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2.
自草地贪夜蛾入侵我国以来,多地出现其幼虫为害麦苗的报道,但其对小麦中后期的为害特征未有明确的描述。为明确草地贪夜蛾幼虫期与黄淮海麦区小麦生育期吻合时能否造成危害,本文通过在河南新乡、北京延庆进行田间笼罩和网室接虫试验,对草地贪夜蛾在小麦中后期上的为害特征进行了系统观测。结果表明,4月-6月草地贪夜蛾可以为害小麦;罩网情况下草地贪夜蛾可以取食小麦叶片、叶鞘,钻蛀小穗,造成蛀孔,还可以啃食小麦籽粒。在平均百株虫量为6头的网室内,平均被害穗率为11.0%。被害穗剥检发现,蛀孔率平均为17.80%,最高可达35.48%。研究结果为麦田草地贪夜蛾的预测预报和有效防控提供了参考。但本结果仅为笼罩条件下的数据,在田间自然状态下草地贪夜蛾幼虫对中后期小麦的为害情况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3.
4.
通过收集田间调查数据,总结了云南省2019—2021年入侵前3年草地贪夜蛾为害作物种类、扩散区域、发生面积等情况。结果显示,玉米是该虫在云南的主要寄主,为害面积占比超过98%;甘蔗、小麦、高粱、生姜等作物也受到了不同程度的为害。甘蔗、高粱、水稻、小麦集中在苗期受害,成熟期基本未见为害,而生姜收获期心叶部也受到为害。地处滇南低海拔地区且与境外接壤的普洱、红河、文山、德宏、临沧、保山、西双版纳7市(州)在3年内的发生面积较大、发生程度较重,其发生面积占全省总面积的68.47%;其次,玉溪、大理、楚雄、昆明等滇中地区发生面积占全省发生面积的21.89%;滇东北地区的曲靖和昭通以及滇西北地区的丽江、迪庆、怒江的发生面积较少,合计仅占9.65%,草地贪夜蛾的发生表现出从北到南逐渐加重的趋势。每年的5月下旬以后,草地贪夜蛾的发生面积迅速增加,并在6—7月达到发生的高峰期,夏季发生面积最大;2019年和2021年夏季草地贪夜蛾百株虫量和被害株率最高,2020年秋季最高;受玉米价格高、农民防治意愿高等因素影响,冬季鲜食玉米平均百株虫量、被害株率较小,为害程度较轻。 相似文献
5.
6.
为了摸清草地贪夜蛾[Spodoptera frugiperda(J.E. Smith)]在当阳市的发生情况、生物学特性、发生为害特点等基本规律,通过田间系统调查、大田普查、搭建田间网虫室、采集幼虫室内饲养、灯诱、性诱等方法开展了监测、观察及初步研究。 相似文献
7.
8.
9.
10.
11.
草地贪夜蛾在云南德宏州甘蔗上的生物学习性及为害状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草地贪夜蛾2019年1月入侵我国云南普洱、德宏和保山后,2019年4月17日在德宏州陇川县首次发现草地贪夜蛾为害甘蔗苗。田间调查结果表明,云南省甘蔗主栽区陇川县的5个乡镇均发生草地贪夜蛾为害,单作田被害株率为2.49%,幼虫数为0.07头/m~2。不同乡镇甘蔗苗的被害株率存在显著差异(F=2.918,P=0.042),但宿根蔗和新植蔗的被害株率无显著差异(F=3.551,P=0.072)。在盈江县甘蔗主栽区平原镇的3个村民小组均有草地贪夜蛾发生为害,甘蔗与玉米间作田甘蔗和玉米的被害株率分别是10.07%和60.11%,百株虫量分别是2.82头和23.97头,甘蔗和玉米的被害株率(t=3.221,P=0.032)和百株虫量(t=3.975,P=0.016)均存在显著性差异。甘蔗间作玉米田与甘蔗单作田相比,间作田甘蔗的被害株率显著高于单作田(t=4.728,P=0.0)。草地贪夜蛾田间发生世代重叠严重。幼虫主要取食蔗苗的叶片、生长点和茎基部,1~3龄幼虫潜藏在蔗苗心叶中取食叶肉,4~6龄幼虫白天喜潜藏于土壤表层蛀食蔗苗茎基部造成枯心苗,高龄幼虫还会咬断蔗苗生长点形成断苗,啃食蔗叶形成缺刻或孔洞。草地贪夜蛾的为害可影响甘蔗的正常生长并造成一定的产量损失。 相似文献
12.
