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不同促根措施对蒙古栎苗木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蒙古栎植苗造林成活率、保存率不高等问题,分别采用物理处理、激素处理和施菌剂等方法,研究不同方法对蒙古栎苗木根系以及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物理处理方面,去芽处理和多芽处理对蒙古栎苗木的生长影响均有促进作用,其中去芽处理方法效果更佳.3种激素处理中,IBA浓度为300mg·L-1的生长效果最佳,而浓度为50mg·L-...  相似文献   

2.
为了实现台湾栾树科学育苗,培育园林绿化树种,本文通过分析不同育苗密度下该苗木生长情况,研究育苗密度对该树种苗木成活率、苗高、地径以及冠幅4个指标的影响。研究表明,育苗密度对台湾栾树苗木的成活率、苗高、地径以及冠幅等4个指标的生长情况均有一定影响;在5个不同育苗密度处理中,处理3(9 cm×9 cm)、处理4(12 cm×12 cm)和处理5(15 cm×15 cm)育苗密度的台湾栾树苗木成活率最佳;处理3(9 cm×9 cm)、处理4(12 cm×12 cm)和处理5(15 cm×15 cm)育苗密度的台湾栾树苗木苗高生长最佳;处理4(12 cm×12 cm)、处理5(15 cm×15 cm)育苗密度的台湾栾树苗木地径生长最佳;处理5(15 cm×15 cm)育苗密度的台湾栾树苗木冠幅生长最佳。综合分析可知,在不同育苗密度处理中,处理5(15 cm×15 cm)育苗密度的台湾栾树苗木的成活率、苗高、地径和冠幅等4个指标的生长情况总体较好,适宜推广。  相似文献   

3.
[目的]本文旨在克隆菊花中苯丙氨酸解氨酶基因(PAL),并探讨其在不同组织的表达特性以及在胁迫和激素处理下的响应模式。[方法]以菊花‘神马’为试验材料,依据其转录组数据库信息,克隆CmPAL全长,并利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对其进行分析。利用荧光定量PCR检测该基因在不同组织中的相对表达量,在蚜虫和干旱胁迫以及不同激素处理下的表达变化。[结果]CmPAL基因开放阅读框(ORF)全长2 154 bp,编码氨基酸717个,理论等电点(p I)为5.75,预测蛋白相对分子质量为77.73×10~3。系统进化分析表明该基因编码的蛋白与黄花蒿和泡黄金菊的PAL亲缘关系最近,同源性分别为97.94%和91.88%,具有较高的保守性。CmPAL在菊花根中表达量最高,管状花中次之。蚜虫胁迫和茉莉酸甲酯(MeJA)可诱导CmPAL基因的表达,水杨酸(SA)、独角金内酯类似物GR24则抑制CmPAL的表达。干旱胁迫3 h处理组CmPAL基因表达量高于对照组。[结论]菊花‘神马’CmPAL基因在菊花的根中表达量最高,并受蚜虫和MeJA诱导,受SA和独角金内酯类似物GR24抑制,表明该基因可能参与多种胁迫防御反应和激素应答。  相似文献   

4.
[目的]本文旨在探究独脚金内酯对不结球白菜腋芽生长的影响。[方法]采用不同浓度的独脚金内酯人工类似物GR24处理不结球白菜‘如皋毛菜’,调查腋芽表型的变化,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UPLC)法测定叶腋处细胞分裂素(Z+ZR)和生长素(IAA)的含量,用荧光定量PCR检测叶腋处分蘖/分枝相关基因的表达。[结果]外源GR24能抑制不结球白菜腋芽的萌发,且浓度越高抑制作用越明显,同时还能抑制腋芽的伸长,但低浓度GR24的抑制作用更明显。外源GR24处理后,不结球白菜叶腋处的Z+ZR和IAA含量显著降低,且低浓度的GR24发挥作用快。外源GR24能促进叶腋处独脚金内酯响应基因MAX2和BRC1的表达,且MAX2的表达量变化比BRC1的变化早;外源GR24能抑制细胞分裂素合成相关基因LOG1的表达;外源GR24处理后,抑制腋生分生组织形成与生长的基因SPS和抑制新叶形成的基因SPL9的表达量都明显升高。[结论]外源GR24能直接抑制不结球白菜腋芽的萌发和伸长,也能通过调控其他激素相关信号和分蘖/分枝相关基因的表达来间接抑制不结球白菜腋芽的萌发和伸长。  相似文献   

