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浠水县是全国优质油菜种植历史最早的地方之一 ,也是湖北省"双低"油菜种子繁育基地之一."九五"期间实施联合国开发计划署援助的中国油菜改良项目以来,该县"双低"油菜的种植规模与效益逐年递增,已充分显示其产业优势.全县已建成高标准"双低"油菜种子繁育基地近 1 000亩,形成了从种子生产到销售的现代化种子生产经营体系. 2002年 , 浠水县被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列为"双低"油菜产业化开发示范县,"双低"油菜产业化开发取得显著成效.  相似文献   

2.
油菜是我区秋种的主要作物,2001年前种植面积2.7万公顷,近几年来由于种植结构调整,年种植面积仍保持在2万公顷以上.推广优良品种,对我区油菜产量的提高、实现"双低"化、增加农民收入都将起到一定促进作用.2001年我们引进陕西省油菜研究中心育成的秦优7号试验试种,该品种表现产量高,品质优,抗性好,深受农户的喜爱,种植面积迅速扩大,2002年秋播种植面积约0.1万公顷,2003年约0.76万公顷,2004年约1.1万公顷,2005年约1.1万公顷,目前已成为我区油菜的主要当家品种.  相似文献   

3.
南郑县气候温暖湿润,光照较充足,土壤肥沃,适宜"双低"油菜种植。该县自20世纪90年代后期引进高产优质"双低"油菜进行种植,经过10余年的示范推广,目前种植面积已达到23万亩,平均亩产140 kg,取得了良好的效益。"双低"油菜的推广种植,促进了油料生产的发展,提高了人民的生活水  相似文献   

4.
高淳县地处江苏省西南部,全县人口43万,油菜种植面积2010年为12万亩左右。与小麦种植面积相当。高淳历来为油菜高产县份,近十年来随着农民收入来源多样化和农村劳动力的大量转移,种植油菜比较效益下降,油菜亩产量在160公斤左右徘徊。  相似文献   

5.
姜玉忠 《河南农业》2014,(17):14-15
<正>一、2015-2020年河南油菜产业发展目标到2020年,河南省"双低"油菜生产稳定在36.67万hm2左右,力争利用有效冬闲田资源,恢复到40万hm2左右。"双低"化率在90%以上,基本消除常规品种及其他品种插花种植现象,油菜品质基本达到部颁优质标准,含油率40%以上,平均单产160kg以上。积极培育中介服务组织,基本形成产业化雏形,通过试验示范,引进储备有发展潜力的"双低"油菜品种3~5个,引进储备先进的栽培技术1~2项。(一)目标定位到规划期末,全省"双低"油菜生产面积稳定在36.67万hm2以上,总产95万t以上,整体提高"双低"油菜栽培技术水平,平均单产达到  相似文献   

6.
油菜是我国南方最主要的油料作物,也是我县最缺乏的经济作物。提高油菜种植效益,增加农民收入,同时带动碧洲镇旅游业的发展。我站引进油菜新品种——华航901优质"双低"油菜进行试点示范。  相似文献   

7.
南通市滨江临海,地处长江下游,是江苏省油菜生产大市,常年种植油菜8.67万hm2。自1999年以来,南通市先后承担实施了江苏省农业品种、技术更新工程项目“双低优质油菜品种的引进、开发”和“双低优质高产油菜新品种产加销一体化开发”;2002年又实施了国家级南通市优质双低油菜生产基地市建设项目,涉及良种繁育、商品基地建设、质量检测和信息服务等内容,实际完成项目总投资6 000多万元。通过项目实施和基地建设,加快了南通市双低油菜生产发展,提升了双低油菜产业化水平。1南通市发展双低油菜产业取得的成效1.1双低油菜生产发展迅速,成为全市十…  相似文献   

8.
油菜“双低优质化”已成为油菜生产的一个主流方向,本文针对陕西省冬油菜的生产情况,在分析影响双低油菜品质主要因素基础上,因地制宜地对双低杂交油菜的保优栽培技术进行了探讨,对提高油菜产量和品质、增加农民收入和增强陕西油菜生产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安乡县油菜播种面积和产量均居湖南省前列。2011年,全县油菜种植面积创历史新高,为41.3万公顷,覆盖率达到了78.5%,每667平方米产量145公斤。安乡县发展油菜生产的主要经验是:  相似文献   

10.
双低油菜具有增加农产品质量、有利于充分利用土地资源、有利于促进农业协调发展以及有利于提升农民收入等优势,目前已经成为高寒阴湿地区主要种植的经济作物,其实际产量的高低将直接影响油料供应以及农户的经济收入。种植技术是否规范则直接关系到双低油菜的产量,基于此,本文将着重针对高寒阴湿地区双低油菜规范种植技术进行深入探讨。  相似文献   

