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通过研究龙岩烟区烟草甲和烟草粉螟的发生规律和为害特点,提出了烟叶仓储过程中对烟草甲和烟草粉螟的综合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2.
烟草甲Lasioderm a serricorne(Fabricius)属鞘翅目,窃蠹科。别名苦丁菜蛀虫、烟草窃蠹、烟草标本虫等。分布全国及世界各地。是我县烟草贮藏上的重要害虫。形态特征:成虫体长2.5~3.3m m,椭圆形,有光泽,黄褐色至赤褐色,密生黄褐色细毛。头弯向前胸背板下方。触角11节,4~10节锯齿状,鞘翅及其侧缘散布无规则的微小颗点和细毛。卵长0.4~0.5m m,长椭圆形,浅黄白色光滑。末龄幼虫体长4m m,C形或脐螬形,头黄褐色,胴部白色至浅黄白色,密生黄细毛,各节多皱纹。该幼虫从体色上看有两种类型,除乳白色外,还有一种体色近黑色。蛹长3m m,椭圆形乳白…  相似文献   

3.
研究了不同数量的烟草甲成虫繁殖1代和2代后代的幼虫数量、危害损失烟叶重量与成虫数量的关系.结果表明,因幼虫危害损失的烟叶重量随虫量的增加而增加,二者呈直线关系.烟叶切丝后的长丝率、中丝率、短丝率和烟沫率与成虫数量亦成直线相关,随着虫量的增加,长丝率减少,中丝率、短丝率和烟沫率增加.将供试成虫对数与繁殖1代和2代幼虫危害桶失烟叶重量及幼虫危害后的出丝率进行理论曲线拟合。经F检验。方程代表性均好。  相似文献   

4.
烟草甲[Lasioderrma serricorne(Fabricius)]作为世界范围内最重要的烟草仓储害虫之一,一直是烟草仓储领域的研究热点,因其食性广、抗药性强和繁殖能力强等特点在防治方面有很多的问题,现行的防治方法较为单一,无法应对复杂多样的仓储实际情况,综述国内外报道的烟草甲的物理、化学和生物防治方法,并对使...  相似文献   

5.
6.
贮存烟叶化学成分对烟草甲产卵、取食选择性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选用8个级别的烤烟烟叶及2个级别的白肋烟叶,研究了烟草甲Lasioderma serricorne(F.)对贮存烟叶的产卵及取食选择性与烟叶所含化学物质的关系。逐步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烟叶可溶性总糖及石油醚提取物含量越高,越能吸引烟草甲产卵;可溶性总糖及石油醚提取物含量越高,纤维素含量越低,越能吸引烟草甲取食。  相似文献   

7.
烟草甲的生态学及其防治的调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得出了烟草甲卵、幼虫、蛹、成虫静止斯的发育起点及有效积温,分别为14.45℃和107.8日度,17.66℃和272.1日度,13.28℃和76.8工,14.58℃71.7日度,明确了烟草甲幼虫生存的最适、适宜笔不适宜的温、湿度组合区及幼虫100%死亡所需在数(y)与低温值(x)的相关式。长沙地区烟草甲每年可发生完整的3代,每年5-9月为盛发期,就除氧、降温、去湿、磷化铝薰蒸、黑光灯诱杀等防治措施进  相似文献   

8.
对烟草甲的形态特征、生物学特性、寄主与分布、室内饲养方法等进行了研究。将小麦粉与麦麸以3∶7的比例混合,然后添加5%左右的即发干酵母有利于烟草甲的生长发育,各虫态及幼虫龄期发育整齐。为了获得大量供试虫源,在室内用500 ml以下的广口瓶扎两层纱布饲养烟草甲,在瓶内饲养2代后,即可源源不断地获得大量成虫,配合小指形管加棉花塞饲养,可满足各种试验对烟草甲成虫的需求。  相似文献   

9.
33%二甲戊乐灵乳油对烟草腋芽的抑制效果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烟株打顶后,适时干净彻底抹杈是保证烟叶产量和质量的一项重要措施[1]。打顶后人工抹杈不但费工费时,而且抹杈造成的伤口利于一些病原菌的入侵,容易造成病害传播,再加上此期烟田内高温闷热,烟农长时间烟田操作,易发生中暑现象。因此,在生产中利用化学抑芽剂进行化学抑芽是烟叶生产的客观需要。应用好的烟草抑芽剂不仅可以减少用工,提高工作效率,减少病害发生,避免病毒病交叉感染,而且对烟草的农艺性状、烟叶产量、质量及内在化学成分等也有积极的作用[2]。本研究通过田间试验,评价33%二甲戊乐灵乳油对烟草腋芽的抑芽效果,以及对烟叶农艺性状…  相似文献   

10.
为探讨新的烟草害虫无毒化防治方式,提出采用瓶装CO_2作为介质,通过对密封垛位充入CO_2气体,设置不同参数梯度,投放烟草甲(Lasioderma serricorne)活虫进行效果论证,并对杀虫后烟叶含水率、外观质量和化学成分进行分析,评价CO_2灭杀烟草甲的可行性,保障烟叶原料虫害防治效果及烟叶仓储质量。结果表明,当温度条件符合防虫要求,CO_2处理密封垛位内氧气浓度小于2%并维持35 d以上可以有效杀灭烟叶中的烟草甲。  相似文献   

