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信息窗     
农民为环保发明"节水灌溉分水器"为环保,河北省藁城市梅花镇刘家庄村村民聂锁臣,埋头钻研"节水灌溉分水器"。经过六年探索,他获得成功并申报了国家专利。目前,他的这件"得意之作"得到藁城市相关部门的赞许,并准备进行示范推广。藁城市科技局负责人介绍,他研究过聂锁臣的发明,认  相似文献   

2.
《农村实用技术》2012,(10):50-51
记者在云南省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采访的时候,发现当地的农户在采摘咖啡,吃咖啡对他们来说是家常便饭。记者:"吃过这个吗?"村民:"吃过,平时都吃,自己还会摘了吃。"记者:"吃这个和喝咖啡的味道一样吗?"村民:"不一样。"记者:"生的吃起来是什么味道?"村民:"甜甜的味道,经过加工以后是苦的,有点苦的。"当地有3万多户农户种植咖啡,他们一年卖咖啡的收入有2000多万元。然而,仅仅在几年前,这里的咖啡树还是不值钱的野生树。  相似文献   

3.
2002年春节,望城县乌山镇长岭村村民朱正刚高兴得不得了,他的蔬菜园给他带来了不菲的经济收入,他追求多年的“蔬菜梦“终于一步步变为现实.……  相似文献   

4.
余时建是石门县维新镇丁家峪村村民.全村人均水田不足270平方米,旱地也很贫瘠.20世纪70年代村民吃饭靠返销,用钱靠贷款,余时建的家更是穷得叮当响.1980年他初中毕业准备读高中时,父亲因病离开了人世,年少的他便过早地挑起了养家糊口的重担.他曾当过泥瓦工,做过贩卖农副产品的生意,但还是难从根本上改变其贫穷面貌.一次,他偶尔从一本杂志上看到"人工种植黄姜"的信息,便做起了种植"黄姜"梦.  相似文献   

5.
"种大棚一亩地能收入4000元?"担任科特派的第一个月,努尔买买提劝村民种大棚,村民都笑话他,"我们种了一辈子地,一亩地的收入最高也不超过1000元。"要想让大家种大棚必须建立几个示范户。于是,努尔买买提选择了几个农民作为发展的对象,但是,经过许多次的劝说,这些老实的村民给他回复的是"没钱盖大棚!"努尔买买提哑口无言。  相似文献   

6.
正属于村民小组的水库,村委会能不能代替村民小组发包?不久前,安徽省肥东县杨店乡读者张先生反映,他们当地有一处水库,横跨两个行政村,属当地5个村民小组集体所有。多年来,水库被5个村民小组承包给当地村民张某养鱼,合同期限至2016年12月1日。"合同到期后,两个村委会发布了水库发包公告。"张先生说,经过多次协商,他于2018年6月和两个村委会签订了承包合同。  相似文献   

7.
<正>俗话说: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大安市乐胜乡永茂村村民张治军,就通过养殖肉食鸽走上了致富路。以前,他和妻子在家种地,风里来雨里去地干了一年,到头来一算没剩几个钱,日子过得挺拮据。为此,他萌发了养殖致富的念头,可是干什么好呢?经过多次的调查市场行情,他发现肉鸽养殖市场前景广阔,特别是烧烤店需求量很大,他下定决心要养肉鸽。"哪有养鸽子的,你说养个猪啊、鹅啊、鸡的还行?"一听到儿子的想法,父母、妻子都不赞成。"都说养鸽不行,我偏要把这行做好。"2010年,倔强的张治军背着家人南下德惠,拜东三省有名的养鸽专家为师,学习养鸽技术。学习过  相似文献   

8.
<正>近日,笔者来到河南省叶县仙台镇崔王村,见到村党支部书记张松国,他正和群众一起在村民家帮忙改农厕。"张书记不怕脏不怕累,还亲自来帮忙,真是一位为村民办实事的好书记!"村民张国语一边干活儿一边说。2010年,张松国和几个朋友在崔王村成立了好运来农机合作社,经过4年努力,从一个村级农机合作社发展为国家级农机合作社,社员达126人,每年经营收入都在500万元以上。同时,他还在叶县县城开了一家汽车销售店,生意越做越大,成了村里小有名气的"富  相似文献   

9.
今年37岁的土秀山,自学校毕业后就一直跟随父亲做木材生意,到过东北,去过俄罗斯.在城里,他完全可以过着衣食无忧的生活,但是在2008年村委会换届选举中,他被村民"押"回村,推选为村委主任.他父亲说:"民心不可违.要干,你就给乡亲们干点实事."并一再嘱咐他不能吃群众的,喝群众的,花群众的.当选之日他就表态:"既然大家信任我,我就不怕撑死牛,同班子成员-起,千方百计让大家过上好日子."……  相似文献   

10.
<正>俗话说:"一女不嫁二夫。"在土地流转时也是这样,同一块地同一时期也只能流转给一个人。可近日,湖北省一位种粮大户李浩(化名)向记者反应,他早年从村民手中流转的一块地,如今却被村民再次流转出去,导致他无地可种。李浩说,2013年时,他从当地村民手中流转了200多亩土地,流转期限为5年,现在依然在流转期限内,可村民却把地再次流转给了另一个人。一地两租,太不诚信了。据介绍,该村民"一地两租"的原因是另一个人给的租金较高。  相似文献   

