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进一步推进,伴随着新型城镇化建设而出现的特色小镇,已由浙江推广至全国。浙江的特色小镇建设有一定成熟的经验,对于特色小镇建设还处于起步阶段的陕西省有重要的借鉴意义。分析浙江省特色小镇建设的经验及存在的问题等,结合陕西省创建特色小镇的优势及不足,提出在陕西省特色小镇建设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浙江创新经济的新模式是特色小镇,目前已走在全国前列。本文从浙江高职院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现状入手,通过对浙江特色小镇的调查问卷分析创客对创新创业人才的需求,继而提出高职职业性向分层创新创业人才分层培养的"三层次,一核心"模式;最后针对对接特色小镇创新创业人才的培养模式展开研究。  相似文献   

3.
正回顾特色小镇的发展历程,最早可追溯至云南在2011年下发的文件——《云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推进特色小镇建设的意见》。如今,在全国各地呈现如火如荼发展态势的特色小镇,却因浙江而发,并以浙江特色小镇的成功经验为借鉴,国家层面及省级层面均出台了相关政策,推动特色小镇发展。在此基础上,国务院于2015年11月出台《关于积极发挥新消费引领作用加快培育形成新供给新动力的指导意见》,国家发展改革委、住  相似文献   

4.
自2016年浙江特色小镇建设拥有了一定的成果,成功为我国开展"特色小镇"起到了带头作用,并且在国家相关部门也认可了"特色小镇"的项目模式下,涟水县高沟镇成功创建特色小镇,我们通过研究并发现高沟镇创建过程中的相关问题,针对高沟镇特色小镇创建发展提出有实用性指导意义的建设路径。  相似文献   

5.
正2016年7月,住建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公布《关于开展特色小镇培育工作的通知》,提出到2020年我国将培育1000个左右各具特色、富有活力的休闲旅游、商贸物流、现代制造、教育科技、传统文化、美丽宜居等特色小镇。10月,住建部正式公布第一批共127个中国特色小镇。目前,各地培育特色小镇的积极性很高。湖北省提出用3到5年培育50个特色小镇;江西省提出用一年半分两批打造60个特色小镇;河北省提出未来3到5年打造100个特色小镇,每个小镇投资达20亿元。各地对于培育特色小镇的热情很高,但会不会因为"一哄而上"而徒生虚火?特色小镇培育如何才能不违初衷?  相似文献   

6.
"特色小镇+"是目前中央力推的新发展理念,在全国各地全力推广,并取得了不错的成效,得到广大民众一致认可,特色小镇推动了经济的快速发展,改善了人们生活水平、居住环境,并与当地的产业演化规律相符。本文将东大镇的资源优势作为引导者,将第三产业旅游业作为文章主干线,参照浙江特色小镇的发展经验,把东大镇打造成为与区域产业发展规律相符的低碳小镇,为今后旅游小镇经济发展提供典范。  相似文献   

7.
自国家体育总局在2017年提出建设全国第一批运动休闲特色小镇的名单以来,运动休闲特色小镇在国家政策的大力扶持下蓬勃发展,成为体育产业新增长点。在欣欣向荣的背后,运动休闲特色小镇在发展中逐渐暴露出一些问题,如产业特色不突出,规划功能单一,经营模式类似,独特文化氛围缺失等。本文运用根植性理论,分析运动休闲特色小镇出现问题的原因,进而构建其未来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8.
永定区湖坑镇是世遗土楼之乡、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全国特色景观旅游名镇、第二批全国特色小镇。加快特色小镇建设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方法和途径。本文在分析湖坑镇建设现状的基础上,探讨湖坑镇特色小镇建设的总体定位和发展目标,提出产业融合发展、乡村文化振兴、乡村治理提升、党建联盟建立等可持续发展措施,推进湖坑镇特色小镇的乡村振兴。  相似文献   

9.
正2014年年底,浙江"特色小镇"概念的提出,昭示着我国特色小镇建设春天的来临。一时间,特色小镇成了各级政府工作报告中的热词、媒体关注的焦点。事实上,特色小镇非镇非区,并非行政区划单元,也不是产业园区,而是相对独立于市区,有明确产业定位、文化内涵、旅游特色和一定社区功能的发展空间平台。我国特色小镇的发展,可谓姗姗来迟,以至于"看得见山,望得见水,记得住乡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特色小镇的建设不断蓬勃发展,有关研究层出不穷,但西南地区特色小镇的建设模式尚未成熟。云南省对于特色小镇的建设有着天然的发展优势,应充分利用其资源,推动特色小镇进入全国一流行列。以思茅普洱茶小镇为例,对建设云南特色小镇的资源现状进行针对性分析,从产业体系、管理体系、品牌建设等方面提出建议,提出特色小镇发展战略。  相似文献   

