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茶叶现代化加工技术和装备的研究与推广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我国现阶段茶叶加工技术总体上还处在半手工、半机械化的低水平,在消化吸收国内外茶叶及食品加工技术的基础上,结合我国茶产业的实际,开展茶叶清洁化、机械化、连续化、自动化和标准化加工技术、工艺和装备研究以及技术集成是提高我国茶叶加工技术水平行之有效的途径。本文介绍了茶叶现代化加工技术与装备的研究与推广实践,包括:新型茶叶加工设备的研制、茶叶加工新技术和新工艺的开发、炒青绿茶清洁化生产线的研建、4种典型外形(条形、松散形、紧结形、扁形)名优绿茶清洁化生产线的开发、清洁化加工技术规程的制订与实施,推广应用后,取得了显著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2.
针对目前国内茶叶加工普遍存在人员紧张、自动化程度低、清洁化程度低、标准化难度大、与国外差距大等的突出问题,长沙湘丰茶叶机械制造有限公司等4家单位联合开展了卷曲型名优绿茶、扁形绿茶、松阳香茶、条型红绿茶兼容等4类全自动生产线的研究与实践,本文对这4类全自动生产线的工艺流程、特点、产能等方面作了论述与分析。  相似文献   

3.
依据机械化采摘茶鲜叶原料的特殊性及扁形绿茶加工特点,选用鲜叶分级设备、摊青设备、理条杀青机、切断机、扁形茶炒茶机等多种国产茶机,初步构建机采鲜叶加工扁形绿茶连续化生产新模式,并对生产工艺中的鲜叶分级、理条杀青、切断和辉锅等关键工艺参数进行研究,提出一整套机采鲜叶加工扁形绿茶连续化生产工艺技术。  相似文献   

4.
自动化炒青绿茶生产线的设计与应用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以国产茶叶机械为主体,采用面向对象多层体系结构技术的Delphi7.0研制开发出一套炒青绿茶自动化示范生产线及其控制系统。整套设备实现了茶叶加工参数精准控制、加工状态实时显示、加工数据自动存储、自动控制与手动控制自由切换四大目标。在炒青绿茶自动化生产线平台上,对杀青、揉捻、干燥等工艺进行了标准化研究,初步提出一套适合我国炒青绿茶的自动化加工标准工艺参数。  相似文献   

5.
炒青绿茶是我国重要的绿茶种类,介绍国内生产的首条炒青绿茶全自动生产线的设计与实现方案.该生产线按照炒青绿茶加工工艺特点进行生产线模块化分割,再通过自动控制技术组合,设计出炒青绿茶自动化生产线.并针对该自动化生产线开发出了与炒青绿茶加工工艺和设备相匹配的数据监控与采集系统(SCADA),SCADA系统依据控制功能要求分为三层:现场控制层,过程集中监控层,管理服务层.该控制系统实现了茶叶加工参数的精确控制,简单方便的人机操作界面和适应信息时代的远程访问技术.  相似文献   

6.
机采机制是我国茶叶生产的主攻方向。本文根据机采鲜叶的机械组成特点,重点介绍了毛峰形、卷曲形、扁形绿茶,以及优质炒青等几类适合机采鲜叶加工的名优绿茶加工连续生化产线,为相关企业的机采叶加工,乃至今后我国茶叶全程机械化加工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7.
针对绿茶传统单机加工的生产效率和茶叶生产清洁化问题,本研究依托红绿茶自动化生产线,对绿茶自动化加工中各环节的技术参数进行过程调控,总结出绿茶自动化生产的技术规程。  相似文献   

