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2.
<正>11月3-5日,农业部在广西举办国家重点龙头企业负责人培训班。农业部副部长陈晓华强调,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互动是农业农村发展的必然趋势。龙头企业是经营主体融合共生的主导者,是产业环节融合互动的引领者,也是资源要素融合渗透的推动者,在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龙头企业要积极延长产业链,向产业上下游跨界发展;要提升价值链,通过精深加工和精细化管理提高附加值;要共享利益链,让农户分享产业链增值收益;要催生新  相似文献   

3.
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的政策体系及结构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政策主体、政策工具等角度分析了农村产业融合的政策体系和结构特征。研究认为,自2015年至今,涉及农村产业融合的政策数量逐年增长;政策制定和发布的主体呈现多元化;政策工具涵盖了供给型、需求型和环境型三个维度;政策文种类型呈现多样化,包括意见、通知、规划、办法、方案等多种类型,有力的政策支持为我国农村产业融合提供了最坚实的保障。  相似文献   

4.
正国务院办公厅日前印发《关于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是拓宽农民增收渠道、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的重要举措,是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探索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的必然要求。要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以  相似文献   

5.
<正>湖南省博盛生态农业技术开发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公司)把文化、教育植入农业中,致力打造生态休闲农业,促进了农村一二三产业的高度融合,将一片茅草过人的荒山打造成了乡村旅游圣地,被评为国家AAA级旅游景区和5星级乡村旅游景区。1.突出绿色低碳,打造三产融合示范园公司先后造林180多公顷,栽种紫薇、桂花、银杏、楠木、杜英、海枣等珍贵苗木30余个品  相似文献   

6.
党报告提出了"乡村振兴"战略,并指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点抓手在于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陕西作为西部农业大省,也是经济不发达省份。实施农村产业融合对陕西省"追赶超越"有着更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吴郁芳 《乡村科技》2023,(16):58-61
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是实现传统农业转型升级,推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拓宽农民增收渠道,促进农业农村现代化的重要途径。调研分析福建省龙岩市武平县农村三产融合的主要优势条件和模式,发现当地农村三产融合存在产业延伸程度较低、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带动能力不强、三产融合利益联结机制不完善、要素保障缺乏、农村基础设施不完善等问题,研究提出延伸拓展产业发展链条、提升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带动能力、健全利益联结机制、强化生产要素保障、完善农村基础设施等对策,为促进同类型地区三产融合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宋维红 《乡村科技》2023,(15):65-69
推进农村产业融合发展,有利于巩固现代农业物质基础,有利于增强农村社会经济活力,有利于实现城乡一体化发展,进而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因此,湖南省芷江侗族自治县可以通过推进农业产业化、促进内部产业融合发展,完善利益联结机制、提升农业整体经济效益,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实现农村产业深度融合,大力发展科技创新、突破生产要素瓶颈,建立公共服务体系、巩固现代农业物质基础等途径,实现农村产业融合发展,进而推进乡村全面振兴。  相似文献   

9.
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对推动农业产业升级、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农村繁荣起着重要作用。本文梳理西畴县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案例,指出西畴县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模式和不足,在培育新型经营主体、基础设施与政策、人才培养和土地流转方面提出建议,以期为相关部门决策和其它地区的发展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0.
<正>四平市深刻把握农村经济发展变革,加快农村经济换档升级,推动三次产业融合发展,发挥丰富的农产品资源和农村生态环境资源优势,推动农加工农加游农加网发展,延伸加工链,拓展服务链,接续价值链,助推全市农村经济走上三产融合、工农一体、城乡互动、良  相似文献   

11.
农村一二三产业的融合是促进就业、农民增收的有效手段,在黑龙江省大庆市面临经济转型的重要时期,探究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首先,利用大庆市近10年的统计数据了解大庆市一二三产业的发展现状:第一产业发展缓慢,第二产业增速下降,第三产业增势逐年上升。其次,采用Herfindahl指数法计算大庆市3个产业的融合度,结果显示为中高融合。再次,建立大庆市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选择与农业相关的3个一级指标以及一级指标延伸之下的10个二级指标,运用主成分分析法进行发展水平评价,结果表明,大庆市融合发展水平自2007以来呈逐年上升状态。最后,从提高资源利用率、发展替代产业、构建产业融合统计体系、给予政策支持4个方面提出三产融合对大庆市可持续发展的建议。  相似文献   

