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吉林农业科学》2016,(6):82-85
为明确45%烯肟菌胺·苯醚甲环唑·噻虫嗪悬浮种衣剂对小麦金针虫、蚜虫、纹枯病、白粉病、锈病等主要病虫害的田间防控效果及最佳用药量,以周麦27为试验品种、以30 g/L苯醚甲环唑FS+20%烯肟·戊唑醇SC为对照药剂、设置3种不同药种质量比(40 g/10 kg、60 g/10 kg、80 g/10 kg)进行了田间试验。结果表明:经45%烯肟·苯醚·噻虫嗪FS包衣后对小麦发芽、出苗无不良影响,不产生药害,对主要病虫害双重兼治。其中包衣量80 g/10 kg比60 g/10 kg、40 g/10 kg的防治效果要好,除对叶锈病防效比对照药剂稍低外,对小麦主要病虫害的防控效果和增产作用总体比对照药剂好;80 g/10kg包衣量下对金针虫、蚜虫、纹枯病、白粉病、锈病的防效分别为80.76%~86.78%、44.10%~97.87%、80.56%~89.83%、85.23%、90.42%,比CK增产9.07%,相比对照药剂增产0.78%。  相似文献   

2.
针对小麦纹枯病,设置2.5%咯菌腈、6%戊唑醇、45%烯肟·苯·噻虫、4.8%苯醚·咯菌腈、30%噻虫嗪、31.9%戊唑·吡虫啉、60%吡虫啉7个拌种处理,研究几种药剂对小麦纹枯病的防控效果以及对产量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各拌种处理对纹枯病的防治都有一定效果,4.8%苯醚·咯菌腈拔节期病指防效为90%,2.5%咯菌腈、6%戊唑醇拔节期病指防效分别为85%、90%以上;拌种剂的使用提高了小麦产量。因此,4.8%苯醚·咯菌腈、2.5%咯菌腈、6%戊唑醇是极具推广前景的防治纹枯病的拌种剂。  相似文献   

3.
为提升种子药剂处理技术,验证相关种子处理药剂对小麦纹枯病的防治效果,及对小麦苗情素质的影响,本试验通过设置2.5%咯菌腈、6%戊唑醇、45%烯肟?苯?噻虫、4.8%苯醚?咯菌腈、30%噻虫嗪、31.9%戊唑?吡虫啉、60%吡虫啉七种不同的种子药剂处理,考察小麦纹枯病防控效果,以及小麦苗情素质,从调查结果可以看出,无论是何种拌种剂与对照相比,对纹枯病的防治都有一定的防治效果,特别是4.8%苯醚·咯菌腈,拔节期病指防效在85%以上,其次2.5%咯菌腈和6%戊唑醇病指防效在80%以上,是极具推广前景的三个防治纹枯病的拌种剂。  相似文献   

4.
为筛选出聊城市茌平区适宜的小麦种衣剂,选用32%戊唑·吡虫啉、27%苯醚·咯·噻虫悬浮拌种剂、22%噻虫·咯菌腈悬浮种衣剂和3%苯醚甲环唑+70%吡虫啉等4种包衣剂进行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4种包衣剂对小麦出苗、生长发育及产量均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对地下害虫、蚜虫、纹枯病均有明显的防控效果。虫害防控采用32%戊唑·吡虫啉效果最好,病害防控采用22%噻虫·咯菌腈悬浮种衣剂效果最好,推荐在生产中使用。  相似文献   