11.
本研究利用Y型嗅觉仪在实验室条件下测试了烟草甲对辣椒、烟草、大蒜、花椒、胡椒、干姜、孜然、草果、八角等9种不同植物气味和辣椒正己烷提取物的行为反应,以探究这9种植物挥发物对烟草甲趋性选择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辣椒、烟草、大蒜、花椒、胡椒及干姜对烟草甲均具有引诱作用,孜然、草果和八角3种植物对烟草甲具有驱避作用;辣椒正己烷提取物对烟草甲表现出极显著的引诱作用。该研究将为烟草甲植物源诱剂或驱避剂的进一步研发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2.
对云南7个优质主产烟区收集的450份烤后烟样,运用4%NaCl培养基选择分离法,分离出苏云金芽孢杆菌475株。其中对含毒蛋白基因cryⅠ及cryⅤ的18个Bt菌株用2龄烟草甲虫进行生物毒力测定,试验9 d后,9个Bt菌株生物毒力测定校正死亡率均超过80%;试验12 d后,5个Bt菌株生物毒力测定校正死亡率均超过95%。同时对分离出的Bt菌进行PCR毒素蛋白基因鉴定,含cryⅠ毒素蛋白基因的Bt菌有7株,出菌率为1.47%;含cryⅤ毒素蛋白基因的Bt菌11株,出菌率为2.32%;没有含cryⅢ毒素蛋白基因的Bt菌。因此,为进一步用苏云金芽孢杆菌防治烟叶仓贮害虫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3.
球孢白僵菌对烟草甲幼虫的毒力测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筛选对烟草甲幼虫高毒力的生防真菌,生物测定了球孢白僵菌Beauveria bassiana菌株Bb050722在28℃,25℃,21℃,18℃下对烟草甲Lasioderma serricorne (Fabricius)二龄幼虫的毒力。结果表明,25℃下烟草甲二龄幼虫开始死亡时间较早,其中1.46×108,1.46×107,1.46×106孢子/mL处理后第9d,11d,12d死亡率达到100%。21℃时第4d出现死亡,但是死亡率上升缓慢,只有1.46×108孢子/mL处理在接种后第12d死亡率达100%,在28℃和18℃,烟草甲二龄幼虫分别在第6d和第4d开始死亡。用时间—剂量一死亡率模型处理数据得到:在1.46×108孢子/mL浓度处理下,18℃,21℃,25℃,28℃时球孢白僵菌对烟草甲二龄幼虫的LT50分别为6.3d,3.9d,3.6d,4.1d。结果表明菌株Bb050722对烟草甲防治有一定潜力。  相似文献   

14.
从可侵染烟草甲的真菌中筛选出1株对烟草甲有较好致死效果的球孢白僵菌.将该菌株孢子粉喷施在具有烟草甲虫的烟叶上,在一定距离处设置检测箱用以检测被该菌感染的烟草甲死亡情况.测定了烟草甲带菌迁飞距离和不同施菌方式与致死率的关系.结果表明:烟草甲带菌迁飞40 m以上,集中放置防治效果好于分散放置.为利用白僵菌防治烟草甲和利用真菌杀虫剂控制仓储害虫奠定了前期基础.  相似文献   

15.
烟草甲的防治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烟草甲(Lasioderma serricorne)为世界性的储烟害虫,本文综述了应用化学防治、生物防治、物理防治和综合防治技术控制烟草甲的研究现状及动态.  相似文献   

16.
烟草甲对20种植物材料及其提取物的选择反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室内测定了烟草甲对20种植物材料及其提取物的选择反应.结果表明,成虫对千里香粉、辛夷粉和红花椒粉等调味料及其提取物的趋性最强,最高反应指数分别这60.00%,37.78%,37.78%和44.44%,37.78%,35.56%.芥子粉、八角粉和川姜粉及其提取物表现出一定的驱避作用.  相似文献   

17.
烟草甲是烟叶储藏期的一种重要害虫,危害大且难于防治。采用微量喷雾法研究12种杀虫剂对烟草甲成虫和幼虫的室内防治效果。结果表明,12种杀虫剂以高效氯氟氰菊酯的综合防治效果最好,溴氰菊酯次之。高效氯氟氰菊酯以10 mg·kg-1浓度处理饲喂试虫,4 d后成虫的校正死亡率为85.7%,6 d后幼虫的校正死亡率为80.2%,对3龄幼虫的种群抑制率为85.1%。滤纸载药触杀试验结果表明,高效氯氟氰菊酯以0.65μg·cm-2处理烟草甲成虫,3 d后试虫的校正死亡率为87.8%,显著高于溴氰菊酯。高效氯氟氰菊酯可作为一种较好的储烟防护剂用于防治烟草甲。  相似文献   

18.
对烟草甲的试验种群的体长、体重、龄期以及产卵量等生物学参数和试验种群生命表进行了观察和研究.结果表明,在温度30(±1)℃,相对湿度75(±5)%,用碎麦加10%酵母饲养下,烟草甲卵多散产,卵长0.41 mm,卵宽0.19 mm,历期5.57 d;幼虫分为4龄,各龄幼虫历期分别为5.97、5.17、4.94、5.65;蛹历期3.61 d,雌雄性比为100:65,雌蛹体长、体宽、体重都明显高于雄蛹的体长、体宽体重;成虫产卵期5.16 d,单对隔离产卵量为21.35粒,明显少于群体产卵的平均卵量.生命表结果表明,烟草甲试验种群的种群趋势指数(I)为15.37.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