5.
通过水培试验,研究了正常供磷(300μmol·L~(-1))和缺磷(0μmol·L~(-1))处理下水稻根毛生长、根系分泌物中独脚金内酯含量和根系中生长素水平的变化以及施加外源独脚金内酯和生长素及其抑制剂对水稻根毛生长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与正常供磷处理相比,缺磷胁迫下水稻的根毛和根系分泌物中的独脚金内酯含量显著增加,而根系中的生长素含量则显著降低。在缺磷条件下施加外源独脚金内酯合成抑制剂(Abamine)能够抑制根毛的生长;施加外源生长素(IAA)对根毛的生长发育没有影响;施加Abamine和IAA条件下水稻根毛的生长情况与单独施加Abamine条件下相似,在正常供磷条件下施加外源独脚金内脂(GR24)能够增加根毛数量,施加生长素运输抑制剂NPA根毛数量没有变化,施加GR24和NPA条件下水稻根毛的生长情况与单独施加GR24条件下相似。由此可以推断,缺磷胁迫下独脚金内酯可能作用于生长素的下游来调控水稻根毛的生长。  相似文献   

6.
为了筛选适合秃杉扦插繁殖的方法,以6~7年生长健壮秃杉的1~2年生侧枝为插穗材料,将5种不同质量浓度的ABT1号生根粉(1000、500、250、100、50 mg·L-1)分别以5个不同处理时间(5、15、30、60、360 min)进行浸泡处理,随后于圃地进行扦插试验,12个月后调查扦插育苗效果.结果表明:不同质量浓度、不同处理时间的扦插效果有显著差异.所有处理中,愈伤组织诱导率最高的处理为使用质量浓度为250 mg·L-1的ABT1号生根粉处理15 min,其愈伤组织诱导率达83.33%;愈伤组织生长最佳的处理为使用质量浓度为500 mg·L-1的ABT1号生根粉处理30 min、质量浓度为250 mg·L-1的ABT1号生根粉处理5 min,其愈伤组织的直径均达到0.61 cm;生根率最高的处理为使用质量浓度为250 mg·L-1的ABT1号生根粉处理360 min及使用质量浓度为1000 mg·L-1的ABT1号生根粉处理15 min,其生根率均为46.67%;生根数量最多的处理为使用质量浓度为250 mg·L-1的ABT1号生根粉处理360 min,平均生根数量为2.43条;根系长度生长最佳的处理为使用质量浓度为500 mg·L-1的ABT1号生根粉处理360 min,其平均根长为10.04 cm;苗高生长最佳的处理为使用质量浓度为500 mg·L-1的ABT1号生根粉处理5 min,其苗高为7.88 cm;地径生长最佳的处理为使用质量浓度为1000 mg·L-1的ABT1号生根粉处理5 min,其地径生长量为0.58 cm;新梢生长最佳的处理为使用质量浓度为500 mg·L-1的ABT1号生根粉处理30 min,其长度达到3.93 cm.最适宜秃杉扦插繁殖的处理为使用质量浓度为250 mg·L-1的ABT1号生根粉处理360 min,此时扦插成活率最高,生根数量最多,苗木生长较好.  相似文献   

7.
外源喷施油菜素内酯对碱胁迫下甜菜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探究碱胁迫下不同质量浓度的油菜素内酯对甜菜生长的影响,在甜菜苗期喷施0.05mg·L-1、0.1mg·L-1、0.15mg·L-1和0.2mg·L-1不同质量浓度的油菜素内酯(BR),分析植株生长特性、光合能力、内源激素、块根产量和含糖率的变化,明确甜菜喷施的最佳质量浓度。结果表明,喷施不同质量浓度BR的处理的光合能力在整个生长期均大于碱处理,并在生长后期显著降低叶片ABA质量浓度,提高CTK和GA3的质量浓度,增加块根产量和产糖量。其中质量浓度为0.15mg·L-1的油菜素内酯处理效果最明显,块根产量最接近CK,达到CK的66.3%,是Alk(碱处理)的157.5%。苗期喷施适宜质量浓度的BR可以缓解碱土对甜菜生长的胁迫,增加干物质积累,增强甜菜的光合作用,降低叶片ABA与其他激素的比例,提高甜菜的抗碱能力。  相似文献   

