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 据调查,番茄在生长季节容易发生烂果,原因大致有以下几种: 1 绵疫病引起的烂果 绵疫病主要为害果实,初期果面上产生褐色圆形病斑,并有深浅褐色交替的同心轮纹,后渐变成黑褐色。病部一般不软化,但较易脱落。 防治措施:发病初期,隔7~10天喷1次,连续喷2~4次药。可喷40%乙磷铝可湿性粉剂200倍液或64%杀毒矾可湿性粉剂400~500倍液。 2 脐腐病引起的烂果  相似文献   

2.
番茄筋腐病又称条腐病、带腐病,各地普遍发生,主要危害果实.现将番茄筋腐病的发病症状、诊断要点、病因及防治方法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3.
果腐病及防治:果实表面着生褐色或黑色小点,以后变黑。用50%代森铵500~600倍液,每隔10天喷一次,连续喷三四次。 根腐病及防治:多发生在5月上旬至8月上旬,发病后根部与在面接触处腐烂,根皮脱落,几天后植株死亡。可用1:1:100波尔多液灌根防治。 叶枯病及防治:多发生在5月下旬至7月中旬,病斑呈枯黄色。初期由叶尖开始发生,逐渐扩大蔓延,严重时全叶枯黄而死。高温多湿、通风不良时发病严重。可用400~500倍代森锌和1500倍托布津喷雾,最好在发病前4月下旬,每周喷1次,连喷两三次;也可用波尔多液每天喷一次。  相似文献   

4.
<正> 番茄筋腐病又称条腐病或带腐病,近几年在石家庄普遍发生、该病一般不易从茎叶表现上看出症状,主要危害果实。如果不及时预防,给菜农带来较大的经济损失。一、症状:番茄筋腐病果俗称"黑筋"。幼果期开始发生,多发生于植株下部,主要为害1-2穗果,在果实肥大生长期果面上出现局部褐变,果面凸凹不平,果实呈茶褐色变硬或  相似文献   

5.
25%戊唑醇水乳剂防治桃褐腐病田间药效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9年在萧县进行了25%戊唑醇水乳剂防治桃褐腐病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在桃褐腐病发病初期用25%戊唑醇水乳剂2 000倍液、2 500倍液连续防治3次,每次间隔7d左右,对桃褐腐病的防治效果极显著高于其3 000倍液和4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800倍液,且对桃树安全,可作为防治桃褐腐病的药剂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6.
刘右 《北京农业》2009,(11):19-19
番茄脐腐病番茄脐腐病是生理病害,主要为害青果,果实脐部初呈水浸状,暗绿色,病斑直径1~2厘米,严重时可扩展到小半个果实,很快变为暗褐色或黑色。采用地膜覆盖,保持土壤湿润,喷施“脐腐王”500倍液或0.5%氯化钙加5毫升/升萘乙酸或绿芬威3号。  相似文献   

7.
西瓜细菌性果实腐斑病是近年来由国外传入中国的毁灭性病害,为了明确该病的发生发展特征,进一步研究该病的防治措施,对西瓜细菌性果实腐斑病的发病症状、寄主范围以及防治措施等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以期为西瓜细菌性果实腐斑病的抗性品种的筛选及其防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苦瓜疫腐病是苦瓜生产上的重要病害,主要为害果实,流行年份发生普遍,为害重。 1.为害症状苦瓜疫腐病主要发生在果实期,多数在果实成熟期或接近成熟期染病,引起流行。果实发病,一般病部似水烫状,病斑表面密生粘质白霉状物,即病菌菌丝体和孢囊,病部扩展蔓延迅速,几天内可扩展到半个果实至整个果实,最后病瓜软化、腐烂。 2.发生规律病菌以菌丝体、厚垣孢子和卵孢子随病残体在土壤中越冬,翌年菌源产生孢子囊,借风雨、灌溉水传播蔓延,引起发病,病菌喜欢高温、高湿的环境条件,最适温度范围为25℃~28℃,要求相对湿度在90%以上。 3.综合防治…  相似文献   

9.
华北地区入夏后,气候高温干燥和持续干热风,番茄易发生脐腐病。此病常在番茄开花后15天左右,果实达核桃大小时发生,病斑出现在果实顶端脐部,即花器残余部位及其附近,故称“脐腐病”。病部初期呈水渍状暗绿色,直径为1~2cm,随果实发育,病斑不断扩大至半个果实以上,很快变为暗绿色或黑色,发病部位的果肉组织崩溃收缩,呈显著扁平状,表皮有些革质化,受害果实的健全部位提前变红。在潮湿的情况下病斑部易遭软腐细菌的侵染,在病斑上产生墨绿色、黑色或粉红色的霉状物,严重时造成减产。另外,不少菜农把它误认为灰霉病而施以喷药防治,不仅无效,还会增加生产成本,对产品造成污染。  相似文献   

