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7 毫秒
1.
1975年德国学者Kohler和英国学者Milstein发明了杂交瘤技术。他们成功地将骨髓瘤细胞和产生抗体的B淋巴细胞融合为杂交瘤细胞,这种合成的杂交瘤细胞稳定、有致瘤性、能产生抗体,其分泌的抗体是由识别一种抗原决定簇的细胞克隆所产生的均一性抗体,故称之为单克隆抗体(简称单抗)。自从鼠源单抗之后,  相似文献   

2.
1975年德国学者Kohler和英国学者Milstein发明了杂交瘤技术。他们成功地将骨髓瘤细胞和产生抗体的B淋巴细胞融合为杂交瘤细胞,这种合成的杂交瘤细胞稳定、有致瘤性、能产生抗体,其分泌的抗体是由识别一种抗原决定簇的细胞克隆所产生的均一性抗体,故称之为单克隆抗体(简称单抗)。自从鼠源单抗之后,  相似文献   

3.
对鸡T细胞特异性单克隆抗体1B6鉴定的T细胞亚群进行了体内功能试验,表明1B6T细胞缺陷鸡接种新城疫LaSota疫苗后,抗体效价明显降低,证明1B6T细胞具有辅助B细胞产生抗体的重要功能。  相似文献   

4.
为评估猪乙型脑炎(HW1株)细胞灭活疫苗的免疫原性,用商品化的乙型脑炎鼠脑疫苗、乙型脑炎弱毒疫苗(SA14-14-2株)以及自制乙型脑炎细胞灭活疫苗(HW1株)分别免疫仔猪,通过抗体水平监测试验、中和抗体试验、小鼠攻毒保护试验分别检测了其特异性抗体消长情况、中和抗体效价产生情况及疫苗对小鼠的攻毒保护率。结果显示,3种疫苗均能产生中和抗体,乙型脑炎细胞灭活疫苗免疫组中和抗体水平要高于鼠脑疫苗和弱毒疫苗免疫组,乙型脑炎细胞灭活疫苗和弱毒疫苗免疫组对小鼠的攻毒保护率高于鼠脑疫苗免疫组,但两者之间差异不显著。抗体消长情况显示,至8周观测期结束,鼠脑疫苗免疫组的抗体阳性率为80%,乙型脑炎细胞灭活疫苗和弱毒疫苗免疫组抗体阳性率为100%。结果表明猪乙型脑炎(HW1株)细胞灭活疫苗的免疫原性优于鼠脑灭活疫苗和弱毒疫苗。  相似文献   

5.
3.3 免疫抑制类中草药现代研究表明 ,中草药除直接抑制细胞毒性 T细胞(CTL)的杀伤活性外 ,还通过抑制 IL- 2及激活抑制性 T细胞 (Ts)而抑制 CTL 的活性 ,还可通过抑制巨噬细胞、NK细胞活性和抑制抗体的产生而发挥作用。雷公藤总苷的免疫抑制作用是通过多个环节实现的 ,如抑制非特异性免疫反应、细胞免疫功能、体液免疫功能以及抑制免疫应答的早期活化阶段和效应阶段等。益母草对小鼠抗体产生具有明显抑制作用 ,不仅能减少已生成的抗体 ,且能抑制抗体生成细胞。丹参、红花、鸡血藤等对已沉积的抗原 -抗体复合物有促进吸收和消除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将蜂胶片剂分成低、中、高剂量,分别对受试动物昆明小鼠进行实验,研究了蜂胶片对小鼠B细胞分化产生抗体能力的提高效果。试验结果表明,瑞博·康思农蜂胶片有明显增强B细胞产生抗体细胞的效果,具有增加机体免疫力的效果。  相似文献   

7.
抗原经动物的口腔、粘膜或注射等途径进入动物体内,抗原在动物的体内,经过一系列免疫应答产生抗体。抗体的产生,首先抗原在机体内通过透导,在透导的过程中,根据透导时间的长短,决定抗体——IgG或IgM的产生。抗原在体内透导时间长短,它决定于抗原的性质和动物机体的反应程度,在体内透导的时间越长,产生IgG的可能性就越大(IgG在体内的产生晚于IgM),再次反应需借助T细胞和B细胞的作用,与依赖性抗体FC(成熟的B细胞)结合,这种结合武装的白细胞,产生一种相应抗病原微生物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细胞融合过程产生的抗体,称为单克隆抗体。最早是由Kohler和Milstein(1975)创立的,用细胞融合技术使经绵羊红细胞(SRBC)免疫的小鼠脾细胞与小鼠骨髓瘤相融合,它结合了亲本细胞双方的特性,既可产生抗体又可接受培养继续生长,建立了能定向产生抗SRBC的单克隆抗体(McAb)。  相似文献   