8.
在盆栽条件下用丛枝菌根真菌(Arbuscular mycorrhiza fungi)接种黄檗一年生实生苗,研究丛枝菌根对黄檗(Phellodendron amurense Rupr.)生长代谢的影响。结果表明,丛枝菌根显著提高了黄檗的生长及吸收能力,苗木株高、地径及主根长等都显著大于对照植株,增强了苗木根系活力,提高了叶片吸收NPK的能力;接种G.mosseae和G.diaphanum的苗木平均高比对照苗木增加了近20 cm;根系活力与对照相比提高了2.5~2.7倍。丛枝菌根促进了黄檗的生长发育,提高了叶片光合效率,促进根系对矿质营养的吸收,叶片N、P、K含量均有提高,其中接种G.diaphanum的苗木光合效率提高最为突出,光合速率为12.23μmol·m-2·s-1。研究结果可以为黄檗的菌根化育苗和资源保护提供技术依据。  相似文献   

9.
氮素对水稻分蘖芽发育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本文旨在探索营养生长时期氮素对水稻分蘖芽发育的影响,为水稻理想株型与合理施肥提供理论基础。[方法]以水稻品种‘日本晴’为试验材料,通过水培试验,探究氮素对水稻分蘖芽形成和生长的影响;比较不同氮素浓度下分蘖数量、分蘖芽的活跃度;观察在缺氮条件是否影响分蘖芽形成;检测休眠芽和活跃芽内基因表达情况;分析独角金内酯相关基因的突变对氮素调控分蘖芽的影响。[结果]不同氮素浓度(0、0.2、2.5和5 mmol·L~(-1))处理下,营养生长时期水稻分蘖数量随着氮素浓度的降低而减少;缺氮条件下,水稻分蘖芽的形成没有受到影响,伸长受到抑制;在0、0.2、2.5和5 mmol·L-1氮素处理下,水稻在培养到4叶期时,分蘖芽活跃度没有明显变化,当培养到5叶期时,2.5和5 mmol·L~(-1)氮素处理下第3个分蘖芽活跃度明显高于0和0.2 mmol·L~(-1)氮素处理。定量RT-PCR分析结果表明:活跃芽内细胞分裂相关基因表达量明显高于休眠芽;独角金内酯相关突变体表型分析显示:氮素调控分蘖芽生长不受独角金内酯的影响。[结论]营养生长时期,氮素浓度对水稻分蘖芽生长有明显影响,低氮明显抑制了分蘖芽的伸长但不会影响其形成,并且细胞分裂可能参与了氮素调控水稻分蘖芽的伸长,这一过程可能独立于独角金内酯途径。  相似文献   

10.
正本刊编委会主任、浙江大学喻景权教授带领的团队揭示了油菜素内酯信号在番茄顶端优势调控中的核心作用。相关研究成果论文"Brassinosteroid signaling integrates multiple pathways to release apical dominance in tomato"(https://doi.org/10.1073/pnas.2004384118)发表在国际知名期刊《美国科学院院刊》(PNAS)上。该研究报道了番茄中油菜素内酯(brassinosteroid,BR)是解除顶端优势的关键信号,其通过整合激素(生长素、独脚金内酯、赤霉素和细胞分裂素)和糖信号来促进侧芽活化和侧枝发生。  相似文献   

11.
以中茶108嫩枝为试材,采用两因素完全随机区组试验设计,研究IAA,IBA,NAA和ABT 1号生根粉4种外源激素对扦插育苗的影响。结果表明,在适宜的浓度下,不同外源激素对中茶108扦插苗生长均有促进作用。其中,插穗在NAA 200~600 mg·L-1时生根率最大,极显著优于其他外源激素;ABT1生根剂600mg·L-1处理的扦插苗根系生长最好,每个插穗平均生根数和平均根长分别为19.2条和0.73 cm,均极显著优于清水对照。地上部分选用IAA 400 mg·L-1处理,扦插苗平均叶、茎干重最大,每株分别达0.04和0.019 g,有利于扦插苗生长。  相似文献   

12.
三角紫叶酢浆草组培快繁技术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MS为基本培养基,附加不同浓度的IBA、NAA、KT和BA进行正交试验L8(4×24),研究酢浆草组织培养、快速繁殖和壮苗的技术.结果表明:(1)酢浆草叶片、叶柄分化的最优培养基为MS IBA 0.5 mg·L-1 NAA 0.5 mg·L-1 KT 1.0 mg·L-1,接种后40 d芽诱导率可达40%;(2)酢浆草试管苗快速增殖培养基为MS IBA 0.5 mg·L-1 KT 1.0 mg·L-1 BA 1.0 mg·L-1,28 d簇生苗新生叶可达71.0片;(3)酢浆草试管苗壮苗培养基为MS NAA 0.5 mg·L-1,酢浆草试管苗的叶片最宽达到2.20 cm,叶柄最粗达到1.57 mm,叶柄最长达到12.00 cm,并有根状茎生成.  相似文献   

