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2007年以来,平山县县委、县政府针对全县的土地和自然气候特点,制定了《平山县农业特色产业发展规划》,确定了农业特色产业发展战略,把核桃作为平山县农业的第一特色产业来抓,每年拿出2 000万元的财政专项资金用于核桃产业的发展,积极探讨核桃高产、优质栽培技术和结果前树下间作技术。经过几年的实践和探索,示范了核桃树下间作脱毒甘薯和黑花生栽培技术,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黑花生平均价格达到12元/kg,亩收  相似文献   

2.
<正>2007年以来,平山县县委、县政府针对全县的土地和自然气候特点,制定了《平山县农业特色产业发展规划》,确定了农业特色产业发展战略,把核桃作为平山县农业的第一特色产业来抓,每年拿出2 000万元的财政专项资金用于核桃产业的发展,积极探讨核桃高产、优质栽培技术和结果前树下间作技术。经过几年的实践和探索,示范了核桃树下间作脱毒甘薯和黑花生栽培技术,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黑花生平均价格达到12元/kg,亩收  相似文献   

3.
自1997年开始,会泽县马路乡通过实施扶贫开发项目大规模发展核桃种植,现该乡核桃种植面积累计已达6 003hm2。为充分利用核桃树下肥沃的土地资源,马路乡从2013年开始探索核桃树下应用魔芋-绿肥-魔芋的种植模式,魔芋采用两年制垄作,秋冬季间作绿肥的免耕栽培技术。通过示范完成整个栽培模式周期后发现,应用该种植模式有效提高林下土地利用率,增加地表覆盖,减少地表水分蒸发,防止水土流失,增加农业综合产值,对发展壮大核桃产业、培育魔芋产业具有很好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
核桃—芍药—夏枯草间作模式及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从充分利用土地和空间、减少林地荒芜、缩短收获等待期、提高种植效益的角度,选定了核桃—芍药—夏枯草立体间作模式。阐述了核桃、芍药、夏枯草的生活习性、市场价值和发展前景,介绍了该间作模式的栽培技术,分析了其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认为该模式是适合当地自然、经济和社会条件,实现长短结合、以短养长,具有较高效益的发展林下经济的间作模式。  相似文献   

5.
近几年来,随着山药、花生价格的上升,农民种植这两种作物的积极性高涨。但由于土地面积受限,为扩大山药花生种植面积,出现了山药间作花生高产高效栽培技术模式,为提高单位土地面积利用率,增加经济效益提供了条件。自2008年,我们推广山药间作花生高产高效栽培技术模式以来,  相似文献   

6.
地膜马铃薯间作玉米复种大白菜栽培技术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介绍了地膜马铃薯间作玉米复种大白菜栽培模式,并介绍了该模式下地膜马铃薯间作玉米以及大白菜的栽培技术,以期对提高高寒地区土地利用率、增加复种指数、提高农民收入具有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7.
红砂地,主要是利用其土地的性质,即红绵砂的保墒透气性。这种红绵砂铺在一般耕地上所形成的土壤,其作用为蓄水保墒、提升地温、保持肥力、抑制杂草生长等。在这种土地里种植出的洋芋,色泽光亮、丰产、早熟、商品率高,受到广大消费者的喜爱。本文就红砂洋芋无公害栽培技术进行分析,旨在进一步提升红砂洋芋的产量和质量。  相似文献   

8.
呼图壁县二十里店镇东滩村农民为提高土地利用率,近年来大力发展西瓜地间作套种花生,获得良好的经济效益.现将栽培技术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9.
小麦-辣椒-芝麻间作套种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小麦-辣椒-芝麻间作套种栽培技术是在已经成熟的小麦辣椒套种栽培模式的基础之上,利用小麦收获后形成的80cm空档种植芝麻,进一步提高土地利用率和单位面积效益的间作套种技术。文章详细介绍了该间作套种模式和相关技术要点。  相似文献   

10.
早实核桃幼龄园合理间作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核桃园在幼龄期进行间作,是我国核桃栽培中的一项成功作务制度。近年来,随着早实核桃新品种引进和推广,合理间作技术已引起广大栽培者的高度重视,已成为提高核桃园早期经济效益的一项有效途径。笔者结合早实核桃新品种栽培技术的研究和生产实践,现就秦巴山地早实核桃幼龄园间作  相似文献   