5.
近几年,小麦地下害虫(金针虫、蛴螬)在奇台县局部区域发生较为严重,造成缺苗断垄,个别地块毁苗率达20%左右。针对此情况,引进30%噻虫·嘧菌·咪鲜胺FS用于小麦拌种,观察此药剂拌种对小麦的安全性及对病虫害的防治效果,为大田生产提供依据。试验结果表明:春小麦种子用种衣剂30%噻虫·嘧菌·咪鲜胺FS处理后,3个试验剂量均能有效防治小麦散黑穗病和地下害虫,小麦根系长、数量多,从而达到壮苗、抗病、增产效果,其中,30%噻虫·嘧菌·咪鲜胺FS用小麦种子量的0.3%拌种防治病虫害效果最好。建议在地下害虫常发且易感散黑穗病的小麦田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6.
为筛选防治小麦地下害虫、土传病害的高效、低毒化学种衣剂,试验选用32%戊唑·吡虫啉悬浮种衣剂(奥拜瑞)、26%苯甲·吡虫啉悬浮种衣剂(大决战)、27%苯醚·咯·噻虫悬浮种衣剂(酷拉斯)、22%苯醚·咯·噻虫悬浮种衣剂(拌多乐)、22%苯醚·咯·噻虫悬浮种衣剂(燕化安保)、38%苯醚·咯·噻虫悬浮种衣剂(巧易)、22%苯甲唑·吡虫啉·萎锈灵悬浮种衣剂(金麦红)、15%五硝·辛硫磷悬浮种衣剂(海兰)、23%吡虫·咯·苯甲悬浮种衣剂(燕化保粒泰)共9种市场上代表性化学种衣剂,分别按推荐最低用量经包衣机搅拌均匀包衣小麦种子,出苗后7 d调查各处理药害,播种20 d后调查地下害虫种类及虫口数,灌浆期调查小麦土传病害发生情况,收获期调查小麦株高、产量构成因素。分析表明:27%苯醚·咯·噻虫悬浮种衣剂(酷拉斯)处理未发现地下害虫,防效最佳;32%戊唑·吡虫啉悬浮种衣剂(奥拜瑞)、26%苯甲·吡虫啉悬浮种衣剂(大决战)、27%苯醚·咯·噻虫悬浮种衣剂(酷拉斯)对小麦茎基腐病防效在80%以上,并能显著增加小麦株高、单位公顷穗数、穗粒数和千粒重。结果表明,9种化学种衣剂防治小麦地下害虫、茎基腐病效果差异显...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苯醚甲环唑·吡虫啉对小麦主要病虫害的防治效果。[方法]2016—2017年,通过大田小区试验研究苯醚甲环唑·吡虫啉FS不同处理拌种对小麦出苗率、生长情况(株高和鲜重等)、小麦纹枯病和蚜虫的防治效果及小麦产量的影响。[结果]600 g/L苯醚甲环唑·吡虫啉FS拌种处理对小麦安全,对小麦出苗率的影响较小,药剂处理小麦种子的平均出苗率为76.38%~78.87%,与空白对照无显著差异。600 g/L苯醚甲环唑·吡虫啉FS能有效控制小麦整个生育期的蚜虫为害(可能与蚜虫发生轻有关),对小麦苗蚜和穗蚜的平均防效分别为83.72%~89.92%和74.63%~76.12%;对小麦纹枯病防效拔节期和枯白穗显症期的防效分别为42.11%和50.82%,白穗率显著低于空白对照。[结论]苯醚甲环唑·吡虫啉拌种对小麦生长发育及产量均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同时对小麦纹枯病有一定的控制作用。  相似文献   

8.
通过六种水稻种衣剂防治立枯病试验研究,结果表明:防治水稻立枯病时,优先选用6.25%精甲霜灵·咯菌腈FS、4.8%咯菌腈·苯醚甲环唑FS。其次8.7%噻虫嗪·咯菌腈·精甲霜灵FS、27%噻虫嗪·咯菌腈·苯醚甲环唑FS、11%精甲霜灵·咯菌腈·嘧菌酯FS。再次15%多菌灵·福美双FS。  相似文献   

9.
小麦茎基腐病田间化学防治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筛选出有效的小麦茎基腐病化学防治药剂和使用方法,在陕西省渭南市临渭区和富平县进行田间化学防治试验,结果表明,12%苯醚·咯·噻虫嗪、3%苯醚甲环唑、50%甲基硫菌灵拌种处理及70%甲基硫菌灵、20%氰烯·己唑醇田间喷雾对小麦种子萌发和苗期生长无不良影响。在药效上,12%苯醚·咯·噻虫嗪、3%苯醚甲环唑和50%甲基硫菌灵3种药剂拌种均能有效防治小麦茎基腐病的发生并降低田间白穗率,其中,12%苯醚·咯·噻虫嗪的防治效果最好,也能有效地降低田间白穗率。此外,在药剂拌种的基础上,结合越冬期和返青期田间喷施杀菌剂对茎基腐病的防治效果更好,可大大降低田间白穗率,其中喷施20%氰烯·己唑醇的防效好于70%甲基硫菌灵。由此可见,在小麦茎基腐病的化学防治上,宜采取药剂拌种结合早期田间喷雾的防治方式,这对小麦茎基腐病的生产防控中减少用药次数而降低农药污染,同时提高防治效果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为提高江苏省泰州市姜堰区小麦纹枯病的防控水平,于2020年进行了小麦纹枯病综合防控技术研究。结果表明,在同一播期下,19个小麦品种对纹枯病的抗(耐)性表现不同,其中"农麦156""扬麦27"对小麦纹枯病的抗(耐)性较好,可在生产中推广种植;采用23%咯·嘧菌·噻虫嗪FS拌种,早春用36%噻呋·嘧菌酯SC防控,是综合防控小麦纹枯病的理想方案,既能有效防控小麦纹枯病,又能壮苗绿叶。  相似文献   