13.
【目的】筛选出培育柚木Tectona grandis小棒槌苗的最佳育苗基质和育苗密度.【方法】采用正交试验设计研究了不同基质和育苗密度对柚木小棒槌苗生长的影响.【结果和结论】在不施肥情况下,6个月生和12个月生不同处理间柚木小棒槌苗的地径、根粗、地下鲜质量等指标达到显著或极显著差异,各处理小棒槌苗棒槌度均达到规格要求(棒槌度1.57);12个月生小棒槌苗的品质进一步提高,V(黄心土)∶V(河沙)=2∶1,密度150株·m-2、V(黄心土)∶V(河沙)=2∶2,密度200株·m-2和V(黄心土)∶V(河沙)=3∶2,密度150株·m-23个处理达到了出圃造林的要求(棒槌度1.57,0.8 cm地径1.6 cm);不同育苗基质配比间和不同育苗密度水平间,地径、根粗和地下鲜质量等指标存在显著或极显著差异,对培育柚木小棒槌苗品质的影响是密度基质.生产12个月生柚木小棒槌苗的基质以V(黄心土)∶V(河沙)=2∶1或2∶2,密度以150~200株·m-2为佳.  相似文献   

14.
结球甘蓝(Brassicaoleracevar.capitataL.)转化时,子叶柄、下胚轴受农杆菌(Agrobacteriumtumefaciens)侵染后,芽再生的激素配比研究表明,中甘8号在激素配比为BA4.0mg·L-1+IAA(1.0~2.0)mg·L-1时,子叶柄和下胚轴芽的诱导率为100%;在BA1.0mg·L-1+ZT1.0mg·L-1+NAA(0.10~0.15)mg·L-1时,子叶柄芽的诱导率为60%左右;在BA1.0mg·L-1+ZT1.0mg·L-1+NAA(0.15~0.20)mg·L-1时,下胚轴芽的诱导率为100%。激素配比与品种间互作效应小,以因素主效应为主。与未侵染外植体芽诱导比较,认为结球甘蓝受农杆菌侵染后,离体芽诱导需要较高的生长素质量浓度。  相似文献   

15.
以水培萌发的健壮茎段为外植体,研究了离体条件下培养基及激素对蒙古栎器官发生和植株再生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培养基中添加0.2 g·L-1PVP能有效地抑制茎段褐化,在茎段初代培养中,以1/2MS基本培养基添加0.2 mg·L-16-BA培养效果最好,启动时间早,芽平均高3.00 cm,最高的可达5.20 cm。茎段增殖培养,以1/2MS+6-BA0.15 mg·L-1+KT0.15 mg·L-1效果最好,平均茎芽长接近3.00 cm,平均增殖系数为3.33;高质量浓度的6-BA对茎芽生长不利,基部高度愈伤化,出现玻璃化现象。茎段最佳生根培养基为MS+NAA0.02 mg·L-1+IBA0.05 mg·L-1,生根率达到62.5%。  相似文献   

16.
芽苗移栽掌叶木的生长规律与密度调控技术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应用有序样本聚类分析法将芽苗移栽的1年生掌叶木苗高生长过程划分为4个阶段移栽成活期(3月11日~4月10日)、生长初期(4月11日~7月10日)、速生期(7月11日~8月31日)和苗木硬化期(9月1日~10月20日),其中生长初期持续时间最长,达91d.对掌叶木进行密度试验的结果表明,掌叶木育苗的合理密度为60株· m-2,1年生苗平均高54.7cm,平均地径可达0.913cm,其合格苗可达2.9万株· 667m-2.针对1年生掌叶木各时期的生长特点,提出了相应的育苗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17.
为研究红花玉兰矮化栽培技术,以湖北大田的娇红2号为材料,嫁接后第1年6月初喷施整形素(0、50、100、200、300 mg·L~(-1)),第2年6月初对喷药苗木剪去1/4株高,比较了不同处理对红花玉兰苗木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整形素在喷施当年明显抑制了苗木高生长和粗生长,并促进侧枝抽发。最佳质量浓度200 mg·L~(-1)处理下,苗木株高降低48.1%,茎粗减少28.4%,高茎比缩小28.3%,一级和二级枝数密度分别增加14.9%和33.3%。整形素对高生长的抑制时效为2~4个月,第2年需追加矮化措施。第2年6月初修剪1/4株高对整形素诱导的矮化冠型结构起到固持作用,使喷药苗木高茎比减小,茎粗、枝长密度、一级和二级枝数密度增大;根据主成分得分的权重综合排序,确定第1年喷施200 mg·L~(-1)整形素、第2年修剪1/4株高的矮化效果最好,株高仅103.5 cm,为对照的50.8%,枝长密度、一级枝数密度和二级枝数密度分别为对照的1.3倍、1.4倍和5.3倍;建议将大田矮化苗移栽至盆器,或选盆栽苗进行矮化栽培。  相似文献   