11.
雷晓琴  杨建太 《甘肃农业》2008,(2):86-86,88
秦州区随着种植业结构的调整,油菜种植面积迅速扩大。种植区域由河谷川区向半山、高山区拓展,油菜已发展成为仪次于冬小麦、玉米、马铃薯的第四大作物,是种植面积最大的经济作物,年播种面积在0.67万hm^2左右。双高双低优质油菜品种秦州区已部分地引进成功,面对秦州区油菜种植品种以普通品种为主的现状,人力推广双高双低油菜良种,  相似文献   

12.
临洮县塑料大棚春胡萝卜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临洮县种植胡萝卜历史悠久,生产的胡萝卜产量高、品质优、口感好,深受市场青睐,已成为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途径。近年来,县委、县政府大力扶持春胡萝卜等蔬菜产业的发展,目前胡萝卜种植面积已达2000 hm2,成为全县四大品牌蔬菜之一。但栽培措施简单、品种退化已成为全县胡萝卜产业发展的主要制约因素。笔者通过试验研究,总结出了一套塑料大棚春胡萝卜栽培技术,使胡萝卜平均产量达到67500~75000 kg/hm2,收益可达15万~18万元/hm2,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3.
双低油菜"沪油15"保优高效栽培技术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沪油15"是上海市农科院育成的双低油菜新品种,2000年12月通过上海市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1998年引入湖州地区,其双低(低芥酸、低硫苷)和双高(高出油率、高产量)的品种特性,深受农民和油脂加工企业的欢迎,种植面积迅速扩大,2001年种植面积19万亩,2002年达到25万亩,2002年冬种面积达30万亩以上,占油菜总面积的40%,成为湖州地区的主栽品种之一.  相似文献   

14.
双低油菜常见病虫害及其防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豫南地区于2001年被农业部列为“长江双低油菜开发带”后,双低油菜发展迅速,每年种植面积在26.7万公顷以上,双低油菜生产成为当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重要途径。研究双低油菜常见病虫害发生规律,进行有效防治,确保农民增产增收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15.
浅谈我国双低油菜产业化的发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1 国内外双低油菜发展动态 1.1 世界双低油菜发展的历史回顾 油菜作为世界性的主要油料作物,在世界农作物生产格局和农业发展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近年来世界油菜种植面积的持续扩展及生产总量的不断增长,表明了油菜的地位有日渐升高的趋势.1970年全世界油菜种植面积为821万hm2,占当年油料作物生产总面积的10.4%,油菜籽生产总量仅670万t,占当年油料作物生产总量的7.9%,到1995年油菜种植面积已达到2 464万hm2,占当年油料作物生产总面积的17.4%,油菜籽生产总量为3 469万t,占当年油料作物生产总量的15.8%,从1970年到1995年的20年间,油菜种植面积增长了两倍,年均增长8.0%,生产总量年均增长19.9%.  相似文献   

16.
广西武鸣县具有发展木薯产业的良好基础条件。近年来,武鸣县委、县政府将木薯产业确定为优先发展的产业来抓,使木薯产业得到迅速发展。到2005年,全县共有13.5万户农民种植木薯,总面积达38万亩:木薯加工企业已发展到38家,从业人员达6000多人。2005/2006年榨季,全县生产鲜木薯70多万吨,产值2.4亿元:木薯加工企业实现工业总产值5.7亿元,上缴利税1220万元;农民种植木薯人均收入500多元。木薯产业已发展为武鸣县的支柱产业之一,成为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渠道。  相似文献   

17.
和政县油菜常发性病虫种类及综合防治建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双低杂交油菜是和政县重点培育的农业支柱产业,近年来,随着种植业结构的调整,油菜种植面积不断扩大,增加了农民收入,同时也出现了一些问题,特别是油菜病虫害发生种类和为害程度明显增加,作者列举出了危害严重的油菜常发性病虫种类、为害特点及防治对策建议,指导农民采取合理措施,选用恰当农药,进行防控,减少损失,增加收入,为进一步发展油菜产业奠定更加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8.
袁玉婷 《西藏农业科技》2009,31(1):13-15,21
该项目首次将甘蓝型双低油菜品种(京华165)推向昌都干热河谷区域,由于该品种具有早熟、优质、高产等特点,那么通过该项目的顺利实施,进一步加大了双低油菜品种在全区的覆盖面,将彻底改变我区双低油菜生产落后的局面,改变群众传统落后的种植方式,提高双低油菜生产水平,改善油菜品质,增加农民收入,将填补我区双低油菜生产空白,促进良种良法配套,提高我区双低油菜生产水平。  相似文献   

19.
油菜是进贤县种植面积仅次于水稻的第2大作物,在全县农业生产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油菜生产已成为我县农业生产中的支柱产业和农村经济新的增长点。双低油菜以其芥酸硫甙含量低、菜油营养价值高、饼粕可以直接作饲料而成为世界油菜发展主流方向。现将其主要栽培技术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20.
<正>寻甸县马铃薯栽培种植具有悠久的历史,近年来随着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大春马铃薯产业已成为寻甸县山区农民的经济支柱产业,冬季马铃薯迅速发展,已成为寻甸农业生产的一大亮点,是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农业综合效益的主要产业。目前全县马铃薯常年种植面积20万亩,但生产中存在着脱毒种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