11.
为筛选出对小麦苗期主要病虫害防效高且安全性好的种衣剂,选用26%苯甲·吡虫啉悬浮种衣剂、23%吡虫·咯·苯甲悬浮种衣剂等4种种衣剂进行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26%苯甲·吡虫啉悬浮种衣剂、23%吡虫·咯·苯甲悬浮种衣剂和22%噻虫·咯菌腈悬浮种衣剂这3种种衣剂对地下害虫、蚜虫及苗期纹枯病的防效都较为理想,推荐在生产中使用。  相似文献   

12.
介绍了苯醚咯噻虫悬浮种衣剂(酷拉斯)、戊唑吡虫啉悬浮种衣剂(奥拜瑞)、吡虫咯苯甲悬浮种衣剂(禾佑)等5种不同药剂处理对小麦种子纹枯病、蚜虫的防治效果,并结合12.5%井冈蜡芽菌、25%吡蚜酮春季防治。结果表明:使用27%苯醚咯噻虫悬浮种衣剂(酷拉斯)、31.9%戊唑吡虫啉悬浮种衣剂(奥拜瑞)、2.3%吡虫咯苯甲悬浮种衣剂(禾佑)等5种药剂拌种安全性比较强,且能起到一定的增产效果。拌种处理加春季防治的田块在小麦孕穗期对蚜虫有很好的防效,说明药剂拌种有效控制了虫口基数,对后期防治较为关键。27%苯醚咯噻虫悬浮种衣剂、31.9%戊唑吡虫啉悬浮种衣剂拌种处理加春季防治有效控制了纹枯病的发展,且持续性较强,因而对纹枯病的防治要以拌种为主,并结合春季防治。  相似文献   

13.
研究用不同药量30%噻虫·嘧菌·咪鲜胺FS拌种防治小麦纹枯病、小麦根腐病和小麦茎基腐病。结果显示:采用30%噻虫·嘧菌·咪鲜胺FS对小麦进行药剂拌种处理可以有效的防治小麦种传土传病害,对小麦根腐病、纹枯病和茎基腐病均具有较好的防治效果,在小麦中后期对小麦根腐病、纹枯病的相对防治效果在60%以上,对小麦茎基腐病的防治效果在55%以上,且随着拌种浓度的增加防治效果逐渐提高。  相似文献   

14.
通过不同包衣剂在小麦上的应用试验结果表明,不同包衣剂对小麦冬前和春季生长有一定的抑制作用,但总体安全,对春季纹枯病有一定的预防作用。综合效果较好的包衣剂有处理1(27%苯醚·咯·噻虫)、处理2(威播)、处理6(23%吡虫·咯·苯甲);处理7(生长调节剂硅丰环)和处理8(氨基酸中药肥)效果也较好。  相似文献   

15.
小麦茎基腐病是小麦生产中的重要病害之一,近年来呈重发趋势。在土壤深耕深翻、适期晚播及早春返青期喷药综合防治的基础上,通过试验筛选出对该病有相对较高防效的新型包衣药剂,探索农业防治、化学防治和生物防治相结合的小麦茎基腐病全程绿色防控技术。结果表明:200 g/L三氟吡啶胺悬浮种衣剂+27%苯醚·咯·噻虫悬浮种衣剂、27.2%氟环菌·咯菌腈·噻虫嗪种子处理悬浮剂和解淀粉芽孢杆菌+200 g/L三氟吡啶胺悬浮种衣剂3个处理对小麦茎基腐病均表现出一定的防控效果,其中200 g/L三氟吡啶胺悬浮种衣剂+27%苯醚·咯·噻虫悬浮种衣剂防效最好,为77.01%,其余2个处理分别为63.00%和61.00%。从产量上来看,27.2%氟环菌·咯菌腈·噻虫嗪种子处理悬浮剂处理和解淀粉芽孢杆菌+200 g/L三氟吡啶胺悬浮种衣剂处理的小麦产量分别为610.64、605.93 kg/亩,二者小麦产量较高且差异不显著,其次是200 g/L三氟吡啶胺悬浮种衣剂+27%苯醚·咯·噻虫悬浮种衣剂处理,为591.66 kg/亩,3个处理产量较空白对照增加16.11%~19.83%。  相似文献   

