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科尔沁沙地南缘不同立地类型植被分布特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通过调查科尔沁沙地南缘的流动沙地、半流动沙地、固定沙地、林地4种立地类型的植被种类、数量、盖度、丰富度、生物量等因素,分析了其不同立地类型的植被分布特征。结果表明:4种立地类型所分布的植被种类数量相仿,其中固定沙地较单一,林下种类相对丰富;就物种多样性而言,固定沙地多样性略低;植被生物量差距较大,最大的是固定沙地,最小的是流动沙地;有机质的积累则是林内较高。  相似文献   

2.
1飞播区自然概况内蒙古科主后旗巴胡塔播区境内以半流动沙丘沙地为主,流动沙丘沙地约占65%,沙丘高5~12m,土壤为风沙土,主要植物有差巴嘎蒿、沙蓬、踏郎等,植被盖度25%左右;满斗播区,以半流动沙丘为主,流动沙丘占70%,分布的植物有差巴嘎蒿、沙蓬、山榆等,植被盖度为35%左右;吉尔嘎郎播区,以半固定沙丘为主,流动沙丘占25%,分布的植物种有差巴嘎蒿、沙蓬、黄柳、黄榆等,植被盖度为45%左右;潮海播区境内以半流动沙丘沙地为主,流动沙丘沙地约占55%,沙丘高3~10m,主要植物种有差巴嘎蒿、沙蓬,植被盖度20%左右。2试验…  相似文献   

3.
沙漠     
我国沙漠总面积约十六亿三千多万亩,占全国土地面积的11%,绝大部分分布在新疆、内蒙古、宁夏、陕西、甘肃、青海六个省(区)。沙漠按其植物复盖程度可分为:固定沙地、流动沙地和半流动沙地。固定沙地植物复盖度在60%以上,可作为牧场。半流动沙地植物复盖度在30%—50%之间,其中仍有流沙在移动,如不实行对沙育草或利用不当时,极易变为流动沙地。流动沙地没有植被或植被极少,随风移动,危害最大。在上述六省(区)中、流动沙地约四亿亩;半流动沙地约四亿一千万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石羊河下游干旱荒漠区半固定沙地中白刺群落开展围栏封育试验,结果表明:半固定沙地白刺群落围栏封育3年后,白刺群落中植物种类数与对照区相比灌木种类增加了2种,草本种类增加了6种;群落总盖度比对照区增加了126.7%,且第3年灌木盖度比草本盖度增加幅度较大;灌木高生长和冠幅生长分别比对照区增加了68.7%和62.6%.实施围栏封育后,有利于白刺群落中植物种类的增加和群落的生长及退化种群的恢复.  相似文献   

5.
澳大利亚干旱半干旱土地面积占75%,主要分布在西部和中部地区,沙漠面积269万平方公里,占国土面积的35%,属热带沙漠,如大沙漠、吉布森沙漠、维多利亚大沙漠和辛普森沙漠,是世界上受荒漠化影响严重的国家之一。这几大沙漠的植被盖度一般较高,多为固定、半固定沙丘,流动沙地较少。干旱半干旱地区的主要植被有桉树、豆科类灌木等。土地荒漠化严重影响着澳大利亚的畜牧业和农业的发展,是该国面临的重大环境问题之一。除了土地沙化外,澳大利亚的土地盐渍化也比较严重。据介绍,澳大利亚有570万公顷的土地受盐渍化的影响,主…  相似文献   

6.
通过野外定位监测试验,对干旱荒漠区灌草植被防风固沙、阻沙效应、风蚀和风沙沉降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灌草植被能显著增加地表粗糙度,是其具有防蚀、阻沙功能的内在机理;随着植被盖度的增加,输沙量、风(积)蚀量、沙尘沉降量均大大下降,固定沙丘、半固定沙丘随植被盖度的增加其输沙量较新垦沙地输沙量分别下降93.6%和59.8%,绝对风蚀量最大月份,固定沙地、半固定沙地绝对风蚀量仅为新垦沙地的32.6%和73.4%;沙尘沉降量的分布表现出共同的规律性,降尘均集中在4—6三个月,4月份最大,为总降尘量的1/4~1/2强,在水平和垂直梯度上各月降尘量差异显著。  相似文献   

