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 毫秒
1.
正新疆伊犁地处边疆属经济发展相对滞后地区,伊犁贫困人口大部分集中在边远牧区。边远牧区地处深山草原,交通不便,信息闭塞,牧民常年以游牧为生,经济来源单一,人均年收入低,少数贫困牧民年人均收入甚至不足2000元。解决好边远牧区群众的脱贫对于实现全面脱贫致富具有重要意义。1基本情况伊犁州直属8个县,3个市。总面积5.65万km2,人口310余万人,共有耕地53.3万公顷,草原340余万公顷,2015年末牲畜存栏头数达到656.97万头,现有牧民42260户,人口26.6人。  相似文献   

2.
草原有害生物防控工作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草原作为我省最大的陆地生态系统,是少数民族聚居地区和传统畜牧业生产基地,由于受气候干旱、超载过牧等因素的影响,草原鼠虫、毒害草危害严重,给国家生态安全和农牧民群众的生产生活造成了严重威胁。草原有害生物防控工作对于维护生态安全、保护牧民群众利益和牧区社会稳定具有重要的意义。近年来,在农业部和省农牧厅的安排下,甘肃省草原技术推广总站按照"公共植保、绿色植保、科学植保"的理念,贯彻"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指导方针,以鼠虫害预测预报  相似文献   

3.
草原是广大牧民群众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肃南是一个牧业县,拥有各类天然草原基本划定面积178.503万hm2,是河西走廊面积最大的绿色生态屏障,也是干旱、高寒等自然环境严酷、生态环境脆弱区域的主体生态系统实施基本草原划定工作,是依法保护草原面积不减少和保护草原生态,落实基本草原保护制度,维护广大农牧民群众利益不受侵害的有效途径。肃南县实施的基本草原划定工作,对牧区实施基本草原划定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
<正>草原在我国生态环境保护和经济社会发展中具有重要战略地位。加强草原生态保护,促进牧民增收,对于保障国家生态安全,加快牧区经济社会发展,促进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大意义。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草原生态环境保护和牧民增收工作,不断加大政策支持力度,促进草原生态加快恢复和牧民持续增收。在有关省区全面建立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机制,是党中央、国务院统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做出的重大决策;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城  相似文献   

5.
<正>草原是农牧民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有效地保护和合理利用草原资源,还可以推进生态安全维护,促进经济与生态安全的和谐发展,巩固社会的稳定发展,以及促进牧业的稳步发展、牧民的收益增加和新牧区的建设步伐。通过草原普法的大力宣传,牧民们逐渐了解到保护草原的重要性。因此,普法宣传已经成为建设、保护草原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要充分认识和高度重视草原的普法宣传,并且不断的强化措施,尽力把草原的普法宣传进行更进一步的提升,争取做到每家每户牧民都要知  相似文献   

6.
一牦牛是甘孜藏族自治州畜牧业的主要经济资源之一,也是高寒牧区特有的牛种。甘孜州草原辽阔,水草丰茂。牦牛是牧区人民的重要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藏族牧民饲养牦牛历史悠久,经验丰富;从而对草原畜牧业——牦牛饲养作出了重大的贡献。  相似文献   

7.
<正>一、充分认识促进牧民增收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近年来,各地认真贯彻落实党在牧区的各项方针政策,不断深化牧区改革,调整牧区生产力布局,加大草原生态保护与建设力度,加快转变畜牧业发展方式,极大地解放和发展了牧区生产力。牧区经济和牧民生活都取得了长足进步和  相似文献   

8.
<正>党的十八大以来,强牧惠牧政策持续发挥作用,草原生态保护建设力度不断加大,草原政策工程深入贯彻实施,草原生态环境持续恶化的趋势得到有效遏制,草原畜牧业转型发展加快转变,草原牧区牧民收入增幅稳中有升,牧区发展、牧业生产和牧民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近日,本刊编辑部结合中国农业新闻网记者对农业部副部长于康震的专访,全面解读草原生态文明建设等有关问题。  相似文献   

9.
草原牧鸡作为一种新兴产业在我国草原大地不断涌现,近年来,农牧业部门探索出通过饲养草原牧鸡,既可以低成本高效灭蝗,又能带动牧区产业结构调整,实现牧民增收、牧区增肉的新途径。同时草原牧鸡还能减缓草原退化现象,有效保护和改善草原生态。  相似文献   

10.
笔者通过对内蒙古,宁夏两省牧区退牧还草政策实施前后草原状况和牧民生产、生活状况比较,分析了退牧还草政策对牧区草地资源,牧区畜牧生产,牧民生活三个方面的影响,并分析了退牧还草政策的实施效用。  相似文献   

11.
畜牧业机械化是指用机械装备畜牧业,并以机械动力代替人力操作的过程。畜牧业机械化是畜牧业现代化的基础,也是畜牧业转型升级前提条件。加快草原畜牧业机械化进程是解决牧区劳动力不足,促进牧民增收致富的需要,也是草原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的需要。新左旗是一个以天然草原放牧为主的纯牧业旗,发展草原畜牧业机械化对于全旗新牧区建设、牧民增收、扶贫攻坚有着举足轻重作用,本文旨在通过旗域内畜牧业机械化现状分析、存在问题,探讨实现畜牧业现代化途径。  相似文献   

