  相似文献   

11.
一、玉米大斑病 玉米大斑病是由突脐蠕孢属引起的,是我国玉米主要产区的常见病害,给我国玉米种植业造成严重损失.随着抗病杂交种的推广和栽培制度的变更,大斑病危害一度得到控制,但由于大斑病菌生理小种多,变异速度快,我国部分地区大斑病危害有所回升.  相似文献   

12.
玉米小斑病是一老病害。近年来,在我省主要玉米产区都有发生,特别是东部山区和辽东半岛丘陵区发生更为严重,造成的产量损失不亚于大斑病,易感病的杂交种和农家品种,一般减产10—20%,多者可达50%。小斑病常与大斑病混合发生,同时危害,往往易被人们笼统称为大斑病,其实不然。为了消灭其危害,现将我们1971—1972年研究情况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白城地区玉米大斑病危害症状、传染循环、发病因素进行分析,提出针对玉米大斑病的防治方法,以为玉米大斑病的防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一、玉米大斑病的发生危害特点 1、主要症状玉米大斑病一般在玉米株高70—100厘米开始发病,直至成熟期。玉米大斑病主要为害叶片,严重时也为害叶鞘和苞叶。一般是先从底部叶片开始发生,逐步向上扩展,但也常有从中上部叶片开始发病。病斑一般长5—10厘米,宽1厘米左右,有的可长达15—20厘米,宽2-3厘米,后期变为青褐色或黄褐色。叶上病斑较多时,常相互连接成不规则形大斑,引起叶片早枯。  相似文献   

15.
玉米大斑病是玉米常见病害,也是我国玉米产区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不仅会对玉米种植业带来极大的损失,还会影响到玉米种植业的长远发展。为了更好地防治玉米大斑病,首先需要对玉米大斑病的发生规律和发病特点进行全面分析,在遵循规律的基础上提出针对性的玉米大斑病防治对策,有效控制玉米大斑病的发生和危害的影响范围。  相似文献   

16.
<正> 1993年夏玉米大斑病在冀北三地市突然爆发成灾,造成很大损失。为找到原因,并为今后控制病害的发生提供依据,我们对大斑病的发生、危害进行了调查,现分析如下。 一、发生情况与危害 玉米大斑病七十年代在我省曾严重发生,近20年发生很轻,一般不进行防治。1992年在张家口、唐山等地普遍发生。1993年全省发生重于往年,并在唐山、廊坊二市和保定地区北部5县流行成灾,发病面积600万亩以上,其中唐山、廊坊发病面积在500万亩以上,占玉米播种面积的90%,保定地区玉米播种面积500万亩,发病面积120万亩。集中  相似文献   

17.
山西省玉米大斑病的发生特点和综合防治技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左建英  李育才 《内蒙古农业科技》2011,(3):123+128-123,128
玉米大斑病又称条斑病、煤纹病、枯叶病、叶斑病等。是由大斑刚毛球腔菌引起的以叶部产生大型病斑症状为主的玉米病害.其分布较广.危害较重,是世界性的病害。20世纪70年代后,玉米大斑病在我国东北、华北北部和南方冷凉山区曾几度流行,一般年份减产20%左右.严重流行年份减产可达50%以上。2002年以来.玉米大斑病呈现明显加重趋势,特别是在东北春玉米区和西南春玉米区的局部地区已经成灾.部分品种发病严重.近几年我省北中部也相当严重。  相似文献   

18.
玉米大斑病是由突脐蠕孢属引起的,是我国玉米主要产区的常见病害,给我国玉米种植业造成严重损失。随着抗病杂交种的推广和栽培制度的变更,大斑病危害一度得到控制,但由于大斑病菌生理小种多,变异速度快,我国部分地区大斑病危害有所回升。  相似文献   

19.
宝鸡市2011年玉米大斑病重发原因分析及综合治理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玉米大斑病是近年来玉米生产上危害最重的病害,受玉米生长中后期降雨频繁、秋淋天气影响,近年来玉米大斑病在宝鸡局部连年偏重流行,分析其发病特点及原因,探索新思路,总结综合治理经验,在生产中推广应用,对控制其危害,确保玉米丰收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玉米大斑病防控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玉米大斑病发病后期植株高大防治困难的问题,在黑龙江省黑河市进行了玉米大斑病早期预防试验。结果表明:在玉米大喇叭口期,使用杀菌剂苯甲·嘧菌酯和苯甲·丙环唑采用机械喷雾的方式进行防治,可以有效降低玉米大斑病发病率、发病级别、病情指数和病斑大小,进而减轻大斑病的危害程度,减少产量损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