9.
禽类免疫系统知识大多来自对鸡的研究.鸡和哺乳动物的免疫机制存在许多相似之处,但两者也存在重要的差异性.禽类受到抗原刺激产生抗体和细胞免疫应答,主要有三类抗体:IgM、IgG(亦称IgY)、和IgA,通过基因转换获得抗体多样性.T淋巴细胞是细胞免疫的主要效应细胞,禽类T细胞有两种不同的分化途径即α/β和γ/β.类似于哺乳动物T细胞受体机制,通过结合和连接机制产生禽类T细胞多样性.同哺乳动物T细胞一样,禽类T细胞参与MHC限制的辅助细胞和细胞毒性细胞功能.天然效应细胞由自然杀伤细胞(NK细胞)和抗体依赖细胞的细胞毒性作用(ADCC)介导.近来,禽类一些细胞因子得到克隆和表达,许多病毒引起鸡免疫抑制.目前我们感兴趣的是如何了解免疫抑制的机制以及采取何种策略增强商业鸡群的免疫应答能力.  相似文献   

10.
禽类免疫系统的结构与功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禽类免疫系统知识大多来自对鸡的研究,鸡和哺乳动物的免疫机制存在许多相似之处,但两者也存在重要的差异性,信类受到抗原刺激产生抗体和细胞免疫应答,主要有三类抗体:IgM,IgG(亦称IgY(),和IAgA,通过基因转换获得抗体多性,T淋巴细胞是细胞免疫的主要效应细胞,禽类T细胞有两种不同的分化途径即α/β,γ/β,类似于哺乳动物T细胞受体机制,通过结合和连接机制产生禽类T细胞多样性,同哺乳动物T细胞一样,禽类T细胞参与MHC限制的辅助细胞和细胞毒性细胞功能,天然效应细胞由自然杀伤细胞(NK细胞)和抗体依赖细胞的细胞毒性作用(ADCC)介导,近年禽类一些细胞因子得到克隆和表达,许多病毒引起鸡免疫抑制,目前我们感兴趣的是如何了解免疫抑制的机制以及采取何种策略增强商业鸡群的免疫应答能力。  相似文献   

11.
在适应性免疫过程中,机体主要通过T细胞和B细胞特异性识别入侵的病毒并将其清除.正常情况下,产生的抗体有利于病毒清除,但有些病毒存在抗体依赖增强作用(ADE),亚中和浓度或非中和抗体反而促进病毒感染.自然杀伤(NK)细胞的记忆性和特异性,使其与适应性免疫的界限越来越模糊.病毒为了更好地在宿主细胞中生存,进化出多种可逃逸宿...  相似文献   

12.
单克隆抗体(monoclonal antibody,McAb)是指由一个B细胞分化增殖的子代细胞产生的单一抗原决定簇。单克隆抗体与抗血清(又称多克隆抗体,polyclonal antibody,PcAb)主要区别是单克隆抗体为单一种B细胞克隆所产生的一种均一的免疫球蛋白分子,所以单克隆抗体是B细胞克隆的标志。是一种独特型的抗体,它的特异性是针对一个抗原决定簇的。与多克隆抗体相比单克隆抗体具有无可比拟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13.
用纯化的兔出血症病毒免疫Balb/c小鼠。正如网络学说所指出的,从免疫鼠的杂交瘤细胞克隆中,不仅筛选出能分泌抗RHDV抗体的细胞克隆,同时也筛选出能分泌抗RHDV独特型抗体的杂交瘤细胞,用抗原而不用单克隆抗体免疫,诱导产生抗独特型抗体是一种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的新技术。  相似文献   

14.
流行性乙型脑炎病毒(JEV)可引起猪的繁殖障碍性疾病。本文利用基因重组技术,选取JEV prM/M、E、NS1蛋白的6个B细胞抗原表位,设计B细胞多表位基因,构建原核表达质粒,在大肠杆菌BL21中表达融合重组蛋白rMEP。纯化的rMEP免疫小鼠,通过抗体、中和抗体及亚型检测研究其免疫原性。结果表明,rMEP在上清中高效表达,Western blot结果证实rMEP具有较好的抗原性。在小鼠免疫模型中,rMEP免疫组小鼠血清中产生较高水平的针对rMEP的抗体和特异性中和抗体,且rMEP可诱导产生IgG1和IgG2a抗体,但以IgG1为主。这些结果表明,构建的JEV B细胞多表位蛋白能够刺激小鼠产生较强的体液免疫应答,为研究JEV的多表位疫苗提供新的思路和参考。  相似文献   

