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油菜菌核病最终病情指数(Y1)、最终茎病株率(Y2)与油菜盛花初期花朵带菌率(X1)相关性均达显著水平,与油菜盛花期花朵带菌率(X2)相关性均达极显著水平,数学模型分别为Y1=-2.39909+0.27813X1、Y1=-6.04054+0.27577X2、Y2=-2.15616+0.49483X1、Y2=-9.55897+0.52095X2.根据组建的数学模型,结合油菜菌核病流行程度分级标准,制定了与油菜菌核病流行程度相对应的盛花初期、盛花期花朵带菌率数量分级标准,当油菜盛花初期花朵带菌率<25%、25%-45%、45.1%-65%、65.1%-85%、>85%时,盛花期花朵带菌率<35%、35%-55%、55.1%-75%、75.1%-95%、>95%时,可分别预测当年油菜菌核病的流行程度为轻发、中等偏轻发生、中等发生、中等偏重发生、大发生.  相似文献   

2.
4月上、中旬油菜开花率达10%~30%,即一次分枝开花株率50%~100%时,花瓣保湿培养带菌率最高,是菌核病病菌侵染花瓣的主要时期,也是药剂防治的关键时期。试验表明:油菜菌核病防治最佳适期为主茎开花株率80%~100%至一次分枝开花株率95%~100%,用克菌灵2250g/hm2防治一次,防病效果达70%以上,保产效果达50%左右,第一次适期用药后,隔5~7d再用药一次,能将菌核病的危害损失控制在最低限度。  相似文献   

3.
经多年观察资料表明,油菜菌核病田间菌核残留分布和活力与作物栽培形式关系密切,其中田埂沟渠多于旱地,旱地多于稻茬田,稻田水浸泡可致菌核腐烂失去萌发活力,菌核萌发进度温湿度影响最大,年度间差异较大。花朵带菌率高峰期略晚菌核萌发高峰期5 d左右,说明花朵菌源来自于菌核萌发释放的子囊孢子。  相似文献   

4.
油菜菌核病的发生特点与综合防治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油菜菌核病侵染油菜的地上部分,在各生育阶段均可发生,以开花结果期发病最重,造成千粒重及含油量下降,严重影响产量和品质。通过介绍油菜菌核病的症状识别、发病规律,提出综合防治措施,以提高油菜生产质量。  相似文献   

5.
<正>油菜菌核病是四川省油菜栽培过程中的主要病害并常年发生,直接导致油菜减产和受害植株含油量降低。在长期油菜栽培生产过程中,人们已经习惯油菜菌核病在花期发生和危害,并根据油菜菌核病的侵染时期集中在油菜初花、盛花和谢花等时期采用药剂喷雾方式进行菌核病防治。然而,随着我省近年油菜耕作制度的改变和免耕制度的推行,油菜菌核病在冬季出现大量苗期侵染和危害油菜幼苗现象。苗期油菜受害植株先是在  相似文献   

6.
通过大量的调查和试验研究,探明了巢湖市油菜菌核病灾变特点及其原因,组建了预测预报模型,制订了花朵带菌率与流行程度查对表,对农业、人工、化学等措施的防病效果进行了研究,建立了标准化的综合治理技术体系并加以推广应用,取得了显著的效益。  相似文献   

7.
油菜花期是油菜菌核病侵染的重要时期,也是菌核病防治的关键时期。近年,随着机械化收获和秸秆还田耕作制度的改变,菌核病在四川很多油菜主产区大面积发生和流行,并出现苗期高频次危害特征。本文根据四川的冬春油菜产区的气候特征和田间菌核病发生和危害情况,通过2022年油菜菌核病的发生流行趋势预测,提出2022年油菜菌核病早期防控策略及花期防治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8.
油菜花期是油菜菌核病侵染的重要时期,也是菌核病防治的关键时期。近年,菌核病在四川很多油菜主产区大面积发生和流行,造成油菜减产10%-70%,含油率降低1%-5%。本文根据四川今年冬春油菜产区的气候特征和田间发病情况,对2019年油菜菌核病的发生流行趋势进行了预测,并提出了相应的油菜菌核病防控策略和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9.
油菜菌核病的侵染循环与防治策略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油菜菌核病是青海省油菜的主要病害之一,不仅影响产量,而且使品质、含油率下降,随着产业化结构的调整,油菜面积逐年增加,油菜菌核病的发生面积逐年扩大,危害日趋上升,严重影响了油菜生产。我们于1996-1999年绎油菜菌核病的侵染及防治策略进行了研究,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0.
油菜花期是油菜菌核病侵染和及时防治的关键时期。2020年,由于春节期间的新冠疫情流行,导致油菜等农作物病虫害防控措施难以按照发生流行的关键时期及时进行防治。本文根据四川冬春油菜产区的气候特征、田间长势和油菜花期的气候特征,提出了2020年油菜菌核病的发生流行趋势和在肺炎疫情防控形势下的油菜菌核病防控策略和防治办法。  相似文献   

