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水稻品种改良和高产高效栽培提供理论依据,选用高产氮高效水稻品种(江优9527和Q优6号)为研究对象,以高产氮低效水稻品种(丰研425和冈优527)为对照,比较研究两类水稻品种的产量构成、氮素吸收与利用、根系生长等指标的差异,探讨水稻高产与氮高效的协同性。结果表明:较高产氮低效型品种,高产氮高效型品种的有效穗数降低,但穗粒数、结实率和千粒重增加;高产氮高效品种拔节前的氮素积累量降低,抽穗至成熟阶段的氮素积累量显著提高,抽穗后的茎叶氮素转移量和转移率增加。高产氮高效型品种的单茎根干重、单茎根系伤流强度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2.
在通过相同施氮量条件下,改变基蘖肥与穗肥施用比例,研究其对水稻产量和群体质量的影响,试图明确不同生育阶段养分吸收量与产量的关系,找出不同生育阶段养分最适需求量,以明确东海县高产水稻氮肥运筹技术,为水稻高产高效施肥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3.
不同土壤类型、不同气候条件与水稻产量的关系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本文采用四川省主产水稻地区的灰棕紫泥土、紫泥土、灰色冲积土、紫色冲积土(代表沱江流域)、红棕紫泥土、棕紫土、老冲积黄泥土、紫色冲积土(代表九曲河流域)、灰棕冲积土和红紫泥土10种不同类型土壤和生态条件,研究土壤养分供给能力和生态条件与产量问的关系,结果表明,在相同施肥水平和农作技术条件下,紫色冲积土(代表沱江流域)、灰色冲积土、紫色冲积土(代表九曲河流域)和灰棕紫泥土供给氮、磷、钾中的一种养分或两种养分能力强,或有机质含量高,因而其水稻产量高,水稻生产上要注意增施其缺素养分。可进一步高产高效;其余土壤类型,要增加氮、磷、钾施用量。可提高这些土壤类型的水稻产量潜力。研究同时表明。在一定营养基础上,产量形成期日照时数多少和日昼夜差大小是影响水稻高产和年度间产量稳定性的重要生态条件。酴养分和生态条件外,水稻品种自身产量潜力是水稻高产的前提。  相似文献   

4.
 【目的】旨在探讨水稻高产与养分高效利用协调的栽培技术。【方法】以杂交粳稻常优3号为材料,设置未施氮处理(0N)、当地高产栽培(对照)、增产增效栽培、再高产栽培、再高效栽培和保产增效栽培等6种栽培模式,比较分析不同栽培模式下水稻产量的形成特点和养分吸收利用特征。【结果】增产增效栽培、再高产栽培、再高效栽培和保产增效栽培两年的平均产量分别为9.5、11.5、10.7和9.0 t•hm-2,较对照分别提高了14.5%、38.6%、28.9%和8.4%。与对照相比,上述各处理的氮肥吸收利用率分别提高了39.5%、93.9%、86.1%和31.0%(相对值),氮肥农学利用率分别提高了66.5%、84.4%、98.2%和70.1%。不同栽培模式下水稻穗分化至抽穗期的氮、磷、钾的吸收量与产量呈显著正相关。【结论】通过栽培技术的集成优化,可以大幅度同步提高水稻的产量和养分利用效率。  相似文献   

5.
在水稻生长过程中,养分的吸收效率具有重要作用。因此,必须把水稻高产和养分的高效利用密切结合。本文分析了水稻养分利用率低的原因,探讨了水稻养分高效利用栽培技术及其生理基础,以期为相关人员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正1天津市西青区水稻栽培技术应用现状天津市西青区以杂交粳稻常优3号和常优5号作为基本栽培品种,专门检验了水稻在当地的养分高效利用栽培技术应用效果与水稻高产高效生理基础特性。其中在养分吸收与利用效率方面,当地就实现了水稻的高产高效栽培,其中水稻栽培的氮肥吸收利用率最高达到78.3%,农学利用率也达到42.8%,这说明西青区的养分高效利用栽培技术是集成优化的先进技术,对大幅度提高当地水稻产量与水肥利用率都是有好处的。再看  相似文献   

7.
不同氮肥运筹对水稻根际土壤理化性质及代谢物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水稻‘金恢809’为材料,探讨不同氮肥运筹方式对水稻产量、土壤酶活性、土壤理化指标以及土壤代谢物质的影响。结果表明:适当地前氮后移能显著增加水稻产量,提高土壤脲酶和蔗糖酶的活性,增加水稻生育后期土壤速效养分,降低土壤pH值。进一步采用GC-MS分析不同氮肥运筹下水稻根际土壤代谢物质的变化,发现水稻根际土壤响应氮肥调控出现变化的代谢物质主要有7大类(20种物质),主要分为醇类、酚酸类、酚类、醚类、酸酐、脂类、酸类以及酮类。综上可见,适当前氮后移有利于维护土壤碳氮代谢协调发展,促进水稻根系分泌有机酸,提高根际土壤脲酶、蔗糖酶等营养循环相关酶活性,增强土壤养分有效性,促进水稻对养分的吸收,实现水稻高产高效的目的。  相似文献   

