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对毛竹立竹秆部电容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毛竹竹龄和电容测距对毛竹立竹秆部电容有较大影响,分别达到极显著和显著水平,毛竹立竹秆部电容呈现出随竹龄、测距的增加而降低、随胸径的增加而增加的趋势,可反映毛竹当时的生长状况。  相似文献   

2.
本文研究感染烂皮病有差异的13个无性系的树皮酚酸物质含量与发病的关系,共检验了6个酚酸物质:没食子酸,对羟基苯甲酸,原儿茶酸,咖啡酸,邻苯二酚,氯原酸,经相关分析可看出咖啡酸与发病率呈明显负相关,其余5种物质的含量与发病率与病情指数无明显相关。  相似文献   

3.
不同柿种柿叶维生素C和酚类物质的差异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下载免费PDF全文
对15个柿栽培品种和5个柿属野生种叶中Vc和酚类物质的测定结果表明,野生种的年平均Vc、总酚、黄酮平均含量均高于栽培种,其中Vc含量排序为:野生种>涩柿品种>甜柿品种。除罗田甜柿和老鸦柿外所有材料5月份Vc含量均超过10mg·g-1(FW),大部分甜柿品种的Vc含量随季节的变化显著下降,其它(品)种则变化幅度较小。烘干(60℃)后的柿叶Vc平均保存量只有鲜叶的8 88%。总酚量最高的是野生种,年平均达44 91mg·g-1(FW),所有(品)种的季节变化规律大体上与Vc相同。柿叶中共检测到8种酚酸,其中没食子酸、肉桂酸、咖啡酸和香豆酸分别占酚酸总量的48%、21%、12%和10%。柿叶中黄酮类物质年均含量都在1 7mg·g-1(FW)以上,其中油柿超过11mg·g-1(FW),且季节变化不大。柿叶有效成分的开发可根据利用目的选用适当的(品)种或季节。  相似文献   

4.
[目的]定量分析毛竹叶片比叶质量随生长季节、冠层部位和竹龄的变化及其对截雨干旱的响应,为全球气候变化下毛竹人工林可持续高效经营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毛竹为研究对象,通过人工截雨干旱试验,对毛竹叶片比叶质量时空特性进行测定分析。[结果](1)截雨干旱与自然生长下,毛竹叶片比叶质量存在显著季节差异和年龄差异;不同生长季节,毛竹叶片比叶质量均随竹龄增加而增加;各龄竹比叶质量随生长季节的变化趋势均为春季冬季秋季夏季。(2)截雨干旱与自然生长下,各龄竹比叶质量冠层差异不显著;自然生长下,比叶质量随冠层高度的垂直变化在不同生长季节均为冠层上部冠层中部冠层下部;截雨干旱下,比叶质量随冠层高度的变化因生长季节变化而不同。(3)截雨干旱下,各龄竹不同季节的比叶质量均高于自然生长下的比叶质量。干旱缓解了各冠层比叶质量的季节差异。截雨干旱与自然生长间比叶质量差异显著性受竹龄影响。(4)不同处理下各季节毛竹叶片比叶质量与土壤含水量、竹龄呈线性正相关。[结论]毛竹属于低比叶质量物种,生长季节显著影响其比叶质量变化;与光照相比,土壤水分条件对毛竹比叶质量产生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5.