12.
为保障国家生态安全,促进牧区牧业发展和牧民增收,2010年10月12日,国务院第128次常务会议决定,从2011年开始在8个主要草原牧区省(区)及新疆建设兵团,全面建立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机制,促进牧民增收。截至2020年,国家已实施两轮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政策。政策重点针对实施禁牧、休牧、草畜平衡的草原地区农牧民进行补助补偿。自实施此政策项目以来,木里县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各职能部门密切配合,统筹安排、精心组织,补奖政策在木里县得以顺利实施。本文针对自2011年以来木里县开展实施两轮草原生态保护补助机制政策的措施方法,以及该政策项目实施后为木里县牧区及半牧区农牧民带来的效益进行分析,同时也分析此项目在木里县草补政策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3.
内蒙古自治区牧民收入变化及成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丽  马军 《现代农业》2008,(3):86-88
如何增加农牧民收入一直是全社会关注的问题,本文以内蒙古自治区牧民收入现状、牧民增收的有利因素、不利因素以及如何做好牧民增收工作进行客观实际的分析,提出了牧民增收的五项对策:一是注意草原生态系统的保护:二是大力发展牧区合作经济组织,努力提高产业化水平;三是努力提高牧民科技素质;四是鼓励农牧民发展第二、三产业:五是加强农村牧区基础设施建设和农牧民基础教育建设,从长远提高牧民的素质。  相似文献   

14.
兴安 《现代农业科技》2010,(19):343-346,350
我国是一个人口大国,且农村牧区人口占总人口的53.4%。近年来,"三农"问题成为全国工作的重中之重,在草原牧区,现阶段主要表现为"三牧"问题,即草原退化、牧业增收困难和牧民收入增长缓慢。随着放牧制度的变迁、生态环境的恶化和科技的进步,牧区现有人口总量已超过了牧业生产所能承载的人口量,也超过了现有草牧场的承载能力,对牧区经济、社会、文化、环境的影响日益增加,牧区人口转移问题成为"三牧"问题的核心问题。西乌珠穆沁旗是传统的牧业旗县,大量人口滞留在牧区的现状既阻碍了牧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又制约着牧民增收,客观上也影响了生态环境建设的步伐。因此,在实地走访当地牧户和跟踪调查转移牧民的基础上,收集整理了近10年的人口转移相关的资料,并对所获得的资料进行归纳整理分析,总结出加快牧区人口转移进程、解决"三牧"难题的工作思路和措施,为牧区人口转移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2012年,青海将安排专项奖励资金19.47亿元,用于在全省牧区实施禁牧补助、牧民生产资料补贴、牧草良种补贴、草畜平衡奖励等草原生态补助项目,鼓励牧民保护草原生态环境。作为中国五大  相似文献   

16.
吕盈盈  蓝红星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8):4926-4928,4948
以典型西部少数民族牧区———内蒙古自治区鄂温克族自治旗为例,深入分析了影响牧民增收的制约因素,主要是牧区草原畜牧业增收受生态限制;牧区基础设施建设滞后,畜牧业发展依然缓慢;农牧业产业化经营总体水平不高;牧民就业结构单一,增收渠道狭窄;牧区劳动力转移呈现出"抽水式转移";牧民享受的国家惠农政策偏少,政策支持不足。结合西部少数民族地区的实际情况,提出了一些牧民增收的对策和建议:转变生产和经营方式,提高广大牧民组织化程度;改善基础设施条件,提高农牧业综合生产能力;加大产业化步伐,强化科技支撑和服务体系建设;加快牧民的人力资本积累速度,提高牧民自我发展能力;推进牧业生产方式转变,创新生态保护建设机制;加大对西部少数民族地区"三牧"补贴,加强政策执行力度。  相似文献   

17.
草场牧户单元现状的形成与草场管理方式改变、牧民生产生活方式以及草场自然生态环境是分不开的,草场牧户单元的生态化设计应该综合考虑牧民生产生活与草原环境的关系,尽量减少对草原生态平衡的破坏,以可持续发展为目标,体现节约性、适应性的生态特征,继承草原文化中的优秀品质,营造适合定牧之后牧民居住的可持续草原人居环境空间,最终实现草原牧区人、草、畜和谐共存.  相似文献   

18.
新疆草原生态经济发展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草原生态环境问题已日益严重,本文在对新疆37个牧区及半牧区县相关指标统计整理的基础上,对新疆草原经济的发展及相关因素作了系统分析,针对性地提出要在发展草原生态产业、完善现有制度、加强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提高牧民的科技文化素质等方面大力发展草原生态经济.  相似文献   

19.
王荣 《农业与技术》2014,(1):228-228
青海省门源县长期采用的粗放型的生产经营模式,既导致牧区经济发展不平衡,也使得草原地区生态环境受到一定程度的破坏。生态环境在受到破坏之后,对周围环境以及牧民生产生活造成了消极影响,阻碍了牧区经济的进一步提升。所以,门源县牧区要坚持走科学发展之路,必须创建草原管理体系,开创当地草原管理的新局面。  相似文献   

20.
草原补奖政策实施前后南疆牧民生活生产方式变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究草原补奖政策实施效果,利用柯克亚乡、哈拉峻乡、尼雅乡等3个样本乡的牧户调查数据,采用模糊综合评价法,对政策实施前后牧户生活生产方式变化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草原补奖政策不仅提高了牧民的畜牧业收入,而且促进了传统畜牧业生产方式的转变.然而,南疆畜牧业尚处于转型过渡阶段,现代科学养殖技术投入不足、牧区富余劳动力转移难度大、牧民定居点配套基础设施滞后是当前牧区面临的三大问题.基于以上结论,提出以下建议:一是继续实施草原补奖政策,稳步推进畜牧业转型;二是加强对牧民的技能培训和就业指导,普及科学养殖技术,并引导富余劳动力转移;三是继续完善牧区配套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公共服务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