草地贪夜蛾在云南冬季甜玉米上的生物学习性及为害状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田间调查表明,2019年1月草地贪夜蛾入侵云南省后,在德宏州4县市冬季甜玉米上均有发生为害,世代重叠严重。5月份以前主要为害冬季甜玉米,平均被害株率和百株虫量分别为4.55%和5.72头。成虫喜产卵于玉米心叶上部正面,1~6龄幼虫可取食为害玉米的生长点、叶片、雄穗和果穗。其中1~3龄幼虫具有聚集为害习性和趋嫩性,常取食幼嫩的心叶叶肉,4~6龄幼虫常啃食叶片和雄穗,咬断生长点,在心叶期和抽雄期形成典型被害状。心叶期和抽雄期玉米被害株率较高,且抽雄期被害株率显著高于苗期和灌浆期。 相似文献
13.
8种杀虫剂对云南不同区域草地贪夜蛾种群的室内毒力测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有效防控新入侵迁飞性害虫草地贪夜蛾,指导科学用药,本研究按照农业农村部推荐用药,在室内采用浸叶法测定了8种杀虫剂对滇西南、滇南、滇中、滇东北4个区域5个草地贪夜蛾种群3龄幼虫的毒力。测定结果表明,8种杀虫剂对上述草地贪夜蛾种群的毒力大小顺序依次为:5%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WG(0.05~0.09 mg/L)≥25%乙基多杀菌素WG(0.16~0.26 mg/L)5%虱螨脲SC(0.84~7.07 mg/L)20%氯虫苯甲酰胺SC(3.31~10.50 mg/L)10%虫螨腈SC(4.82~11.47 mg/L)30%茚虫威SC(23.79~40.41 mg/L)2.5%高效氯氟氰菊酯EC(102.85~147.60 mg/L)32 000 IU/mg Bt WP(141.09~352.61 mg/L),其中,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乙基多杀菌素、茚虫威和Bt对4个区域种群的LD_(50)无显著性差异,虱螨脲、氯虫苯甲酰胺、虫螨腈和高效氯氟氰菊酯对4个区域种群的LD_(50)存在区域性差异,其中区域间差异显著的是5%虱螨脲SC,最大相对毒力指数为8.42倍。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乙基多杀菌素、虱螨脲、氯虫苯甲酰胺和虫螨腈对草地贪夜蛾的LD_(90)均低于各药剂的田间推荐剂量,是防治草地贪夜蛾的最佳杀虫剂;茚虫威对草地贪夜蛾的LD_(90)超过了推荐剂量,选用时注意防效,高效氯氟氰菊酯和Bt不推荐作为防治药剂。研究结果为云南地区草地贪夜蛾的有效防治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4.
2019年秋季河南新乡草地贪夜蛾发生调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19年秋季调查了河南省新乡市草地贪夜蛾在不同作物上的发生和为害情况。首次发现草地贪夜蛾幼虫严重为害白菜, 同时其还在夏玉米、甘蓝、秋高粱和秋玉米上为害。草地贪夜蛾幼虫种群数量于9月初在夏玉米、白菜和甘蓝上达到高峰, 9月中旬在秋高粱和秋玉米上达到高峰, 在夏玉米、白菜、甘蓝、秋高粱和秋玉米上高峰期时百株虫量分别为3、24、20、40头和88头。采用探照灯诱集草地贪夜蛾成虫, 发现秋季成虫高峰期在9月13日, 当日诱集蛾量达95头, 且成虫上灯一直持续至11月中旬。最后对2019年秋季草地贪夜蛾幼虫和成虫的发生为害规律进行了讨论, 以期为2020年草地贪夜蛾的预测预报和防控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5.