11.
油菜菌核病病原菌侵染条件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研究了油菜菌核病最主要的初侵染源———子囊孢子 ,初侵染的最主要受体和传病的主要媒介———花瓣以及环境条件对油菜受菌核病病原菌侵染的影响。结果表明 :着陆在花瓣上子囊孢子的量 ,被子囊孢子侵染的花瓣数目 ,花瓣新鲜度以及环境的温度、湿度对侵染的发生和病害的发展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2.
项习君 《农技服务》2011,28(4):466+469-466,469
油菜菌核病是油菜的主要病害之一.总结了该病害的危害症状、侵染循环、发生因素及防治方法.  相似文献   

13.
介绍了西充县油菜菌核病的发生与土壤、气候、栽培条件的关系,提出了油菜菌核病的防治对策,以期为该县油菜菌核病的防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对1998——2008年油菜菌核病田间系统调查和病情普查分析表明,南充市油菜菌核病具有单年流行的菌源量基数和长达18~25天的病菌孢子最适侵染期,而适宜的气象条件则是菌核病重发的决定性因素.根据11年来2-4月的气象因子,结合最终茎秆发病面积比、最终茎病株率和最终病情指数建立了3个数学模型,并取得较好回检效果.利用稻草覆盖、适当调整播栽期等轻简化栽培控病措施,对油菜菌核病的综合防治效果可达50%以上;用2次50%多菌灵100 g/667m<''2>防效可达85%以上,菌核病在南充尚未对多菌灵产生明显的抗药性.  相似文献   

15.
杂交油菜菌核病发生与消长规律观察初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研 究调查 、分析了杂 交油菜 花朵带菌( 菌 核病 菌) 的 情况 以及 菌核 病 茎病 发生 与 消长变化。油 菜花朵 带菌率主 要受油 菜花期气 温高低 的影 响, 不同品 种间 无 显著 差 异。油 菜菌 核 病茎病发生 与消长 ,不同品种 间存在 着显著差 异。其 中,蓉 油 4 号、中油 821 较重 ,秦 油2 号次 之, 品种960 5 最轻。  相似文献   

16.
向日葵盘腐型菌核病发病规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明确向日葵盘腐型菌核病的发病规律.[方法]通过室内和田间试验对病原菌侵染过程以及温湿度、孢子浓度和播期等因素与盘腐型菌核病发生关系进行了定量分析.[结果]核盘菌子囊孢子主要是从花盘正在打开的花头侵入,然后菌丝穿透花托进入相连的籽粒,菌丝侵蚀籽粒后不断向海绵组织蔓延造成盘腐症状.温湿度对子囊孢子潜育期和侵染率都有影响,孢子侵染花盘的最适温度为20~25℃.当温度一定时,湿度越大,孢子的侵染率越高.随着接种孢子浓度增加,花盘的发病率呈线性增加.田间子囊孢子在向日葵整个花期(R-5.1-R-6)均能侵染花盘,侵染越早危害越重.随着田间孢子浓度的增加,盘腐的发病也不断加重.适当推迟播期可降低盘腐的发生.[结论]试验初步明确了向日葵盘腐型菌核病的发生规律,为该病的防治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7.
甘蓝型无花瓣油菜对菌核病抗(耐)性研究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油菜开花期间,病菌子囊孢子能传播到花器官的各个部分,在脱落飘散的花器官中,花萼带菌的几率最高,有花瓣油菜花萼带菌平均为99.3%,雄蕊和花瓣次之,分别为92.0%和92.3%。无花瓣油菜花萼带菌也高于雄蕊。在花朵数相等的条件下,无花瓣品系花器官带菌几率的总和比四瓣油菜相对减少33.0~36.4%,平均为34.1%。与对照种相比,盛花后无花瓣品系的叶片间接受侵率明显低于对照种,成熟前植株间接受侵率相对减轻32.0~47.1%。植株间接受侵率(x)与病指(y)(y含直接和间接受侵)之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r=0.6287),表明病情严重度随着植株间接受侵率提高而加重。  相似文献   

18.
在天水市秦州区秦岭乡进行的油菜主要栽培因子对菌核病发生程度影响的对比试验结果表明,播期与茬口对油菜菌核病的影响达极显著水平,播种密度的影响达显著水平,施氮水平影响不显著;适期晚播、合理轮作、合理密植可有效控制或减轻油菜菌核病的发生,增强植株的抗病性,并显著提高油菜产量;合理增拖氮肥能提高油菜的产量。  相似文献   

19.
姚勇 《农技服务》2014,31(8):82-82
<正>油菜菌核病是世界性的真菌病害,由核盘菌侵染发病,位居我国油菜3大病害(病毒病、菌核病、霜霉病)之首。油菜菌核病在我国25个省…市、区都有发生,以长江流域最严重,导致产量损失lO%~20%,重度发生时产量损失约50%,已成为制约油菜优质、高产、高效的一大障碍,严重影响油菜种植的经济效益和农民的种植积极性[1-2]。油菜是正安县的主要经济和油料作物之一,近年来,结合测土配方施肥技术的推广  相似文献   

20.
油菜菌核病是油菜主要病害,在全国油菜种植区均有不同程度的发生,油菜全株各部位均可发病,以茎秆发病对产量的影响最大. 1.发病症状油菜菌核病由核盘菌的寄生真菌侵染引起.受侵染油菜,病部通常可见白色菌丝体.苗期染病,茎基部和叶柄出现红褐色斑点,逐渐扩大变白,病斑圆形或不规则形状,后形成黑色菌核.成株染病,多从下部叶片开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