8.
水稻不同施肥方式对养分吸收和肥料利用率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科学的养分供求管理是水稻生产获得高产高效的关键。通过不同施肥处理的定位试验,研究水稻产量、养分吸收和肥料利用率之间的相互关系,为水稻合理施肥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9.
根据水稻高产目标要求,充分发挥肥料增产效应,促进粮食稳产增收,介绍水稻应变式肥水高效管理技术模式,该模式显著提高了杂交水稻的产量,发挥了杂交水稻品种的产量潜力,同时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氮、磷、钾肥的养分利用率,减少了由于施肥不当可能引起的环境污染。  相似文献   

10.
高产水稻的磷钾效应和适宜配比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4,他引:1  
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了高产水稻磷、钾养分对产量的影响和氮、磷、钾养分的适宜配比。结果表明:在土壤速效磷10.1 mg/kg、速效钾125 mg/kg水平下,基础磷钾养分的水稻产量为590.0 kg/666.67m2,在此基础上增施磷肥的效果不显著,增施钾肥的效果极显著。施钾量与水稻产量之间呈抛物线趋势,极限施钾量为K2O 8.4 kg/666.67 m2,效益最佳施钾量为K2O 7.68 kg/666.67 m2。水稻高产高效的氮磷钾配比为1∶0∶0.44,产量最高的极限配比为1∶0.51∶0.51。  相似文献   

11.
随着人们对稻米需求量日益增加,水稻(特别是优质稻米)产出需保持逐年增长趋势,但水资源紧缺及水稻生产中过量氮肥投入致环境承载压力增大等因素均阻碍水稻生产。因此,水稻生产当前面临的矛盾是如何在减少资源(水分和氮素)投入条件下产出更多优质稻米,节水省氮栽培模式下获得高产优质稻米是未来水稻生产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重要保障。笔者回顾水分管理制度(节水栽培模式、灌溉模式及土壤含水量)、氮肥管理制度(施氮量和施氮方法)及水氮协同管理对灌区水稻产量、品质和水/氮资源利用效率的调控效应,阐明水氮互作对优质高产高效水稻的生理生态调控机制,提出灌区优质高产高效水稻实现过程中潜在的关注点及相应的研究构想。  相似文献   

12.
水稻对氮磷钾最佳配比的初步探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苏南地区稻麦不断连作,特别在高产条件下,必然会加速土壤某些养分的过度消耗.因此,通过不同氮、磷、钾配比的试验,探索各养分元素对产量的作用,寻求水稻最适宜的氮、磷、钾配比,为大面积水稻持续增产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3.
[目的]针对西南稻区水稻生产磷钾养分施用不合理,缺乏指导磷钾肥施用的有效方法的现状,通过多点同氮不同磷钾水平试验,为水稻生产提供一种科学高效磷钾养分管理方法,从而为水稻生产磷钾肥施用提供指导。[方法]以杂交中稻川香9838为试验材料,在四川、云南、贵州和重庆4省市7个生态开展了施用不同磷钾量与磷钾利用率、水稻产量和米质关系研究,其中P公顷施用量为37.5、75、112.5和150kg,K公顷施用量为45、90、135和180kg,进行10个处理,裂区设计,每个处理重复3次。[结果]川香9838的产量不同试验点间存在显著差异,同氮不同磷钾水平下差异亦显著,试验点与不同磷钾处理间的交互作用达显著差异。云南滨川试点产量最高,公顷施用N150kgP75kgK90kg处理产量最高。PK高效利用率各试点不同,PK高效用量四川东坡、四川泸县、贵州小河和重庆永川4点间相同,而四川广汉、四川中江和云南滨川3点间各不相同。西南稻区水稻高产主攻目标是公顷有效穗数和结实率。稻米品质按试验地点可分2类,按全部处理可分为6类。[结论]该研究建立了西南稻区水稻生产磷钾养分高效运用预测模型,为西南稻区水稻高产以及磷钾合理高效运用提供了指导。  相似文献   

14.
我国目前的水稻生产主要是以氮肥使用为主,本文主要针对目前我国江苏淮安地区氮肥使用状况及其带来的积极影响和负面效果,并且研究了江苏淮安地区水稻节氮高产高效的栽培技术。首先从水稻节氮的可行性出发,分析研究节氮栽培技术的主要方法,并且探讨如何增强水稻对氮肥的吸收效果,在使用氮肥使用量适当的情况下,以最小的量来获得高产高效的栽培。  相似文献   