10.
<正>番茄筋腐病又称条腐病或带腐病,近两年来在冀南地区普遍发生,夏秋番茄尤为严重,并有逐年加重的趋势。1主要症状根据症状不同分2种类型,一是褐变型,幼果期开始发病,危害1~2果穗,果面出现局部褐变,凸凹不平,个别果实呈茶褐色,变硬坏死。横切果实可见维管束呈茶褐色,  相似文献   

11.
苹果(晚熟品种成熟期)①病虫害防治。除袋后为防治果实内潜伏病菌引发的轮纹烂果病,需喷1次甲基托布津、喷克等内吸杀菌剂,同时喷1~2次300倍的磷酸二氢钾液以促进着色。喷4%农抗120水荆800倍液(或科生霉素400倍液)+90%万灵可漆性粉剂5000倍液(或4.5%高效氯氰乳油1500倍液),防治斑点落叶病、黑斑病、红点病、苹果小卷叶蛾等。[第一段]  相似文献   

12.
番茄脐腐病一般在番茄开花后15天左右,果实达核桃大小时发生,病斑发生在果实顶端脐部,即花器残余部位及其附近,故称脐腐病.病部初期呈水渍状暗绿色,直径为1~2厘米,随果实的发育,病斑也在扩大到半个果实以上,很快变为暗绿色或黑色,发病部位的果肉组织崩溃收缩呈显著扁平状,表皮有些革质化,受害果实的健全部位提前变红.病斑部在潮...  相似文献   

13.
樊会丽 《河南农业》2009,(12):28-28
桃褐腐病是桃树果实上的一种重要病害,分布很厂,北方桃区或南方桃区均有发生。褐腐病不仅在果园中造成落果和烂果。而且在贮运期亦可继续传染发病,造成很大损失。本病除为害桃外,还能侵害李、杏、樱桃等核果类果树。为从根本上对此病进行防治,现将其发病规律及较为有效的防治措施简介如下。  相似文献   

14.
<正> 一、病害防治 (1)根、茎腐病。紫花苜蓿、串叶松香草、菊苣等常有发生。可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拌种防治,或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800倍液灌根防治。(2)白粉病。白三叶、草木  相似文献   

15.
覃建国 《农村科技》2014,(12):37-38
<正>特克斯县属典型逆温带控制区,海拔900~1 600米,日照温差大,利于苹果养分积累,年日照数平均为2 719.5小时,年平均气温6.9℃,无霜期120天,年降水量450.2毫米,全县苹果种植面积33.4千米2,挂果果园9.6千米2,品种有新红星、首红、乔纳金、富士、红津轻等。经多年实践,总结特克斯县苹果病虫害综合防治措施如下:一、发芽前(3月~4月初)1.防治对象腐烂病及叶螨、蚧壳虫等。2.防治措施1细致检查刮治腐烂病,剪除病枝后集中烧毁。刮后涂抹腐必清3倍液或843康复剂原液,或全树喷1次50倍腐必清,或2次500倍液菌毒清,伤口抹泥,包扎塑料薄膜。  相似文献   

16.
李树褐腐病是李树上的重要病害,近年来在四川李产区呈现逐年加重危害的趋势。该病引起李树花器腐烂、果实软腐或枝条溃疡等,严重影响了果实的产量。对李树褐腐病的防治主要以农业防治和科学用药为主。  相似文献   

17.
正一、番茄的发生与防治1、病症病状脐腐病的病斑发生于幼果脐部,即花器残余部及其附近,呈水浸状,暗褐色病斑,有时扩展到近半个果实。病部组织呈干腐状收缩,质地较坚韧,病果一般不腐烂,但后期由于腐生菌的污染,在病部常出现黑褐色等霉状物,或造成果实软腐。  相似文献   

18.
以番茄品种津粉207、津-1、津-2、津-3为材料,对番茄脐腐病发生的机理进行了研究。病果中钾含量高于好果;好果的钙含量高于病果,说明果实中钙离子浓度与脐腐病的发生有一定的联系。不发生脐腐病的津粉207果实中钙离子含量比例比其他3个番茄品种低,说明脐腐病的发生不仅与果实中钙离子含量有关,还与钙离子转移到果实中的效率有关。  相似文献   

19.
<正> 保护地番茄中为害最大的生理病害就是筋腐病,其次是脐腐病。两病均为害果实。 1 番茄筋腐病 番茄筋腐病是番茄栽培中非常严重的生理病害,在温室番茄中发生比较普遍。得此病后果实基本没有食用价值。该病一般在第1~2穗果转红期发生。主要症状是果实发病处着色不良,轻者果形无明显变化,重者果面上出现局部褐变,甚至坏死斑,凹凸不平,  相似文献   

20.
番茄脐腐病又称顶腐病、蒂腐病,属于生理性病害.发病初期在幼果脐部出现水渍状斑点,后病斑逐渐扩大,通常直径达1~2cm,严重时扩展到小半个果实.后期遇潮湿条件,病斑受腐生霉菌的寄生而出现黑色或红色霉状物.在干旱年份发生较重,对番茄生产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