11.
正抓班子,带队伍,着力做好基层党建工作前店村位于灵宝市尹庄镇东南山区,这里沟壑纵横,土地贫瘠,村民居住分散,集体经济薄弱,村民世代以农为生,靠天吃饭,过着穷苦的日子。2014年11月,南安亮在村支部换届中,高票当选为村党支部书记。他深刻认识到:"农村富不富,关键在支部。"他组织全体党员深入开展"创先争优""三严三实""百村示范,千村提升"等活动,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  相似文献   

12.
一承包工程小发了一笔的杨老板想寻找新的投资项目。在重庆糖酒会展厅经过近两天的"考察",他有了"感觉"——保健酒有市场,因为他发现好多厂家都在会上推保健酒,此外他也曾听人说过  相似文献   

13.
《新农业》2017,(8)
<正>郝强是一名90后选聘生,他在总结自己"村官"历程时说:做了2年的村官,他最大的收获就是"给农民帮忙,让自己成长"。2013年11月,郝强被选聘到辽阳市望水台街道景尔屯村担任村书记助理,2015年合同期满后通过选调考核在乡镇工作。担任村书记助理期间,他协助村里完成村民档案网格化电子化建设,经常向村民进行普法教育宣传,协助村委干部做群众矛盾调解工作,帮助村民引进草本牡丹项目等,在实践锻炼中逐渐成长为一名深受村民信赖的村官。  相似文献   

14.
正李华靓,吉林省长春市双阳区奢岭街道马场村党总支书记,晟华农民专业合作社理事长,一个"80后"有为青年,敢做"第一个吃螃蟹"的人,带领马场村村民改革农业生产,一系列"吃螃蟹"之举让一方百姓富起来。大做水稻文章"李书记的想法很超前,在种植水稻的同时,在稻田里养鸭,这类种植加养殖的方式都是他先试验,成功了大家再跟着干。他说宁可赔钱,也绝不让村民损失。"村民王少林对李华靓赞不绝口。李华靓高中毕业后,就出去打工,10年里,他当过  相似文献   

15.
正刘秋成,河北省廊坊市文安县的一名村民,今年54岁的他已经种了18年的地了,被当地村民评为"桃树种植致富能手"。在刘秋成看来,种植果树要比种植小麦等大田作物难得多,不仅要保证产量,水果的品质和口感更为关键。而天脊肥料为他种植的作物品质提供了保障,成为了刘秋成不二的选择。初识天脊肥惊喜连连多年来,刘秋成一直以种地谋生,日子过得也还算安稳,可近年来粮食收购价格越来越低,  相似文献   

16.
10年前,集美灌口张庄村村民陈丽乐从8亩渔塘养鱼开始,发展到如今颇具规模的种、养立体农业示范基地。期间,有过创业的艰辛、有过丰收的喜悦,有过亏损的若涩。但他认准,种养终有出头日…… 当你经过国道324线就可以看见福建侨乡厦门市  相似文献   

17.
<正>黑龙江省,木兰县。一场瑞雪过后,倍丰金秋粮食贸易有限公司的收储区,一座座沉甸甸的粮堆如玉砌的雪山,映照出五棵树村村民脱贫致富的希望与决心。在倍丰金秋公司的办公楼里,记者见到了黑龙江省供销合作社驻木兰县吉兴乡五棵树村扶贫工作队队长、第一书记周国全。2017年6月至今,正是在他的带领下,五棵树这个昔日的省级贫困村一步一步脱胎换骨,不仅提前完成了脱贫攻坚任务,还凭借"龙头企业+产业扶贫基地+合  相似文献   

18.
正每月第一个星期二早饭后,浙江省宁海县大陈村村民陈先良,都会穿上那身老式蓝呢子中山装,系好风纪扣,赶到村里的祠堂开会。这是他晚年最期待的生活。就在这一次次会议上,74岁的陈先良就大陈村的河堤整治表过态,也为"美丽庭院"建设提出过意见。村里100亩海塘的招标,陈先良把每一  相似文献   

19.
<正>天气晴好,"药材哥"杨万军就闲不住,整日在地里忙着指导村民进行药材苗木培管,6.6公顷药材就是他的"宝贝",看管十分用心。47岁的杨万军是新邵县陈家坊镇长江村村民,他与妻子在株洲一家服装厂打工4年,有了一定的积蓄他们就辞了职,2013年到贵州省铜仁市玉屏县与人合伙种植药材,经过3年努力,药材种植已成规模,他也因此发家致富。创业初期,他在玉屏县种植名贵药材面积达40公顷,因缺乏技术、管理不当,几近亏损。  相似文献   

20.
《新农村》2020,(7)
正54岁的徐福星是浙江省义乌市佛堂镇桥西村党支部书记,这些年,在他心里一直装着一个"小桥流水人家"的"桃源梦"。为了实现这一梦想,他团结村两委成员,依靠村民的力量,为改造村容村貌和带领村民致富尽心尽力,使家乡的水环境得到彻底改变,桥西村正被打造成一座"小桥流水寄乡愁"的江南水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