15.
长江流域水稻-油菜轮作体系氮肥增产增效综合调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长江流域是我国水稻、油菜主要产区,水稻-油菜轮作是主要种植模式。施肥是维持和提升轮作系统生产力的物质基础,肥料尤其是氮肥的施用对提高产量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过量或不合理施用不仅造成作物抗逆能力弱、氮肥利用率低、品质和经济效益差,而且导致养分在环境中累积,影响大气、水体质量和人畜健康。本文针对长江流域水稻-油菜轮作体系耕层土壤碳氮含量低,氮肥用量高、损失严重、氮肥利用率低的问题,通过水稻-油菜轮作体系周年养分运筹、土壤碳氮协同调控、缓/控释肥料施用对氮损失的阻控、施肥方法的改进、高产高效栽培等技术协同优化建立综合调控模式,以期为长江流域水稻-油菜轮作体系氮肥增产增效提供理论与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6.
水稻氮肥管理技术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试验以水稻养分优化管理为基础,综合应用各项水稻高产栽培技术,使寒地水稻产量达到10 t/hm2以上。研究寒地优质高产水稻生育期营养吸收规律、物质积累及其相互关系,揭示生育前期和后期调控对水稻生长和产量形成的影响机制,建立寒地高产水稻精确定量栽培模式图。结果表明:随着施氮量增加,植株的分蘖数目、株高、干物质积累量、叶片面积、叶绿素含量和最终的产量都在增加。但是施肥量越大,水稻发病率也越高,同时氮肥利用率却越来越低。在相同施氮量的情况下,水稻的生物性状和产量也存在一定的差异,但变化较小,施氮方法对生物性状和产量也有影响,总体表现4:3:1:2的施氮比例优于4.5:2:1.5:2的施氮比例。  相似文献   

17.
太湖流域水稻最佳养分管理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以水稻品种常优1号为材料,于2008至2009年在江苏常熟进行了连续2年的水稻最佳养分管理田间试验研究。结果表明:采用最佳养分管理技术,优化养分运筹,增产31%~46%,施氮量为240 kg.hm-2时可获得最高产量9 208 kg.hm-2;高产高效处理可减少肥料投入30%~40%,增产5.5%,氮肥农学效率提高67.8%~98.4%;高效处理减少48.6%氮肥用量,提高氮肥农学效率31.4%。以上结果表明,在太湖地区采用水稻最佳养分管理技术可以大幅减少氮肥施用量,并显著提高氮肥利用率。  相似文献   

18.
不同施肥水平下超级杂交稻对氮、磷、钾的吸收累积   总被引:30,自引:4,他引:30  
【目的】探索超级杂交稻对氮、磷、钾养分的吸收利用规律。【方法】于2004年和2005年,选用超级杂交稻品种准两优527和两优293为供试材料,在湖南省5个不同水稻种植生态区进行田间小区试验,研究在农民实际平均施肥量及分别减少和增加25%施肥量条件下,超级杂交稻抽穗期和成熟期植株体内的氮、磷、钾养分含量和吸收积累规律。【结果】无论在抽穗期,还是成熟期,不同施肥水平条件下水稻植株体内氮、磷、钾养分的含量均无显著差异,其在不同地点间的变化幅度低于相应的水稻产量和养分吸收量;养分吸收量差异主要由单位面积干物质生产量不同所引起。在不同施肥水平下,随着产量升高,氮、磷、钾收获指数呈上升趋势,但生产单位稻谷所需养分量呈下降趋势。在产量最高的桂东点,其植株体内氮、磷、钾养分含量和积累量均处于中等水平。【结论】采用多次施肥,不同施肥水平(135~225 kg N•ha-1、29.7~49.5kg P•ha-1、112.1~186.8 kg K•ha-1)对超级杂交稻株体内的氮、磷、钾养分吸收积累影响不明显;随着产量的提高,超级杂交稻对氮、磷、钾养分的吸收利用率也可提高,从而实现高产与养分高效利用的协调统一。  相似文献   

19.
为研究与高产优质水稻镇稻11相适宜的施肥量及运筹方式,本试验设计了4个施氮量及运筹方式处理。结果表明:在施氮量为270 kg/hm2,基肥:分蘖肥:促花肥:保花肥=1∶0.63∶0.88∶0.94时,产量最高,达9 980.85 kg/hm2,表明该处理是水稻夺取高产的最佳模式,它符合高产水稻的生育规律、物质积累、营养吸收、群体质量及其相互关系,是比较完善的水稻养分资源综合管理体系,值得大面积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20.
水稻氮、磷、钾三要素试验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成 《现代农业》2010,(5):38-41
水稻稳产高产需要氮、磷、钾等多种养分协调供应,但目前生产上主要施氮肥,磷肥不多,钾肥极少,出现三要素比例失调。为摸清当地水稻生产氮、磷、钾三要素施用的适当比例,以期达到高产、稳产、优质、低成本的目的,进行了同一水稻品种不同土壤、不同肥料配比试验,来探讨最经济的高产的氮、磷、钾三要素亩用量。通过试验,认为每亩施用30千克尿素,30千克上下的过磷酸钙,10~15千克硫酸钾(或氯化钾)是盘锦地区水稻高产、经济的合理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