8.
以国产茶叶加工设备为主体,设计、选配和组建了卷曲形绿茶自动化标准化加工生产线,采用一芽二叶茶鲜叶原料,优化提出了关键加工工序参数;以传统炒青绿茶及工艺为对照,比较新生产线所制卷曲形绿茶的感官、色泽和理化品质、工艺特点和加工成本。结果发现:自动化生产线以生物质颗粒为燃烧热源,集成了自动摊放与称量、热风滚筒解块和循环滚炒等技术,实现了全程自动化加工,提高了茶叶的滋味和色泽品质,所制卷曲形绿茶的感官品质得分比传统炒青绿茶高3分,酚氨比相对较低(P0.05),干茶的色相值、茶汤、叶底的亮度和色相值相对更好(P0.01);该生产线日均可加工1200 kg 绿茶,能耗成本为1.3~1.4 元/kg干茶,相比传统单机加工设备,用工成本减少80%。该生产线提高了茶叶品质,降低了生产成本,为卷曲形绿茶标准化加工和品质提升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徐照红 《中国茶叶》2010,(11):51-51
10月17日,由浙江省淳安县人民政府主办的中国杭州扁形茶连续化加工成套设备现场演示及技术交流会议在千岛湖举行。来自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浙江省茶叶产业协会、浙江、湖北、湖南、安徽、广西等等单位和省、区的专家和代表180余人参观了千岛湖丰凯实业有限公司的扁形茶连续化生产线的加工演示。  相似文献   

10.
6月5日,杭州千岛湖丰凯实业有限公司研发的新产品——扁形茶(龙井茶)连续自动炒制机在杭州通过了省级科学技术成果鉴定。参加鉴定的专家给予了高度评价:认为该项目产品通过微机与自主设计的自动控制技术相结合,实现了机电一体化,并采用流程计量控制,实现了扁形茶(龙井茶)加工的连续化、自动化和智能化,降低了茶叶加工的技能要求,使炒制的扁茶品质更为均匀一致,从而提高了成品茶品质和生产效率,降低了劳力和能源消耗,为扁形茶(龙井茶)连续化生产线提供了一种关键性没备。  相似文献   

11.
清香型绿茶生产试验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昌云 《茶叶》2010,36(2):102-104
为了有效利用夏秋季茶树鲜叶资源,进行了清香型绿茶生产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开展清香型绿茶工艺生产,可以明显提高夏秋茶产量和品质,降低茶叶生产成本,缓解采制用工紧缺矛盾,提升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2.
鹿苑茶机械化加工技术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对鹿苑茶各工序的机械化加工技术进行初步研究,结果显示,机械化制作的鹿苑茶能够达到手工制作的品质要求。工艺流程及选用的设备为:鲜叶—摊放—杀青(6CST-40型滚筒连续杀青机)—二炒(6CST-40型滚筒连续杀青机)—闷堆—做形(6CSG-50型双锅曲毫炒干机)—放泡(6CSG-50型双锅曲毫炒干机)—干燥(6CHP-60型名茶烘焙机)—增香(6CHP-60型名茶烘焙机)。通过正交试验对鹿苑茶做形条件进行优化,结果表明:在做形温度150℃左右,茶叶含水量40%,投叶量2Kg左右的条件下,干茶外形条索紧细,“环子脚”明显。在做形后期升高温度,能够较好形成“鱼子泡”的品质。  相似文献   

13.
针芽形绿茶连续化生产线设计与工艺参数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针芽形名优绿茶品质特点及加工特性,集成运用设施摊青装备、电磁内热滚筒杀青机、多级连续理条机、搓叶机、远红外提香机等新型节能高效设备,组建一条实用性强、高效节能、品质优异的针芽形名优绿茶连续化生产线;并对生产线中摊青、杀青、理条、烘焙等关键工序的作业参数进行研究,提出整套针芽形绿茶连续化生产工艺技术。经研究后,得到了最佳工艺参数:摊青温度18~25℃,相对湿度60%~90%;杀青投叶量125 kg·h-1,温度270℃,时长65 s;多级连续理条为240℃(38 Hz),210℃(40 Hz),180℃(45Hz);滚筒干燥温度40~55℃;烘焙温度100℃,投叶量30 kg·h-1。  相似文献   

14.
福建乌龙茶加工技术发展的问题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福建乌龙茶产业发展迅猛,效益高涨,但总体上科技对产业的贡献率不高,严重制约着福建乌龙茶产业的国际化拓展。从根本上看,在培育优良乌龙茶茶树品种的前提下,加强我省乌龙茶现代化加工关键技术的投入和研发至关重要。鉴于乌龙茶加工标准化、自动化乃至智能化的产业需求,及福建乌龙茶加工的现代化水平仍然偏低的现状,尊重传统加工技术、加强现代加工成套技术与装备的自主研发、培养新型职业茶农、加强闽台乌龙茶产业合作与交流等不失为福建乌龙茶加工技术的发展良策,也是实施福建省茶业现代化发展战略的重要举措。  相似文献   