模拟干旱下毛竹叶片水势的动态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定量分析毛竹叶片凌晨水势随生长季节和竹龄的梯度变化趋势及其对截雨干旱的响应特征,阐明毛竹不同年龄个体水分供给关系的季节差异。[方法]通过人工截雨模拟干旱试验,采用PSYPRO水势测量系统动态监测毛竹叶片凌晨水势的变化。[结果](1)无论干旱与否,同一竹龄毛竹叶片凌晨水势在季节间差异较显著(P0.05),而在竹龄之间无显著差异。(2)同龄毛竹叶片凌晨水势随生长季节变化呈现峰值,且因竹龄而异。自然生长(对照)1年生和7年生毛竹叶片凌晨水势随季节变化呈现"单峰"趋势,以9月份最高;2年生至5年生个体叶片凌晨水势随季节变化为"双峰"趋势,分别在9月份和12月份出现峰值。截雨干旱后,1年生和2年生毛竹叶片凌晨水势呈"双峰型",3年生至5年生随季节变化呈"单峰型"。叶片凌晨水势与土壤水分状况随季节变化趋势具有一致性。(3)截雨干旱与自然生长下毛竹叶片凌晨水势于不同生长季节随竹龄大小的变化趋势较为相似。干旱与否,在8月份至10月份生长旺盛期,叶片凌晨水势随着竹龄增加而下降,水分有从幼竹向老竹输送的趋势。12月份至翌年3月份孕笋期正好相反,随着竹龄增加其叶片凌晨水势增加,水分具有从老竹高水势向幼竹低水势输送的趋势。表明水分在毛竹不同竹龄个体之间输送补给方向因生长季节不同而存在差异。(4)在生长旺盛期,干旱处理毛竹叶片凌晨水势显著低于自然生长毛竹,且随着竹龄增加,水势差异幅度增大;在孕笋期,5年生以上老竹干旱后叶片凌晨水势低于对照毛竹。(5)不同生长季节不同冠层部位叶片凌晨水势存在差异,但均不显著,叶片凌晨水势随冠层分布趋势也受竹龄大小影响。[结论]同一竹龄毛竹叶片凌晨水势存在较显著的季节间差异,毛竹叶片凌晨水势与土壤水分状况的季节变化趋势一致。水分在毛竹不同竹龄个体之间输送方向因生长季节而异,表明水势是驱动毛竹适应干旱胁迫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6.
茉莉酸甲酯和水杨酸甲酯诱导杨树叶片内酚酸含量的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茉莉酸甲酯(MeJa)及水杨酸甲酯(MeSa)熏蒸合作杨(P.Simonii×P.Pyramibalis c.v)和黑杨(P.deltoids)植株,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技术(HPLC)检测杨树叶片内没什子酸、儿茶酸、邻苯二酚、咖啡酸、香豆酸、阿魏酸和苯甲酸的含量变化,分析MeJa与MeSa诱导植物叶片内酚酸含量的差异。结果表明:在不同的处理条件下,不同酚酸含量存在显著差异。MeJA及MeSa熏蒸后的黑杨叶片内没什子酸、香豆酸、咖啡酸、阿魏酸和苯甲酸含量均增加,且没什子酸含量在MeJa处理24h后达到最大量,在MeSa处理12天后达到最大量。MeJa及MeSa熏蒸后的合作杨叶片内没什子酸、邻苯二酚和阿魏酸含量也增加,儿茶酸和苯甲酸含量略有下降,咖啡酸和香豆酸在对照叶片和熏蒸叶片内都没有检测到。说明MeJa与MeSa可作为气体信号诱导植株产生防御反应。图4参23。  相似文献   