15.
将表达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S蛋白的重组乳酸乳球菌pNZ8112-Sa/NZ9000经口服免疫BALB/c小鼠,在免疫后的不同时间收集免疫鼠粪便样品,断尾采血收集血液样品并分离血清,用间接ELISA技术检测血清中的IgG抗体及血清和粪便中的IgA抗体的动态产生规律;在加强免疫后流式细胞仪检测分析外周血T细胞的变化情况及无菌收集免疫鼠的肠黏液,经中和试验检测其抗体的中和能力。结果表明重组菌株口服免疫小鼠后血清中的IgG和IgA抗体产生能力由于非特异性干扰不能确定,外周血中T细胞百分数在实验组和对照组间变化不显著;粪便中的IgA抗体水平产生效果明显;黏液的抗体具有一定的中和能力,其效价检测结果为1:36。  相似文献   

16.
鸡的免疫系统包括法氏囊、胸腺、骨髓、脾脏、哈德尔氏腺、盲肠扁桃体和初级淋巴结。主要的免疫功能是在网状内皮系统参与下,由分化的淋巴细胞来完成。 细胞的免疫机能 成熟的T细胞形成“抗原识别系统”,还能产生在细胞免疫中起重要作用的数种物质。此外,T细胞也参与B细胞的激活。感染之后,T细胞通过产生记忆细胞,特殊的效应细胞(淋巴细胞)、抑制细胞进行应答。成熟的B细胞连续地从法氏囊,向其它淋巴器官移动,一直持续到大约8周龄。B细胞移出法氏囊时,它的表面被非特异性抗体所覆盖。它对感染的应答是通过记忆细胞、产生抗体的细胞(浆细胞)来进行的。  相似文献   

17.
用小鼠骨髓瘤细胞(SP2/0)与经篮舌病病毒免疫的BALB/C小鼠脾细胞进行融合,产生杂交瘤细胞。以免疫荧光(间接法)和ELISA(间接法)进行杂交瘤抗体分泌检测,用有限稀释法进行3次克隆,获得5株抗体分泌稳定、产量高的单克隆抗体杂交瘤细胞株。  相似文献   

18.
将6只8月龄公绵羊随机分为2组,分别经肌肉注射和滴鼻两途径,每只羊给予BVD/MDV长春184毒株第14代肾细胞培养毒澄清液20mL。结果,两种途径感染羊皆出现牛粘膜病的类似症状,并产生明显的抗体反应,中和抗体消长规律因接种途径不同而有所差异。感染羊在接种后第2周产生抗体,10~15周抗体滴度达到高峰,在1:160以上至少能持续11~17周。肌注组抗体产生较早,升高较快,持续时间短,至第27周抗体降至1:20。滴鼻组抗体升高较缓慢,持续时间较长,至第27周抗体滴度仍在1:160以上。实验还证明,BVD/MDV长春184毒株及Oregon毒株均能在MDBK、BT及牛睾丸细胞上繁殖,并有明显的细胞病变。  相似文献   

19.
正要想使猪群在生长过程中获得后天的免疫力,可以通过主动的或被动的方式来实现。使猪主动产生特异性抗体可通过接种疫苗或类毒素来人工诱导产生;新病原侵入猪体时,抗体的应答水平需经一定时间才能达到峰值,即为延迟效应;体液抗体能有效阻断病原感染;猪体内的黏膜相关抗体主要是Ig A;当相同抗原再次进入机体,致敏T细胞对抗原的直接杀伤作用,即为细胞免疫;新生仔猪通过摄入初乳获得被动免疫。1主动产生的特异性抗体  相似文献   

20.
单克隆抗体(monoclonal antibody,McAb)是指由一个B细胞分化增殖的子代细胞产生的单一抗原决定簇.单克隆抗体与抗血清(又称多克隆抗体,polvclonal antibody,PcAb)主要区别是单克隆抗体为单一种B细胞克隆所产生的一种均一的免疫球蛋白分子,所以单克隆抗体是B细胞克隆的标志,是一种独特型的抗体[1,2],它的特异性是针对一个抗原决定簇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