7.
黑河流域中游荒漠区生态地域复杂,具有平原荒漠植被的特征,在植被地理规律和地理时空分布上分异明显,有古老和现代特征。通过定位监测资料分析,黑河流域中游荒漠区植被的生物量在雨季(5-9月)随降雨量的增大,植被生物量与降水量之间具有显著的相关关系,相关系数为0.867;月降水量的大小对植被盖度的影响较大,5-9月降水量与植被盖度之间有显著的相关性,相关系数达0.938,9月以后植被盖度随气温下降而降低。土壤平均含水量的与降水量有着密切的关系,相关系数达0.839 8。不同深度层土壤的含水量以0~20cm的受降水影响最大,20~40cm受降水的影响次之,40~60cm受降水的影响较小,60cm以下土壤含水量受降水的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8.
二滩库区及周边地区种子植物有148科671属1 354种,其中裸子植物6科12属25种;被子植物142科659属1 329种,由于地形、地质及气候土壤条件的影响,衍生出复杂多样的植被类型,其植物种类丰富,生物多样性高。从科、属、种水平进行了统计分析和聚类分析得出其种子植物区系的特点是:大科、中等科和多种科是本区系的主体,科级水平上主要包括热带成分,同时温带成分占有重要地位,区系具有一定的古老性;属级、种级水平上热带、温带成分并重,并且向温带过渡,属级水平上与庐山、凤阳山聚为一类,相似性高,属于中亚热带植被类型。并且属级、种级水平上,15种分布类型中均有分布,地理成分复杂;特有和保护的植物种类较多。  相似文献   

9.
不同生境对踏郎生长及土壤养分空间差异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踏郎(Hedysarum fruticosum),又称羊柴、山花子、山竹子、油葫芦稍,豆科岩黄芪属.踏郎是一种优良的保土固沙灌木,具有很强的根蘖能力,常"一株成林",是优良的固沙造林植物种,大部分分布在我国内蒙和西北地区的固定、半固定沙丘上,而在内蒙古大面积的半流动沙地上和流动沙地的附近也有分布,用其固定沙丘(柏玉珍,1989).  相似文献   

10.
2000—2014年乌鲁木齐市植被覆盖度时空变化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乌鲁木齐市2000,2006,2010和2014年TM/ETM+/OLI影像为数据源,基于NDVI的像元二分模型生成植被覆盖度图,再与ASTER GDEM数据生成的海拔、坡度、坡向图进行空间图像叠加,分析植被覆盖分布特征和变化原因。15年来研究区植被覆盖度总体呈现先整体下降,然后以2006年为拐点显著回升的U型趋势。较2006年,2014年乌鲁木齐县北部和米东区东北部的温带半灌木、矮半灌木荒漠有一定改善;米东区北部温带矮半乔木荒漠和达坂城区的温带丛生矮禾草、矮半灌木荒漠草原改善显著。地形因子和植被覆盖类型影响了植被覆盖水平的分布格局,夏季当月及上月降水量对研究区植被覆盖尤其荒漠草地影响显著,草地与灌丛的变动性大于林地。经济活动与生态工程建设等是植被覆盖变化的驱动因素。荒漠草原覆盖度受自然和人为因子的耦合作用大,应加强保护力度。近年来大规模实施系列林草业工程对全市植被覆盖度提高、生态环境改善起到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1.
新疆木本植物区系形成的探讨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对新疆木本植物区系37科,105属,436种进行区系地理学分析,探讨区系的来源和发展,结果表明:(1)新疆木本植物区系种的区系成分是多元的,区系发生成分主要有安加拉成分,古北极成分,古地中海成分,新疆本土成分和华夏成分;(2)发生时间在各个地区是不同步的,除准噶尔外,新疆的荒漠区系起源较古老,于早第三纪时就已经基本形成,而准噶尔荒漠则形成于第四纪;新疆的山地植物区系相对年轻,它们的区系形成均不早于第三纪;(3)整体上新疆现代木本植物区系是在古地中海退却后得到繁衍的,自第三纪以来就一直处于干旱气候控制之下,在第四纪进一步旱化,并且这一进程仍在进行之中。  相似文献   