7.
利用动态热机械分析仪(DMA)检测3~4年竹龄的毛竹与麻竹竹青试件的常温存储模量值,再按竹龄分别将毛竹与麻竹竹青制成竹青层积材,利用INSTRON5582万能力学试验机对毛竹与麻竹竹青层积材分别进行检测。实验证明:随着毛竹与麻竹竹龄的增加,毛竹与麻竹竹青试件的常温存储模量值也相应的增加。也就是说,在常温条件下毛竹与麻竹竹青的刚性随竹龄的增加而增加。3年生以上的成熟麻竹竹青部分的常温存储模量位于10 GPa数量级以上,一般能满足作为风力发电叶片复合材料中增强相材料的使用。而4年生以下毛竹的存储模量值有可能低于10 GPa,达不到风力发电机叶片复合材料对毛竹增强相的最低要求,一般不作为风力发电机叶片复合材料毛竹增强相使用。  相似文献   

8.
建立了一种微量提取植物新鲜叶片中肉桂酸、香豆酸、阿魏酸和芥子酸的方法。首先由甲醇:水:甲酸提取缓冲液过夜抽提新鲜样品,以4-甲氧基苯甲酸作为内标,利用酚酸类物质在不同pH值溶液中的溶解性不同,分别用乙酸乙酯和5%NaHCO3溶液初步纯化提取物;由自制的微量C18柱纯化提取液,并确定45%甲醇/0.1M醋酸的柱洗液回收效率最高。建立了气相—质谱联用仪同时分析4种酚酸的程序方法,确定了4种酚酸的硅烷化温度和时间,并通过提取杨树、银杏、杜仲、华山松4种树木新鲜叶片的酚酸物质验证此方法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多酚类物质组分及含量在泡核桃不同器官中的差异状况,从而为深刻认识并合理利用核桃不同器官中的多酚类物质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以泡核桃成熟期的根、枝、叶片及果实(青皮、内种皮、去皮种仁)为试材,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对不同器官中多酚类物质的组分及含量进行了分析。【结果】在泡核桃各器官中共检测到了绿原酸、没食子酸、对香豆酸、咖啡酸、阿魏酸、香草酸、丁香酸、丁香醛、儿茶素、表儿茶素、杨梅素、槲皮素、芦丁、胡桃醌共14种多酚物质,不同器官中多酚组分及含量的差异均明显。从叶片和青皮中可检测到12种单体酚,从根和枝中可检测到11种单体酚,从内种皮中可检测到10种单体酚,从去皮种仁中仅可检测到7种单体酚;多酚物质总含量,内种皮最多,去皮种仁最少。在所检出的多酚物质中,胡桃醌是根、枝、青皮中含量最高的单体酚,芦丁是叶片和内种皮中含量最高的单体酚,绿原酸在枝、叶片、内种皮中都有较高的含量。【结论】绿原酸、芦丁和胡桃醌是检测到的14种酚类物质中的主要成分,内种皮是多酚物质富集程度最高的器官。泡核桃的根、枝和青皮适用于提取萘醌类物质,而其内种皮是提取芦丁的最佳器官。  相似文献   

10.
为了解不同竹龄毛竹对于光能的动态响应,以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优势树种——毛竹Phyllostachys edulis 3种竹龄(2年生、4年生、6年生)的冠层叶片(2龄)为材料,利用便携式叶绿素荧光仪(PAM-2100)和相对叶绿素含量计(SPAD-502),研究不同竹龄毛竹冠层叶片光系统Ⅱ(P SⅡ)荧光参数特征。结果表明:3种竹龄毛竹在荧光参数日变化均值(NPQ、qN、ETR)、PSII可逆恢复趋势(F_t、F_o、F_m)和RLC曲线(α、E TRmax、Ik)皆为4年生2年生6年生,表明在相同环境条件下,4年生毛竹的综合光合性能最优;2年生毛竹冠层叶具有较高的SPAD、Fv/F_o、Fv/F_m,反映其具有较高的潜在光能利用率和耐环境胁迫能力;在6月(大年新竹展叶后期或成竹换叶末期),2龄竹叶SPAD值有随年龄增加而降低的趋势;相关分析表明,SPAD与Yield、Fv/F_o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与PAR、ETR、F_t呈极显著负相关(P0.01),与NPQ呈显著负相关(P0.05),表明SPAD值在研究毛竹叶绿素荧光过程中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主成分分析进一步表明,PSⅡ叶绿素荧光参数涵盖了毛竹叶片光适应下的荧光产量和能量耗散、暗适应下的光能利用效率和相对电子传递速率3个主要方面,可以作为研究毛竹光合生理的有效探针。因此,可通过及时择伐6年生毛竹(或III度竹)以上老竹,适当提高4年生毛竹(或Ⅱ度竹)在竹林中的比重;同时,针对笔者所在样地,建议于6月换叶集中末期对竹林追施氮肥以促进后期生长,通过优化毛竹立竹结构和林肥管理来提高毛竹林经营综合效益。  相似文献   

11.
几种酚酸对毛竹种子发芽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针对连续多年覆盖后雷竹林产生的衰退减产问题,从竹林覆盖物料对竹子的化感作用角度对衰退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利用外施不同浓度和种类的酚酸以及稻草、竹叶水浸液对毛竹种子进行发芽实验,以探求酚酸等化感物质对竹子生长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随处理液浓度的上升,几种酚酸和稻草、竹叶水浸液对毛竹种子的抑制作用增强.稻草、竹叶2种覆盖物1倍浸提母液处理后长出的种子胚根迅速失活死亡,5、10倍2种浸提母液对发芽势、胚根长度、胚根质量有促进作用.100 mg·L-1酚酸或混合酚酸液使胚根长度与对照相比减少24.49%~48.99%,胚根质量减少9.17%~38.08%;500 mg·L-1酚酸或混合酚酸液可使胚根长度减少73.48%~88.63%,胚根质量减少76.00%~90.83%.据此认为,覆盖物产生并在土壤中累积的大量酚酸可抑制竹林根系生长,并导致雷竹林经连续多年覆盖后衰退和减产.  相似文献   