18.
以“GR911”木薯的腋芽为外植体,通过无菌培养获得的组培苗为材料,研究经不同浓度多效唑(0、1、2、3、4、5 mg· L-1)与6-BA、NAA组合处理对组培苗增殖、生根、壮苗及移栽成活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多效唑浓度在3 mg·L-1时,附加6-BA浓度0.2mg·L1增殖系数达3.24,比对照提高2.18倍;经多效唑(4 mg·L-1)处理组培苗生长高度达5~6 cm、生根数6根以上时移栽成活率达87.64%,有利于培育壮苗,从而能提高移栽成活率.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索独脚金内酯对干旱环境下‘赤霞珠'幼苗生长的影响。【方法】以酿酒葡萄‘赤霞珠'实生苗为材料,叶面喷施0.2 mg/L独脚金内酯的人工合成类似物GR24,以喷施蒸馏水为对照,3 d后进行自然干旱处理(停止浇水),采用烘干称重法每天检测土壤相对含水量,分别在自然干旱第4 (水分适宜期)、8 (轻度胁迫期)、12(中度胁迫期)和18(重度胁迫期)天采样,研究独脚金内酯处理后干旱胁迫对葡萄幼苗生长、根系、生物量、叶绿素含量和细胞超微结构的影响。【结果】干旱胁迫过程中,与对照相比,独脚金内酯处理组‘赤霞珠'幼苗叶片变黄、萎蔫的程度均有所减轻,幼苗生长状态更好,株高和茎粗升高,地上部和地下部干鲜质量、根冠比均极显著增加;独脚金内酯处理组‘赤霞珠'幼苗根长、根系平均直径、根系表面积和根体积均极显著提高,根尖数和根分枝数增多;独脚金内酯处理组‘赤霞珠'幼苗叶片相对含水量呈降低趋势,但变化曲线较对照平缓,叶片电导率和相对水分亏缺呈上升趋势,但变化过程也较对照组平缓;随干旱胁迫时间的延长,各处理‘赤霞珠'幼苗叶绿素a、叶绿素b及总叶绿素含量均呈降低趋势,但独脚金内酯处理组幼苗叶绿素含量的降幅较对照组小。细胞超微结构观察表明,与对照相比,独脚金内酯处理组‘赤霞珠'幼苗叶肉细胞和根尖细胞结构更完整。【结论】喷施独脚金内酯对干旱胁迫下‘赤霞珠'幼苗的生长发育有促进效应。  相似文献   

20.
通过研究施用不同缓释肥量对豆梨(Pyrus calleryana Decne)容器苗生长和养分库构建的影响,揭示其对豆梨容器苗生长及其养分分配的规律,为豆梨容器苗培育的施肥技术提供依据。采用单因素随机区组设计,每m3基质中缓释肥施肥量设置4个水平,即F1(1.5 kg·m-3)、F2(2.0 kg·m-3)、F3(2.5 kg·m-3)、F4(3.0 kg·m-3),容器为无纺布袋(规格10 cm×14 cm)。结果表明:施肥量为2.0 kg·m-3时,豆梨容器苗苗高、地径生长量均达最大值,分别为48.23 cm、5.22 mm,同时具有最大的整株干质量,为6.56 g。施用缓释肥有利于提高豆梨容器苗养分库中氮积累量,2.0 kg·m-3(F2)施肥量时实现了氮养分库的最大积累量,整株氮积累量为136.86 mg·株-1。而缓释肥施肥量的增加对养分库磷积累量的提升不显著,施肥量1.5 kg·m-3(F1)已能满足磷素需求,此时根系表现出积极的磷吸收率,其积累量达2.75 mg·株-1。总之,从苗木生长和养分状况两方面考虑,F2(2.0 kg·m-3)施肥量时苗木生长表现最优,且满足豆梨1年生苗氮养分库的需求,而F1(1.5 kg·m-3)施肥量就能基本实现容器苗磷素养分加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