16.
为减轻水稻病虫害后期防治压力,江苏省扬州市邗江区植检站选择当前几种常用的水稻拌种剂,开展了田间药效试验,探索对水稻蓟马、稻飞虱、恶苗病的田间防治效果与持效期。结果表明,使用13%噻呋酰胺?咯菌腈?噻虫嗪FS、60%吡虫啉FS混用28%异噻菌胺?肟菌酯FS、25%噻虫嗪?咯菌腈?甲霜灵FS和22%噻虫嗪?咯菌腈FS四种处理进行水稻拌种,对水稻生长安全,对恶苗病防效达80%以上。试验期间恶苗病发生较轻,防效需进一步试验验证。  相似文献   

17.
<正>小麦种子处理是控制土传、种传病害和地下害虫、蚜虫等主要虫害的关键措施。长葛市植保植检站为加大种子处理技术的推广,实现农药减量控害,于麦播期进行了不同种衣剂的对比试验,以更好地为农业生产提供服务。一、材料与方法(一)供试药剂27%苯醚·咯·噻虫悬浮(瑞士先正达公司提供)、6%戊唑+60%吡虫啉(安道麦公司)、31.9%戊唑·吡虫啉(德国拜耳)、3%苯甲+60%吡虫啉(郑州领先化  相似文献   

18.
不同药剂组合对小麦条锈病和蚜虫的防治效果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筛选防治小麦条锈病和蚜虫的有效药剂组合,提高防治效果,在大田自然发病条件下研究了6种药剂组合对小麦条锈病和蚜虫的田间防治效果。田间试验结果表明,小麦抽穗期一次性喷施17%唑醚·氟环唑悬乳剂750 mL·hm~(-2),配合25%噻虫嗪悬浮剂225 g·hm~(-2)或70%吡虫啉水分散粒剂90 g·hm~(-2)混合喷雾对小麦条锈病和蚜虫具有较好的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19.
为了筛选出对小麦病害防治效果理想的药剂,以烟农 1212 为试验材料,采用 6 种不同药剂,设 7 个试验处理,通过 DTOPSIS 法将 7 个处理和对照小麦的纹枯病发病率、茎基腐病病株率、白穗率、每平方米穗数、穗粒数、千粒重和产量等性状指标归纳为一个具有可比性的量化综合指标,对不同处理进行综合评价。 结果表明,Ci值最大的为处理 2,为 0.650 7;其次为处理 6,为 0.617 2。 因此,在鲁东半岛地区建议每 100 g 麦种使用酷拉斯(27%苯醚·咯菌腈·噻虫嗪)500 mL 进行拌种。  相似文献   

20.
新烟碱类杀虫剂拌种防治麦蚜效果及安全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明确新烟碱类杀虫剂吡虫啉和噻虫嗪拌种对麦蚜整个发生期的防治效果和对小麦的安全性,研究了吡虫啉和噻虫嗪拌种对小麦苗期和穗期蚜虫的防治效果以及对小麦出苗、分蘖、千粒重和产量的影响。2a试验结果表明,吡虫啉1.4~2.0g/kg拌种、噻虫嗪1.0~4.0g/kg拌种对小麦整个生育期蚜虫均具有较好的防治效果,在小麦出穗前、扬花期和灌浆期对麦蚜的防治效果分别为96.02%~100%、93.12%~100%和84.19%~98.31%;吡虫啉1.4g/kg拌种、噻虫嗪1.0~2.0g/kg拌种对小麦出苗时间、出苗率无显著影响,噻虫嗪4.0g/kg拌种小麦出苗时间推迟0.5~1d,对出苗率无影响;吡虫啉1.4g/kg拌种、噻虫嗪2.0g/kg拌种,小麦有效分蘖增加最多,分别为55.38%和34.58%;小麦千粒重增加以吡虫啉1.4g/kg拌种最高,显著高于噻虫嗪1.0~4.0g/kg拌种,且吡虫啉1.4g/kg拌种小麦产量增加显著高于噻虫嗪4.0g/kg拌种,稍高于噻虫嗪1.0~2.0g/kg拌种。可见,在小麦播种时,用吡虫啉1.4~2.0g/kg、噻虫嗪1.0~2.0g/kg拌种可有效控制小麦整个生育期蚜虫危害,且对小麦安全,增产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