12.
抑菌测定结果表明:在改良的Kelman平板培养基上,1~20mmol的阿魏酸、香豆酸、香草酸、肉桂酸、磺基水杨酸、对羟基苯甲酸和水杨酸钠对青枯病菌的生长没有影响,因此在用水杨酸钠淋根后,植株抗病性的增强是由于桉树苗木产生诱导抗病性的结果,而不是该化合物的直接毒性;浓度为5~10mmol的水杨酸钠均可以获得较强的诱导效果,并以接种前5~7d处理桉树苗的诱导抗病性最强;其它的芳香酸对桉树抗青枯病没有诱导活性.  相似文献   

13.
池玉杰  闫洪波 《林业科学》2008,44(2):116-123
研究阔叶树上的6种木材白腐菌火木层孔菌、粗毛盖菌、偏肿拟栓菌、三色革裥菌、冬拟多孔菌和血红密孔菌对山杨材腐朽前后木材中游离酚酸种类和含量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受6种白腐菌腐朽后的山杨木材中酚酸的种类和含量各不相同,在山杨材被分解120 d后,偏肿拟栓菌、三色革裥菌、血红密孔菌和冬拟多孔菌的9种游离酚酸总含量远大于粗毛盖菌和火木层孔菌的9种游离酚酸总含量,表明前4种对木质素分解能力较强的菌种获得了较高含量的酚酸;但从9种游离酚酸总的含量上看,与各菌种对木材和木质素的分解百分率不尽相同,初步分析的原因表明在木质素被分解的过程中除了有这9种游离酚酸产生以外,可能还会产生其他的游离酚酸以及苯环二聚体、三聚体和各种寡聚体以及杂环的形式,所有这些苯环结构总体造成了对木质素分解百分率的差异. 对9种酚酸进行分析测试,只构成对木质素分解的一部分,不足以用来解释对木质素的全部分解能力,其他的酚酸和游离酚酸以外的苯环结构还有待进一步研究分析测试;从各种游离酚酸单个含量上看,各种白腐菌的种类和含量都各不相同,表明不同白腐菌对同一木质纤维基质的分解途径、中间降解产物各不相同.另外,未腐朽的木材中本身就含有一些微量的酚酸成分,这些酚酸在生物分解过程中会降解和转化成其他成分, 是否有可能转化成其他种类的酚酸还有待进一步证明.  相似文献   

14.
程红  严善春 《林业科学》2013,49(6):97-106
根据柳蛎盾蚧在丁香上的虫口密度,应用聚类分析法将13种(品种)丁香分为高抗类(什锦丁香等7种)、中抗类(西南丁香等3种)、易感类(紫丁香等2种)、高感类(红丁香)。分别在柳蛎盾蚧的未危害期(5月末)、危害盛期(6月末)、危害弱期(7月末)、危害末期(8月末)采集叶片,用香兰素盐酸法、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其内的单宁、酚酸含量,分析丁香叶中单宁、总酚酸含量、酚酸种类等与柳蛎盾蚧危害的关系。结果表明:高抗类丁香叶中的酚酸种类齐全,或者未危害期内总酚酸、单宁含量均显著高于其余种(品种)(P<0.05),或者危害盛期单宁、总酚酸增幅均显著高于其余种(增幅为81.75%~888.43%)。中抗类丁香,只在危害盛期总酚酸含量增幅显著高于易感和高感类丁香,单宁含量显著高于易感类丁香。易感和高感类丁香在未危害期单宁和总酚酸含量相对较低,危害盛期单宁或总酚酸含量存在诱导滞后性,酚酸种数只是高抗和中抗类丁香的1/2。此外,一些特定酚酸种类的有无及其含量的多少也与丁香的抗性相关,如:高抗类及中抗类丁香在5—8月均检测到肉桂酸,易感和高感类丁香5—8月均未检测到肉桂酸。总之,丁香中酚酸种类多、总酚酸或单宁含量高,或者其单宁和总酚酸含量能在虫害后迅速升高、增幅大的种类,对柳蛎盾蚧的抗性就强,反之则弱。  相似文献   

15.
选用湿地松松香和马尾松松香,不同种类的酸作用不同时间,分析了酸作用对枞酸型树脂酸和去氢枞酸含量变化的影响,研究了枞酸型树脂酸在酸作用下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在酸处理过程中,长叶松酸、枞酸、新枞酸之间发生相互异构,同时还有脱氢反应和脱羧等裂解反应发生,异构速度、脱氢速度和脱羧速度都与酸的种类、酸强度和反应时间有关。酸强度越大,异构速度、脱氢速度和脱羧速度越快。  相似文献   