入侵我国的草地贪夜蛾Spodoptera frugiperda(J.E.Smith)为一种重大迁飞性农业害虫,其寄主范围广,可为害多种农作物。不同寄主植物对草地贪夜蛾的种群增长以及扩散为害有着不同影响。本研究基于年龄-龄期两性生命表理论,以小麦、大麦和燕麦3种麦类作物作为寄主植物,在室内(24±1)℃,RH (70±5)%和L//D=14 h//10 h光周期条件下,比较了3种麦类作物对草地贪夜蛾生长发育和繁殖的影响。结果表明:草地贪夜蛾在这3种麦类作物上均可顺利完成生活史。取食3种麦类作物的草地贪夜蛾幼虫发育历期和蛹期差异不显著。其中取食燕麦的草地贪夜蛾的成虫前期存活率最高,为0.82,显著高于取食小麦的0.67和大麦的0.67。此外取食燕麦的雌虫比例和雌虫产卵天数显著高于取食小麦和大麦的,取食燕麦的雌成虫个体繁殖力为(1 032.6±22.1)粒,显著高于取食小麦的(912.2±27.6)粒和取食大麦的(814.0±22.9)粒。种群生命表参数显示,取食燕麦的草地贪夜蛾种群内禀增长率(r=0.154 1 d~(-1))、净增殖率(R_0=453.98)与周限增长率(λ=1.166 6 d~(-1))均显著高于取食大麦者,但与取食小麦者差异不显著;取食大麦与取食小麦者亦无显著差异。综上所述,草地贪夜蛾在这3种麦类作物上都有相当高的适生性,其中燕麦是草地贪夜蛾最适宜的寄主植物,其次是小麦,再次为大麦。本研究为明确草地贪夜蛾对不同麦类作物的适应性提供了重要参考资料。 相似文献
16.
草地贪夜蛾与斜纹夜蛾的形态特征和生物学习性比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草地贪夜蛾入侵我国云南西部地区后,在田间与斜纹夜蛾混合发生。由于二者寄主种类、发生规律和形态特征十分相似,给调查和测报工作带来了很大的困难。对草地贪夜蛾和斜纹夜蛾的形态特征观察发现,草地贪夜蛾卵块鳞毛较为疏松,且单块卵量明显少于斜纹夜蛾;草地贪夜蛾幼虫头部有白色Y纹,第8腹节具方形黑点,而斜纹夜蛾幼虫亚背线内侧各体节均有1对三角形黑色斑纹,且第1腹节和第8腹节较大;草地贪夜蛾蛹臀棘无倒钩或弯曲,而斜纹夜蛾臀棘末端有弯曲或倒钩;草地贪夜蛾成虫体型小于斜纹夜蛾,其雄蛾前翅环形纹黄褐色、肾形纹灰褐色、剑状纹不明显、顶角具较大的白色块斑,而斜纹夜蛾雄虫前翅环形纹白色、外横线与亚缘线间具泛紫色斑纹、剑状纹明显。和斜纹夜蛾相比,草地贪夜蛾大龄幼虫具有明显的自残习性。除此之外,两种害虫的迁飞、交配、繁殖等生物学习性有较高的相似度。本文的研究结果为草地贪夜蛾和斜纹夜蛾田间卵、幼虫、蛹和成虫密度监控工作提供了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7.
草地贪夜蛾在海南省发生后,迅速扩散,为明确草地贪夜蛾在海南的发生规律,并制定防控策略,本文对2019年4月30日至2020年9月8日全省18个市县草地贪夜蛾幼虫田间发生密度和面积以及成虫灯诱和性诱数据进行了分析。初步得出以下结论,草地贪夜蛾在海南省主要为害的作物为玉米、莪术、高粱和甜高粱,以玉米为主。草地贪夜蛾幼虫不同季节在玉米田发生密度大小为秋季>夏季>冬季>春季,幼虫周发生面积大小为冬季>春季>夏季>秋季。根据性诱和灯诱的诱蛾高峰,初步判断在2月份有草地贪夜蛾成虫从泰国、老挝和越南迁入海南。4月中旬后蛾量迅速下降,玉米种植面积减少,预测草地贪夜蛾成虫在4月中旬后迁出海南。针对草地贪夜蛾在海南的发生规律,制定出了以冬春西南玉米主产区为重点的分时、分区、分重点的监测防控策略。 相似文献
18.
2019年11月9日至15日对安徽北部小麦田草地贪夜蛾发生情况进行了调查,发现涡阳县、蒙城县、利辛县、谯城区、临泉县等地部分田块为害偏重,每平方米最高虫量达51头,百株被害率最高为66.85%。利用C OⅠ和Tpi基因进行遗传分析,发现采自涡阳小麦田的试虫均为玉米型。田间防治试验结果表明,10%甲维盐·氯虫苯甲酰胺悬浮剂和12%甲维盐·虫螨腈悬浮剂药后3 d防效分别为90.64%和92.17%;药后14 d防效分别为91.32%和92.26%,速效性和持效性皆较佳,可作为防治小麦田草地贪夜蛾的推荐药剂。 相似文献