11.
为了明确核桃单作和核桃-玉米间作模式对核桃品质的影响。以9年生单作核桃园与核桃-玉米间作园为对照,研究单作园与间作园的核桃树体长势及核桃果实品质及性状差异。结果表明:不同种植模式对于核桃的一次枝、冠幅及树高在坐果期无显著影响;不同种植模式对核桃果实品质影响不明显,单作园核桃果实单宁含量要低于间作园,单作园核桃口感更好;间作模式下核桃果实在经济性状方面只有干果三径与单作模式有显著差异且大于单作;单作模式下核桃青皮水分含量低于间作。为种植营养成分、口感更好的的核桃,单作核桃园相较核-玉间作更为合适。推断单作核桃园养分吸收利用率更高。  相似文献   

12.
为了明确核桃单作和核桃—玉米间作模式对核桃树体长势及核桃果实品质的影响,以九年生单作核桃园与核桃—玉米间作园为研究对象开展了试验研究。结果表明:不同种植模式对核桃一次枝、冠幅及树高在坐果期无显著影响;不同种植模式对核桃果实品质影响不明显,但单作园核桃果仁单宁含量要低于间作园,单作园核桃口感更好;间作模式下核桃果实在经济性状方面表现优于单作模式,其中干果三径均值与单作模式有显著差异;单作模式下核桃青皮水分含量高于间作模式,推断间作核桃园养分吸收利用率更高。  相似文献   

13.
核桃—冬凌草复合间作效益研究结果表明,核桃—冬凌草复合间作,合理利用了空间,提高了土地、光照、水资源的利用率,冬凌草耐阴,当年栽植当年见效,第2年行间盖度达0.9,且根系庞大,分布在土壤表层,保持水土,减少土壤养分流失,促进核桃树生长,减少了除草投工,4年投入产出比为1.00∶3.58,4年累计纯增收89 070元/hm2,第5年核桃树进入盛果期,效益可达106 500元/hm2,有较大的发展空间。  相似文献   

14.
长江中下游地区冬闲桑园蔬菜间作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长江中下游地区冬闲桑园的8种蔬菜间作栽培技术,包括榨菜、雪里蕻、花菜、莴苣、黄花苜蓿(黄花菜)、豌豆苗、青蒜、菠菜,以提高当地土地利用率和综合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5.
在日光温室葡萄行间间作中药材半夏,可有效满足半夏对温暖、湿润和荫蔽生长环境的需要,提高土地利用率和栽培效益,并且半夏追肥、灌水、中耕、除草、采挖等田间管理与葡萄互补。介绍了日光温室葡萄间作半夏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16.
本文分析了甘蔗间种花生的意义和甘蔗间作花生高产高效栽培农艺技术要求,总结了甘蔗间作花生高产高效栽培技术,包括选择优良品种、选用优异的种茎(种子)、选择适宜的土壤、合理密植、科学施肥和加强田间病虫草害综合防治管理等方面内容,以期提高土地利用率、水肥利用率以及综合效益,促进甘蔗、花生产业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7.
核桃-冬凌草复合间作效益研究结果表明,核桃-冬凌草复合间作,合理利用了空间,提高了土地、光照、水资源的利用率,冬凌草耐阴,当年栽植当年见效,第2年行间盖度达0.9,且根系庞大,分布在土壤表层,保持水土,减少土壤养分流失,促进核桃树生长,减少了除草投工,4年投入产出比为1.00:3.58,4年累计纯增收89070元/hm2,第5年核桃树进入盛果期,效益可达106500元/hm2,有较大的发展空间。  相似文献   

18.
南疆地区核桃间作复播大蒜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核桃+复播大蒜间作需在一定环境、技术条件下种植,才可使其相互影响小且产量相对稳定。在实践基础上经研究总结发现,通过在合理的栽植密度和树龄下,运用核桃+复播大蒜间作栽培技术,可达到效益最大化。  相似文献   

19.
自2015年以来,邯郸市太行山区大规模引进了早实核桃,栽植面积不断扩大。为加快核桃的推广栽培,我们积极探索高产核桃种植和立体间作种植模式。在核桃园建设的早期阶段,核桃树的林地郁闭度较低,行间间作中药材可充分利用土地、光照和水分,减轻雨水对裸露土地的冲刷侵蚀,有效保持土壤水分和养分,提高核桃幼树成活率和单位面积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20.
在土地资源有限,人们又希望能提高土地利用率的情况下,在果园间作蔬菜,不仅可以肥地改土,抑制杂草生长,防止水土流失,还能增加果园收入且经济效益高。近年来,我县果树站在拉克乡幸福村进行水蜜桃、蔬菜间作试验,取得了桃树丰产、蔬菜生产两不误的较好效果,并获得了较高经济效益。现将试验栽培技术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