15.
连续型多功能茶炒制机的研制及全程工艺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潘周光  胡金华 《茶叶科学》2006,26(2):154-158
连续型多功能茶炒制机由温度测控模块、压力测控模块、自动转锅装置和三口锅及压块等机械装置四部分组成。对该系统应用于扁平类茶的加工工艺进行了试验,通过比较各道工序各茶样的感官品质,获得了各工艺参数的大致范围,并采用正交试验法重点研究了对成品的色泽和香气影响较大的青锅工艺,研究结果表明:连续型多功能机炒制的龙井茶品质接近手工炒制的茶样,是一种加工效率高、发展潜力大的茶炒制机。  相似文献   

16.
为研究机械化加工普洱茶的可行性,使用“晒青茶机械化标准化生产线”加工晒青茶,并应用云南普洱茶树良种场开发的数控发酵系统对加工的晒青毛茶进行发酵,在各个加工过程中取样,应用电子鼻、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GC-MS)、高效液相色谱(HPLC)结合感官审评的方法,研究机械化生产晒青毛茶及其在数控发酵过程中内含成分和香气物质的变化,为普洱茶机械化加工和产业升级提供一定依据。结果显示,机械化加工的普洱茶审评结果符合普洱茶国家标准,普洱茶机械化生产具有可行性;数控发酵过程中,儿茶素、没食子酸(GA)、水浸出物、茶多酚及氨基酸的含量呈减少趋势,咖啡碱含量增加;GC-MS及电子鼻分析结果表明,第一次翻堆时香气物质与其他出堆样差异显著,随着数控发酵进行,香气物质种类增加而香气物质相对含量总体减少,香气物质种类以醇类、芳香烃类、酮类及醛类为主,检测出芳香烃类香气物质较为丰富。  相似文献   

17.
本文探讨了一种新型鲜叶摊青机在绿茶生产上的应用效果。试验表明:采用摊青机摊放,鲜叶原料摊青保鲜时间可延长至12 h,甚至更长;鲜叶的失水条件和绿茶加工品质均优于传统自然摊放。此外,使用该设备与传统摊青方式相比,具有节省空间、摊青环境可控、自动上下鲜叶、便于连线等优点。  相似文献   

18.
在相同生产时间,对机采与手采鲜叶按连续化颗粒型加工工艺技术生产平水日铸茶,对生产的茶叶品质进行感官审评、成本进行比较分析,比较两种采摘模式下的加工方法、茶叶品质和经济效益。结果表明,机采鲜叶在嫩度与匀整度上明显低于手采鲜叶;可采用相同的初加工工艺与技术参数进行加工;机采毛茶品质由于含梗量与嫩度的原因在外形与叶底上感官审评得分略低于手采毛茶,但在香气与滋味上接近、有的甚至还稍优于手采毛茶,综合品质两者接近;精加工后两者品质更趋一致。在生产成本与得率上,每公斤机采茶的成本比手采茶低36.22%,得率低25.48%,经济效益高约21.30%。  相似文献   

19.
为解决名优绿茶采摘环节的瓶颈问题,提出对机采大宗绿茶进行分级的思路。现有绿茶机采设备采摘的鲜叶一般只能制作普通的大宗绿茶,鲜叶存在混杂、破碎率高和老梗叶等问题,本文基于Labview vision、图像处理技术和神经网络算法分析机采绿茶成品的凸包面积、凸包周长、长轴长度、短轴长度等形态特征并对样本进行分类,实现从机采大宗绿茶中分选出名优绿茶。其中样本的形态特征采用工业CCD摄像头获取;用户界面用Labview自定义开发设计,数据交互方便,开发周期短。茶叶样本试验结果表明:该方案机采绿茶成品的分级正确率可以稳定在90%以上。本研究为进一步研究机采茶分级设备提供了良好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