12.
结合2014—2017年阿拉善干旱沙区梭梭人工林群落野外调查和GIS技术,研究了立地类型对梭梭人工林群落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1)梭梭人工林立地类型质量等级排序为半固定沙丘>流动沙丘>石质土缓丘陵>石质土低山>砾石质戈壁荒漠。(2)不同立地类型的梭梭人工林成活率和盖度存在显著差异,半固定沙丘显著高于石质低山和石质土缓丘陵,但保存率差异不显著;不同立地类型人工林的成活率、保存率和盖度变化与立地类型质量等级排序一致。(3)梭梭人工林建设增加了半固定沙丘和流动沙丘草本层的植物种数量,但是对石质土缓丘陵、石质土低山和砾石质戈壁荒漠的植物种数量无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3.
对澜沧江自然保护区分布于海拔高度2 300~2 540 m较原始的半湿性常绿阔叶林的群落学及植物区系特性进行了调查研究。其2 500 m2的样地调查统计资料表明,组成本区半湿性常绿阔叶林的种子植物有44科、93属、149种,蕨类植物有7科、9属、13种。其群落的5个层次组成显明。群落中,泛热带分布的属最多,有24属;其次为热带亚洲及其变型的属,有15属。热带性质的属(51属)多于温带性质的属(32属),无中国特有属,显示该保护区的半湿性常绿阔叶林在属的水平上具有较强的热带性质。群落中,中国特有种多达76种,包括保护区特有的2个种,与云南共有的28种,与中国其他地区共有的46种,其中与西南片共有27种,表明本保护区半湿性常绿阔叶林的构成种类主要起源于云南和我国西南地区。其群落中也有一定数量的中国—喜马拉雅成分(32种)和热带亚洲成分(30种),显示与喜马拉雅地区和热带亚洲地区的区系渊源。群落中温带性质的种(113种)比热带性质的种(35种)多,说明在本区山地条件下,在该群落中形成和迁入了大量温带的种类。以此认为,相对干燥的山地气候,是本区的半湿性常绿阔叶林能够分布到海拔高度2 540 m,明显高于高黎贡山和无量山的原因。此外,构成本区半湿性常绿阔叶林种子植物的种类明显少于无量山的相同林分(177种),这或许也与两地区降雨量的差异有关。同样的由硬斗石栎、木果石栎等优势物种组成的林分,在高黎贡山和无量山属于中山湿性常绿阔叶林,而在本保护区则属于半湿性常绿阔叶林。说明具有类似优势成分的森林群落,可以划分到不同的高等级植被类型(如植被亚型)中,这主要取决于它们的生态特征,而不完全取决于它们的区系组成。  相似文献   

14.
从科、属、种级水平上对澜沧江自然保护区云南铁杉林的种子植物区系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①该云南铁杉林与热带区系的联系以泛热带、热带亚洲成分为主,与温带的联系以东亚成分和北温带成分为主;在云南与滇西、滇西北的关系最为密切;在全国与西南地区关系密切,在东亚地区与中国—喜马拉雅地区最为接近。②经对该云南铁杉林种子植物科、属、种级水平上的热带分布与温带分布之比作分析,得出其群落具有亚热带向温带过渡的特点。  相似文献   