11.
党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在此形势下,为了更好的贯彻精神,作为城乡融合发展重要桥梁的特色小镇受到了全国各地的追捧。深刻理解乡村振兴战略的内涵、特色小镇概念和意义以及两者之间的关系,并结合邯郸特色小镇建设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12.
贫困是中国亟待解决的难题,而特色小镇建设使脱贫有了更好的条件和更多的选择。目前,中国正如火如荼建设第二批特色小镇,其他层面代表性的特色小镇在加紧建设中,对脱贫攻坚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与广西小城镇建设相比,发达国家一些特色小城镇对中国特色小镇建设具有很好的参考价值,而国内的浙江等省特色小镇的建设也很有特色,因而深入分析和借鉴国内外特色小镇脱贫攻坚问题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3.
<正>日前,农业部专门下发通知,将全面在全国开展农业特色互联网小镇的试点工作,力争在2020年试点结束以前,在全国建设运营100个农业特色互联网小镇。这标志着,从2015年开始在海南开展的互联网农业小镇建设经验得到国家农业部的认可和肯定,并在全国全面试点推广。据介绍,从2015年开始,海南省农业厅在海南省1212的支持下,率先在全国开  相似文献   

14.
旅游特色小镇凭借其较高的"颜值"赢得游客的青睐,但昙花一现景象时有发生。浙江省特色小镇创建工作走在全国前列,兼顾"颜值"与"韧性"是特色小镇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以浙江省2015年以来培育、创建的40个旅游特色小镇为研究样本,通过建立"颜值"与"韧性"评估指标体系,借鉴均值定理的思路和方法,测度旅游特色小镇的颜值与韧性水平,甄别旅游特色小镇颜值与韧性同步发展特征,据此提出"立足原有特色基础,强化特色产业支撑;建立品牌形象,推行"三生"融合;实现聚合效应,提高经济效益"的旅游特色小镇颜值与韧性适配的高质量发展路径。  相似文献   

15.
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提出,特色小镇在全国各地如火如荼地建设中。什么样的小镇具有特 色培养的潜质,以哪类产业为主导切入,都是特色小镇避免“一窝蜂”“同质化”的关键因素。本文以青 州状元小镇为例,分析与研究如何打造乡村振兴背景下的特色小镇,从而更好地推动青州市特色小镇 的建设。  相似文献   

16.
浙江省特色小镇和产业发展,强调明确的产业定位和特色,注重将产业培育壮大,政府、企业、市场和人才各自发挥作用,共同促成特色小镇蓬勃发展。北京市通州区的产业和特色小镇发展,应注重立足实际,积极借鉴浙江的经验做法,政府做好服务,培养优势产业项目,重视人才作用,深化改革创新,拓展特色小镇产业链条,建设符合北京城市副中心发展需要的特色小镇。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我国特色小镇快速发展,成为一些地方新的经济增长点。截至2018年2月,全国特色小镇试点403个,加上地方创建的省级特色小镇,数量超过2000个。其中,绝大多数都是政企合作发展的特色小镇。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浙江省森林特色小镇在省域尺度上的空间布局特征,并对影响空间布局的人文和自然因素进行研究。  方法  以浙江73个森林特色小镇、121个省级及以上森林公园的地理数据以及各市相关自然社会状况指标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最邻近指数、基尼系数、相关性分析与核密度分析,对特色小镇的空间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  结果  浙江省73个森林特色小镇的整体空间分布类型为凝聚型,分布在浙北、浙东和浙南的小镇为均匀型,分布在浙西的小镇为凝聚型;从均衡性来看,不同地级市内的森林特色小镇数量分布合理,另外根据核密度值由密到疏的散布情况,可以将小镇分为3个主要梯队,其中湖州西部与北部为第1梯队,衢州中北部为第2梯队,丽水、温州和台州的部分区域为第3梯队。资源禀赋、政策环境、山区分布、交通条件以及临近城市等因素对3个梯队的划分产生了影响。  结论  森林特色小镇的成长以当地林业产业为重要支柱,并以第一、三产业为主导产业,小镇集中分布在经济欠发达的地区;森林特色小镇沿山麓与山谷地带布置的趋势十分明显,且高速公路网有利于小镇的落地发展,但地级中心城市对森林特色小镇布局的影响十分有限;从森林特色小镇的选址与森林公园分布的空间高关联度可以看出,周边丰富的森林资源是森林特色小镇发展至关重要的保障,浙江其他地区发展森林特色小镇的潜力仍然巨大。  相似文献   

19.
正1特色小镇的含义特色小镇既不是行政含义上的"镇",也不是产业园开发区,是具有特色产业、人文底蕴、景观旅游和居住功能的综合体。我国浙江地区是我国特色小镇建设的典范,其他省份也相继开展了特色小镇的建设。特色小镇打破了传统的经济开发区的模式,它可能位于村镇内,也可能跨多个乡镇行政区,是一种全新的经济增长点和经济发展模式。2特色小镇的特点1)从产业上来看,特色小镇有着自己鲜明的产业特色,主要发展经济、  相似文献   

20.
本文阐述了农业特色小镇的内涵及意义,研究了以色列基布兹、美国纳帕谷、法国格拉斯农业特色小镇发展经验,分析了浙江、海南、江苏农业特色小镇建设现状,介绍了南京市江宁区农业特色小镇建设的举措,希望能够为从事农业特色小镇研究、规划、建设工作的专家学者、领导干部提供借鉴,更好地促进农业特色小镇建设与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