12.
当前,我们身边越来越多的城市人有着一个共同的感受,农村的环境越来越好、房子越来越漂亮、收入越来越高,都羡慕农民这个职业。时常有人找农业干部通关系,想改户口当农民。这种深刻的变化,得益于政策给力、农民勤劳、农业发展方式的不断创新和敢变。只有大力创新农业发展方式,推进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演变,做大一产、做强二产、做优三产、三产融合发展,实现农业接二连三和各种资源要素的深度融合,将流向二、三产的增值收益留在农村、由农民分享,稳定增加农民收入,才能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贵州梦探寻路径、开启篇章。  相似文献   

13.
正本报讯国务院办公厅日前印发《关于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意见》提出,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是拓宽农民增收渠道、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的重要举措,是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探索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的必然要求。《意见》强调,要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完善利益联结机制为核心,以制度、  相似文献   

14.
<正>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主要依托农业,立足农村,惠及农民,重点在县和县以下,关键在创新。当前,产业融合已经成为农业产业发展的新趋势。从最近20年发达国家的经验来看,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有利于更好地延伸农业产业链,让农民更好地参与农产品加工业和流通、旅游等农村服务业,拓展农民的增收空间。随着我国城镇化和工业化的快速推进,许多地方结合发展现代农业和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  相似文献   

15.
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模式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对农村合作经济与农业产业化经营理论与实践的调研,对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概念、内涵及其与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关系等进行了梳理与辨析。从宏观层面提出了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五种模式,即:"区域协同融合模式"、"品牌(产品)核心融合模式"、"技术渗透融合模式"、"三资活化融合模式"、"主体协作融合模式"。分析区域协同模式下,要建设区域生活文化化、区域环境生态化、区域信息网络化、区域管理网格化的"四化基础"。通过对品牌核心模式的解析,提出品牌凝聚了三次产业的共同利益;品牌在文化理念传播前提下,不但是农业标准化生产产出来的,也是农产品标准化加工做出来的;要在区域层面加大对品牌的保护力度。对技术渗透模式的分析,得出:生态化和信息化是第三次农业革命的创新动力,将促进高效农业向智慧农业的变革。"三资"活化模式解析了"互联网+"的众筹整合服务方式。主体协作模式指出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主体培育方向是:政府(产业协会)+集团公司(企业)+专业合作社(农户)。  相似文献   

16.
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是推进乡村产业振兴的根本途径,有助于农民增收。因此,在实地调研基础上,利用农户家庭微观调研数据,深入分析了重庆市农村三产融合现状与存在的问题,并针对性提出相关对策建议,以期为重庆地区农村一二三产业的融合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7.
<正>敦化市按照一产助推旅游、二产服从生态、三产激活全局的发展模式,以打造东部山区特色农业为目标,大力发展绿色有机农业、休闲农业,壮大农业产业化,推动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发展农产品加工业。目前,该市共有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62家,其中,国家级3家、省级15家、州级44家;2016年实现销售收入63亿元(包括市场交易额)。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不断壮大,现有专业农场221  相似文献   

18.
本文首先对中国农村第一、二、三产业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总结了发达国家如日本、韩国和法国农业生产一体化发展的理论和实践经验,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中国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的发展对策建议:加大政策支持、保障生产者权益、深入挖掘地域资源、发展新型合作社和强化技术服务支撑。  相似文献   

19.
推动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是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的重要方针。宜宾市农业产业化发展取得一定的成效,但也存在着二三产业发展不足,与第一产业结合不够充分等问题。需要进一步整合政策资源,完善社会服务,培育新型经营主体,加强品牌化建设,推动农业产业转型、创新发展。  相似文献   

20.
<正>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是今年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做出的一项重大部署,也是中央一号文件的一大亮点。由于这一部署刚刚提出,社会各方面的认识总体上还处在初步、零散、不成熟阶段,要深入贯彻落实中央精神,亟需以科学务实的态度深化理解,在一些重要的理论和实践问题上做出必要的回答。一、深刻认识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背景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