15.
对武陵山区女儿寨侵蚀小流域植被恢复群落科属组成及属的地理成分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维管植物种类较为丰富,隶属于89科178属221种,群落优势科趋于明显,含5种以上的科虽只占总科数的16.85%(15科),却占总属、种数的44.57%、52.04%,属内种数的变化范围为1~4,以单种属最多(148属,82.29%);蕨类植物具有明显的热带成分(15属,占65.22%),种子植物区系地理成分复杂,具有丰富的热带性质(65属,42.75%)和明显的温带成分(73属,48.04%),在区系分区上处于从亚热带至温带之间的过渡地带.研究结果可为小流域及区域性植被恢复与重建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辽宁老秃顶子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植被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对辽宁省老秃顶子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的植被和植物区系作了分析。结果表明,该区植物物种丰富,有维管束植物120科1141种;区系成分复杂,包含有东亚一北美成分、北温带成分、温带亚洲成分、旧大陆温带成分等多个分布区类型;植被类型多样,有5个植被型组,9个植被型,24个群系,其中包括在该区典型的跳石塘植被。  相似文献   

17.
新疆甘家湖自然保护区种子植物共有42科137属233种,植物区系组成中最大科是藜科(24属69种),该科也正是新疆盐生植物区系最大的科;本研究区盐生植物有69属99种,占总属及种数的50.4%、42.5%;除世界分布科外,温带分布科和热带至温带分布科占第一位,各均含10种;属的地理成分中以地中海区、西亚至中亚分布型(含变型)占优势, 有45属,占总属数的39.8%;种的区系以温带成分(53.1%)和古地中海成分(42.4%)占绝对优势,中亚分布型(27.0%)、温带亚洲分布型(25.7%)、旧世界温带分布型(21.6%)比重明显大。区系基本特征表现为:优势科现象明显,单种属和少种属占据比率很高;地理成分优势性显著,来源较广泛,有一定古老成分,特有程度极低,具极为明显的盐生性质和温带干旱区荒漠性质;区系中包含国家级和省级重点保护珍稀濒危植物11种和被认为"新疆可能已消失的物种"中的3个种,都具有极其重要的保护价值。  相似文献   

18.
云南国家重点保护野生种子植物区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云南国家重点保护野生种子植物46科84属116种。对其科、属、种区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科的分布区类型为热带地理成分占67.50%,温带地理成分占30.00%;属的分布区类型为热带地理成分占45.78%,温带地理成分占28.92%;表明该区系以热带地理成分为主,热带性质兼丰富的温带成分。在Ⅵ滇缅老越边境区、Ⅶ滇越边境区、Ⅷ滇东区分布比较集中且丰富。植物区系具有地理成分复杂、起源古老、特有现象明显的特征。  相似文献   

19.
阿尔金山北麓是野生双峰驼的主要分布地区之一,在该地区野生双峰驼的生境内设立样线样方,对野生双峰驼生境内沙漠植被组成、地理区系和群落多样性等特征进行调查分析。结果表明,该地区的沙漠植物较为稀少,有9科17属17种植物,植物区系倾向于集中在少数大科和单种属内,优势科属的组成较少;该地区植物科的地理分布型有3种,属有5种地理分布型和2个变型,总体植物区系的温带性质较为明显,并呈现了与古地中海成分的相关性;该地区的植物群落物种组成稀少,结构单一,群落多样性指数较低,这与荒漠植物生境的严酷性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20.
阴条岭自然保护区种子植物区系组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样线法和样方法相结合的调查方法对阴条岭自然保护区的植物种类进行调查。结果表明,保护区共出现种子植物151科815属2576种,表征科有蔷薇科、百合科、忍冬科和樟科,单种科和单种属所占比例较大;在此基础上对阴条岭自然保护区的种子植物区系组成及其特征进行分析,植物区系地理成分多样,以温带成分为主,说明阴条岭自然保护区的区系亚热带向暖温带过渡性质明显,区系指数分析表明:北温带广布、东亚和泛热带分布区类型对阴条岭自然保护区种子植物区系性质的影响极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