16.
采集不同代人工林林地杨树根际土壤样品,采用等温吸附和解吸试验结合HPLC定量测定,研究杨树根际土壤中2种主要酚酸(对羟基苯甲酸和苯甲酸)的吸附和解吸附特性,探讨2种酚酸在杨树根际土壤中的累积机制。结果表明:杨树根际土壤对对羟基苯甲酸和苯甲酸均具有较强的吸附能力,对羟基苯甲酸的平均吸附率63.39%~72.26%,苯甲酸的吸附率较对羟基苯甲酸低,平均吸附率39.53%~47.46%;Fruendlich等温吸附方程能很好地描述这2种酚酸在杨树根际土壤中的吸附过程,吸附平衡浓度Ce和吸附量Cs之间存在较好的线性关系。2种酚酸的吸附作用属于物理吸附,但解吸特性差异较大,对羟基苯甲酸在不同连作代数林地根际土壤吸附平衡液中的解吸能力均较强,平均解吸率46.62%~52.89%;而苯甲酸解吸能力较弱,尤其在高浓度吸附平衡体系中很难进行解吸附,此规律与2种酚酸的吸附常数基本吻合。2种酚酸的吸附和解吸特性一定程度上反映酚酸在杨树根际土壤中的环境行为学特征,并为进一步揭示其在杨树根际微域的累积机制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7.
木醋液对帝王花种子萌发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帝王花种子吸水特性和种子活力进行测定,发现种子本身状况良好,种皮不是限制萌发的主要因素;用100倍、800倍、1500倍3种浓度的木醋液浸种处理48 h,研究对其发芽率的影响,结果表明,稀释800倍的木醋液效果最好,其发芽率、发芽势和发芽指数均高于对照组.  相似文献   

18.
采用三聚氰胺包合法从混合脂肪酸中分离不饱和脂肪酸(UFAs),探讨了三聚氰胺/脂肪酸质量比、晶化包合温度、包合时间对包合效果的影响,并采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X射线衍射(XRD)和核磁共振(NMR)对三聚氰胺包合物进行了表征。研究结果表明:饱和脂肪酸可以在低温下被三聚氰胺包合;当脂肪酸20 g,96 mL 95%乙醇溶液,三聚氰胺/脂肪酸(M/F)质量比为0.9∶1,在75℃条件下溶解,并在9℃下晶化包合7 h,脂肪酸得率60.83%、不饱和脂肪酸纯度为93.75%、包合率为87.23%。采用气相色谱(GC)分析发现:与尿素包合法相比,经三聚氰胺包合后分离获得的不饱和脂肪酸纯度、包合率均较高,且可将单不饱和与多不饱和脂肪酸同时分离。结构分析表明:与三聚氰胺晶体相比,饱和脂肪酸的三聚氰胺包合物晶体结构未发生改变,饱和脂肪酸能够进入三聚氰胺晶体片层之间形成稳定的结晶包合物,且三聚氰胺包合后可回收再利用,其分离不饱和脂肪酸的纯度仍可达86.28%。  相似文献   

19.
松香中海松酸型树脂酸热作用变化规律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详细研究了脂松香中海松酸型树脂酸在惰性气体保护下,于180~270℃之间进行高温热处理1~4h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脂松香中原有的3种海松酸型树脂酸即海松酸、异海松酸、山达海松酸的含量总体呈下降趋势,初始含量越高、热处理温度越高、时间越长,其含量下降幅度越大.高温热处理过程中产生了松香原料中所没有的3种海松酸型树脂酸即8,15-异海松酸、8,15-海松酸和7,15-海松酸,其含量随热作用温度的提高和时间的延长呈上升趋势.270℃以下热处理1~3h时,海松酸型树脂酸主要发生以环内双键位置变化为主的异构反应,而分解反应很少,环外乙烯基则没有参与反应.对海松酸型树脂酸各成分立体结构分析结果表明,8,15-异海松酸应来源于异海松酸和山达海松酸的异构化,而8,15-海松酸和7,15-海松酸应来源于海松酸的异构反应.  相似文献   

20.
樟树种子油中脂肪酸成分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用索氏提取和超临界CO2萃取的樟树种子油油脂的理化常数及油脂组成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樟树种子油的脂肪酸组成主要是癸酸和月桂酸,占94%左右,并且超临界CO2萃取的油酸值低,适用于作医药和功能性油脂生产的原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